火車司機的三十年
30年前,我脫下一身戎裝,被招入了武漢鐵路局,成為了一名職業(yè)的鐵路貨車司機。再過幾個月,我將告別相伴了30年的機車,開啟我的退休生活。仿佛一晃而過的30年,我見證了中國鐵路的大跨越、大發(fā)展,所經(jīng)歷的故事,不可能用幾篇文章就能夠記完,只能用自己拙略的筆,寫下部分片段,向我的鐵路司機生涯致敬,向中國鐵路的發(fā)展致敬。
曾幾何時,我們鐵路工人被社會上稱為“鐵老大”,那時,鐵路人的一身制服、大蓋帽,尤其是帶有“工人”字樣的衣扣,確實讓我們自豪過。穿著那一身制服,走起路來還是很精神的。看外表,鐵路工人都穿著一樣的工裝,其實,在這個龐大的員工群體里,分工精細而龐雜,很多崗位外界并不十分了解。就拿我們鐵路貨車司機來說可能就是這樣,我們的工作確實艱辛而難忘。這期間的幾個變化能最好地反映出我們的工作狀況。
機車性能變強了。過去的火車機車都是蒸汽機車,靠燒煤來產(chǎn)生蒸汽,然后通過蒸汽的壓力來牽引列車行進。那時,我們在機車上工作時,一個班是三個人,一個司機,一個副司機,一個司爐工。司機負責操控列車,副司機和司爐工負責燒火。在列車行進過程中,副司機和司爐工要不停地用鐵鍬往爐子里加煤,其工作體力強度非常之大,工作環(huán)境也很惡劣。只有遇到下坡時,才可以稍微休息喘口氣。只要進入工位,人就被煤塵所包裹,那時,人們常用一段順口溜來形容我們的樣子,那就是“遠看像撿炭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才知道是機務段的”,這樣的描述雖然顯得有些酸澀,卻又十分貼切。我們那時跑一趟武漢至九江,240公里的路程,單程要耗煤16噸左右,往返就得耗煤32噸左右,上一個班,那么多煤都是靠我們一鏟一鏟的送進爐鏜的。1993年以后,電力機車開始逐步走上鐵路運輸線,2008年前后,蒸汽機車和電力機車完成交接,我們火車司機終于從體力上得到了解放。機車也似乎插上了翅膀,上坡不覺得吃力,下坡也能輕松地制動。
列車速度變快了。在蒸汽機車時代,我們的列車最快能開到60公里每小時,這個速度是最快的速度,那可不是平均速度。那個時候,由于鐵路的客、貨列車都是共線的,且大都是單線鐵路,鐵路的通行能力非常有限,我們開行的貨運列車,等級是最低的,中途遇到所有的列車都要??俊⒈茏?。每趟車都是走走停停,一個小站停個幾十分鐘、個把小時,都是家常便飯,中途停靠等待的時間一次最多時,可以達到7、8個小時,上一個班,原本來回就是240公里的路程,是可以走上幾天的。在那些荒郊野外的末等小站上,心中完全無數(shù)的等待,常常極大的磨蝕著司機們的心理。隨著鐵路客運專線的開通,以及鐵路復線的普及,讓我們的鐵路貨車才開出了8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尤其是中途臨時停車的大大減少,讓我們的貨運列車真正跑出了自己的速度,仿佛自己的身子一下子輕松了許多。
生活環(huán)境變美了。以前我們貨運列車司機上班時,都要提前自己準備好足夠的飲用水和食品,當時的車上是無法加工食品的。要是冬天還好,帶上去的成品食物,在爐子旁邊熱一下就可以吃了,進入夏天 ,可就是個大麻煩,我們的工作場所的溫度總在60度左右,夏天帶上去的成品食物要不了多久,就會變餿了,就那些變餿了的食物,我們也只得將就著吃。進入電力機車時代以后,我們的工作間有了冰箱、微波爐等生活設施,我們再也不用為吃飯的問題發(fā)愁了。
短短的30年,中國火車的機車由蒸汽機改為了電力機車,客車實現(xiàn)了6次大提速,高鐵通車里程遙居全球第一,我們火車司機的工作環(huán)境已是今非昔比,自動化技術在火車駕駛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把我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鐵路運輸?shù)男蚀蟠筇岣?,對國民經(jīng)濟的貢獻更加突出。
插圖/網(wǎng)絡
作者簡介
周建平,男,曾從軍三年,后與機車相伴三十多年,一個最普通的基層勞動者。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無 之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