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7日,九江市區(qū)解放。
地點: | 九江 | 類別: | 軍事 |
《人民日報》1949年5月19日
1949年5月17日,第二野戰(zhàn)軍5兵團18軍54師162團,解放九江市區(qū)(國民黨專署及九江縣政府均駐此)。此為江西第一個獲得解放的中等城市?!度嗣袢請蟆?、《東北日報》于5月19日在頭版以黑體字大標題:“我軍17日解放九江”,進行報道。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
按照《九江市志》的記載,筆者找到了1949年5月19日的頭版,見上圖。大標題不是“我軍17日解放九江”,而是“我軍解放九江”。寫歷史,稍有不慎就會出漏子。這個系列已發(fā)布的一百多篇文章中,大多數(shù)嚴重的錯誤是沒有驗證信息來源造成的。
在政治事件中,最重大的莫過于社會變革。九江近現(xiàn)代史中,有兩個日子應當被大書特書,其一是1911年10月23日的辛亥革命九江起義,其二是1949年5月17日的九江解放。
重大的日子當天卻未必都能驚心動魄的——社會的變革有時就是水到渠成的。1949年九江市區(qū)的解放就沒弄出太大動靜來,對于一座城市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我們先來看看九江解放前攻防兩方和九江城市的情形。
防守方:由于九江地理位置特殊,又有南潯鐵路的支撐,國民黨“剿匪總司令部前進指揮部”設在九江,總指揮白崇禧率領(lǐng)桂系嫡系部隊46軍兩個師駐防。另有軍、警、憲組成的城防司令部。
白崇禧在大校場檢閱九江民眾自衛(wèi)隊 《申報》1948年1月8日
進攻方:二野、四野。渡江戰(zhàn)役以湖口為界(長江中下游分界點),湖口以下為二野陳賡率領(lǐng)的4兵團,湖口以上是四野邱會作率領(lǐng)的12兵團。
九江城市情形:早在4月9日,九江就已實施戒嚴,每日晚11時到凌晨6時為戒嚴期。之后的一個多月內(nèi),全城處于恐慌、焦慮的狀態(tài),經(jīng)濟蕭條、市面混亂,其情形在《歷史上的今天 · 4月14日 · “九江在死角上掙扎”》做過介紹。
1949年4月21日凌晨,第二野戰(zhàn)軍4兵團搶渡長江,22日解放彭澤縣城(見《歷史上的今天 · 4月22日 · 解放江南第一渡》。4兵團主攻是景德鎮(zhèn)、上饒方向,以從側(cè)翼包抄南昌。此時的九江還是個硬骨頭,不好啃。5月9日,湖口解放。5月12日,都昌解放。
二野打過長江時,黃梅已被我軍占領(lǐng),但武漢三鎮(zhèn)及周邊還在白崇禧手上。5月14日,四野發(fā)動渡江戰(zhàn)役,也是繞開了九江市區(qū),在團風至武穴間南渡長江。15日拂曉,李作鵬率領(lǐng)的第43軍在南岸國民黨守軍第305師兩個團起義的接應下,順利渡過長江,桂系守軍望風而逃。18日,瑞昌縣城解放。
渡江戰(zhàn)役圖(局部) 圖源:網(wǎng)易網(wǎng)
14日四野渡江,意味著九江就要被東西兩個方向包餃子。15日起,駐守九江的國民黨軍隊和軍政機關(guān)紛紛逃離,九江出現(xiàn)了暫時的“真空”。在此之前,我黨尤其是民盟已做好了迎接解放的準備,原九江縣自衛(wèi)大隊摘掉了摘掉了國民黨帽徽,與商會等民間團體一起,承擔起維持九江治安的責任。期間也出現(xiàn)過土匪搶劫事件,但影響不大。
17日清晨,二野5兵團18軍(后來解放西藏的部隊,軍長張國華)54師162團(團長郭崇義),在團政委翟壽亭的領(lǐng)導下從新港向九江市區(qū)挺進。隊伍走到三里街,遭到地方武裝人員的阻擊,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的手指被打斷。這是九江城區(qū)解放過程中唯一的受傷事故。解放軍迅速將地方武裝繳械。
新華社長江前線18日電 圖源:澎湃網(wǎng)
由民盟領(lǐng)導的九江商會早已向市民發(fā)出通知,全市打開店門,歡迎解放軍進城。當解放軍隊伍從東門口(原國棉三廠廠門處)進入九江城時,街道旁站滿了歡迎的人群,人們高呼口號,燃放鞭炮,全城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由于九江一直是白區(qū),共產(chǎn)黨九江市委已被摧毀二十多年(見《歷史上的今天 · 4月4日 · 第一任地委書記曾延生》),一些老百姓對我黨政策并不了解,心有疑慮。但解放是絕大多數(shù)人所期盼的,一年多來,街市日趨蕭條、航運漸漸斷絕、工廠倒閉、店鋪關(guān)門,工人們領(lǐng)不到工資,商販過不下去日子,甚至政府機關(guān)工作人員也拿不到薪水。自九江開埠以來,除了日占期,49年解放前的一年,是九江人民最苦的日子。人們還要受著國民黨政府的壓榨、抓壯丁,以及游兵散勇和土匪流氓的敲詐勒索,真可謂民不聊生。本系列中,有多篇介紹過那時候的情形(參見《歷史上的今天 · 1月19日 · 鐵路罷工》、《歷史上的今天 · 4月14日 · “九江在死角上掙扎”》)。
終于解放了,終于安寧了。
江邊廣場上的解放軍入城浮雕 筆者攝于2017年
九江城平穩(wěn)解放,沒有受到戰(zhàn)火的摧殘,也沒有受到大肆破壞。這一方面是民盟等民主黨派在我黨的地下組織的領(lǐng)導下,組織了城市護衛(wèi)隊伍和商會、企業(yè)聯(lián)盟,他們通過宴請、賄賂、說情、武裝保護等各種形式,阻止國民黨反動派籌劃的的毀城行動。
另一方面,筆者以為,那些所謂的反動派中的大多數(shù),也知道大勢已去,執(zhí)行燒房子、炸橋之類的任務,不僅良心上過不去,民眾被逼急了,自己也跑不脫的,都這時候了還為蔣介石賣命,值得么?
筆者看到一段回憶,說的是國民黨軍隊逃跑前,準備將九江碼頭放火燒毀。從戰(zhàn)略意義上說,九江碼頭必須要毀掉。接到命令的軍士到了江邊,他們在招商局倉庫旁找了一棵大枯樹,澆上煤油,點著,轉(zhuǎn)身就跑。
火很大,可以向長官交差了。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fā)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guān)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并對事件緣由及產(chǎn)生的影響作出適當?shù)脑u述。由于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舍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