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最是文人不自由(專題片)
內陸誤傳來陳寅恪命喪香港的消息,西南聯大憤怒了,重慶憤怒了,全國上下憤怒了,聲討孔祥熙、悼念陳寅恪的文字鋪天蓋地而來!
一場風起云涌的學潮鬧騰起來了:“著名的史學教授陳寅恪導師,不能乘政府派去香港的飛機離港,命運似不如一條洋狗……”,傅斯年暴跳如雷,大聲疾呼:“殺‘飛狗院長’孔祥熙以謝天下”。
蔣介石被這學潮鬧得焦頭爛額,一方面又不能強壓學生,另一方面又恨孔祥熙不爭氣,專門添堵,但礙于是連襟兄弟,不敢下手,只得派人到處撲火息怒。你說,國民黨如此這般,可信度有多少?它若不敗,不足以平民憤,天理又何在呢?
《傾城之戀》劇照
日軍攻陷香港,到處燒殺擄掠,奸淫少女,時有暴行傳出,陳家有三個女孩,為此,唐筼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擔驚受怕,忙著剪掉女兒的長發(fā),涂黑臉,穿男裝,打扮成男孩模樣,盡管如此,仍是兇多吉少,暗夜難明??!
等到香港大學土崩瓦解之際,陳寅恪一家身臨絕境,生活無著落。忽然,有人給他家送米送油,來歷不明,陳寅恪愛惜羽毛,怕被日本軍國主義利用,忙把這些令全家垂涎三尺的雪中炭,堅決地扔到了門外,與不受美國救濟糧而寧愿餓死的朱自清有得一拼。
有一次,日軍端著槍,強占陳寅恪所在居民地,要求居民拎包走人,居民們大恐慌,陳寅恪知道后,不畏生死,下樓交涉,其流利的日語和不凡的氣度,震懾了日軍,終于答應延長時日,以留出居民搬遷的空隙。
淪陷的香港,戰(zhàn)亂中的人,被驅不異犬與雞。陳家女兒流求清楚地記得:“那天早晨母親含著眼淚,拿一塊淡色布,用毛筆寫上家長及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及親友住址,縫在4歲的小妹美延罩衫大襟上,怕萬一被迫出走后失散,盼望有好心人把她收留。如此情景,不僅全家人眼眶濕潤,連正在告辭返鄉(xiāng)的保姆也哭了?!?/span>
1942年,滯留香港的難民太多,日軍不得已開始了所謂的內陸難民返鄉(xiāng)運動,并開放了已經關閉一年的通商口岸。陳寅恪一家,如聽敕命,忙拖著病體,取道廣州灣,一路逃難,經桂林,任教廣西大學,赴李莊,因身染沉疴,不敢停留,直達成都,接受燕京大學(遷到成都)校長梅貽寶(梅貽琦胞弟)的聘請。
困窘的時候,為了生計,有名的部聘雙薪教授陳寅恪,賣掉了腳上穿的皮鞋,在政學兩界能夠呼風喚雨的傅斯年,在李莊的生活,也以喝稀飯、賣書度日。
摘掉了眼鏡的一代大師目光如炬
1944年12月12日,這是一個悲情的日子,早晨起來,陳寅恪發(fā)現眼前一片黑暗,知道唯一有點作用的左眼出問題了,不能到學校上課,第一件事,忙請大女兒到學校請假。
這時候,唐筼心臟病復發(fā),小女正患病,陳寅恪恐慌不已,咀嚼著人生的悲涼。幾天后,陳寅恪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診斷,視網膜剝離,必須迅速手術,可惜,手術效果極差,醫(yī)生警告天天跑來照顧的吳宓,陳寅恪可能要失明,這一消息,不啻為海內外學界的一次震動。
按現在的醫(yī)學水平,視網膜剝離不是一個難處理的手術,湖南湘雅醫(yī)院都能治愈,簡單快捷,無后遺癥??稍谏鲜兰o四十年代,情況就不同了,你想想,一個全身心靠研究來激活的大師,眼睛失明意味著什么。
世界在關注這位國際大師的眼睛,牛津大學仍在翹首盼望,漢學教授職位正虛位以待,陳寅恪的心情十分沉重,不甘心自己的眼睛就此失明。
失明后的陳寅恪大師風范依舊
等到抗戰(zhàn)勝利,陳寅恪悲欣交集,再次接受牛津大學治療眼疾和講學的邀請,會同幾個赴英的教授,遠涉重洋。英國再次實施手術補救,“用電針貼合視網膜,由于網膜皺在一起,無法復原?!?/span>
萬般無奈之下,一息尚存須努力,陳寅恪向美國的朋友胡適、趙元任伸手,欲赴美國治療,專程道過紐約,聽聞胡適來信,美國也無良策,陳寅恪情緒低落,黯然神傷,沒心思登岸見朋友,只在船上與趙元任夫婦黯然相向。
據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回憶:“他(陳寅恪)睡在船艙床上,對我說‘趙太太,我眼雖看不見你,但是你的樣子還像在眼前一樣’。這是(我們)最后一次的見面?!贝饲榇司埃钰w元任夫婦潸然淚下,也回憶了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