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賦的概念:
所謂律賦,“律”指格律,指作賦必須遵守的對仗、聲韻的限制。唐代進士科舉考試命題作賦,除須遵守俳賦對仗聲律要求外,還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韻腳字,一般為四言兩句八字,即限八韻。宋代試賦沿襲唐制。 后世便通稱這類限制立意和韻腳的命題賦為“律賦”。
律賦的特點:
一、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并追求駢偶;二、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限定韻腳;三、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四、內(nèi)容上側重于寫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征。經(jīng)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fā)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的影響下,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
律賦的寫作:
破題是律賦最重要的一環(huán)。既要貼切題意,籠罩全文,又要開門見山、出手不凡。如唐代李程的名作《日五色賦》的破題曰“德動天鑒,祥開日華”兩句包蘊全篇,氣象高華。律賦的破題開了八股文的先聲。
律賦的第二韻謂之原韻。有推原題之意,《聲律關鍵》將當時原韻的原起方法歸為:(1)自古原起。推原題目古意。(2)古人原起。寫古人之事。(3)原出處,從經(jīng)書出處著手。(4)藏頭題原主意。因為藏頭題重要的字不在題目內(nèi),須在原起時點出。(5)自本身原起。(6)自前代原起。(7)自后世原起。(8)自時事原起。從原題的形式看,有:(1)順題起。這是正格。(2)假彼明此起法。這類于類比的方法。有正面原起,謂之正原;有反面起,謂之反原。也有不執(zhí)著于字面的意起法。如意起的長句,與八股就毫無二致?!痘芈勔恢返脑鹫f:“切原昧于外者,由蔽于中;識乎多者,亦基于寡。惟能秉獨見于此性之內(nèi),故可會至理于片言之下。回也聞一而喻,無入不自得焉,于十必知,類有如此者。”有問答式的原起、譬喻式原起,有一正一反的原起,還有正起反接法、反起正接法。
第三韻就是入題了。入題既要與上面的破題與原起體貼,又要能引起下文,生發(fā)下文的意思。
第四韻承上啟下。
后面的四韻,正如八股的四比。
總之,律賦的八韻與經(jīng)義有八股,有著某種很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表現(xiàn)主旨、生發(fā)題意方面,律賦的許多方法實在可供我們借鑒。如八股文里老生常談的虛題實貼、實題虛貼諸作法,都早在律賦里出現(xiàn)了并很完備了。如虛題實貼例,以經(jīng)書為題的《為君難》此題只是說“君難”,不知指何事為難,故就應歷舉實事證之。有一篇文章如此說“難”,文云:“茲蓋審所畏于若不足畏之中,致其憂于未必可憂之始。重于保民,則每謹毋輕之戒,嚴于奉天,則當念靡常之理,或拳拳乎務穡之事,或汲汲乎知人之旨,誠每事以思之,見其難之若此?!?/span>
如果將八韻的律賦,每聯(lián)的出句、對句拉長一些,不押韻,那就可以看到一篇八股文。有些賦的較長句式與八股文簡直沒有二致。如《文德王之利器》里的長句:“人兵不戰(zhàn)也,孰非屈堯舜之化;技擊雖銳也,不足敵湯武之義。”讀起來很近于明末金聲、黃淳耀的八股文。(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