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朝廷對梁山的大規(guī)模圍剿一共出現(xiàn)過四次。第一次是雙鞭呼延灼掛帥出征,結果連同呼延灼在內(nèi)的四名宋軍將領變成了梁山好漢。在不久進行的朝廷對梁山的第二次圍剿當中,官軍有三位將領出征,結果與第一次一樣,也都變成了梁山的一員。本文要介紹的,便是這三位將領中的一位。他便是大聚義時排名四十位、綽號丑郡馬的宣贊。
丑郡馬這個綽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宣贊的長相,二是指宣贊的身份。《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宣贊的贊辭中提到:“卷蹜短黃須發(fā),凹兜黑墨容顏。睜開怪眼似雙環(huán),鼻孔朝天仰面?!钡诹匦澋菆隽料鄷r的旁白中也介紹說:“此人生的面如鍋底,鼻孔朝天,卷發(fā)赤須,彪形八尺?!庇纱丝梢?,宣贊長相非常丑陋。至于“郡馬”的含義,小說第六十三回中也有明確的介紹。據(jù)書中描述:“先前在王府曾做郡馬?!?/span>
宣贊原本是宋軍中的一員戰(zhàn)將,因為在抵御外敵的作戰(zhàn)中破敵有功,受到郡王的垂青,郡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宣贊。誰知這樁大喜事最終卻變成 了一場悲劇。由于宣贊長得太丑,郡主遭人恥笑,竟然被活活氣死。郡主的死也令郡王改變了對宣贊的看法,宣贊也因此得不到重用,僅僅官居步司衙門防御使保義之職。
梁山兵馬圍攻大名府,梁中書派人向朝廷求援,梁中書的岳父、太師蔡京與樞密使童貫等人商議對策。當時,宣贊恰巧在場,向蔡京推薦了自己的早年好友、時任蒲東巡檢的大刀關勝。隨后,宣贊親自帶著公文來到蒲東面見關勝。關勝帶著郝思文等人進京與蔡京見面,并成為了官軍的主帥,率部征討梁山。宣贊也奉命隨軍參戰(zhàn),負責統(tǒng)領后軍。
得知官軍圍剿梁山,宋江等人立即率主力撤出大名府戰(zhàn)場,返回梁山,兩軍隨即在梁山腳下擺開戰(zhàn)場。在雙方的首次較量中,丑郡馬宣贊一馬當先,第一個沖了出來。在與小李廣花榮的單挑中,宣贊毫不畏懼,與對手進行了十個回合的較量。隨后,花榮故意詐敗,拍馬便走,想用自己的百步穿楊絕技射殺宣贊。
不過,宣贊也并非等閑之輩。他的拿手絕活也是箭術。在早年對抗外敵的戰(zhàn)斗中,宣贊就是用連環(huán)箭射殺敵將,這才成了郡王的駙馬。除了有連環(huán)箭的功夫之外,宣贊對于防御對手的箭術也很有研究。書中描述到:“(花榮)拈弓取箭,側坐雕鞍,輕舒猿臂,翻身一箭。宣贊聽得弓弦響,卻好箭來,把刀只一隔,錚的一聲響,射在刀面上。花榮見一箭不中,再取第二枝箭,看得較近,望宣贊胸膛上射來。宣贊鐙里藏身,又躲過了?!?/span>
在《水滸傳》中,小李廣花榮無疑是書中頭號箭術高手,但連續(xù)兩箭居然都被宣贊躲過,這在花榮一生中是絕無僅有的一次,足見宣贊對于防御對手來箭研究之深。不過,當宣贊發(fā)現(xiàn)花榮箭法高明時,也停止追擊,立即調轉馬頭,準備返回自己陣中。此時,花榮又射中了第三箭,正中宣贊的后心,幸好被宣贊的后背護心鏡擋住,宣贊這才得以全身而退。
不過,盡管宣贊身手不凡,但隨著關勝被梁山生擒活捉,官軍也遭到毀滅性打擊。在此后進行的圍殲戰(zhàn)中,宣贊遭到霹靂火秦明和病尉遲孫立的夾擊,僅僅幾個回合過后便被秦明打落馬下,成了梁山的俘虜,此后與關勝一起歸順,從官軍將領成為一名梁山好漢。
此后,宣贊奉命與關勝一起率部圍攻大名府。在此次戰(zhàn)斗中,宣贊和郝思文作為大軍先鋒出戰(zhàn),與大名府兵馬都監(jiān)李成有過一番較量。在凌州之戰(zhàn)期間,宣贊再度與關勝一起率部出征。不過,在這場戰(zhàn)斗中,宣贊因貪功冒進被守將魏定國生擒,后在被押往京城途中被李逵、焦挺等人所救。
在之后進行的東昌府之戰(zhàn)中,宣贊又遇上了沒羽箭張清。盡管之前有過在小李廣花榮手下全身而退的經(jīng)歷,但在張清的飛石絕技面前卻狼狽不堪,被飛石擊中,翻身落馬,險些再度被擒。
梁山大聚義時,宣贊位居地煞,排名第四十位,在十六員馬軍小彪將中名列第三,僅次于鎮(zhèn)三山黃信和病尉遲孫立。從整體上看,這個排名也體現(xiàn)了宣贊的真實能力和水平。
梁山受招安后,宣贊隨眾參與了四大戰(zhàn)爭,并曾有過擒殺敵將的不俗戰(zhàn)績。不過,宣贊的結局并不好。在征討方臘的蘇州一役中,宣贊在城外的飲馬橋與敵將郭世廣單挑,最終對對手同歸于盡。
參考書籍:《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