殤
觀《金陵十三釵》
文/紫衣
看早場電影的人很少,以至于偌大的影院,仿佛成了我眼淚淪陷的城池,感情避難的教堂。
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眼里含著笑,笑里和著淚,在悲情的故事里沉淪。
銷煙彌漫的天空,殘破的教堂里,晃動的是著旗袍女子的香艷魅影。不搭調的著色,不和諧的場景,可,這確實是1937年的南京城一一深陷日軍魔掌的人間地獄。
十三個香艷的女子,從秦淮河畔逶迤而來,出現(xiàn)在教堂的門前時,那么靚麗的風景,就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可她們,被大家關注的是什么?
約翰神父,一個半混混的入殮師,看著這些風情萬種,艷光四射的女人,他關注的是肉欲。尤其是秦淮頭牌玉墨的風情,讓他想入非非。
國軍戰(zhàn)士,肯于把身受重傷的浦生交付,只因為在他眼中,這些女人能給她最后的溫暖。這份溫暖所指,不敢妄加猜測,但于世俗眼里,多半也是令人嫌惡的。
女學生們,雖然同為女性,可在她們眼里,這些女人賣弄風騷,出賣色相,傷風敗俗。其中,十四歲女孩書娟,對她們尤其鄙視:她的父親被妓女勾引,才使得父母離異,家庭破裂。
不知是妓女本性使然,初到這里,這些秦淮妓女,即使處境艱難,整日里還是嬉笑挑弄,全然“商女不知亡國恨”的痛楚。
果然是“婊子無情,窯姐無義?!睍陚儾挥傻母酶床黄鹚齻儭T僭趺疵烂惨膊贿^是狐貍精,再怎么有才不過是紅顏禍水。
可是,她們真的無情,無義嗎?
猶記畫面里:因為自己占了學生們藏身的地窖,有兩個學生慘痛逝去,這些女人,眼里眉間分明流露出歉疚與不安;對于受傷的戰(zhàn)士,她們端茶遞水,精心照顧,唱曲解悶,描畫美好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堂里的人際關系,也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約翰知道了玉墨的過去,開始以尊敬、憐惜的眼光看她,書娟的情感有了轉折,她開始正視眼前的女人。
正當教堂里的女人們開始和解,彼此接納的時候,戰(zhàn)爭的殘酷,以猙獰的面目,正一點點逼近。
災難終于在圣誕夜來臨:書娟等十三個唱詩般的孩子要去為日軍獻唱。
經(jīng)歷過人世險惡的玉墨們清楚,日本軍人所謂獻唱的實質,不過是對孩子們的青春毀滅!
于是,玉墨和她的姐妹們決定:李代桃僵,鋌而走險!
陰沉晦暗的地窖里,這群濃裝艷抹的女子,她們卸下脂粉、脫下旗袍,換上藍布的學生裝時,鏡頭前的她們是多么清麗脫俗,純凈可愛??!僅僅一身裝束就還原了她們的本真。那份發(fā)自心底的笑,仿佛回到天真純美的少女年代,回到了在父母面前嬌癡作憨的閨閣時光。
兩個年齡層次的女孩們,她們面對面站著。這些邊緣的女性,給懵懂的女孩們講述一飾一物的來歷,含淚囑咐生命最后的交付。因為她們知道,此時一別,是抱了一死的念頭的,那么讓所有的記憶,美好的,屈辱的,都在今天有個交代!
圣誕夜,躲在教堂暗處的書娟們,含淚看著玉墨和她的姐妹們,穿戴整齊,魚貫而出。
軍用卡車,載著她們而去,車輪滾過斑斑血海,履帶輾過森森白骨,秦淮河畔的麗影——用生命去包容世界丑陋的女人,在銷煙未散的廢墟里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