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力村調樓群景觀
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古村落”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中國第35處世界遺產(chǎn),中國由此誕生了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chǎn)項目。
開平碉樓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不可多得的主動接受外來文化的重要歷史文化,它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建筑文化與西北方建筑文化的獨特建筑藝術,為多層建筑,高于一般的民居,比普通民居堅固厚實,窗比民居開口小,外設鐵板門窗。碉樓上部四角都建有突出懸、挑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可居高臨下還擊進村之敵。
我于2017年6月從廣州番禺汽車客運站前往開平縣,觀賞了慕名已久的開平碉樓。
自力村是我的此行第一處景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碉樓景觀,村內現(xiàn)存15座碉樓,分布集中,多建于20世紀,是當?shù)貎S胞為保護家鄉(xiāng)親人生命財產(chǎn)安全而建,風格各異,造型精美。自力村環(huán)境優(yōu)美,水塘,荷塘,稻田,草地散落起間,與碉樓相映成趣。
自力村15座碉樓中目前只有三座對游客開放,它們是銘石樓,葉生居廬和瀾生居廬。
現(xiàn)存15座碉樓有9樓6廬,依建筑年代先后為:龍勝樓(1917年)、養(yǎng)閑別墅(1919年)、球安居廬(1920年)、云幻樓(1921年)、居安樓(1922年)、耀光別墅(1923年)、竹林樓(1924年)、振安樓(1924年)、銘石樓(1925年)、安廬(1926年)、逸農樓(1929年)、葉生居廬(1930年)、官生居廬(1934年)、瀾生居廬(1935年)、湛廬(1948年)。
自力村碉樓將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建筑文化與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樓內保存著完整的家具、生活設施、生產(chǎn)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豐富而有趣,是當時華僑文化與生活的見證。(詳細請看我新浪博客《開平碉樓記》共9篇)
2“世遺“石碑
3村前步行道邊的碉樓“方氏燈樓”
4自力村調樓群景觀
5村景
6村口的“世遺演示廳”
7村景
8村景
9碉樓
10碉樓
11碉樓
12銘石樓
13銘石樓
14銘石樓
15祭臺外8根愛奧尼亞式柱子和羅馬拱券
16六層平臺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攢尖式?jīng)鐾?br>
17客廳墻上照片(左到右:二太太梁氏,大太太吳氏,樓主人方潤文,三太太楊氏)
18客廳
19二樓客廳
20墻上照片
21銘石樓牌
22銘石樓和振安樓
23葉生居廬
24瀾生居廬
25瀾生居廬
26瀾生居廬客廳
27龍勝樓(1917年)
28養(yǎng)閑別墅(1919年)
29云幻樓
30居安樓(1922年)安廬(1926年)
31耀光別墅(1923年).球安居廬(1920年)
32竹林樓(1924年)
33振安樓(1924年)
34逸農樓
35村居
36村居
37村居
38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