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松柏
沙通鐵路南起北京沙河,橫貫赤峰全境,終至通遼,全長870公里。整個工程自1972年5月開工建設、1977年12月4日全線通車、1980年5月1日正式交付運營,共歷時八年時間。沙通鐵路是繼京哈鐵路之后,連接華北和東北地區(qū)的第二條交通大動脈,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鐵路建設的重點項目,更是改變赤峰歷史的重大工程。沙通鐵路開工建設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但卻給赤峰人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1979年,與沙通鐵路同時建成的赤峰新火車站
01
鑄就鋼鐵長城
沙通鐵路,是一條地地道道的國防鐵路。
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期,中蘇關系惡化。蘇軍沿中蘇中蒙邊境陳兵百萬,1969年3月又爆發(fā)了“珍寶島事件”,一時戰(zhàn)云密布,中國北方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而綿延千里的大興安嶺,正是防止外敵機械化軍隊長驅直入的天然屏障,遂成為我國重點加強防守的第一道防線。由于大興安嶺東側山地交通落后,迫切需要修建一條鐵路,以保障軍需物資的運輸和野戰(zhàn)部隊的快速機動。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央決策修建沙通鐵路,鑄就一條保衛(wèi)東北、鞏固國防、抵御侵略的鋼鐵運輸線。
沙通鐵路由中國鐵道部第三勘測設計院擔綱設計。該鐵路從北京沙河引出,穿越燕山和七老圖兩大山脈,共鑿穿116座隧道,延長達78公里,其中長度3公里以上的隧道就有4座,最長的隧道長達6公里。鐵路途經潮白河、灤河、遼河三大水系,共建有橋梁450座,延長達45公里。其中500米以上的橋梁達12座,最長的是位于赤峰市元寶山區(qū)建昌營鎮(zhèn)的老哈河特大橋,長1447米。整個沙通鐵路橋隧比高達15%,總投資約15億元。
七老圖山脈,沙通鐵路穿行其間
沙通鐵路在設計上也體現了戰(zhàn)備需要。如赤峰至北京路段,許多地方特意設計修筑隧道,就是出于防空的目的,在敵機轟炸時,火車可以利用隧道做防空洞使用。這種設計,也提高了鐵路工程的造價。鐵路建成之后,又修筑了許多支線鐵路和國防公路,并建立了大量軍需倉庫。像赤峰境內的平雙公路等,都屬于沙通鐵路的配套體系。
沙通鐵路建設正值“文革”時期,國民經濟尚處于低潮。國家不惜花費巨資,并調動大量鐵道兵部隊修筑沙通鐵路,這是那個年代國際形勢急迫的真實寫照,也是那個時期反修防修高于一切的具體體現。
沙通鐵路建成之后,部隊在各大火車站配置了軍代表,專門負責軍事調動和軍需物資的運輸,沿途所有火車皮都優(yōu)先供軍方使用。1979年對越反擊戰(zhàn)爆發(fā)之后,蘇軍在東北邊境蠢蠢欲動,東北邊防形勢驟然緊張。赤峰火車站貨場所有已裝載的貨車都緊急卸貨,用于運輸軍事物資。那段時期,成列成列的火車滿載著坦克、大炮、汽車從沙通鐵路運往東北,直到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結束。
02
鏖戰(zhàn)千里沙通線
為了盡快完成沙通鐵路的修筑任務,中央軍委調集了鐵道兵五個師二十多萬人,承擔沙通鐵路的修筑任務。這是中國鐵路史上的一項壯舉。
沙通鐵路修建時,赤峰市還是昭烏達盟時期。擔負昭盟境內路段施工任務的是鐵道兵第九師,師長吳寶田,政委李際祥。鐵道兵部隊編制較大,鐵九師轄第41、42、43、44、45等五個團,約三萬多人。師部設在赤峰城內,各部官兵沿鐵路線一字排開,分布在長長的施工線上。鐵九師就這樣開始了在昭盟長達八年的筑路歷程。
蒼茫云海七老圖 韓曉偉攝于大城子鎮(zhèn)玉皇梁
沙通鐵路在昭盟區(qū)段全長246公里,從西到東途經赤峰縣、赤峰市(今紅山區(qū))和敖漢旗。此路段地質結構和氣象條件十分復雜,施工難度極大。西部是七老圖山脈的崇山峻嶺,中部是淺山丘陵,東部是科爾沁沙地,全線時而山高險阻、時而黃沙漫漫。鐵道兵戰(zhàn)士們頂風雨、戰(zhàn)嚴寒,此間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是很難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的。
在七老圖山脈和燕山山脈,斷層縱橫,石質破碎,山體不穩(wěn),鐵道兵官兵們迎難而上、不怕犧牲,以血肉之軀完成了隧道施工任務,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時代壯歌??缋瞎愉撹F大橋是沙通鐵路最大的橋梁,由41團負責修建。由于工期短,有的連隊曾連續(xù)施工36小時,推水泥車的戰(zhàn)士困得把頭扎進泥漿里。從工地上撤下來時,有的戰(zhàn)士倒在地上就睡著了,體現了鐵道兵鋼鐵般的意志。
居住在赤峰市區(qū)的群眾,能經常看到近郊沿線的施工景象。紅廟子至市區(qū)之間有一個高坡,削坡工程量巨大。鐵九師使用的是當時國內馬力最大的兩種推土機,即紅旗一百和移山八十,每臺推土機后跟著一臺鏟土機,來回穿梭碾壓。部隊采取人停機械不停的方式加班加點奮戰(zhàn),幾百臺施工機械24小時晝夜不停,場面蔚為壯觀。紅廟子公社也組織上千人配合施工。經過一年的時間,一條幾十公里長的墊方路基全部完工。
為防止沙漠對鐵路的侵害,鐵道兵們在鐵路沿線修建了綠化帶,并幫助組建了治沙林場,負責沙地林帶的管護工作,硬是在科爾沁沙地上人工營造了一道綠色長城,保證了沙通鐵路暢通無阻。
松山區(qū)境內沙通鐵路的隧道橋梁
在沙通鐵路各個施工工地及營房駐地,每逢列隊出工和收工,鐵道兵戰(zhàn)士都齊唱《鐵道兵之歌》,以鼓舞士氣。歌中唱道:“打通昆侖千重山,又戰(zhàn)東海萬頃浪,林海雪原鋪新路,金沙江畔擺戰(zhàn)場。”顯示了鐵道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豪情壯志。
沙通鐵路的建設,給鐵九師官兵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至今,老一代官兵在微信群里仍大量發(fā)表修建沙通鐵路的回憶文章,這條鐵路已成為鐵九師官兵們的精神豐碑。
值得一提的是,鐵九師經過多輪改革轉制,已經華麗轉身為國家大型企業(yè)——中鐵十九局集團公司。2017年,這支隊伍又進駐赤峰市,承擔了赤峰高鐵寧城至建平段的建設施工任務,為赤峰的發(fā)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03
昭盟的巨大支持
修建沙通鐵路,不僅是國家的重點項目,對昭盟經濟社會發(fā)展來說,更是千載難逢的機遇。盟里成立了沙通鐵路工程指揮部,調動一切力量,全力支持鐵路建設。
沙通鐵路在大山里架橋鋪軌
為配合施工,全盟組織了近萬名民工參與工程建設。昭盟軍分區(qū)在敖漢旗、翁牛特旗、寧城縣和喀喇沁旗組織了四個民兵團共8200多人支援鐵路建設,擔當土石方運輸和隧道、橋梁的施工任務。這些民兵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沖天的革命干勁和不怕犧牲精神,投身鐵路建設之中,年年超額完成各項工程任務,創(chuàng)造了許多中國鐵路工程史上的新紀錄。
比如,敖漢旗民兵團在配合鐵道兵舟橋部隊老哈河特大橋工程施工中,日夜奮戰(zhàn)在工地上,僅用109天,便完成了工程主體的施工任務,比計劃提前了10個月。翁牛特旗民兵團在配合鐵道兵隧道施工中,以鐵人精神為榜樣,奪取了一個日班打拱11.5米、打單邊墻11米的全國鐵路隧道施工紀錄。敖漢旗、寧城縣和翁牛特旗三個民兵團受到了鐵道部的表彰,各民兵團還涌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鐵九師師直機關和附近施工部隊突然入駐,給昭盟增加了巨大壓力。當時赤峰市區(qū)只有十幾萬人口,接待能力有限。盟指揮部協(xié)調各級政府機關單位,從解決部隊辦公用房、軍營建設、家屬住宅,到家屬子女就業(yè)和入學,以及部隊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做了艱苦細致的工作,與部隊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赤峰市區(qū)內,條件好的大樓都騰了出來。原盟委機關大院騰給鐵九師師部,盟財貿干校辦公樓、原盟醫(yī)院門診樓、赤峰衛(wèi)校老院址以及部分市直機關大院也騰給了鐵九師使用。當時市區(qū)有供暖設備的辦公樓不多,騰出樓房的單位,大多數只能用煤爐取暖。鐵九師隨軍家屬一律安置在工作環(huán)境較好的商業(yè)系統(tǒng),子女上學去最好的學校,商業(yè)糧食系統(tǒng)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優(yōu)先保障軍隊的主副食供應。總之,就是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為鐵道兵服務。
在沙通鐵路修建時期,赤峰城內最常見的標語口號就是毛主席語錄:“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昭盟各族兒女踐行了毛主席的教誨,為沙通鐵路早日開通作出了重大貢獻。
04
可愛的鐵道兵
沙通鐵路修建于七十年代,那時的技術水平與施工條件,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發(fā)生事故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為修筑這條鐵路,鐵道兵曾付出過很大犧牲,沙通線上的每一寸鋼軌,都是鐵道兵用汗水和鮮血鑄成的。
沙通線老哈河特大橋
在松山區(qū)西部,就流傳著一位鐵道兵排長犧牲的故事。那是一處隧道施工現場,這位排長發(fā)現洞頂有塌方的危險,不顧個人安危,指揮士兵撤離,自己卻被塌下來的一塊巨石砸中。被他用生命掩護的士兵們哭喊著將巨石砸碎,排長已被壓得像紙片一樣貼在地面,鮮血印染在赤峰大地上,戰(zhàn)士們只能將浸滿鮮血的泥土和碎石一起埋葬。像這樣的英雄壯舉還有很多。
沙通鐵路建成后的一段歲月里,赤峰至北京的鐵路沿線就分布著許多鐵道兵烈士墓。當我們坐在沙通鐵路的列車上,望著窗外不時閃過的鐵道兵烈士陵園,真是感慨萬千。“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這些年輕的鐵道兵戰(zhàn)士,將自己的大好年華和生命都留在了赤峰這塊兒灑滿英烈鮮血的土地上。作為后來人,我們在享受現代化便捷的交通方式時,不要忘記他們。正是由于他們的生命付出,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鐵道兵四海為家,居無定所,祖國的需要就是個人的志愿。他們將最美好的年華和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偉大祖國的建設事業(yè),他們的家庭也付出很多,更是值得敬佩。
測繪兵在長城腳下勘察線路
在赤峰某單位,有位鐵道兵隨軍家屬叫常錦繡,她的丈夫是鐵九師的副政委。多年來,她隨軍轉戰(zhàn)祖國各地,所有的家當就只有幾個柳條箱。她跟同事們說,什么罪都遭過,現在落下一身的疾病,就靠藥物維持,幾個子女都沒受過良好的教育,四散到全國各地就近擇業(yè)。每當說起這些事兒,她眼淚就噼里啪啦地直往下掉。后來她隨丈夫調入石家莊鐵道學院,才結束了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鐵道兵高級指揮員的境遇尚且如此,普通官兵的境遇可想而知。
05
擁軍愛民的典范
駐扎在赤峰市區(qū)的鐵九師機關單位非常注重與地方的關系,師部群聯科經常出面組織軍民開展共建活動。他們配合地方大搞愛國衛(wèi)生運動,參加市區(qū)綠化活動,出動施工機械幫助修筑路面等,軍地軍民關系非常融洽。
鐵九師師部還在原昭盟財貿干校院內建了一所鋼架結構的大禮堂,因外表用纖維板蒙面,人們俗稱紙殼樓。這所大禮堂也成了維系地方友好關系的紐帶。鐵道兵當時有獨立的影片發(fā)行渠道,經常優(yōu)先放映地方看不到的電影。每逢新電影上映時都為地方加映幾天,當時整個市區(qū)電影院少,除了放映樣板戲電影外,新電影一年也放映不了幾部。紙殼樓放映的新電影,便成為市區(qū)人民文化生活的渴望,人們到處托人去搞電影票,新電影放映時紙殼樓門前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赤峰東站
有一次鐵道兵文工團到赤峰慰問演出,這是赤峰頭一次接待國家級大型文藝團體。雄壯豪邁的歌舞和盛大的演出場景感染著每位觀眾,至今還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中。
1979年,紙殼樓不幸失火焚毀,僅搶出兩臺大型電影放映機。在燒得僅剩下鋼架的廢墟前,許多赤峰人追憶紙殼樓帶來的美好時光。
紅廟子公社是著名的米糧川,他們拿出最平整的土地提供給部隊建營房和施工機械停放場。部隊也動用許多推土機,幫助當地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修筑河堤溝渠,為農業(yè)工程節(jié)省了大量勞動力。
許多分散住在農民家的鐵道兵戰(zhàn)士,幫助房東打掃庭院,擔水、劈柴、干農活,與老鄉(xiāng)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那時農村只有粗糧,老鄉(xiāng)們一年到頭就是吃棒子面,而鐵道兵供應百分之六十的細糧,戰(zhàn)士們在食堂吃飯,有時偷藏幾個白面饅頭帶回去給房東改善伙食,房東也把平時舍不得吃的腌雞蛋送給戰(zhàn)士們吃。水果成熟季節(jié),老鄉(xiāng)們將各種水果送到軍營慰問解放軍。鐵道兵在工程結束撤走之際,老百姓都自發(fā)組織起來夾道歡送,那種軍民魚水情誼和依依惜別的場景,令人難以忘懷。
沙通鐵路建設場面
鐵九師在1979年陸續(xù)撤離赤峰以后,他們的子女有相當一部分留在赤峰就業(yè),還有許多未成年的兒童也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留在了赤峰,成為他們一生中最珍貴的精神財富。許多軍人和家屬至今仍與赤峰人保持著聯系,或書信往來,或同學戰(zhàn)友聚會,延續(xù)著這種割舍不斷的深情厚誼。
1991年,赤峰市榮獲首屆全國雙擁模范城光榮稱號,其中許多模范事跡都與鐵九師有關。鐵道兵克服艱難險阻的筑路精神和昭盟各族人民舍小家服務軍隊的可歌可泣事跡,一直激勵著大家努力工作、奮力前行。
06
發(fā)展的助推器
沙通鐵路建成通車不久,便改稱京通鐵路。新的命名更加貼切,直接體現了蒙東地區(qū)與北京的緊密聯系。
鐵道兵隆重慶祝京通(原名沙通)鐵路通車典禮
歷史上,赤峰曾以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達的交通而著稱于世,成為熱河和蒙東地區(qū)的商貿中心和首富之地。只是進入現代以后,由于運輸工具的現代化和鐵路公路的缺位而顯得落伍。盡管1935年滿鐵株式會社修筑了葉赤鐵路,使赤峰納入到東北鐵路網之中,但葉赤線卻是支線的末端,與內陸鐵路更是缺少有效的連接和溝通。
京通鐵路的開通,便一舉改變了赤峰現代交通的格局,不僅使赤峰擁有了一條連接華北和東北的干線鐵路,也使赤峰成為蒙東地區(qū)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確立了赤峰在蒙東地區(qū)的經濟中心地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更是極大地釋放了赤峰的區(qū)位優(yōu)勢。一批商貿物流園區(qū)依托京通鐵路而建,大量貨物運輸,竟使赤峰火車站的車皮成為最緊俏的資源。京通鐵路在助力赤峰經濟騰飛方面,發(fā)揮了無與倫比的作用。
沙通鐵路松山區(qū)境內老府車站
早在沙通鐵路建設初期,遼寧省就意識到了將這條鐵路作為“開發(fā)昭盟、建設昭盟”的契機,在鐵路沿線布局了許多工廠礦山和小城鎮(zhèn),像東山灣、哈拉道口、安慶溝、初頭朗、紅花溝、王府、老府等,都得益于京通鐵路開通而迅速發(fā)展起來,最大一個項目就是敖漢旗政府搬遷工程。京通鐵路未能從敖漢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鎮(zhèn)經過,而是選在了敖漢旗北部,旗政府搬遷勢在必行。遼寧省城市規(guī)劃設計院完成了旗政府新址木頭營子的整體規(guī)劃,遼寧省政府也撥付了一部分資金,用于城市路網和地下給排水建設,旗革委會辦公大樓也先期竣工。鐵路局還特意將木頭營子站改名為敖漢站,并配備了縣級火車站的候車大廳。但此后由于種種原因,搬遷半途而廢。
京通鐵路還極大地改善了赤峰至北京的客運條件。在以前并不遙遠的年代,赤峰去北京經茅荊壩、古北口要走半個月。當時的民謠稱:“山西人騾馱轎,山東人大褥套,京東人七八吊”,指的是八十多年以前赤峰人進京的交通狀況,最富的晉商乘坐的是雙騾馱的轎子,次一等的山東商人是將褥套墊在毛驢背上乘騎,最窮的京東人只能步行進京回老家,錢袋子里放七八吊錢作為盤纏。即使葉赤鐵路通車,赤峰人也要經錦州中轉京奉鐵路才能到達北京。京承鐵路建成,赤峰人又經葉柏壽中轉承德再倒車進京。只有京通鐵路通車以后,赤峰人進京才實現了夕發(fā)朝至,晚上在火車上睡一宿,醒來就到了北京。這種變化,仿佛經歷了時光轉換,真可謂是天翻地覆。
位于河北省灤平縣境內的南大廟車站,沙通線全線接軌儀式在這里舉行
京通鐵路的通車,還相當程度地提升了赤峰市基礎設施水平和城市形象。此前,赤峰火車站不過是個幾百平方米的票房子,候車空間狹小,站前附近全是土墻遮擋的露天貨場,許多第一次來赤峰的人一下火車,感覺是到了農村。京通鐵路建設的同時,也為赤峰建設了一座在國內堪稱一流的火車站,宏偉的建筑、寬敞明亮的候車大廳現代而氣派。遼寧省還撥款為赤峰在站前廣場配套建設了一座賓館,高達七層,老百姓俗稱七節(jié)樓。錦州鐵路局按鐵路分局的規(guī)格配備了鐵路新管處,將站前附近的大倉庫拆遷,蓋起了新管處辦公大樓、鐵路公寓和俱樂部,又興建了一批配有水電暖設施的現代化居民小區(qū),使火車站一帶成為赤峰城區(qū)比較漂亮的地區(qū),也為后來赤峰晉升為國家級衛(wèi)生城打下了基礎。
07
新征程新使命
20世紀80年代,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與此同時,國際形勢也發(fā)生了劇烈變化,中國北方威脅逐漸消除。新形勢下,京通鐵路又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
石油是經濟命脈,直接涉及到國家的經濟安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中國的石油供應主要源于大慶油田。大慶生產的油品運往關內,京通鐵路是一條主要通道,以至于京通鐵路幾乎成了大慶油田向內陸輸油的專用線。
沙通鐵路途經二道河子水庫附近
進入本世紀,國家又制定了包括蒙東地區(qū)在內的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振興計劃,京通鐵路任務更加繁重。如今,中俄關系進入友好合作階段,隨著中歐國際班列的開通,京通鐵路又成了維系中俄中歐經濟聯系的紐帶。這一切,都對京通鐵路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大幅度增加運能,國家開始投入巨資,對京通鐵路進行大規(guī)模的現代化升級改造。2019年,京通鐵路的所有橋梁都進行了更換,是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既有線路橋梁改造工程,京通鐵路承重能力大幅度提高,車速也由過去的70公里/小時提速到100公里/小時以上。2020年9月30日,古北口至北京段的電氣化改造工程全線完工,標志著京通鐵路正式進入了電氣化新時代。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京通鐵路已經歷了43年的滄桑歲月,她見證了中國洶涌澎湃的改革開放大潮,也見證了國民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京通鐵路將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為東北振興、蒙東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為《赤峰文史》獨家授權發(fā)表
溫馨提醒
想獲取《赤峰文史》第一期的讀者,請聯系風瞬公眾平臺編輯小柒(微信號:FSxiaoqi1104)或編輯云旗(微信號:FSyunqi0227)。
?赤峰中心城區(qū)讀者需前往赤峰文史館(赤峰圖書館北門三樓)領取,領取時間為工作日8:30~11:30/14:30~17:30。領取前請將您的姓名、電話發(fā)送至編輯微信以作為領取憑證。
?其他地區(qū)讀者請將您的姓名、電話、地址發(fā)送至編輯微信,我們將盡快為您郵寄。
由于期刊數量有限,請各位讀者盡快與編輯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