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全職奶爸獨自帶三個萌娃縱貫南北的視頻火了。
這位來自西安的奶爸,在帶三個孩子游玩的過程中,給兒子們打扮得很酷,所以,不論走到哪兒都回頭率爆表。他說帶孩子出來玩,是為了給自家老三斷奶,他已經帶孩子們去了很多地方。當有人問做全職奶爸是什么感受時,他說,他覺得這是一件讓他非常有成就感的事,看著孩子因為他而感到開心,他也覺得很驕傲,所以他很享受帶孩子的過程。他并不覺得當全職奶爸很丟臉,甚至,他還因為參與了孩子的成長而感到開心。很多人都給這個奶爸點贊,表示:這樣的爸爸來一打吧!“父親”這個詞,不僅僅是一個稱謂,同時也意味著他對孩子的責任。從孩子出生后,父親是照顧孩子、保護孩子的“守護者”。
孩子幾歲時,父親是引導孩子認識外面世界的“聯絡官”。
孩子上學前,父親是孩子的標桿和榜樣。
入學后,父親是幫助兒子調節(jié)情感,抑制沖動的“牽制者”。
國外大量研究表明,父親參與兒童人格和社會發(fā)展、認知能力、性別角色、道德和情感,以及身體健康發(fā)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父親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孩子的教育中,無論是性格培養(yǎng)還是情感教育,無論是智力訓練還是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父親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與母親相比,父親更多地關注外部的世界,這種優(yōu)點可以幫助孩子更好、更早地認識世界,在此過程中養(yǎng)成他的獨立與自主。一個人的成熟是由家庭走向社會的過程,父親的引領會讓孩子以更為開闊的視覺看待人生和世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陪孩子旅行,或許是父親對孩子最便捷的教育方式。帶孩子旅行,可以磨煉孩子的意志,開拓他的視野,在一次次困難和麻煩中,從父親身上學會堅強和責任。貝克漢姆很喜歡帶孩子去旅游,尤其喜歡帶著三個兒子去波濤洶涌的大海里沖浪。身為運動健將的他,深深地覺得,對于孩子,不能過分地保護。尤其是男孩,有時候就需要放手,讓他們去直面人生和世界。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年紀還小,什么都記不住,出去旅行也只是到處看看而已,不會有什么收獲,是一件既浪費錢又浪費精力的事情。但他們不知道,父母從小帶孩子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和經歷過的事情,這些都能豐富孩子的視野,成為孩子成長的一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很多人說帶小孩出去旅行沒用,他不記得。其實不需要他記得具體事情,很多東西不需要你去講,他的眼睛看到了,其實他就學到了,這對他心理的映射是特別好的,這種影響是無窮的。孩子看到、感受到的東西,在生活中會表達出來,他的感受力會特別強,他會和你聊他看到的東西,而且小孩的視角和大人不一樣。
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fā)育的黃金期,這段期間寶寶的神經突觸會迅猛發(fā)育,孩子三歲時,腦容量可以達到成人的80%。
即便三歲以內的孩子記不住那些名勝古跡,但是絕不會“毫無印象”,也“毫無用處”。對于孩子來說,任何事情,都要親自用眼睛看、親自用耳朵聽,所留下的印象,才是最真實和最生動的。每個家庭成員在旅途中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比如:孩子要適當負責自己的行李,查找酒店地址、詢問交通路線……總之,你要讓他積極參與。你會發(fā)現,孩子一旦參與到了實質過程中,旅途也就變得輕松愉快了。但是,很多父母都嫌帶著孩子麻煩,把一切行程都安排地妥妥的,或者直接報旅行團,輕松又省事兒。殊不知,這樣的旅行,恰恰是剝奪了孩子從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中學習的權利。要知道,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世界,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感知世界,學習和體驗的機會,能讓孩子學著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比如,旅行中,家長無法像在家里一樣全心全意地去照顧孩子,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旅行中有太多難以遇見的事情,需要孩子努力去解決、去堅持,自然而然地就鍛煉了他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堅毅的性格。“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通過旅行,孩子會學習成長,孩子會見多識廣,孩子會開心快樂,孩子會勇敢堅強。旅行,會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不至于等父母老了,孩子長大了,回首往昔,都是空蕩的回憶。那么,如何開啟一次有意義的旅行呢?帶孩子去旅行,不是為了去景區(qū)打卡。走馬觀花不求甚解地走一遭,不僅孩子什么都記不住,還會增加對旅行的抗拒心理,從而不配合大人的安排。孩子辛苦、大人煩憂。孩子在旅行中接觸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生活,學到新的知識,遇到新的朋友,增強某種能力,這才是帶孩子去旅行的真正收獲。如果你是為了帶孩子去旅行,不妨先聽聽孩子的心聲,問問孩子內心特別喜歡去的地方。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喜歡自然、喜歡滑雪、喜歡動物、喜歡舞蹈、喜歡科技……這些都是旅行的動機。如果你是為了自己去各種知名景點打卡,那就不要跟孩子說:“我放假都是為了陪你玩,你還不聽話!”黃磊和孫莉的育兒十分接地氣,女兒多多從2歲起,就跟著父母一起“走南闖北”了。觀看和參加話劇表演,走過40多個城市,演出了近500余場。一個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不一樣,見過的世界不一樣,人生的走向注定不一樣。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筑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他在市場里頭弄臟自己的褲腳。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跟團旅游的人,都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晚上曬照”。照片,的確能夠給我們留下很多美好的記憶,但是,為了曬、為了刷朋友圈的拍照,是為了炫耀,這只能讓孩子從中體驗到虛榮和華而不實。帶孩子一起旅行,要帶著孩子提前了解去的地方。在旅行中,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想法,對旅行計劃,有目的地、靈活地進行安排與調整……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鍛煉孩子的思考力與行動力。帶孩子旅行,重要的不是路途的風景,而是父母的心態(tài)和陪伴。很多家庭秉承著“窮家富路”的觀念,自己平時舍不得坐頭等艙,帶孩子出行就坐;自己平時出差都不住高檔酒店,帶孩子旅行就只住“五星級”;平時自己生活簡樸,帶孩子出去吃飯就大手大腳……但,旅行的美好,不在于你去了多遠的地方,花了多少錢。旅行是帶著孩子去看世界,把世界當做成長的第一個大課堂。沒有買到直達車票怎么辦?在人多的地方如何避免走散?如何確保財務的安全?迷路了該怎么做?……有了意外,孩子才能成長;解決意外,享受未知,那才是旅行的快樂。孩子終究會長大,未來是要靠他自己去走完人生的旅途。作為父母,只有教會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百折不撓的意志力,才能在未來,經得住人生的大風大浪,穩(wěn)做人生的贏家。 旅行,是一個無法替代的成長課程,也是增強家庭凝聚力的最好時機。旅行,是為人父母的我們,能給它成長路上的最好的禮物,這將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美好。看到這里,爸爸們不妨在這個中秋小長假,放下手機,放下工作,離開空調,帶著孩子一起去暢游詩和遠方吧!
快到中秋小長假了,您家有出游計劃嗎?準備去哪兒呢?為旅游做了哪些準備呢?快來留言區(qū)聊一聊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