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和麻雀
——長河拾萃(四十七)
農(nóng)村里的鳥兒很多,常見的有麻雀、喜鵲、燕子、斑鳩之類。還有許多看著眼熟,說不出名字,有些在鄉(xiāng)間被叫得土得掉渣,比如喳哥郎、朱屎八鴿之流。
人們對大部分的鳥兒不置褒貶,畢竟與平常的生活交集不多,或者壓根兒沒重視它們,任憑它們流徙于四季,嘰喳在村莊。
燕子,人們給予的待遇很不一般,甚至是超鳥民的待遇。
我覺得燕子有些“勢利眼”,它們堂而皇之進(jìn)入人家,搭窩住宿孵化。還特別講究條件,事前總會打探一番,須是窗明屋凈,房屋高大才行,低矮的房子入不了它們的眼。窩一般筑在二梁之上,農(nóng)村房子常見的有五根橫梁。呆在高處,貓兒夠不著,孩子摸不到,給未來的孩子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
窩正對著大門,燕子外出時,從粱上一個俯沖便來到門外,翱上藍(lán)天;進(jìn)來時,從天空一個俯沖,屋里一個爬升,穩(wěn)穩(wěn)地踏在窩旁。
有地方說,燕子的窩不能捅,不吉利。我們這兒鄉(xiāng)村沒有這種說法,但很少有人把它們的窩捅掉,大部分人對燕子是寬容的,它們畢竟是益鳥。
育雛時節(jié),燕子夫婦整日忙忙碌碌,頻繁地飛進(jìn)飛去,捕蟲喂食幾個嘰嘰待哺的孩子。小家伙吃完之后,便是劈劈啪啪地往下拉著糞便。那兒是什么地方?可是堂屋正中,擺放餐桌的地方。這時節(jié)正好農(nóng)村開始忙碌,在桌旁閑聊的時間不多,索性移開桌子,給它們一個空間。外出鎖門時,得給門留出一條寬寬的縫隙,或者拿走門下的門閘,好讓辛苦的燕子夫婦有個自由出入的通道,不使孩子們餓著。
都說燕子認(rèn)家,自第一次攀上親,以后年年都會來,給屋里增加勃勃生機(jī)。
和燕子相比,麻雀有些不受待見。在人們的眼里,它們不是偷吃糧食,就是破壞房屋,的的確確看不到有啥益處,直到后來被正名。
麻雀筑巢也離不開房屋,只不過是在房子的外面。土坯的高墻上被風(fēng)雨侵蝕留下的孔洞是個好地方,它們銜草叼毛搭一個溫暖暖的窩,在那兒產(chǎn)卵育雛?;蛘呤窃谖蓍艿纳w草、山墻的蓑衣上鉆出洞來筑巢,就有些令人不能容忍,畢竟是破壞了房屋,影響了美觀。好在父母們整日和它們一樣忙碌,無暇顧及,只有調(diào)皮的孩子們偶爾會端了它們的巢穴,手里托著幾顆小小的蛋,或光溜溜的雛鳥,在同伴間炫耀。
稻谷成熟時,哄麻雀也是一項重大的任務(wù)。田間僵立的稻草人,戴著爛草帽,隨風(fēng)揮舞著破舊的布條,對它們起不到任何威懾作用。只得不時去田頭大喝一聲,麻雀們哄的一聲,成群地飛走,又落到另一處田間。
麻雀吃的稻谷很不起眼,看起來并沒有損失呢。彼時田間地頭蟲兒亦很多,比堅硬的稻谷吃起來大約更美味吧。只是麻雀們喜歡成群結(jié)隊地活動,在人們眼里,它們似乎吃去了很多的糧食,所以用很多方法去對付它們——嗚呼!
場地上晾曬稻谷時,麻雀們也會來偷食。你看它們,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討論一陣,哄地一群飛下來,落在稻谷上,忙不迭地啄著。哦,隨著一聲大喊,門里丟出一把掃帚或棍子,麻雀們哄地一聲又飛上枝頭,嘰嘰喳喳,探頭探腦地盯著金黃的稻谷,隨時準(zhǔn)備飛下來飽食一頓。
對付麻雀偷食的方法很多,譬如午間,在場地另一邊放上兩條凳子,拴上繩子,繩子中間結(jié)上幾片紅布條,再把繩子連在一起,引到門前,牽在手上,坐在椅子上,捧著一本書,不時牽動一下,彈起的繩子,飄起的紅布條,嚇得麻雀灰溜溜地逃走了。
冬天來臨時,燕子們早已去溫暖的南方度假去了。只有小小的麻雀在寒風(fēng)里瑟縮在枝頭,停留在檐間,偶爾嘰喳一陣,給寒寂的冬日帶來一片生機(jī)。
2021年8月10日。
作者:大漠梟雄
◆大漠梟雄:?!L河拾萃(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