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鏡子
審核:靜好
有人問,啥叫會教育孩子?就是孩子將來有出息嗎?答案很驚人,不對。真正的會教育孩子,是指那些孩子將來有出息,而家長的教育過程還不累,很自然,很輕松。
看來,孩子的未來成就并不是唯一標準。那么,怎么教育才能做到不辛苦呢?教育者李玫瑾這樣提醒父母們:對孩子要“兩不管三不慣”,這樣育兒才能輕松自如,效果好。
一、兩不管
兩不管分別是不管孩子的自主性,不管孩子遇到困難時的求助。下面就這兩點,我們細說一番。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需要自主的事情,爹媽不要管
比如,穿衣服,吃飯飽不飽這些事,當(dāng)父母最好別干預(yù)。放手放孩子自己去做,可能剛開始他們做不好,但通過反復(fù)的摸索和嘗試,他們一定會做的有模有樣。另外,自己做事情還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責(zé)任感。
相信這種孩子長大后一定更有眼力見,更有擔(dān)當(dāng),更容易被周圍的人賞識和認可。
2.孩子遇到困難時向家長求助,家長最好不要管
記得過去的老人常說,苦難就是一塊大餅,一個人早點吃,以后他就沒有苦頭吃了,而一個人選擇后吃,那就是早期享福,后期受罪。聽起來是笑話,可事實如此。
一個孩子趁著還小就遇到困難和問題,他們適應(yīng)能力快,還有很多的時間和機會應(yīng)對和解決這些困難,可如果等到長大了,甚至是人到中年之后再遇到很多的困難,相信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都不足以承受之重,之痛了。
所以,聰明的父母不要去管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難,并著手幫助孩子解決,而是要學(xué)會放手,放孩子去嘗試自己來解決遇到了問題。讓他們提前適應(yīng)風(fēng)風(fēng)雨雨的社會生活。
二、三不慣
1. 孩子沒有禮貌不要慣著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禮貌,你覺得無所謂,那孩子未來一定會因為素質(zhì)差而慘遭社會的淘汰。什么是禮貌,這是做人的根本和基礎(chǔ),一個連禮貌都不講的孩子,沒有未來,縱使家里在有本事,也不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左右,也不可能永遠庇護孩子,當(dāng)一天他獨行時,他不講禮貌的惡習(xí)就會成為阻礙他前行的絆腳石,讓他不停的“跌倒”。
2. 好吃懶做不慣著
當(dāng)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過于懶惰時,一定要警惕起來,這可不是好跡象,餡餅不會真的從天上天下來,縱使是“兒女自有兒孫福”,也別忘了“天道酬勤”,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不努力的孩子是沒有未來的。
3. 孩子自私自利不慣著
今天你覺得孩子吃獨食叫做有心眼,明天,孩子就會以為自私自利成為打爹罵娘的“白眼狼”。
因為他只知道“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卻不知道,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不懂得“禮尚往來”的人,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戴,一個心里只有自己得失,不能關(guān)心他人的人,既沒有朋友也沒有未來,只會處處有障礙。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zhuǎn)發(fā)一下吧,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的照顧孩子,可以關(guān)注我,和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