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不愛學習,與父母親的耐心教育有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F(xiàn)在的父母都有文化,對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普遍重視,關鍵是愿不愿意陪伴孩子學習的問題。
我離開的中學,有幾位年輕老師的孩子上了重點高中。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就是多年耐心陪伴孩子讀書。
天生的聰明是不存在的,人的聰明往往來自于勤奮學習。一位畢業(yè)于國防科大學的青年,他出生時我才39歲。他小時候有口吃毛病,但長大后很逗家長喜歡,逗老師喜歡。他每天晚上有父親或母親陪伴學習,才有很強的學習欲望,漸漸地形成了愛學習的習慣。2010年他作為應屆初中生,一舉考上了孝感高中,2013年又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他的父母親都是中學的老師。兒子有出息,父母親常常為之自豪。
每年秋季、冬季,他的父親帶著孩子在操場上跑步。培養(yǎng)孩子能吃苦的習慣,鍛煉孩子的體質(zhì)?,F(xiàn)在這個學生軍校畢業(yè)了兩年了,已經(jīng)成家。
還有幾個教師的孩子,也是很愛學習的。由于家長從小陪讀,到了初中成績占到學校前列,中考實現(xiàn)了上重點高中的愿望。
小學生在家里學習容易疲勞松懈,當有一位家長在旁邊督促,他們不容易走神。家長不一定要有很大的學問,只是多鼓勵,多與他交談,他就會不厭倦學習。為了孩子成才,父母作出犧牲是必要的。
跟孩子陪讀這個方法很管用。我當父親時家務重,瑣事多,沒有陪伴孩子學習,心里很愧疚??墒俏业膬蓚€女兒當了媽媽后,十分重視孩子的學習,從3歲起就指導孩子看書,聽故事,學習畫畫,參加戶外游戲。陪讀花了功夫,孩子果然愛上了讀書學習,而且上了小學后,成績很理想。
陪伴孩子不是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對于孩子不好的習慣,及時給予批評。對于孩子好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表揚。小孩是夸大的,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應該想法子讓孩子多動腦,常思考,在實踐中學習各種生存本領。
父母期望孩子成才,自己要犧牲時間,陪伴他們學習,陪伴他們參加各種活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比做威嚴的父母重要。我撫養(yǎng)孩子時期,信奉“嚴是愛,松是害”的格言,小時候孩子們個個畏懼我,但成人后他們都不愿意親近我。我沒有當好一個合格的父親,回憶起來,后悔不已。
注重自己的事業(yè),忘掉了父親的責任,是我的一大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