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潔
打著“13年來首次解凍的反腐劇”的牌子,《人民的名義》開播8天僅更新12集,便戰(zhàn)功赫赫:4月4日,收視破2,市場份額達6.3%,成為現(xiàn)象級反腐巨作;同期,豆瓣評分8.8,逾4萬人進行評分,60%以上的人為該劇打了五星;百度搜索電視劇排行榜上,更是以遠超第二名30余萬的搜索量遙遙領先,穩(wěn)居第一名;同名話題,閱讀量5.8億,討論量35萬;電視劇審核部門更是留下了“氣勢磅礴、石破天驚”這樣的超高評價……種種戰(zhàn)績,不多贅述。但是,這部劇究竟有怎樣的魔力,可以引發(fā)四海八荒的“朝拜”呢?
《人民的名義》由最高檢影視中心牽頭制作,范子文作為影視中心副主任,把握政策方向,統(tǒng)籌各方資源;“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周梅森擔任編劇,經過兩年的創(chuàng)作,融入現(xiàn)實中的“打老虎”、“拍蒼蠅”的實際案例以及自身的維權事件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現(xiàn)實主義題材金牌導演李路注目民間、手法細膩,對劇目的質量負責,“三劍客”的強強聯(lián)手,為這部劇的成功推出奠定了基礎;
同時,該劇拒小鮮肉于千里之外,匯聚了40余位老戲骨同臺飚戲,打造良心劇作。一經播出,便引發(fā)了收視狂潮,一時間,“全民抓貪官”、“達康書記的GDP”等熱門話題將該劇的熱度推向更高一層樓。
2004年,因過度開發(fā)導致了粗制濫造的反腐劇目的泛濫,曾備受矚目的反腐劇被監(jiān)管部門嚴令整頓,進入了十余年的沉寂期。作為政治小說的第一人,周梅森也進入了創(chuàng)作瓶頸期,幾度擱筆。幾乎是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絕境中,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十八大以來,反腐事業(yè)開展的如火如荼,力度之大,決心之強烈,舉國關注,然而文藝界卻缺乏一部像樣的作品。周梅森自然成為劇本創(chuàng)作的首選。
周梅森坦言,打動他的正是最高檢的一句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這場硬仗中下了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在這樣的時代命題下,文藝創(chuàng)作不應該缺席。面對滿屏的仙俠劇、婆媳劇、言情劇、大IP,動輒創(chuàng)新收視紀錄的各種影視作,卻避免不了低口碑的尷尬。如何打破中國電視劇的現(xiàn)狀,同時又可以打響反腐劇再出發(fā)的第一槍,成為周梅森面對的主要問題。
為了創(chuàng)作《人民的名義》,他曾深入檢察機關一線體驗生活,到監(jiān)獄等地和落馬貪官進行深刻交流,翻閱大量的卷宗資料,致力于獲得一手的寫作素材;同時,周梅森坦言,在劇作中加入了自己的切身體驗,創(chuàng)作劇本時,他正陷身股權官司中,于是便將這一事件融入到劇本中,再加工成為“大風廠事件”,他笑言,自己就是電視劇中股權被賣掉的倒霉的大風廠的工人。
目前,《人民的名義》已經上映了12集,其中涉及的秘書幫和政法幫甚至是沙家?guī)偷裙賵錾系睦瓗徒Y派,“蒼蠅”、“老虎”以及“海外逃跑”等貪腐案例,以及官場的道貌岸然和冠冕堂皇等都被揭露的淋漓盡致,不少觀眾大呼過癮,尺度大。然而卻不知,為了把握這尺度,周梅森也曾輾轉反側,反復糾結。因為涉及政治,敏感性自不必多說,不能說的、不可說的、不敢說的比比皆是。直到得到“反腐形勢這么嚴峻,你能這么輕描淡寫嗎”的回復后,才終于放下心來潛心創(chuàng)作。
對于讓觀眾直面官場上的“慘淡”,他認為,人應該關注現(xiàn)實,不能總沉湎于虛幻之中。但是他直言,腐敗的官員不應該被丑化成魔鬼,他們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懷,甚至在當官之初確實是心存善念,為人民服務的。該劇的導演李路亦指出,“相比于以往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更側重對人性的思考。腐敗是結果,人性的丑惡和光輝,才是內在驅動力。誘惑面前,是否忠誠于良心和信仰,是英雄和小丑的分水嶺。有人擔當,有人放水,有人堅持,有人妥協(xié),這是我最想表現(xiàn)的眾生相和人性色譜?!?/span>
《人民的名義》絕對是電視劇的一股清流,沒有滿屏小鮮肉的尷尬臉,沒有神通廣大的奇幻劇情,而是匯聚了40余位老戲骨現(xiàn)場彪戲,挖掘人物的多面性,探索官場上的人生百態(tài)。
該劇導演李路認為,反腐劇沉寂多年,一旦回歸就必須做成經典!他坦言,“這部劇臺詞量之大,戲劇信息之豐富,人物層次之復雜都需要演技派、實力派演員擔綱?!?/strong>而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作為該劇的第一個案例,侯勇就以精湛的演技為劇目迎來了開門紅,他飾演的趙德漢是“小官巨貪”的典型代表。面對陸毅飾演的檢察官,在家時,他云淡風輕,張口閉口為人民服務;在辦公室時,雖顯驚慌卻強裝鎮(zhèn)定,試圖化被動為主動;別墅時,驚慌失措,腿軟需要攙扶。三個場景的變化,層層遞進,形象的詮釋了一個小官巨貪的心理變化。
而其中穿插的“怕老婆”、“啃蒜瓣”、“給老母寄錢”、“農民的兒子”等細節(jié)描述,更是使這個人物鮮活了起來,看到最后,直讓人恨得牙癢癢。趙德漢這個人物原型也可追溯到2014年落馬的原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其中大量的細節(jié)還原,如騎自行車上下班、穿戴破舊、點鈔機燒壞了4臺等,正面面對官場丑態(tài),本身就說明了這個時代以及這部劇反腐的決心和尺度之大。
而另一個引發(fā)全民關注的細節(jié)就是,在陳海去省委匯報工作時,高育良、祁同偉、李達康以及季昌明的同臺彪戲,將官場的官官相護、拖延癥以及推卸責任刻畫的入木三分,直到丁義珍逃跑才為這場看似滴水不漏嚴肅認真實則鬧劇不堪入目的會議畫上句號。
最近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的還有吳剛飾演的李達康書記。從最初的一號嫌疑人到后來的實力背鍋俠,吳剛詮釋的這個市委書記舉手投足間既有市委書記的模樣又有角色自身的氣質,性格豪放、敢說敢干,敢愛敢恨。據(jù)了解,為了飾演這個角色,吳剛不僅三遍五遍的熟讀吃透劇本,更是利用網絡資源觀看大量的紀實視頻,把握人物的角色特征。
除了老戲骨加持為電視劇品質作保外,李路還透露,為了追求拍攝的真實感,更加貼合政府官員的辦公環(huán)境,劇組多處取景拍攝;為了體現(xiàn)不同級別官員的言談舉止,都曾深入相關部門進行考察和考證。
而這樣一部由最高檢牽頭制作的主旋律電視劇,卻不是在央視播出,反而是一向以青春題材為主的湖南衛(wèi)視,這一點令很多人費解。
對此,李學政表示,無論是反腐意識的加強還是整體的政治引導,《人民的名義》都希望更多地與年輕觀眾對話。據(jù)了解,為了更加靠攏年輕受眾,該劇還在服裝上發(fā)力,除了大量的制服之外,為陸毅等主創(chuàng)也設計了夾克、牛仔等變裝,增加潮流性。
同時,他透露,去年看到《人民的名義》劇本時,湖南廣播電視臺節(jié)目管理中心主任現(xiàn)兼天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寧就被深深打動,在極短的時間內簽訂了購劇協(xié)議。對此,肖寧表示:“《人民的名義》承載了非凡的社會意義,湖南衛(wèi)視在年輕觀眾當中有較大影響力,與《人民的名義》展現(xiàn)檢察系統(tǒng)年輕檢察官風采,與年輕觀眾互動交流的訴求不謀而合。”
除此之外,該劇還通過PPTV聚力獨家全網首播,各大視頻平臺聯(lián)合支持。在劇目宣傳之初,PPTV就曾打出“貝兒爸爸”“夏東?!钡纫幌盗行麄鳂祟},從年輕化的視角出發(fā),聚攏年輕觀眾。根據(jù)PPTV聚力對《人民的名義》用戶畫像顯示,19-29歲年輕人群體占54%。
觀眾更是自發(fā)為《人民的名義》做起了宣傳,甘愿擔當劇目的“自來水”。微博熱門話題更是花樣百出,其中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更是成為了微博流量擔當,“達康書記是好人”、“達康書記別低頭,GDP會掉”“京州首席男模,走路帶風”、“達康書記的水杯”、“達康書記的雙眼皮”等令人啼笑皆非,更誕生一組達康書記版表情包,風靡朋友圈,還沒開始用你就OUT了!
除此之外,隨著劇集的不斷深入,全民抓貪官的走向還在繼續(xù)著:“陳海和老季乘車過程中老季打車車窗純屬透個氣?”“達康書記開會中途消失不是去通風報信了?”“高育良匯報工作顧左右而言其他有嫌疑?”等等,掀起了全民來抓通風報信的人的高潮。雖然截止現(xiàn)在,很多人物走向看似已經明確,但還有很多謎題尚未解答。
某網友評道,真正的國民電視劇就是不需要太多言語分分鐘刷爆票圈,第一次知道我圈子里的萌妹子不只看韓劇,有世界游戲大神在追劇,有大咖主持人嫌更新慢,有經紀人感慨自家藝人演得好,也有編劇貌似劇透,全年齡段、全職業(yè)層都值得看,推薦看未刪減版,比較連貫。
雖然,作為13年來首部解凍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仍不能避免的有劇情拖沓、剪輯不連貫等問題,但是不容否認,《人民的名義》以直面現(xiàn)實的反腐題材、高質量的制作品質以及良好的播出平臺支持,打造了一部良心劇作,滿足了觀眾的官場獵奇心理,揭露了官場上的百態(tài)人生,展示了反腐的力度和決心之大!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chuàng)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