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個秘密,是屬于那種很多人因為認知能力看不到的秘密。當然,即使知道了,估計短時間內(nèi)我們也很難達到,但是,畢竟明確了一個正確的方向。
尤其是作為家長,如果讓孩子早一點懂得了個中奧秘,可能要少走很多彎路。
不賣關(guān)子了,言歸正傳:
每個人遇到問題,都會有慣性思維,這種慣性就是你的思維層次。
你的思維層次決定了你對問題的思考方向,你的思考方向決定了你將會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方式,當然,也注定了你解決問題的效果。
這一切的累積,就注定了你的人生走向。
所以,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真的是至關(guān)重要。那么,人的思維層次都有哪幾層呢?
第一層:抱怨層
這個思維層次的人,一旦遇到問題,更多是抱怨環(huán)境不好。
什么是環(huán)境?
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其他人和事,都可以稱為環(huán)境。
比如:工作不順心,是老板太蠢;婚姻不幸福是配偶不好;學習成績差是老師教的不行等等。
這樣的思維層次,導致的選擇,要么是在怨氣中忍受,要么就是想方設(shè)法換個環(huán)境。老板太蠢就換個公司,婚姻不好,離婚再找;學習不好換個班級或者學校等等。
有人打過一個比方:如果你不會游泳,換再多的游泳池也沒用。
固然,有些時候環(huán)境是有問題,但是,如果習慣了把自己的問題歸結(jié)為環(huán)境的原因,自然難有成果。
第二層:努力層
這個層次比第一層明顯要好一些,遇到問題就會歸結(jié)到自己不努力。
這種思維,就是總感覺達不到目標是自己努力程度不夠:工作成績不突出就加班,學習成績不好就早起晚睡地學……
總之,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認定了水多就能泡倒墻。
這個層次的思維,做事會有效果,但是一般收效不大。因為,問題的解決,僅僅努力是不夠的。
第三層:戰(zhàn)術(shù)層
這個層次的思維,會把問題的解決轉(zhuǎn)到方法、技巧以及個人能力上。
不是說這個層次上的人不去努力,而是他會意識到,要想事半功倍,還要講方法,找技巧,改進工具,利用資源,要提升效率等等。
這就像行路時,為了盡快到達目的地,不要只想著拼命地跑,還要想辦法找到更有效的,并且適合道路狀況的交通工具,比如可以是自行車、摩托車或者汽車,甚至是火車、飛機等等。
不過,有時候方法會受到條件限制,或者面臨資源不夠的問題。這就像有的地方路窄不適合開汽車,只能是騎摩托車;或者,那個地方根本不通火車和飛機。
不管怎樣,戰(zhàn)術(shù)層的思維可以讓我們做事效率得到更大提升。
第四層:戰(zhàn)略層
有些問題不是方法和效率的問題,這就像走路,雖然走得很快,但是方向錯了,照樣到不了目的地。就像有人說的,梯子搭錯了墻,爬的再快也白費力氣。這就是缺乏戰(zhàn)略思維。
什么是戰(zhàn)略思維?
古人有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br>
戰(zhàn)略思維的層次,講求以長遠之視,審大局之勢,在更廣的時空縱深里,精準發(fā)力,有的放矢。
這也叫做“以終為始”。關(guān)于“以終為始”可以看我之前公眾號里的《以終為始》這篇文章(點擊文章題目就可以看)。
有些人比較努力,也很聰明,但是沒有長遠眼光,缺乏大格局,沒有規(guī)劃未來的能力,所以一生就沒有大成就。
第五層:覺醒層
思維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覺醒,明白自己此生的使命,具有無我利他的心靈境界。
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事業(yè)成功,或者仕途順利,但是并沒有獲得更多幸福,有人會在成功后陷入迷茫,失去人生方向;也有人雖然家財萬貫,卻遭遇了諸多人生困境。
大家熟悉的藍翔技校老板榮蘭祥一家的內(nèi)斗最近又有了新動向,這個可以作為一個反面案例。
成功案例就是日本的稻盛和夫,目前,國內(nèi)有專門研究稻盛和夫經(jīng)營之道的機構(gòu)。
稻盛和夫被稱為商界中的哲學家,他深受中國明代哲學家王陽明心學的影響,他的經(jīng)營哲學就是“仁愛、利他,回報社會”。
我非常欣賞他下面的這段話:
“成功和失敗都是一種磨難。
有人成功了,覺得自己了不得,態(tài)度變得令人討厭,表示其人格墮落了。
有人成功了,領(lǐng)悟到只憑自己無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
而真正的勝利者,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會利用機會,磨煉出純凈美麗的心靈”。
稻盛和夫就是一個具有最高層次思維——覺醒層的真正覺醒者。
我們處在哪個層次呢?
其實,這五個層次的思維也是互相滲透的,高層思維也需要低層思維做基礎(chǔ)。只是,不同的人,某個層次的思維多一些,某個層次的思維少一些。
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向更高思維邁進,從現(xiàn)在開始,從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