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同學們在學校,宿舍——餐廳——教室,三點一線的生活不免單調(diào)。盡管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是豐富的,當然,雖豐富但不見得多彩,大多數(shù)的知識可能在同學們眼里是灰色的吧?
在單調(diào)中尋求豐富和多彩,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天性。放假了,可以暫時擺脫掉三點一線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沒有了同學的陪伴,沒有了學習的充實,可能又不免感到孤單和寂寥。
所以,有個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痛苦,滿足之后又會陷于無聊,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中來回擺動。
二
這樣說有些悲觀了,不符合一個老師的身份。其實,要想擺脫無聊,就要不斷帶著好奇的目光去觀察這個世界。
你走出了校門,外面的世界卻向你打開了大門。
有人說,一個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好奇心會漸漸消失。我不這樣認為,其實,當一個人腦子里裝了一定量的知識之后,可能好奇心也會隨之增加,總想探尋現(xiàn)象背后的奧秘。我希望我的學生屬于后者。
或者說,知識可以讓你的好奇心變成一種探索和研究,沒有知識做基礎(chǔ)的好奇心只是膚淺的獵奇罷了。這種觀察和探索會讓你在運用所學知識的時候,讓灰色的知識變得明亮起來,從而培養(yǎng)起進一步學習的渴望。
三
據(jù)說達爾文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這種好奇心讓他不斷涉獵各種知識,成了一個博物學家。后來,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搭乘“小獵犬”號航船進行了長達五年的航行,發(fā)現(xiàn)了大量從沒見過的生物物種,為他寫《物種起源》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沒有博學作為基礎(chǔ),即使達爾文對動植物充滿了好奇,也不會發(fā)現(xiàn)物競天擇的自然選擇的規(guī)律,不會成為偉大的進化論的奠基人。
四
言歸正傳,我的意思是說,孩子們已經(jīng)學習了這么多的知識了,放假了,走出校門,能不能有意識得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觀察這個世界,看看現(xiàn)在作為高中生的你,和以前的你相比,看待這個世界有什么不同。
走出校門,你看到了奔涌的河流,你想到了什么?有沒有想起哲學課上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論斷?沒有了下課后急匆匆回宿舍的緊迫,夜晚你仔細觀察一下天空,能想到多少地理知識?有沒有想起來用萬有引力定律分析天體運動?甚至你遇到雨天,看中央臺的天氣預報,是不是也可以用季風知識來重新看待秋雨連綿?
回家過中秋看到月亮,你能吟誦出幾首關(guān)于月亮的詩句?這些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你能不能也用上其中的幾句詩歌,來表達你或者是家人親友此時此刻的心情?
五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學習了那么多的知識,難道只是為了考試?難道不是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難道不是讓我們活得更加明白?難道不是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情趣和色彩?更重要的,我們可以從知識中獲取智慧和力量。
當我們學著運用這些知識的時候,當我們嘗試著甚至是不那么準確地用知識分析所見所聞的時候,其實,我們就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不再是一個只會背誦書本的書呆子,我們可以比我們的父母更科學地解釋那些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我們可以更理智地分清真假,甚至可以避免上當受騙。
六
新高考改革的的方向,就是要我們把目光移向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就是要考察我們的綜合能力,同樣的一個事物,我們可以從各門學科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這是應用知識的能力。
這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還有一點就是,我真的不愿意聽到家長們抱怨說,孩子從學?;貋?,整天就知道拿著手機在刷,在電腦前打游戲,窩在家里不出來。
放假了,既然擺脫了三點一線的單調(diào),何必再在家里演繹那些懶惰與無聊?帶著好奇,想著你的所學,仔細觀察一下這個神奇美好的世界。
因為面臨放假,連續(xù)給孩子們寫了兩篇,但愿對他們有所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