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曲解誤解,寫此文之前,首先聲明沒有對不同性別另眼相看,只是就事論事,探討性別與性格之間的相互關系。
大凡女人,都容易產(chǎn)生嫉妒心。
嫉妒是女人的性格大敵。
嫉妒的衍生品是攀比,攀比刺激著消費。
君不見社會消費品中,直接服務于女性的占了大多數(shù)。
走進商場,衣服、鞋子、皮包十有八九都是為女性服務的。
如果女性的消費停滯下來,不知道會影響多少個經(jīng)濟增長點。
當然,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女性社會地位在不斷上升,是文明的進步。
既然嫉妒心是攀比出來的,那么就受制于經(jīng)濟條件限制,沒有太多危害性。
真正有危害性的,是控制欲。
控制工資卡、存款折、房產(chǎn)證,這些都算不上什么。
最大的控制欲,是對親人的情感控制。
尤其婚后,其實很多女人是沒有安全感的。
越是缺少安全感,越容易焦慮,越想增強控制欲。
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只能把丈夫、孩子作為控制對象。
表面強勢的女人,控制欲都很強。
夫妻之間鬧矛盾打仗,往往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之所以互不相讓,就是想互相控制對方,取得家庭中的話語權和決策權。
檢驗控制欲大小,就看誰容易作出退讓。
從大概率看,似乎女性在這方面要強于男性。
夫妻之間鬧矛盾還可以理解,對子女的控制則容易引發(fā)災難。
當前,教育焦慮主要體現(xiàn)在媽媽身上,她們?yōu)榱撕⒆拥膶W習操碎了心。
關心是對的,過度關心則產(chǎn)生反作用。
不信你去看看,那些子女教育發(fā)生悲劇的家庭,無不是對孩子控制過度的結(jié)果。
從小到大,如果把孩子控制得過死,管得過緊,極易壓抑正常的心理成長,引發(fā)不可逆的心理疾患。
過猶不及,任何事都有一個度。
嫉妒心適度,會變成上進心。
控制欲適度,會變成鼓動力。
反之,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變成相互傷害。
親人之間、家庭內(nèi)部,沒有比心理傷害更傷元氣的了。
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和睦有加,都能在相對理性平和中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