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講、歐陽修
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建立了宋朝。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從此,咱們中國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再一次步入了一個新的王朝。
宋朝前期也是咱們中國歷史上經(jīng)濟繁榮的時期。按照某些專家的說法,絲毫不亞于唐朝。這一點,從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上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跟唐朝一樣,經(jīng)濟的繁榮,社會的安定,也帶來了文學的繁榮。在當時,文人輩出,各類文學作品,比如詩、詞、散文、小說等都繁榮起來,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尤其是宋詞,成為了宋朝文學的代表。
也就在此時,文壇上出現(xiàn)了一顆耀眼的明星,這就是被稱為“文壇領(lǐng)袖”的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是廬陵人,按現(xiàn)在來算,是江西人。江西在宋代是人杰地靈的地方,出了很多著名人物,咱們后面會慢慢講到。歐陽先生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孤兒寡母的沒法生活,只好跟著母親去投奔叔叔。叔叔家不富裕,歐陽修家更窮,能解決吃飯問題就不錯了,所以,根本就沒有錢去給歐陽修讀書。好在,歐陽修的母親是大家閨秀,自己讀過書,所以,就親自來教歐陽修。沒有錢買紙筆,母子倆就用蘆葦桿在沙土地上認字、識字,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畫荻教子”的故事。好在歐陽修聰明絕頂,勤奮好學。沒多久,識字就沒有問題了。他很喜歡讀書,家里沒有,就去別人家里去借來讀,他少年時代寫的文章,就非常成熟、老練,這讓歐陽家的人都看到了希望。到他23歲的時候,歐陽修通過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從此,開始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
雖然歐陽修當官的歷程不是一帆風順,有做到副宰相的得意的時候,也有被貶官的詩意的時候,但整體來講,也算是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了。到他死后,朝廷給他的謚號是“文忠”,所以,后代人也稱他為歐陽文忠公。
咱們還是來說說歐陽修在文學方面的事情。前面說了,歐陽修是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為什么他會成為文壇領(lǐng)袖呢?這是因為一來歐陽修自己就是著名的文學家,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詞,都寫的很好,成就很高。另一方面,歐陽修是個好人,很喜歡舉薦人才。在宋代文學史的很多名人,都得到了歐陽修的賞識、推薦。唐宋八大家里的宋代人,像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就都受到過歐陽修的賞識、推薦。其他的詩人像什么梅堯臣啊、蘇舜欽啊也都受到過他的恩惠。所以,在歐陽修身邊,就聚集起了一個人數(shù)眾多的文人集團,而且是實力超群的文人集團,再加上歐陽修當時在朝廷上官當?shù)囊膊恍?,自然而然地,他就成了文壇領(lǐng)袖。
作為散文家,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就是《醉翁亭記》。這篇文章是他被貶官為滁州太守時寫的,當時,歐陽修跟一個和尚智仙法師是好朋友。智仙法師在歐陽修常去游玩的瑯琊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歐陽修命名為醉翁亭,同時寫下了這篇文章,而他自己,也用醉翁做了自己的號。關(guān)于這篇文章,還有一個故事,說明了歐陽修雖然是文學大師級別的人物,但對于寫作,還是精益求精,也能夠接受別人給他提的建議。據(jù)說,《醉翁亭記》最早的開頭是這樣的:滁州四面皆山也,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寫完之后,本來要刻在石碑上的,為了慎重起見,歐陽先生把文章抄寫了五六份,貼在城門上,希望有人能夠提出修改意見。到了傍晚,來了個砍柴的樵夫,說要修改文章。按常理來講,一個砍柴的給文學大師提建議,是讓人難以接受的。不過,歐陽修很虛心,樵夫說你開頭那一段寫的太啰嗦了(我也覺得啰嗦,好像是小學生作文的水平。)不如改成“環(huán)滁皆山也”。歐陽修一想,還真對,于是,就按照砍柴人的建議修改了,于是,我們看到的《醉翁亭記》的開頭就變成了這樣:“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一下子就變得簡潔、凝練了。據(jù)說,為了表示感謝,歐陽修專門請?zhí)K軾抄寫了這篇文章送給砍柴人,蘇軾啊,可是著名的書法家啊,這個謝禮不得了??!《醉翁亭記》里有個名句,咱們大家一定要記住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作為散文家的歐陽修,雖然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韓愈的文章,學習韓愈,但是,他不喜歡像韓愈那樣在寫作文章時用生僻字或者人家不熟悉的典故,好像是人家越不懂自己越高明一樣。當時,被稱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的宋祁正跟歐陽修一起寫作《新唐書》。宋祁就喜歡像韓愈一樣,喜歡用很多典故之類的,讓人看不懂。歐陽修不喜歡,但是宋祁也是個名人,地位也很高,所以呢,歐陽修就想出了一個妙招。
有一天,他請宋祁吃飯,在老宋來之前,在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lián):“宵寐非禎,札闥洪休”。你想啊,宋祁是個文人,肯定會看的,看完了之后呢,不懂,就問歐陽修這個是什么意思???歐陽修說我昨天做了個噩夢,就寫了這個對聯(lián)去去邪氣,意思就是:“夜夢不祥,出門大吉”。宋祁說那你就直說就完了啊,干嘛繞這么大個圈子??!歐陽修說我這是學習你寫《新唐書》的方法啊。搞得宋祁哭笑不得,慢慢改變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從這一點上咱們也可以看出歐陽修是主張文章要通俗易懂的。
歐陽修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成就,據(jù)說跟他的學習方法也有關(guān)系,他的學習有三上。哪三上呢?馬上、廁上、枕上。也就是說,他幾乎利用了所有零零碎碎的時間在學習。比如騎馬上班下班的路上,上錯所的時候,睡覺之前的時間等都不放棄。這樣看來,他真是碎片化學習的始祖了!
正是這種勤奮,讓歐陽修在散文之外的文學成就也很高,比如說詩歌。咱們讀一首他的名作:
《戲答元珍》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此外,歐陽修的詞也寫的很好。咱們來讀一下他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首詞是傷春之詞里面的典范,尤其是第一句“庭院深深深幾許”,連李清照都非常的欣賞,并且還專門寫了一首詞來表示敬意。
雖然歐陽修是文壇領(lǐng)袖,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跟大文豪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