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動態(tài)——第111期
摩天高樓背后
是野心or浮躁?
1896年夏, “圣·路易斯”號郵輪駛離莫斯科大教堂,海上顛簸數(shù)月,時年73歲的李鴻章,終于抵達紐約。
20世紀潮聲如雷,一場由巨輪、火車、摩天大樓編織的摩登幻夢,在他眼前猝然攤開。
面對林立的摩天樓,李鴻章說出這樣一段話:“最讓我感到新奇的是20層甚至更高的摩天大樓,我之前并沒有見到過,它們看起來又高又穩(wěn)固。”
“清國現(xiàn)在建不了這樣高的樓,狂風會很快把它吹倒"
沒有人知道,此時李鴻章口中的狂風,指的是自然狂風之力,還是暗示當時大清無力回天的時運命格。
但唯一能確定的是,這些摩天樓群,撕裂了那時東方與西方的鴻溝,科技和文化繁榮程度,判若天淵,云泥之別。
曼哈頓上世紀30年代天際線▲
5年后李鴻章病逝,11年后大清覆滅。百年后的中國在時代洪流中崛起,成為“基建狂魔”,以香港為首的中國各地,開始興建摩天大樓(超200米)。
1998年春晚,《相約一九九八》火遍大街小巷,千禧盛世沸騰著拉開序幕。此時上海420米的金茂大廈已經(jīng)落成,魔都雛形初顯。
見證上海發(fā)展歷史的金茂大廈▲
此時,我國城建正式駛?cè)肟燔嚨?,無數(shù)從廢墟中崛起的高樓廣廈,重新支起一個盛世。
時至今日,摩天大樓的高度和數(shù)量,依舊是城市繁榮程度的象征。
世人對高樓的狂熱崇拜不減反增,甚至創(chuàng)造出摩天指數(shù)排行榜,試圖以摩天高樓數(shù)量,來對標城市城建水平。
2020年第四季度摩天指數(shù)排行▲
在2020年的摩天指數(shù)排行中,以香港、深圳、上海、廣州為代表的T1梯隊,憑借超50座摩天大樓,組成靚麗的城市天際線,捍衛(wèi)住了一線城市的榮耀。
有人或許玩過一款名為《Cities Skylines》的游戲,中文譯名為“都市天際線”。這明明是一款以模擬城市建設(shè)經(jīng)營為主題的游戲,卻劍走偏鋒的以“天際線”來命名。
似乎也在側(cè)面?zhèn)鬟f某種價值觀:摩天樓群組成的天際線,確實是一座城市的終極展示面。
玩家在自定義城市中創(chuàng)作的天際線▲
那么問題來了,摩天大樓和天際線,能不能全面評判一座城市的建設(shè)發(fā)展水平?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城市發(fā)展水平的評判應(yīng)該是多維度的,摩天指數(shù)只是其一,此外CBD、環(huán)線指數(shù)、地鐵指數(shù)、大型場館、市政配套等等,都要考慮進來。
上述表格中,南寧位居第10,而一線城市北京排名16,蘇州排名19,與GDP排名大相徑庭。
拋開南京和北京的特殊性不談,只說說蘇州,這座GDP排第6名的新一線城市。
雙面繡的蘇州
天際線并不寒酸
首先要說明的是,目前蘇州的建成的最高樓依舊是九龍倉國金中心,高度為450米,不過這個記錄,將被中南中心499米刷新。
中南中心效果圖▲
下面來看看蘇州目前摩天大樓(已建成)基本情況,一共21座,比南京少12座。
200米以上的高樓,共計17座
300米以上的高樓,共計3座
400米以上的高樓,共計1座
蘇州天際線▲
很初次來到蘇州的人都會有一個感覺:蘇州缺少都市感,這里的都市感,暫且就理解為摩登感。
提到蘇州的天際線,第一反應(yīng)必然是金雞湖畔。
至今在網(wǎng)絡(luò)上搜索“蘇州夜景”等關(guān)鍵詞,大部分是金雞湖CBD的不同角度航拍。確實,目前它就是蘇州的封面。
相比隔壁上海和省會南京,它看起來確實相對單薄,但這并不意味著蘇州的城建水平拉垮。
蘇州的城建最高水平,主要體現(xiàn)在園區(qū),那就從園區(qū)開始嘮。
1994年園區(qū)成立,園區(qū)海關(guān)大樓開建,高度81.1米,成為園區(qū)第一個地標,在那個沒有導航的年代,看到它就找到了去園區(qū)的路。
2005年,新區(qū)232米的香格里拉大酒店落成,成為江蘇第一高,也標志著蘇州首座摩天大樓誕生(以200m為標準)。
當年的江蘇第一高樓▲
2009年,園區(qū)328米的環(huán)球188封頂,蘇州天際線高度再次被刷新,園區(qū)也奠定了蘇州建設(shè)水平NO.1的地位。
在此后十多年里,蘇州的第一高樓,再也沒能走出園區(qū)。
直至2018年,園區(qū)IFS蘇州國金中心出世,以450米的高度,將江蘇第一高樓的寶座奪回蘇州,也讓蘇州天際線頂端,定格在了450這個數(shù)字。
國金中心,至今蘇州高度TO1
在這期間,難產(chǎn)11年的東方之門也在2015年順利落地。
雖然高度沒能刷新紀錄,但勝在造型別致,成功扛起蘇州超級地標的大旗,讓蘇州成了一座有“記憶點”的城市。
東方之門,讓世界記住蘇州▲
這就是蘇州平平無奇的“長高記錄”,從200米-400米這條路,蘇州走了13年。
但你能說它差嗎?不能夠,至少不應(yīng)該!畢竟也創(chuàng)造過2次省內(nèi)高樓記錄,誕生了“東方之門”這樣“國民度”超高的地標,沒有用力過猛,卻也不落下風。
精致內(nèi)斂的蘇州,從來就不是一個激進的角色,在天際線這條賽道上,蘇州并不是沒有野心,只是多了幾分克制。
追逐摩登之城的時候,也沒有忘了姑蘇底色。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先后編制了三版城市總體規(guī)劃,分別為1986 版、1996版和2011版,但始終沒變過的是:保護古城風貌特色及蘇州城市整體山水格局。
2003年,蘇州古城范圍建筑限高不得超過北寺塔第3層,也就是不得高于24米。
所有的城市建設(shè)開發(fā),GDP也好、土地財政也好,為這一方2500年歷史的姑蘇古城,紛紛讓路。
就這樣,蘇州把“炫技”的舞臺留給了園區(qū),把“粉轉(zhuǎn)黛瓦”留在了姑蘇。
如今,450米的國金中心和24米的北寺塔遙遙相望,各自代言著蘇州的“雙面之一”,湖畔街燈璀璨,姑蘇暮色四合,你可以愛它的任意一面,亦或是全部。
蘇州,還要繼續(xù)長高
“向上”,始終是人類的精神內(nèi)核之一,只要開拓的格局仍存,向上的精神不滅,遠拓的視野還在,蘇州對于“高度”的追求,雖不激進,卻也不熄。
目前蘇州規(guī)劃的超200米摩天樓也不算少,尤其是園區(qū)更甚。
499米的中南中心,奔著刷新紀錄而來,規(guī)劃已出,正在建設(shè)。
規(guī)劃460米,最近剛拿地的中海湖西CBD地塊,將擠掉國金中心成為蘇州第二高。
約380米,湖東恒力03號地塊,5棟摩天樓建成后,將給園區(qū)天際線錦上添花。
再加上幾個70年產(chǎn)權(quán)超高層高端公寓建成,園區(qū)的天際線還能再上一個臺階,更壯麗更漂亮。
另外,蘇州別的板塊也在加大力度搞城建,從下面的表格里也能看出來,到底哪些板塊野心比較大。
換言之,可能過兩年,蘇州除了園區(qū)天際線之外, 還有望誕生太湖灣天際線,屆時蘇州的“第三面”,將正式展露出來。
“別催了!在建了在建了!”
少一點苛責,多幾分欣賞,蘇州挺好的。實在憋不住想吐槽,先看看GDP吧,孩子很努力了!
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