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一臺急診手術打破了原有的手術順序。原本負責婦科麻醉的張醫(yī)生,被臨時安排麻醉這個急診手術。
接到手術通知,張醫(yī)生就趕緊前往病房查看患者病情。這是因為,急診手術一般都是危及生命的,至少也是不能再耽擱的手術。
然而,他剛到病房后就察覺到氣氛有些不對:患者在床上齜牙咧嘴地喊疼,家屬在旁邊怒目而視著前來查看的醫(yī)護人員。看那情況,對我們的醫(yī)療服務是相當不滿的啊。
盡管如此,張醫(yī)生還是很有經驗地、耐心地和家屬溝通。從家屬不滿意的只言片語中,盡量搜集有關患者病情的信息。
經過初步了解,張醫(yī)生掌握到這是一個前幾天剛做過手術的患者,因為刀口裂開要二次手術。身體指標方面,有嚴重的氣管問題。手術那段時間,一直用藥物控制。但術后連續(xù)地臥床,已經有墜積性肺炎,每天都有大量的痰液出現(xiàn)。
看那情況,外科醫(yī)生對當時的情況也很撓頭。
(圖文無關)
《“虎背熊腰”后的“戰(zhàn)役”》
照片來自第二屆“仁心杯·最美白衣天使照片征集大獎賽”
拍攝者:李萌萌
很快,患者就被推進了手術室。張醫(yī)生這邊,也很快為患者進行了全身麻醉。
當完全掀開患者的衣物和腹帶后,張醫(yī)生終于看清楚了:這個切口裂開還是很嚴重的。聯(lián)想到患者嚴重的氣管問題以及嚴重的肥胖,張醫(yī)生大概猜出裂開的原因了。
再次縫合這個刀口的時候,困難重重:首先,外科醫(yī)生要重新修整一些厚厚的脂肪切面;其次,還要徹底切除可能的感染或者壞死的組織;最后,還要再修一下皮膚切緣。如果不露出新鮮的組織,恐怕還是長不上。
看到片子上患者肺部的墜積性肺炎表現(xiàn),張醫(yī)生非常撓頭。如果不是急診手術,這個麻醉是堅決不能上的。但既然上了,如何拔管就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這樣激動的家屬,如果再因為拔不了管進ICU、多花錢,恐怕矛盾就更激化了。
雖然張醫(yī)生也不確定最終能否成功拔管,但他也在努力通過肺通氣保護策略、限制輸液以及精確調整麻醉深度和用藥來奔著拔管努力。理論上,這樣做肯定會有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但醫(yī)療上的事兒,誰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證,只能說盡全力。
如果是平時縫一個刀口,最多半個小時。這個刀口,足足讓外科醫(yī)生縫了一個多小時。脂肪太厚了,再加上已有部分液化,還要盡量使術后刀口長得好一些,都在考驗外科醫(yī)生縫合技術。雖然縫合技術不是絕對影響刀口的因素,但也要盡量避免刀口的再次出現(xiàn)問題。
手術結束后,家屬臉上仍舊沒有一絲滿意。外科醫(yī)生,包括張醫(yī)生,雖然自知無錯,但不知怎么的,心里莫名有一種愧疚。
之后,外科醫(yī)生立即在科室內討論了這個病例。最終,大家的意見是,這次的刀口裂開是多因素結果。
首先,肥胖是最大的因素。肥胖患者的組織血運差,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刀口愈合慢以及抗感染能力下降。刀口一旦出現(xiàn)感染,就會發(fā)生脂肪液化以及刀口裂開。
其次,患者氣管不好。頻繁地咳嗽,也大大增加了刀口裂開的可能。
再次,由于肥胖患者以腹式呼吸為主。為了能讓患者不那么難受,家屬也多次讓醫(yī)生松一松綁在腹部的腹帶。這正是由于這種好心,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刀口裂開的漏洞。
這個病例給我們深深敲醒了警鐘:醫(yī)療規(guī)范和醫(yī)者仁心,始終是并行的。但在二者之間,一定要做好平衡。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肥胖一點好處都沒有。為了健康,一定要控制體重!
學術文章、科普文章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