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退熱栓治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張連凱,主管藥師。隨友樂,主治軍醫(yī)(山東萊陽市第145中心醫(yī)院小兒科 郵編:265200)。
主治
小兒各種感冒、發(fā)熱等癥。
處方
板藍根5克,梔子5克,大青葉5克,大黃(10號粉)1克,鹽酸異丙嗪0.13克,醋酸地塞米松0.50克,消炎痛0.13克,甘油、甘油明膠適量。制成10顆肛門栓。
用法
①將板藍根、梔子、大青葉煎煮二遍,濾液濃縮至稠膏狀;②取鹽酸異丙嗪、醋酸地塞米松、消炎痛研細過100目篩,再與大黃粉混勻;③將(1)、(2)兩藥混合,加適量甘油研成糊狀;①再將甘油明膠置水浴上加熱溶后,把上述藥物加入攪拌均勻,傾入已涂過潤滑劑的栓模中,冷卻后刮去多余的栓塊,取出即可。每日3次,每次1粒,塞入肛門內(nèi)。
療效
治療小兒上感43例,治療組比對照組的退熱天數(shù)、住院天數(shù)均縮短,統(tǒng)計學處理,P<0.01,療效顯著。
按語
消炎退熱栓為中西藥結合之劑。方中板藍根、大青葉為清熱解毒要藥,并有抗病毒作用;梔子瀉火除煩,善治熱病,并能增強板藍根、大青葉的抗病毒作用;大黃善清解血分實熱,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又借消炎痛的清熱消炎,地塞米松的抗炎降溫及異丙嗪的鎮(zhèn)靜降溫作用。如此配伍,標本兼顧,具有清熱解毒、消炎鎮(zhèn)痛和除煩鎮(zhèn)靜之功;充分發(fā)揮了中西藥的協(xié)同作用,故用治小兒各種感冒發(fā)熱等癥。該藥劑型,不受胃腸PH或酶的破壞及肝臟首過作用破壞,充分發(fā)揮藥效。又可避免藥物對肝臟的毒副作用,并解決了小兒吞服藥物的困難。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醫(yī)界同道參考,臨床還需謹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yè)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