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瓷--鈞瓷
在禹州神垕,鈞瓷無疑是最亮麗的一張城市名片,隨著宋徽宗入主宮廷,到如今重大國際會議上國禮的贈送、《大河兒女》的推廣、通過第十屆鈞瓷文化的舉辦,“讓神垕走向世界、讓世界向往神垕”呼聲四起,鈞瓷已然成為一張重要的國家文化名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顯示了中國人不屈不撓追求理想美的君子風范。
千百年來,對于鈞瓷的評述和贊譽不勝枚舉,對鈞瓷文化的探索與挖掘更是不盡其數(shù),人們用“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來體現(xiàn)它的珍貴,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來形容它的異彩紛呈,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來彰顯它的哲學理念,用“神、奇、妙、絕”來突出它的卓爾不群。我更覺得鈞瓷是能夠代表中國文化中崇尚的“君子”形象,他飽含詩書畫的美感,佛與道的升華,人性與德性在鈞瓷作品中折射呈現(xiàn),那么“君子”之風到底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為什么傳統(tǒng)柴燒鈞瓷更見鈞瓷的特點等等作以下闡述: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鈞瓷屬于青釉系,能在眾多瓷種中脫穎而出并形成一個獨立的瓷種,靠的是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求變的進取精神。
在宋之前,我國傳統(tǒng)的色釉瓷基本以青釉為主。鈞瓷原是青瓷大家庭中的一員,天青、天藍、月白原是它基本的容顏。聰明的鈞窯藝人從唐花瓷的變化中受到啟發(fā),以銅的氧化物為著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燒制成窯變銅紅釉。這是中國瓷器藝人第一次有意識、成規(guī)模地以銅著色的創(chuàng)造。所以鈞瓷可以這樣定義:以禹州為中心,以氧化銅、氧化鐵為主要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紅紫掩映、五彩滲化、如光瑩潤的瓷器,謂之鈞瓷。到了宋代,銅紅釉被發(fā)現(xiàn),好像在雨過天晴的青瓷藍天上出現(xiàn)的彩虹,世界為之目眩。于是,鈞瓷一躍成為五大名瓷之首,窯變出風華艷逸、氣象萬千的釉色之美。
鈞瓷的創(chuàng)新被業(yè)界認為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次革命,開創(chuàng)了瓷器釉面五光十色之先河。由釉色演繹出來的釉畫,以獨特深邃的意境、豐富多彩的紋理與亮點使每一件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并呈現(xiàn)出唯一的難以復制的特質(zhì)。
銅紅釉高溫窯變工藝并非鈞瓷所獨有,只是,鈞瓷藝人創(chuàng)新求變的意識更強烈,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仿若花中“君子”,香清益遠;謙謙君子般的追求,歷久彌新、日以輝煌。
現(xiàn)在備受推崇的柴燒鈞瓷更像含蓄、凝重、深沉的君子,以立體畫般的質(zhì)感,追求著宋代宮廷御用、文人士大夫的情懷。藝人們不斷實驗探索獨特的釉料、施釉方法以及燒成方式,柴燒的釉畫是立體狀,色帶和流紋似乎要從釉層中突兀出來,形成油畫般的立體感。由于柴之火焰綿長、恒定、升溫緩慢,所窯變釉面的視覺和觸覺都是綿柔的絲質(zhì)感,加之火之灰燼可為釉料注入附加元素,因而釉面立體而細膩,就像精雕細琢的工筆畫。有的色帶橫向流淌,形成高山流霞的意境;有的色帶縱向流淌,恰如七彩瀑布;有的色帶呈放射狀,仿佛節(jié)日禮花;有的流紋繁雜細密、紅中閃綠,宛若春潮滾滾----或是呈現(xiàn)了人物、山水、風景、動物意象,入目銷魂、令人遐思。
柴燒鈞瓷釉色真實自然、像自然萬物的寫照,沒有飄渺的虛幻色彩和賊光,釉色渾厚而古樸,細膩而真實,去掉了寫意畫的粗獷、磅礴、豪放不重細節(jié)。在瑩潤的釉色、晶亮的氣泡的烘托下,釉畫的藝術(shù)氛圍更濃烈、更真實。
柴燒鈞瓷一直到現(xiàn)在依然是“十窯九不成”,珍品率極低。但是正是在不盡的希望與失望的交織前行中,才彰顯到鈞瓷人鍥而不舍、自強不息的“君子”之風,在開窯時先敬窯神,期盼天、地、人三才合一,只有自己的德行和修為達到至高境界,上天似乎與你冥冥有約,賜你一件珍品,永世流傳。
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鈞瓷發(fā)端與民間,盛名于官窯。千年古鎮(zhèn)神垕,有著數(shù)千年的制瓷歷史,特別是鈞瓷的創(chuàng)造,使神垕享譽中外。曾經(jīng)有四受皇封的傳說,無從考證,筆者更認同:神者,天也;垕者,地也。皇天后土孕育出靈性人間的鈞瓷。“垕”古時是“厚”的異體字,在《三國志》中曹操的運糧官就叫“王垕”。
鈞瓷和君子的基因一樣就是包容天地、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正是有了這樣的氣度和胸懷,才使得鈞瓷在歷史發(fā)展中不斷吸收融合其他各類藝術(shù)之長,并體現(xiàn)出自己的鮮明特色。
鈞瓷釉厚的本質(zhì)造就了厚重、乳濁的特性。鈞瓷都施多遍釉,使得釉色厚而不透。鈞釉分為單色釉和復色釉。單色釉大致包括以銅為著色劑的紅釉系統(tǒng)、以鐵為著色劑的青釉系統(tǒng)和以鈷為著色劑的藍釉系統(tǒng)。復色釉又稱窯變鈞花釉,釉面多種色彩交混,色彩絢麗、變化豐富。我國的眾多瓷區(qū)以單色釉為主,大多非青即白、非黃即藍。如汝瓷的基本釉色為天青、灰白和月白等色系;官窯的主色調(diào)則為香灰、深灰、灰青等;定窯在宋代號稱白瓷之冠,白色成了其標配。而復合色的鈞瓷恰如君子一樣的大家風范,初見厚重而含蓄,在不同光線、不同心境、不同年齡給你的感覺就不一樣,透著歷史文化的書香,含著佛與道的理性,浸濡著真善美的思想,而且60年的開片是鈞瓷“活”起來,充滿生命的律動,就像你的人生一樣,昨天你還感覺走不過去的道路,也許明天就曲徑通幽、豁然開朗,達到陶冶性情、感悟人生的境界。
鈞瓷作為復色釉的代表,因獨特的乳濁效果顯得渾厚凝重,溫潤如玉。鈞瓷窯變象具有太陽神力的魔術(shù)師,以七彩的神筆勾勒出祖國壯麗的大好河山,與難易描述的氣氛暈染出彩云變換、四季更替的物候,給人你遐想的藝術(shù)空間和魅力。
鈞瓷窯變恰如鳳凰涅槃、天人合一,恰如君子的胸懷包容天地、與時俱進,描繪初心綻放的中國夢。
三、永不言敗的君子追求
點一柱心香 思接千古
沿窯神的思路
釉畫火中流淌
蘸著舜帝上善的墨水 潤進華夏的思想
禪讓的大德 融進一草一木 一家一戶
鈞畫寫意的山水 方有帝王之相
孫臏的炭火 照亮文明的腳步
火用純青的顏料 畫出將相的胸襟
千載不息的火筆 勾勒五彩斑斕的希望
金火圣母的血影 點燃鈞天的霞光
化作桃花與朝陽 紋路不是眼淚流動
那是圣母春風中花枝招展的衣裳
…… ……
這是我用詩句描述鈞瓷人敬的三尊窯神,形象地表達了鈞瓷人的“君子”追求,每一件鈞瓷中揉進了鈞瓷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敬仰,作品才會得到世人的敬仰。
人有五臟:心、肝、脾、肺、腎;鈞有土、釉、火、柴、窯。宇宙有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運轉(zhuǎn)平衡、大器方成。
單獨略談一下鈞瓷:
土:柴燒專用深層之陶土,經(jīng)風化、雨潤陶者自行調(diào)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熱溫度、柴窯屬性、薪柴總類等;追求的是讓土能產(chǎn)生一種溫潤、敦厚、沉穩(wěn)內(nèi)斂的柴燒之美。土為鈞瓷的胎骨。
釉:專制加入各種氧化物與礦物資按一定比例研制的釉水。這是鈞瓷窯變之美的關鍵一環(huán),是鈞瓷的羽衣。
火:柴燒窯的火分氧化和還原兩種方式。前期(1000度左右)為氧化火,起火緩慢,氧化充分,為后期還原奠定基礎。后期(1300度左右)為一氧化碳還原,還原出什么顏色就是什么顏色,謂之窯變?;鹉鶚勨x瓷之魂。
柴:一般木材需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太潮濕),以利燃燒,其種類有櫟樹等堅實耐火的山雜木材為主。柴是鈞瓷的營養(yǎng)。
窯:現(xiàn)代以雙火堂窯爐為主,(宋代是雙乳狀柴燒窯)。僅以燃燒木材提供熱能,一般燒窯需三天,期間需不眠不休輪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種類、天候的狀況、空氣的進流量等細微因素,也不斷地影響窯內(nèi)作品的色澤變化。窯是鈞瓷的母體。
人生百年方成正果,鈞瓷修煉只需一火。柴燒鈞瓷更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一出窯自由一種歷史滄桑感。木柴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制鈞瓷時匣缽(籠盔)罩住瓷胎,將木灰與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chǎn)品的釉色面貌保持純凈,這樣開窯時一種質(zhì)樸、渾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這正是柴燒藝人為它癡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
每一個都已獨特的個性和生活方式,柴燒鈞瓷也一樣。柴燒的藝術(shù)性其一在于柴燒之美在于獨立性和唯一性,每一件作品都經(jīng)歷了氧化、還原、落灰和窯變的焠煉,最終呈現(xiàn)出紅、紫、青、白、藍不同成色,且五彩滲化、氣質(zhì)內(nèi)斂、形態(tài)鮮活、自然天成,充滿了期待感和神秘性。柴燒本來就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質(zhì),只要大原則掌握住,其他的呈現(xiàn)就視為隨機性的效果,出現(xiàn)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這也是柴燒迷人的部分。出窯前任何人都沒把握,總期望出乎意外的收獲。
柴燒鈞瓷不僅是燃燒薪柴,更是人與窯的對話、火與土的共舞,運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結(jié)合而成美麗作品。作品表面可以感覺火焰流竄在坯體上所烙下的吻痕,整體呈現(xiàn)的是粗獷自然的質(zhì)感、樸拙敦厚的色澤、深沉內(nèi)斂的古雅,帶給創(chuàng)作者更多的驚喜和藝術(shù)享受,這也是氣燒窯所不能及的。
鈞瓷藝人最大的困惑與挑戰(zhàn)是鈞瓷的不確定性,最美好的憧憬與期待也是它的不確定性。面對入窯一色的作品,就連親手創(chuàng)作它的大師,也很難預測出窯后的結(jié)果。因此,鈞瓷更激發(fā)了藝術(shù)家們探索奧秘的激情和勇氣。
鈞瓷畢竟是火的藝術(shù),施釉厚薄的把握、還原氣氛的輕重、燒成溫度的高低、燒成時間的長短,乃至氣候的變化、裝窯位置的各異,都會影響鈞瓷成色的變化,同時使作品形成無法想象的殘缺。這種不確定的自然變化使鈞瓷給人一種神秘感和敬畏感。
鈞瓷藝人的“君子”之處在于永不言敗,善于從失敗中尋找規(guī)律,善于在失敗中汲取營養(yǎng)。他們將人的智慧與自然的魅力巧妙地融為一體,一方面用“人巧”的方式積極探索鈞瓷成色的機理、燒成的規(guī)律和窯變的奧秘;另一方面則順應自然,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諧互動,從而不斷呈現(xiàn)出“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瑰麗奇景。
人無魂,不能立于世;鈞無魂,不能出珍品。欲做鈞瓷,先學做人,做君子一樣的瓷,做君子一樣的人。
周新紅,網(wǎng)名、筆名雨墨。男,1968年6月出生于中國鈞瓷之都神垕鎮(zhèn)?,F(xiàn)任大宋官窯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主席、河南省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河南省工業(yè)美術(shù)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禹州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從事鈞瓷藝術(shù)研究17年。 與人合著《鈞瓷乾坤》在古籍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出版詩集《春雨綠你》。詩作100余首散見《星星詩刊》、《中國愛情詩刊》、《中國詩歌網(wǎng)》、《中國詩人》《河南人民廣播電臺》、《河南文苑》等各級報刊、網(wǎng)媒發(fā)表并獲獎。
詩觀:鈞瓷與詩讓我窯變?nèi)松⑼牟汇?、詩意棲居?/span>
投稿須知
投稿作品必須原創(chuàng)首發(fā)微刊平臺,不限紙質(zhì)是否發(fā)表過,文責自負。
投稿時一定要在稿件后直接注明聯(lián)系方式及作者簡介、照片。
稿費來自贊賞,贊賞的百分之五十為作者稿費(兩周內(nèi)以紅包形式發(fā)給作者本人),百分之五十用于平臺活動費用(贊賞低于十元不發(fā)放稿費)。
投稿郵箱:3182529240@qq.com。投稿后請加主編微信13803895976
名譽主編:喬健 張國領
主編:郭俊霞
7.稿件在一個月內(nèi)未刊登的請自行處理
第三百二十一期:周新紅作品
掃描或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