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觀己,而非觀人。
任何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歇的運動與變化之中,即使在沒有任何外力的作用下,這種變化也會周而復始的存在于自身存在與發(fā)展的過程之中。
絕對理想的情況下,如果事物本身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其自身的體積與能量的變化可以歸納為兩種類型。
一種變化的類型是以自身所在單位空間位置為原點,空間向外發(fā)散,伴隨著時間的正流,表現(xiàn)在身體向外的膨脹,與能量的不斷遞增。
我們將事物的此種變化規(guī)律的形式稱之為陽。
另一種變化以自身所在單位空間位置為原點,向內收縮,伴隨著時間的倒流,表現(xiàn)在身體向外的收縮,能量的不斷衰減。
我們將事物的這種變化稱之為陰。
萬物相生相克。
世間沒有絕對的真空,空間內遍布著我們看不見的粒子,它們緊密相連、息息相關。
一個粒子自身的變化會將這種變化造成的影響像波一樣傳遞出去。
就像一只在水中旋轉的氣球,當這只氣球的體積膨脹時,水的液面會因為這只氣球的膨脹而上升。
整體液面上升的過程,就像水中漣漪的運動一樣,其實是波層層擴散過程,氣球膨脹所產生的力的傳遞帶動了水以自身位置為原點由近及遠層層的遠離。
同理,當這只氣球的體積收縮時,海水也會如同時間倒流的過程一樣,再次由近及遠的向它靠攏過來,沒有一絲一毫的真空。
也就是說,當這只氣球處于陽的變化時,伴隨著自身物質的膨脹與意識的流動,它自身及周圍的事物會以它所在的位置為中心而逐漸遠離它。
當事物處于陰的變化時,伴隨著自身物質的收縮與意識的逆流,它自身及周圍的事物會以它所在的位置為中心而逐漸靠近它。
就這種規(guī)律存在于我們意識和身體的活動之中。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就人而言,意識同樣有兩種活動規(guī)律,第一種,空間層面,使事物遠離自己的意向,時間層面,使事物時間倒流的意向。
這一運動的過程表現(xiàn)在我們向外付出我們的能量和物質的過程,即為舍的意向。
就如同那只氣球膨脹向外施力的過程。
第二種,空間層面,使事物靠近自己的意向,時間層面,使事物時間正流的意向。
這一運動的過程表現(xiàn)在我們向外索取別人的能量和物質的過程,即為得的意向。
就如同那只氣球收縮向內受力的過程。
舍得之間,即為生死之間。
處于舍的意向時,意識正流,空間膨脹,在此過程中,我們的意識場會隨之舍的程度而逐漸擴大。
正所謂無欲則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無所執(zhí),則無所畏,無所求,則無所懼。
當一個人處于清心寡欲的狀態(tài),甚至對生都沒有貪戀的時候,正是一個人內心至強的時候,也正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
相反,處于得的意向時,意識倒流,空間收縮,我們的意識場會隨著索取欲念的程度而逐漸縮小。
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
一個人嗜欲的程度正是其衰亡的程度,是其墮入十二長生中衰、病、死、墓、絕的速度。
舍得之變化,如陰陽之交替。
得,并非我所求,而是其自然而然的到來。
而舍,正是其到來的前提。
微信公號,未知世界神秘學,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