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簡 介 李祚福:筆名皿成千,79男,贛人,與友人主編《狼域》民刊,小說、散文、評論及古詩詞,均有見刊,有詩作發(fā)表《詩刊》《詩潮》《詩選刊》和各網(wǎng)絡(luò)平臺,入選各種詩專業(yè)性選本和詩歌獎,并參加荷蘭藝術(shù)家若博·福爾曼國際交流展等。 文/李祚福 讀過一些談深圳詩群的文章,無非是羅列某某人已經(jīng)在哪里發(fā)表了什么作品,提到出鏡率高一些的人。如徐敬亞、王小妮、呂貴品三位先生,來深圳前已經(jīng)是有文本有影響的,我認為算到深圳來是要臉紅的。在深圳有不少寫詩的,前十幾年(我在深圳二十年)已經(jīng)知名或著名,詩人隊伍之壯觀,讓人驚喜。 且看:唐成茂、張偉明、郭海鴻、喻敏、阿翔、孫夜、朱巧玲、呂布布、田曉隱、宋家彬、蔣志武、廖令鵬、遠人、柴畫、儀桐、鄭廷宏、西籬、思揚、魏先和、郭金牛、江飛泉、歐陽福榮、付正洪、章羽、趙目珍、冷銅聲、劍蘭、阿北、胖榮、楊沫子、安石榴、謝湘南、樊子、不亦、王大塊、居一、李雙魚、徐東、朱巧玲、王煕遠、王鉆清、宋朝、洪江、子在川上曰、陳潤生、周芳如、黃國煥、皿成千、錦瑟無端、小刀、溫木樓、易春雷、啞鳴、張偉彬、肖力群、劉郎、黃開兵、胡在禮、何山、騷風(fēng)、王成友、王進明、鄔霞、魏蘭芳、張華、張爾、馬金山、黃成龍、李邵平、林衛(wèi)雄、林進挺、孫善文、祤之、李立、林烈強、劉桃德、阿哩、包掌柜、陳才鋒、蔣華、莊生、李智杰、大草、李曉水、李晃、趙源、迪夫、朱建業(yè)、黃惠波、為什么不可以、柯寂、溪水、紫穗穗、依爾福、溫經(jīng)天、古道、陶發(fā)美、四毛、趙俊、孫文波、駱家、黃燦然、遠洋、陳東東、萊耳等等,算上一些只內(nèi)刊發(fā)過作品,只發(fā)過一些民刊,或者入選一些征文文集,一些大大小小的賽事,另有寫古詩詞的一大批,比如郭建勛、易不問、龍佩、韋勇、鄒合全、李國霞、黎月嫦等等,據(jù)說被詩人的老頭老太太加在內(nèi)保守也有千把百人。 這里有的已經(jīng)不在深圳生活,比如胖榮、安石榴、陳潤生、溪水、紫穗穗、溫經(jīng)天、儀桐、劍蘭、田曉隱等人。有的在深圳而不知情。有的是回歸深圳的,比如李晃、付正洪等。但是我要說,大多所謂詩人,名是出名了,有過硬文本的不上一半。別不愛聽,把你的作品最好的拿出來,與下面我要提到的文本對照,如果你不臉紅,恭喜你,在五十人之內(nèi)。真正有自覺意識寫作的不會超過二十人,有自覺意識又保持質(zhì)量一直堅持著寫的不會超過十人。 我就幾個人的詩舉例,只是想說明,文本在,刊物發(fā)表與否并不是可靠依據(jù),你能保持這樣的水準寫下去,才是正道,才是一個寫作者存在的價值和專業(yè)態(tài)度。 出名前他的作品基本是刊物毒藥,發(fā)表無門。是北京文藝網(wǎng)楊煉先生是中國詩歌流派網(wǎng)徐敬亞、韓慶成、李小雨等先生通過網(wǎng)絡(luò)等方式推出。我是見證者之一。我比較早預(yù)見他的作品出色,并有相應(yīng)的批評文本,發(fā)在新浪博客,后綜合批評文發(fā)在微信公號,又在《詩歌周刊》301期(見《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具體作品分析,可網(wǎng)絡(luò)搜索,在此不再贅述)再次發(fā)表。 他的作品,關(guān)注現(xiàn)實、關(guān)照內(nèi)心、思考未來。他謙虛地認為是在向自己挖礦階段。自己有礦必須挖,而且這種礦是越挖越能促進再生能力,肉身不滅,感知世界越深。他的作品不論是《紙上還鄉(xiāng)》《龐大的單數(shù)》集,還是單首近作《殺人回憶》等,都具有郭氏輕功(楊煉語)特點,舉重若輕。有批評認為,他的詩語言華麗,沒有體系構(gòu)建。又有反批評認為,詩只有語言之最,沒有體系認證。就我看,他的詩語言,姿態(tài)是低的,貼心補腦。時間、地點、人物都是眼前的,數(shù)字、符號、嘆詞、虛詞、副詞、象聲詞都是關(guān)鍵的。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結(jié)合得很好??梢哉f,他的詩是金剛不壞,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輕松的語言說著沉重的現(xiàn)實。詩句“少年,某個凌晨,/從一樓數(shù)到十三樓。 數(shù)完就到了樓頂。/ 他。 飛啊飛。/鳥的動作,不可模仿。…… ”一個自殺者是不可能數(shù)著樓層來跳樓的。這個具數(shù),只是個虛虛實實的所指。其實這少年是第十三個跳樓的人。這樣就與事實保持了距離又蓄意點出一個符號性的數(shù)據(jù),達到顧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輕的藝術(shù)效果。 他的詩作形成了強大的縱深力度,可以讓讀者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然后建起立體的想象,空間大而又有質(zhì)感。 與他60后寫詩同道張凡修先生比,他顯然是無名者,在深圳,幾乎無人知道有這么一號人(名聲在外,早有作品被各大刊約稿)詩寫得杠杠的。 他的詩以思維推動想象,非常精彩。比如《一次性的聊齋》“這里有人嗎?/我掏出香煙,表示否認。/可以坐一坐嗎?/我給香煙點火,表示肯定。//可以聊聊嗎?//我吸了一口,嘆氣,搖頭,算是默許。//在下名風(fēng):身份證上姓東,//居住證上姓西,結(jié)婚證上姓南,/離婚證上姓北——閣下呢?//鄙人名水:出生證上姓羊,//畢業(yè)證上姓江,//駕駛證上姓清,行駛證上姓濁。//……”用孤芳自賞的思維形式,打開一個“大我”像一塊放大的電路圖,一些認識的,更多熟悉的電子元件擺開來,然后合上去就是一臺好看好用的電器。 再比如《死水》//桌子上的一杯水,倒在地上,有杯子那么高。//杯子那么高的水,踩一腳,和腳掌一樣大。//如果很生氣,用刀子劃,它只剩一條線,和刀刃一樣長。////這樣一首詩跟著他的思維,你可以想象到場景,思考著什么呢?顯然,是人的某種認知。又是生與死的深層揭示。 他是唯一被遺漏的珍珠,作品少見刊物,但大平臺認可層次,不遜任何一個深圳詩人,他的作品,除我以外,首肯是楊小濱、楊煉兩位先生。他的詩歌情緒飽滿,有周星馳電影嘻哈之風(fēng)。長詩《順逆流》代表性作品,我有批評文本《曲有誤,詩郎顧》發(fā)《狼域》2017總第7期。他長詩、短詩(短詩也長)大開,要求讀者必須有較強藝術(shù)感受力,又如曹衣出水之功,以線帶面。 還是忍不住提一提《順逆流》其中一節(jié)“少年發(fā)笑,有些暗啞。//啊--。啊--。//哦嗬!//碎了一地打破碗碗花。”想起魯迅先生的雜文,深刻而不失妙趣?!鞍?/span>--。啊--。//哦嗬!”這看似無任何意義的,卻正是這閑筆的幾個字抓到了人性的點子上,極微妙的情緒和細節(jié)變化都在這里了,也是中國式的自嘲。“碎了一地打破碗碗花?!眱蓚€碗字連用,一是增強節(jié)奏感,二是,分別表達兩層意思,前者是指生存的條件,后者只是名詞。自嘲是一種哲學(xué),能把失當成得更是一種境界。讀這幾句,我很震驚,這是多么狠的冷幽默??! 再如《那些電帶的肉體》//臘梅張揚。酒徒立在鼎龍鄉(xiāng)下//白雪、稍息//桃花開到耀眼。酒徒將進駐福永鎮(zhèn)上//綠色返回到厭倦//新年,與快樂//穿過教場崗、中心花園、五福廣場//鄉(xiāng)親們從陶醉的傳統(tǒng)里擠迫地完成弧形作業(yè)//酒徒圍著永福街頭的榕樹纏繞//晃動眼、手、臀各部任何動作//想到可以小飲半杯,//正好初三。合適小聚。柔軟的錦繡并排著躺在“雨水”前//迅速地走進瑤崗東路。借問酒家//節(jié)慶的暖風(fēng)后退三百里//光線拂過河水。//河影,從淺黃色的未時倒映://李祚福的詩,隨身攜帶著//語言的//刀子。//李凌云、劉惠龍和鐘瑞華的散文,//置放著自然吸力、荻花之白與外婆菜的味道。//巴辣、廖曉云、陳淑蓉、肖士國的小說,//誕生潮的刺激空間。//陳留弟的故事,//以蝶式游泳在海里。//酒徒的臉,//撞倒三杯“四特”燒酒。//五里亭紅軍橋頭,//河柳抽了新枝。橋下少了烏衣巷//索取完美長大的酒徒//期待與詩人、散文家、小說家、故事家互相滲透。//播種生活、不朽、死亡與愛//我們面對面看著//西流水看著西天的云。//深藏于水聲與云噪的樂曲,//加倍荒涼。//鏡子進駐河的虛構(gòu),//目光滑入水的空白。////此詩虛虛實實,忽遠忽近,明明滅滅。電帶是核心,深度意象。電帶這條暗線,說白了就是情緒。詩中從一場相聚的來龍去脈擺開,像電路板一樣,講完了原理,然后合上,你就明白了,為什么一臺電視機看得到那么多節(jié)目。 桃德寫詩不是很穩(wěn)定,我們在詩人江飛泉的詩群認識后,他時不時表現(xiàn)得很謙虛,交流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我一貫的性格就是只說壞的,不說好的,桃德都是接受,從不動氣。再者,他的作品總是有亮點,苦于刊物難上,寫詩對他來說,只是偶爾為之。作品也就少。卻因為我的批評,讓他有了精品意識。 但說回來,寫得一些好詩,要發(fā)表在大的刊物,還是要講機緣,不是說像現(xiàn)在某某詩人,一寫就是十來首,然后找個熟悉的編輯,發(fā)了,至于質(zhì)量如何,其實不再重要??系氖?,有那么一兩首達到了發(fā)表水平。桃德至少有十首詩,是達到大刊物水準的,我估計他寫的總數(shù)不會超過百首詩。 如此說來,有十分之一的有效寫作。在我看來,他的詩強于很多大刊物發(fā)表的作品。 比如《天黑的時候》//我不敢開燈//不敢面對一個人的臉//這些,鮮活如鰻魚般咸濕的臉//它黝黑又溝渠縱生//但很生動//就像一本寫傳奇的書//我試著從一只手滑向另一只//試著從那被莊稼折磨的粗糙掌紋里//摸出一個村子////這首詩我是一號讀者,我推薦《詩刊》失敗,可喜的是上了《2016年中國詩歌排行榜》??!全詩簡單明了,說一個莊稼漢因為生活的艱苦,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一張臉,讓自己都害怕看它,通過內(nèi)在邏輯和物象轉(zhuǎn)換,上升到了群體性。顯然是對勞苦農(nóng)民的同情,這樣的情懷對當下物欲社會是多么可貴。 再如《天涯月色》//那天。我坐長途車出了遠門//從蓮花入吉安出贛粵邊界//入夜抵深圳//喘息聲掀動一群人行走的步伐//有人折回,驚慌//聯(lián)防隊巡邏查證//漢子驚慌失措,姑娘花容失色//腳踩的涼皮鞋落入草叢間//像祖國版圖的碎片 ////又是一首簡明了的詩,說來深圳遇到抓暫住證,一個普通人,因為慌張,連鞋掉了也不敢要。結(jié)尾一提,對這種不合理不合法的行徑進行了控訴。當然這類詩是更不可能發(fā)表在刊物的,也正是這樣,這首詩更接近了詩者的內(nèi)心,是有良知的。 后來我們利用手頭刊物的小平臺推薦了他另一首《在竹村,我把我的身體拆成雞零狗碎》的詩發(fā)表在《中國詩歌》了,我們愿意為他做點什么,足以證明一個不投稿的寫作者,實力的可靠。 5.周芳如(芬芳如意) 她是一位不投稿的詩寫者,據(jù)說詩刊約稿她沒給,因為俗事纏身。有些刊物能用她的詩,也是遇上。比如我編《寶安詩歌精品》一書,她說沒有發(fā)表過的作品,之前發(fā)表的也沒有去留下印象,所以找了些發(fā)表體詩給過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我還是發(fā)現(xiàn)兩首詩非常好,是姐妹篇。一個尊崇于自己內(nèi)心的詩寫者,多么不容易。 她的詩《總有一個世界是與別人無關(guān)的》//喝完小米粥//她駕車穿過城市的燈林//在河邊停下//那一抹春寒乘機鉆進體內(nèi)//她開始痛經(jīng),手腳冰涼//她爬上車頂躺下//看見閃光的星星//看見幽靈穿河而過////把后兩行先放開,就是說了一回周期性小事。加上后兩行去就是大事??梢韵胂?,一個女人痛經(jīng)是多么遼闊的痛,只能一個人去面對。生命的起點,男女之間的分別,對男人而言,愛一個女人,他又不能分擔(dān)她的痛苦,雙雙都變得如此無辜呢! 而后一首詩《世上最狠心的遺棄》//只有半個月亮//只有唯一一條路//獨自驅(qū)車返家,不疾不徐//突然想起媽//我沒有哭//抬頭看月亮//而月亮不說話//媽媽曾經(jīng)說笑般講起//因為計劃生育//因為想要個兒子//想把已出生的我//遺棄//是的//她現(xiàn)在終于還是將我遺棄在人間//而一個人上了極樂國////生死一念的事,一個時代的痛,對比一個永恒的痛。天秤一下子失衡量了。讀來不由讓人沉重。 6.張喜香(溪水) 溪水很多人更不熟悉。但她有天賦,有句話說,有天賦不勤奮也可能寫得更壞。她的短詩不差,這里我選了她的一個組詩。 《碎 片》 1 你怎么也有詩和遠方 有大漠的心去容納冰川 你應(yīng)當放下詩歌 做一個品德高尚無才的女人 2 愛徒,在眾多的徒弟當中 只有你才會記住 為師當年教過你畫畫 也只有你才是那些顏色中 最單一的江南雨傘 我喜歡你走在詩行里 像一把閱歷豐富的古琴 3 我就要回貴州了 回到那個山溝溝里去 砍柴,放牛,喂豬 對著陽光構(gòu)思一堆詞來抒發(fā)情緒 其實,我早已習(xí)慣了那樣的生活 回去可能就不再出來了 不再為擠公交車和趕地鐵上班 而迷失方向 4 溪水我們什么時候還能聚在一起 談詩歌,談人生,談遠方的風(fēng)景和近處的妖嬈 其實,人生是個虛詞 只是希望在我們有生之年能再次舉起“刀”字碗 干下那些被黑夜洗滌的如此蒼白的詞 5 明天要下雪了 家里的柴火還沒有準備好 柴房里只剩下了些枯萎的葉子和樹皮 那是1980年母親在茅草房說的話 那年我才五歲 那年和小狗同時喜歡上了太陽 6 活著真好 可以寫詩 想女人 可以做愛 和江山爭寵 可以喝酒 讓佛成為一個高度 7 他說想女人的時候 創(chuàng)作就特有靈感 就更像個男人 在黑夜自慰 星光就會更接近肉體些 8 我們這代人就像野花,自生自滅 越來越多的日出從腳下走過 我們的明天徘徊不定 我們的今天倉促而短暫 我們的昨天在漂泊中流逝 但我們也必須好好活著 9 怎么這么早醒來,是否被清晨的小鳥喚醒了 在這幽靜的小鎮(zhèn),你肯定有和陽光一樣美麗的心情 不!由于心里空蕩,浮躁不安,難以入眠 以前在故鄉(xiāng)都種下的離別和思念 現(xiàn)在還總是久久不能平復(fù) 10 你還是那么漂亮,還是像那朵不經(jīng)意凋謝的花,美艷而脫俗 不!在故鄉(xiāng)的邊緣,我的青春被慢慢掏空 理想在從容中破滅,美麗只是個虛幻 那過來這里玩幾天吧,我為你準備了酒 讓詩更芬芳些,然后你肯定會更艷麗些 謝謝!只是現(xiàn)在我不再喜歡有車輛擁擠的地方了 那你原先不也在深圳呆了那么多年 那是以前不懂得寧靜對一個需要故鄉(xiāng)的人多么重要 現(xiàn)在只喜歡聞稻花香和山野的味道 11 看著你們有詩和遠方多羨慕 我們只是在異鄉(xiāng)急需找到屬于自己的存在感 其實在故鄉(xiāng),我們是沒有田地的不能落戶的主 那我們相互抱抱,相互取暖,慰藉吧 在這六月天氣里 我們的唇齒發(fā)白,語言缺少激昂 12 你是個有故事的女人,在你憂郁的眼神里 我看到了一條黑暗的隧道正穿梭著你 謝謝你這樣讀我,我只是個 被暴風(fēng)雨洗滌的一塵不染的人 13 過幾天就要去到你的故鄉(xiāng)興國 去到紅色根據(jù)地,但不是為詩而起航,你回來嗎 不回來,車費昂貴,我的孩子還等著寄學(xué)費 你若來深圳,我便代表了整個興國 14 溪水,我回老家了,家里有四梅和小烤魚 有老父親和耕不完的田地 還有青山綠水會與我的詩共鳴 還有旅程里最卑微的思念 我會在故鄉(xiāng)的田地里種上菩提樹 讓你成為一樹的花開 我也一定會在下輩子或者下下輩子 懷著最初的那顆心站在你的花下 15 去到深圳我只聯(lián)系詩人阿里和陳寶川 當然還有你,可惜你回江西不再來了 酒杯中自然就增加一種缺失和遺憾 我想為你填寫一些過往容顏的詞 但歲月總是那么無情 現(xiàn)在我只想成為故鄉(xiāng)山坡上那個為開放守候的人 16 這是個缺失信仰的時代 我和我的信仰就像荒涼的戈壁灘上一珠奇異的草 這是個沒有故鄉(xiāng)的年代 我和我的故鄉(xiāng)像戀人般思念 17 又下暴雨了 昨天電視上報道四川泥石流 覆蓋了一個村莊 我期待陽光早點出來 像那一年的5.12,四川地震之后 地面開出了許多像笑臉一樣的花 18 我問佛!在這充滿激昂 房價和物價如潮水般狂漲的年代 你為何還是依然心靜如水地面對蒼生 佛高高在上,不言不語 嚴肅的讓我不敢吭聲 19 現(xiàn)在什么都不好做了 東莞的紅燈區(qū)被查封 小姐都歸田了 家鄉(xiāng)的鳥應(yīng)當會從南方遷回些吧 如果是這樣巢穴里的老人就不用孤獨終老 他說完天空突然靜止 然后就下起狂風(fēng)暴雨 泥土就有了新的味道 20 是時候給你們講些過去了 過去你們的外公穿著草鞋 在整個冬日用體溫去融化覆蓋在地面上的雪 灰色的泥土才會露出來 你的外婆懷著十二歲的憧憬,吃著草根 走過了那個饑荒的年代 你的媽媽在童年吃著沒有油炒的菜 那菜的清香勝過世上所有的佳肴 讀溪水的詩常遇驚喜之語。顯然她是個靠天賦寫詩的人。這組也不例外。向生活要詩,向遠方致信。她把自己的相遇、分離揉碎后重組,把情緒克制到恰好。講了二十個場景,詩外之語搬進搬出,表現(xiàn)自如。一個人的私語,與眾的交談。我與溪水交流過,她是個被命運捉弄著的人,卻不抱怨,不去博人同情,堅強地一個人扛下家庭扛下孤獨。作為詩者,她就是其中一種,打著生活的節(jié)拍。作為文字,她寫下,像聚集在一處的樹木一樣自然長成。這種單節(jié)不能成詩,但結(jié)構(gòu)起來非常新奇。比如“我們這代人就像野花,自生自滅//越來越多的日出從腳下走過”這似有斷章取義之嫌,但這句詩確實是核心所在,只有真正進入到這首詩去才能夠神會。這首詩語言并不是優(yōu)勢,甚至可以認為大多很俗套,它強在內(nèi)在氣息與外在氣息都好,日記體,這分稚嫩比許多老手有趣得多。 讀了這些詩,對比讀過深圳近百詩人的詩,可以說各有千秋。只要不是偏食的前提下,應(yīng)當承認,民間有好詩。而深圳那些被詩人的大叔大嬸們和已經(jīng)冠上詩人名號的所謂詩人們,玩詩,玩不好成神經(jīng)病。是誰讓他們變成神經(jīng)病的呢?值得思考、警惕啊,朋友們!很多人認為寫詩是很輕松簡單的事,寫成汪國真那樣,寫成泰戈爾那樣,寫成雪萊、普希金那樣,是的,他們是名詩人,他們名氣一人就可以壓倒所有中國詩作者。有人要寫成李白、杜甫、蘇東坡那樣,你能說他不是嗎?不能,你有什么依據(jù)說人家寫的不好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回望大師,寫出驚世之語。上面我提出來的,除了郭金牛先生已經(jīng)可以認為有國際影響,其他人其他作品,大多人完全可以說,你寫的是狗屎。注意,我說大多人。這大多人中也是中國人中的少部分,愿意關(guān)心一下詩的一群人。他們中大多人對中國文化抱很大幻想,呼應(yīng)文化自信。然而,自信必先自覺。 咱們中國文化非常優(yōu)秀的按說很多,能被全世界有良知的知識精英認同并傳承的并不多。其中我認為通用的一種文化就是“漢子”兩個字。漢子,一種活得高貴的人。從中國幾千年下來,不少這樣的中華兒女。而詩人,就需要這樣的人,才能傳承、擔(dān)當,他們甚至要“弒父”。所以他們是孤獨者,是少數(shù)人。因此回到民間這個概念上,即詩是純粹的,無政治、名利干預(yù),是與詩人一對一的對流導(dǎo)體,在與另一個人相遇時并不能完全成為導(dǎo)體,很可能是半導(dǎo)體。 雖然,我舉出這些作品,并不是說,他們才配詩人,而是讓文本說話,說出詩而不是詩人。因為現(xiàn)代詩,讓人不好說,充斥大量的參照體,什么叫參照體呢?就是寫出個外在樣子,并說:“文章天成、妙手偶得”話沒有錯,錯的認知。詩是就在那里,伸手可拿。可你是妙手嗎?妙手是天生的嗎?顯然有證實一下的必要,從歷史經(jīng)驗得出結(jié)果來,除了極少數(shù)天才,妙手都是修煉而來。就是說必須付出很多,絕對異以常人。天成,是詩本身,不是你能夠用語言讓它天成就天成,一寫(說)就是作(創(chuàng))就是裝。我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少點痕跡。換言之,是詩找人,不是人找詩。你是什么樣的人,具備有,詩才可以讓你寫出。這個有,是人從生活和對世界的真誠感知而儲蓄得到的,極少部分有天賦在。 是不是這么一說,李紳這樣的就不算寫出了詩呢?按現(xiàn)代詩的理論,當然不是詩,古詩大多是用好語言,應(yīng)當叫詩歌,可以唱,好的語言可以騙人,不用唱也好聽,這種語言是大眾的,是散文的,散文也可以有詩性,但沒有在同時代顯現(xiàn)不同的詩性,沒有新意,不足以成詩。如果說,古詩才是詩,那么詩就只有語言為準繩。從歷史經(jīng)驗看,顯然不止。從不止可以推理出不是。話說,藝術(shù)是一種高貴追求,從表(好的語言)及里(大的情懷)是一種規(guī)律。要更高貴,所以,古代詩歌出現(xiàn)了杜甫。而西方出現(xiàn)了更多大詩人。因此,我認為詩所以為詩,一是與時代的大眾異聲且是站在為大多數(shù)人而發(fā)這里的大多數(shù)不是靜止中的人,是人類命運,為真善美等而發(fā)。另一是否定包括自我在內(nèi)的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之詩,或者否定已經(jīng)成為公共資源的詩性。當一種真的善的美的發(fā)揮到極至,都可以稱大,所以還有李白、蘇軾等大詩人。只有他還存在唯一性,他才能被稱之為詩人,其詩作才不被時代硬化。我說《憫農(nóng)》不是詩,理由是從現(xiàn)代詩認知出發(fā),首先,其語言的煸情性被作者本身的貪官形象破壞。且不認其歷史真實性,而其次,沒有真正認識到農(nóng)人的辛苦根源,與同時代的柳宗元《捕蛇者說》相比之下,認識相差太遠。 不論你是寫現(xiàn)代詩還是寫成古代那種詩歌,我認為都有必要當成高貴的追求,首先認識到什么是自己要寫的詩意、詩性,什么是好的語言,什么是真正的詩人,從它成他,從詩及人。
1.郭金牛(沖動的鉆石)
2.付正洪(圍圍)
3.歐陽福榮(水姻緣、白藍地)
4.劉桃德(蓮花漢子)
經(jīng) 典 薦 讀
“一線周刊”推薦當代一線詩人、作家,兼顧社會熱門話題,影視點評,隨筆、小說、散文等文學(xué)類題材!
《一 線 周 刊》 團 隊:
顧 問:王躍強
總 編:心 語
主 編:葉慶松
特約主播:金運生 雪倚梅影
美術(shù)編輯:站在唐古拉看海
微 信 號:心語q1366096ww
掃二維碼關(guān)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