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個題目的時候,我多少有些惶恐。
畢竟自己作為一個資深爛片愛好者,閱盡天下爛片本就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而且觀看之前便已料到口碑不佳,但看完《驚天破》,走出電影院的我,還是懵逼的。
《驚天破》與《驚天大逆轉(zhuǎn)》
既然同屬于“驚天”系列,本片總是會讓人不自覺聯(lián)想到《驚天大逆轉(zhuǎn)》,實際上兩部電影有很多相似的元素,比如都是用警匪與心理醫(yī)生之間的三者角力,也都涉及了一定的心理懸疑因素。
《驚天破》的故事講述一名連環(huán)殺手被擊斃后,心臟移植給了一個警察,肝給了一個犯罪心理專家,兩人因此性情大變,走入正邪難分的灰色地帶。
人體器官移植會改變宿主的思想與性格,這是劇情展開的前提,接受這個設(shè)定才能看下去,否則就是童話故事。
在《驚天大逆轉(zhuǎn)》里,導演用匪徒與警察的三次賭局來不斷推進故事的高潮,營造雙方勢均力敵卻又僵持不下的緊張感。
而《驚天破》里,謝霆鋒飾演的警察與劉青云飾演的犯罪心理學專家用棋局對弈來彰顯雙方的較量,這本是一個不錯的點子,警察與罪犯之間,雙方的博弈,不僅在棋盤與犯罪手法上,更是心理上的斗智斗勇。
謝霆鋒與劉青云互相博弈
以本片為例,導演似乎想講一個類型化的犯罪片,但本片無論在動作場面、劇本故事、鏡頭語言、特效場面上都存在較大問題。
首先是故事缺乏合理的邏輯。
既然犯罪電影,那么編劇首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如何闡釋反派的動機。在本片中,導演解釋動機的理由非常具有科幻感,因為男主與反派殺手換了心臟器官,器官帶有的細胞記憶會影響男主的思維和判斷。
既然自己的肝是來自連環(huán)殺手,所以我要搞個七星陣也要殺人了,最后走火入魔,腦子一發(fā)熱,心想要不干脆炸死十萬人,搞個大新聞吧???
在故事沒有邏輯的情況下,導演居然還敢一本正經(jīng)的強行反轉(zhuǎn),強行說圓整個故事。
突然連環(huán)殺手就有個雙胞胎弟弟了,倆人從小共用同一個名字也沒人發(fā)現(xiàn),然后弟弟還是個兄控,堅持要為哥哥復仇!
最莫名其妙的要數(shù)佟麗婭飾演的咖啡店女老板,導演你給解釋解釋,為啥一個咖啡廳的店主就能參加富豪們的郵輪晚會?
對此,我只能說,導演,你開心就好!
其次,演員的表演蜜汁尷尬。
本片浪費了劉青云和謝霆鋒的演技,或者說,本片中所有的演員都不在狀態(tài)。
近些年,關(guān)于港片已死的言論甚囂塵上。香港電影人的青黃不接的問題已經(jīng)非常嚴重了,被寄予厚望的影壇新生代的謝霆鋒在近些年的香港影壇不斷發(fā)力,也有所斬獲。
從《十月圍城》里的車夫阿四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開始,謝霆鋒的演技飽受爭議之處在于總是呈現(xiàn)一種用力過猛的狀態(tài)。即便是獲得影帝稱號的《線人》里,謝霆鋒的演技也在情緒激烈的狀態(tài)當中顯得面目猙獰,整個表情都在抽搐當中。
《十月圍城》里謝霆鋒飾演的車夫
在當年的金像獎典禮上,成龍在頒獎的時候也意味深長的說:香港電影的未來就靠你們了。
這事兒確實很尷尬,香港影壇這幾年面臨的人才缺失非常嚴重,每年的金像獎影帝影后提名名單依然是被老一代影人占據(jù),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劉青云都到了天命之年,而中生代的古天樂吳鎮(zhèn)宇也早已四十不惑了。
謝霆鋒余文樂這樣的年輕一代也都進入了而立之年,哦對了,如果陳老濕當年不發(fā)生那樣的事情,也是一位有力的競爭者,看他的《狗咬狗》便知道陳老濕在演技上也非??扇牲c。
《狗咬狗》
我常常會把謝霆鋒比作十幾年前的小李,甫一出道便獲得最好的資源人脈,同樣急于證明自己的演技,但始終不得其入門,不夠自然或是用力過猛,都讓人覺得已經(jīng)成長為老謝的影帝謝霆鋒演技還有待于磨練。
回到《驚天破》里,謝霆鋒的表演基本可以稱之為前半段全程面癱,毫無表演技巧可言,結(jié)尾則用力過猛,馬進用自己的神演技騙過了反派車志偉,誘出了炸彈啟動密碼,而身為高智商犯罪者的車志偉居然被屏幕上的電腦合成的爆炸場面給蒙混過去。
你說??!我哪里演的不好了?
這樣的劇情邏輯,導演不加節(jié)制的主角光環(huán):你當一個警察,不僅要有神演技,還要有神隊友和強大的神后期才行!
盡管主角的演技伐善可沉,不過相較來說,范曉萱的表演在電影里堪稱一場災難,在被劉青云綁架的鏡頭里,雙眼無神,無絲毫的緊張感,如同所飾演的角色在電影中狀態(tài)一樣,毫無生氣可言。
最后,必須談一下本片制作上的不成熟。
我們今天談論“港片已死”,不單是人才的流失,技術(shù)的倒退,更是整個行業(yè)的衰退。
本片雖然是純粹的港人制作,但呈現(xiàn)的效果卻早已背離了傳統(tǒng)港產(chǎn)警匪片的模式和格局。電影講述了一個有關(guān)警匪博弈的貓鼠游戲,片方在宣傳的時候也強調(diào)說本片主打高智商犯罪題材的高概念大片。
然則所謂的華語高概念大片實際上大多由于制作的不成熟,所以多數(shù)都是濫竽充數(shù)之作。如同近兩年的《赤道》《寒戰(zhàn)2》《風暴》一樣,打著重振港產(chǎn)警匪片的旗號,卻只能完全照搬好萊塢的類型片風格,最后呈現(xiàn)的結(jié)果則有些不倫不類。
導演吳品儒尚屬影壇新人,在指導這部長片處女作之前,只擔任過葉偉信的副導演,所以本片的監(jiān)制便是葉偉信掛名。然而盡管香港影壇一直都有提攜后輩的傳統(tǒng),但初出茅廬的吳導演顯然還不具備獨立指導一部大制作的姿勢水平。
比如泰國鬧市上的三輪車追逐戲碼,這是本片為數(shù)不多的動作場面,但能把動作場面拍的如此綿軟無力,毫無緊張感可言,這樣的導演一定是對運動鏡頭的運用毫無概念。
而佟麗婭飾演的陳相茹,本應該是這個故事里最復雜與潛在的不確定因素的產(chǎn)生者,但從這個人物一出場便有些莫名其妙,甚至在很多段落里,導演似乎都是把愛情戲當做一部MV來拍,這種割裂感從電影開始到結(jié)束,一直讓觀眾難以入戲。
于是似乎是導演躊躇滿志的拍到最后才意識到,不對,我要拍的是一部由大場面的動作戲!
所以導演任性得表示,要有爆炸場面!
但是制片人心知肚明,預算沒有,只能靠強大的后期了!
既然說到爆炸戲,不得不提本片的特效場面,從開頭青馬大橋的圍剿戲開始,本片已經(jīng)展示了何謂五毛特效的模板,如此赤裸裸的把電影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作為主線劇情,導演也是心大!
故事不夠,特效來湊;特效不行,后期來救!
最后到了影片結(jié)尾,連導演似乎也意識到預算不夠了,但爆照戲還是要拍的,那就在屏幕上合成一場爆炸戲吧,于是警方的黑客小天才居然在炸彈爆炸前十秒的時間里,做出了以假亂真的摩天大樓爆炸的特效場面,制作了假視頻播放。
最終反派boss車家偉觀看后表示滿意,用1秒說出了拆除炸彈的密碼。而后警方在還剩1秒的時候解除了炸彈,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我不禁會想,以這種十秒做特效的技術(shù),什么工業(yè)光魔、卡梅隆都得跪舔吧!
導演此時微微一笑:我給你們講,我拍的是一部特效大片啊,旁友,儂曉得伐?
我在寫完這篇推送的時候,看了一下豆瓣,本片目前評分已經(jīng)降到了3.7分,恩,我也就放心了!
特別要說明的是,如果本片還有什么值得稱贊的地方,我覺得至少謝霆鋒唱的片尾曲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