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甜甜圈,那認識貝果嗎?
看上去都是圓圓的,中間空心
像個大大的手環(huán)的一樣
但是兩者卻大有不同!
貝果與甜甜圈的區(qū)別
1、貝果是主食,甜甜圈是甜食。如果在飯點兒給你發(fā)照片,是貝果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如果對著五顏六色的彩色圈圈凹造型,是甜甜圈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2、貝果低熱量、低膽固醇、低卡路里,而甜甜圈則相反。所以規(guī)律健身的人經常曬的圈圈狀午餐,一定是貝果。
3、貝果是先煮后烤的,甜甜圈是油炸的。
那貝果面包是怎么來的?
公元1683年,波蘭皇將奧地利從土耳其的入侵中解救出來,為表達對波蘭皇的敬意,一位奧地利維也納的烘焙師特別用酵母發(fā)酵的面團做成了最早的貝果圓圈餅。因為波蘭皇的騎術非常好,所以烘焙師就把貝果做成像馬蹬的外形,而奧地利文的馬蹬就是Beugel,意為圓滿之意。之后貝果在就東歐流傳開了。
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巧克力貝果?因為貝果口感真的超級棒!表層咬起來有點Q彈,中間實心層卻是松軟的面包,再加上一些巧克力的點綴,越嚼越香,這就是巧克力貝果的魅力!
巧克力貝果,濃郁的巧克力香氣,美味有嚼勁,快來嘗試一下這款具有異域風味的面包吧!
巧克力貝果面包
by @Eva 小佳
● 燙種材料 ●
面粉90g,糯米粉10g,85度以上熱水150ml
● 面團材料 ●
王后T55傳統(tǒng)法式面包粉300g、牛奶170g ,鮮酵母3g,燙種30g,魯邦種60g,黃油20g,鹽6g,耐高溫巧克力豆35g,可可粉12g(用等量牛奶化開)
● 糖水 ●
水1L,麥芽糖50g(或者細糖)
● 工具 ●
發(fā)酵箱CF-100A,智能烤箱CO-750
● 烘烤 ●
上火230度,下火200度,15分鐘左右
● 制作步驟 ●
1、 燙種提前做好,將開水加入面粉中,攪拌混合均勻,放涼備用。
2、將面粉和水加入廚師機,先混合至無干粉的狀態(tài),蓋好水解約30分鐘。
3、 水解好的面團加入鮮酵母、燙種和魯邦種,開啟低檔攪成團后轉中速繼續(xù)揉面,揉至面團較光滑后加入黃油,低檔至黃油揉合后加入鹽,轉中速繼續(xù)揉面,揉至面筋很有彈性的擴展階段。
4、 加入用等量牛奶化開的可可粉糊和耐高溫巧克力豆,揉均勻。
5、 將揉好的面團分成約80g每份,揉圓松弛約15分鐘。
6、 將松弛后的面團拍扁,翻面后從上下各1/3處向內折,然后再對折,用掌根壓緊接口處,搓成短的圓條狀。
7、 將所有的面團初步整形好后,再搓成約25cm的長條狀。
8、捏住面團兩頭,扭成麻花狀,再將一頭壓扁,另一頭放在壓扁的面團上,用壓扁的面團包好接口,捏緊收好,接口都在底部,翻面后稍整理好成漂亮的圓形。
9、將整形好的面團放在裁好的方形油紙上,間隔排入烤盤中。
10、CF-100A發(fā)酵箱,提前選擇溫度30度,濕度75%,時間30分鐘,底部水盤加水加濕,預熱完成提示音響后面團放入進行二次發(fā)酵至約1倍大小。
11、在發(fā)酵快結束時準備糖水,鍋里加1L水和50g麥芽糖,煮至鍋邊冒小泡后關小火加熱,溫度控制在85度左右。將發(fā)酵好的面團分次連同油紙一起放入糖水鍋中燙煮,撕去底部油紙30秒后借助刮刀翻面,再煮30秒。
12、煮好后的面團借助刮刀取出,放密的晾架上稍瀝干水分,再將面團間隔移入墊油布的烤盤。
13、COUSS CO-750智能烤箱,提前上下火230度預熱好,預熱完成提示音響后,烤盤放入中層,溫度調整為上火230度,下火200度,烘烤15分鐘左右。
14、烘烤結束,面包可燜幾分鐘再出爐,出爐后面包脫出烤盤放至網架上晾涼即可。
TIPS 小貼士
1、 燙種材料一次可多制作一些,余下的放冷藏保存,3天內使用完即可。
2、 如果沒有魯邦種,可用燙種或其他種面替代,但風味會有差異。
3、 因各面粉的吸水性不同,液體不要一次性加入,請視面團狀態(tài)適當調整。
4、 面團在整形時一定要松弛到位,且搓的長度宜在25cm左右,如果松弛不夠或者搓的不夠長,貝果中心的孔會不夠明顯。
5、 糖水煮到冒小泡就轉小火加熱,不用煮至沸騰,溫度控制在85度左右,煮的時間控制在每面25-30秒,糖水的溫度過高或者煮的時間太長,都容易將面團燙得太熟或者皮太皺。煮好的面團表面有少量皺褶是正常的,煮好的面團在取出時要小心操作,避免弄破,可用膠鏟或者刮刀輔助。
6、 在煮面團前就要預熱好烤箱,面團煮好后要及時入烤箱烘烤,不要放置停留過久,以免面團嚴重收縮。
7、 烘烤的溫度和時間僅供參考,請根據(jù)各烤箱溫度性能適當調整。
8、 做貝果面包的面團在烘烤前用糖水煮一下,是為了讓面團表面的淀粉凝結,成品貝果面包的外殼Q彈,內部組織緊密,面包帶著濃郁的巧克力香氣,越嚼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