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瑞琪
小城那條斑駁的老街兩旁,植有一株株高大的合歡樹,夏天來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枝葉叢中開滿了簇簇花兒,像一柄柄小扇兒,又像是誰用彩線繡出的紅絨花,紅艷艷的光影遠遠就能望得見,那風姿綽約迷人,散發(fā)出縷縷清芬。
耳畔,有人哼唱出那首兩部熱映電影(《小花》《芳華》)的主題曲:“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瀝瀝鮮血染紅它。絨花、絨花啊,一路芬芳滿山崖......”
合歡,別名絨花、馬纓花、夜合歡、蓉花樹、野廣木,屬含羞草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它高大茂盛,有的株高可達一二十米,枝葉細長,表層有細絨毛或短柔毛,羽狀的葉子很特別,夜晚閉合,白天舒展,故又稱“夜合樹”。
每年六月開花,頭狀花序,花絲細長,底部有小巧的花柄,團團簇簇,搖曳多姿,宛若一只只精巧別致的花絨扇。常見的合歡花色為粉紅色,也有白、黃、藍、紫、紫褐等多種色彩,花團錦簇,煞是好看。
合歡樹性喜光喜溫,耐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及輕度鹽堿,對二氧化硫、氯化氫等有害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因樹形優(yōu)美,葉形雅致,盛夏時又絨花滿樹,有色有香,可形成輕柔舒暢的氣氛,是行道樹、環(huán)境綠化和庭園點綴的觀賞佳樹。
合歡皮和花都是常用中藥材,其皮味甘性平,歸心、肝、肺經(jīng),無毒。而花味苦,具有花理氣解郁的作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合歡化學成分有合歡甙、鞣質(zhì)等,常用于郁結胸悶、失眠、健忘,其能安五臟、和心志、悅顏色,有較好的強身、鎮(zhèn)靜、安神、美容作用,也是治療神經(jīng)衰弱的佳品。
有關合歡解郁安神的功效,古籍里多有記述。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合歡,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比龂鴷r期(魏)嵇康《養(yǎng)生論》有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鳖茫╦uān),除去之意。
古詩詞里常把合歡和萱草一起并用,用來作為排憂解愁的寄情花木。魏晉時期名士嵇含的《伉儷詩》有句:
臨軒樹萱草,中庭植合歡。
南北朝梁簡文帝作有《聽夜妓》,詩云:
合歡蠲忿葉,萱草忘憂條。
何如明月夜,流風拂舞腰。
朱唇隨吹盡,玉釧逐弦搖。
留賓惜殘弄,負態(tài)動馀嬌。
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庭前》:
合歡能解恚,萱草信忘憂。
盡向庭前種,萋萋特地愁。
古人喜歡在庭前院后栽植合歡、萱草,以花木為鄰,解憂怡情,其樂融融。
古代文人雅士把合歡看做美樹,其婆娑風姿,繚繞清香,令人愛憐有加。唐代詩人李頎寫有一首《題合歡》:
開花復卷葉,艷眼又驚心。
蝶繞西枝露,風披東干陰。
黃衫漂細蕊,時拂女郎砧。
詩人生動地描繪出合歡的形色、風姿,微風輕拂,黃色的花蕊宛如蝴蝶翩飛,落在了浣衣姑娘搗衣石上。
宋人韓琦的《中書東廳夜合》詩云:
合昏枝老拂檐牙,紅白開成蘸暈花。
最是清香合蠲忿,累旬送風入窗紗。
這里描述的應是紅合歡、白合歡兩種,花朵的醉色和清香讓人難忘。
明代名相李東陽也喜愛合歡:
夜合枝頭別有春,坐含風露入清晨,
任他明月能相照,斂盡芳心不向人。
——《夜合歡》
他是借物喻己,以合歡的高潔孤傲,不與世俗妥協(xié),來表明心跡。
詩人們對于合歡,更多的是寄托相思,表達愛情。唐人溫庭筠是寫情高手,是為“花間派”首要詞人。他的筆下,合歡既有“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裊紅絲拂”(《菩薩蠻》)的婀娜風姿,又有“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的堅貞執(zhí)著,最終是“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刻骨相思。
李商隱更是寫愛情詩的大家,這首《相思樹上》在他眾多愛情詩、無題詩中算不上著名,“相思樹上合歡枝,紫鳳青鸞共羽儀。腸斷秦臺吹管客,日西春盡到來遲。”可他借合歡表達對愛情幻滅后,那種難以自拔的悲哀之情,其他詩中卻是少有的。
也有以合歡表達男女間互相傾慕,兩情相悅的。“領上葡萄繡,腰中合歡綺。佳人殊未來,薄暮空徙倚。”(南北朝.沈約《洛陽道》)這是風流倜儻的公子穿著鮮艷的錦衣繡服,殷殷期待相約的情人;“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南北朝.蕭衍《子夜四時歌.秋歌》)這是曼妙多情的女子前去與情郎幽會的情景,身穿合歡結盤繞的情侶裝呢;“五張機,芳心密與巧心期,合歡樹上枝連理。雙頭花下,兩同心處,一對化生兒。”(宋.無名氏《九張機》)這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織錦少女,渴望與愛人心心相印,纏綿悱惻,像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樣,幻化為翩翩起舞的雙蝶。
說到對合歡最為鐘情者,莫過于“清詞三大家”之一的納蘭性德。在他短短的30年人生中,納蘭愛寫詩,更專情,其府邸親植兩株合歡樹,納蘭之弟曾賦詩云:“門前淥水亭,亭外泊小船。平池碧藻合,高樹紅纓懸。”
每至合歡花開之際,納蘭常邀約文朋詩友聚會,吟詩唱和,他曾作有《生查子》一詩,詩云: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
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
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
這首詩是寫在其妻盧氏離世之后,看見庭院中的合歡花盛開了,像彩霞一樣悄然飄落,花飛人亡兩茫茫,獨倚老樹淚兩行,那種巨大的虛空和失落,令人無語凝噎。
納蘭鐘情于詩意的合歡,也終在合歡樹下歸去??滴醵哪辏?685年)5月23日,納蘭性德邀請幾位好友在淥水亭相聚。時值庭中的兩棵合歡樹繁花似錦,眾人在觥籌交錯之余,以夜合花為題,各賦詩一首。
階前雙夜合,枝葉敷華榮。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
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夜合花》
寫畢此詩,納蘭性德舊疾復發(fā),遷延七日,竟溘然長逝,這首詩竟成了一代詞人納蘭性德的絕筆。納蘭的好友、清初詩人吳雯含淚寫下挽詩云:“片語端能訂久要,合歡花下和吹蕭。”
而在民間,合歡是吉祥之花,是和合之花。鄉(xiāng)間舊俗,宅第園池旁常栽種合歡樹。夫妻偶有口角之爭,家人便將合歡花贈與他們,或?qū)⒑蠚g花偷偷置于二人枕下,祈愿他們和睦如初,生活美滿。夫妻言歸于好后,于合歡樹下共飲合歡花茶,以示夫妻好合。
朋友間發(fā)生誤會,也可互贈合歡花,寓意冰釋前嫌,握手言和。故清人李漁在《閑情偶寄.種植部》中,關于“合歡”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皆益人情性之物,無地不宜種之。然睹萱草而忘憂,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對合歡而蠲忿,則不必訊之他人,凡見此花者,無不解慍成歡,破涕為笑。是萱草可以不樹,而合歡則不可不栽......”
作者: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xiāng)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