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jié)。尚古風俗:凡交芒種節(jié)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在這一回中整個大觀園都是歡快的,繡帶飄飄,花枝招展,桃羞杏讓,燕妒鶯慚。只有林黛玉泣血葬花,葬花詞更是《紅樓夢》里難以逾越的經典中的經典!但花神到底是誰呢?
一、偏偏生于帝王家族
她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外孫女,是漢朝第一位公主,魯元公主和宣平侯張敖的女兒。她就是張嫣,雖然身份聽上去顯赫非常,然而命運卻是無比之凄苦。
凄苦的人生經歷都是源于她的外祖母呂雉,非要讓她嫁給自己的親舅舅,也就是漢朝第二位皇帝惠帝劉盈。如此慘滅人倫的政治交易還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張嫣注定要成為這樁政治聯(lián)姻的犧牲品。
《紅樓夢》里探春曾說,“倒不如小人家,雖然寒素些,倒是天天娘兒們歡天喜地,大家快樂。我們這樣人家,人都看著我們不知千金萬金,何等快樂,殊不知這里說不出來的煩難,更厲害?!薄昂铋T一入深似海,”更別說生在帝王家了!
無論劉邦在政治上軍事上是多么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然而他的確不是位好丈夫不是位好父親。
彭城之戰(zhàn)劉邦大敗,劉邦的父親和媳婦呂雉被俘,被項羽關在那一米多高土牢里一關就是兩年多。倉皇逃竄的劉邦路遇失散的兒子和女兒。
本應該慶幸失而復得的骨肉親情,然而面對窮追不舍的楚軍,劉邦為了讓馬車跑的更快,數(shù)次把兒子劉盈女兒劉樂踹下馬車。多虧了駕車的車夫夏侯嬰多次把倆孩子救起,并且苦口婆心的勸說劉邦。倆孩子才幸免于難。
然而后來的種種遭遇,竟又不知道跟著這樣的父親到底是幸,還是不幸了。 “被踹下車”這件事給劉盈留下了難以彌補的心理陰影,以至于后期的膽小怕事、軟弱無能都是源于劉邦此時種下的孽根。
魯元公主劉樂在心智上雖然不像劉盈受傷這么深,但是劉邦登基后為了平定匈奴的騷亂,差一點就讓魯元公主和親匈奴的冒頓單于。后來嫁給開國功臣張耳的兒子、宣平侯張敖為妻,生下兒子張偃和女兒張嫣。張嫣本應無憂無慮的一生,卻因外公的去世變成噩夢的開始!
二、噩夢難逃帝王家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崩逝?;侍觿⒂樌^位。但是劉盈生性仁慈軟弱,母親呂后又過于強勢。
劉邦曾經想要異儲的風波,讓呂后心有余悸。所以呂后極力想攥緊手中的權利,鞏固自己的勢力范圍。
呂后曾深深地害怕失去后位,害怕兒子的太子位不保。所以她把讓她有這種怕的始作俑者戚夫人慘無人道的剁為人彘。
并且還讓兒子劉盈去看已為人彘戚夫人。劉盈為人仁慈深恨呂后的手段殘忍卻又無能為力!
呂后更是忌憚其他的皇子,首先就對劉邦曾稱贊“類他”想立他為太子的趙王劉如意下手了。劉盈膽小軟弱在母親的威嚴下惶惶不可終日。
呂后非常清楚自己的權利是怎么來的。所以生怕兒子的江山將來為他人所制,所以為了鞏固勢力,想出了讓兒子劉盈娶外甥女的荒唐主意,這樣便是親上加親,肥水不流外人田了。雖然劉盈和張嫣都不同意這件事,無奈胳膊拗不過大腿,公元前192年,年僅十一歲的張嫣成為舅舅漢惠帝的皇后。
劉盈雖然無能,但是對這件事卻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不能傷害張嫣。他是張嫣的舅舅,是從小看張嫣長大的,張嫣和他還很親近。
張嫣才十一歲對于性似懂非懂。她不懂得,曾經抱著她寵著她的舅舅,一夜間變成了她的夫君。劉盈為避口舌也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陪著她伴著她。害怕和孤獨讓張嫣幼小的心靈飽嘗了難以承受的痛苦折磨。
公元前188年,繼位7年的漢惠帝劉盈駕鶴西去,劉盈眼見了母親一路下來狠招頻發(fā),殺死一個又個的骨肉兄弟,自己又無力營救。戚夫人那個人彘的模樣時常出現(xiàn)在他的睡夢中,把自己驚醒。
年僅不到15歲的張嫣成了寡婦,由于劉盈始終沒有跟她同房,張嫣也沒有留下嫡親血脈。期間呂后讓張嫣假孕,謊稱劉盈和宮女生的孩子是張嫣所生。
劉盈死后呂后先立劉恭為皇帝。后劉恭發(fā)現(xiàn)自己非張嫣所生,立誓長大報復。
呂后怕劉恭長大后果真報復所以廢黜劉恭。又立劉義為皇帝,后改名劉弘。其實一個又一個少帝只是呂后稱制背后操縱的傀儡皇帝。
三、質本潔來還潔去
公元前180年,稱制8年兇狠跋扈的呂后終于去世了。群臣共議蕩平鏟除諸呂(諸呂:呂后稱制時所封的呂氏宗親)擁立代王劉恒為帝。廢黜后少帝劉弘,既然皇帝被廢,皇太后張嫣自然不能幸免。
然而張嫣為人一向溫柔和順,從未參與政治陰謀,朝野都知道她也是受害者,所以只是廢黜了張嫣的皇太后位。且容她在未央宮后面一處十分幽靜的北宮居住。
公元前163年,無聲無息獨自生活在北宮17年的張嫣去世了。終年四十歲,張嫣謚號孝惠皇后,與漢惠帝合葬于漢安陵。
張嫣死后入殮,宮女們替她凈身時驚人地發(fā)現(xiàn),張嫣至死竟然冰清玉潔,依然保持處子之身。消息不脛而走,天下的臣民無不懷念憐惜她。于是紛紛為她立廟,四時祭奠,尊她為“花神”,為她立的便稱為“花神廟”。
質本潔來還潔去。后人追祭她為“花神”應該是更看重她思想性情的從純至樸。雖然張嫣一生命運坎坷離奇,被別人像提線偶一樣揉捏于股掌間,然而純良質樸的本性卻不因環(huán)境的惡劣而變質。她卻從未加害他人,更沒有參與任何政治陰謀。這便是后人追祭她最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吧?
-作者-
遇見是緣,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