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好似花又不似花,無人憐惜它,任憑它墜地。它離開枝頭,傍著路旁,看似無情,卻又有萬般愁思。紛飛柳絮,就像思婦,郁結(jié)憔悴,柔腸百轉(zhuǎn);嬌媚眼眸,思而春困,想要睜開又還閉上。思婦之夢,隨風飄萬里,尋夫去處,又還被黃鶯啼聲驚醒。
不恨柳絮飄飛殆盡,只恨西園滿地落紅難以重綴。早上來了一陣雨,落紅蹤跡又在哪里?早已化作點點翠萍,散落池塘。春色若分三份,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了流水。仔細看來,不是楊花,更像是那離人的眼淚。
水龍吟:詞牌名。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
次韻:用原作之韻,并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chuàng)作,稱為次韻。
從教:任憑。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自有它的愁思。用唐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边@里反用其意。
思:心緒,情思。
縈:縈繞、牽念。
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
困酣:困倦之極。
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睛,比喻柳葉。
“夢隨”三句:用唐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p>
落紅:落花。綴:連結(jié)。
一池萍碎:蘇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p>
春色:代指楊花。
上闕一、二句,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是說,楊花,好似花又不似花,無人憐惜它,任憑它墜地。它離開枝頭,傍著路旁,看似無情,卻又有萬般愁思。這兩句交代了“楊花”的形態(tài)和神韻,為描繪它找一個貼切的比喻。說它是花吧,又不太像,說它不是花吧,又確實是花。它飄落路旁,卻極其有情思,這就為進一步描寫楊花做了鋪墊。三、四句,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是說,紛飛柳絮,就像思婦,郁結(jié)憔悴,柔腸百轉(zhuǎn);嬌媚眼眸,思而春困,想要睜開又還閉上。思婦之夢,隨風飄萬里,尋夫去處,又還被黃鶯啼聲驚醒。這兩句交代了“楊花”的比擬形態(tài),如同一個思親少婦,因“愁思”而“縈損柔腸”,因“愁”而“柔”,因“柔”而“損”;“愁思”煎熬則“困”,“困”則“嬌眼”“欲開還閉”。柳絮隨風而墜、時起時落的樣子,不就如同思婦飄忽迷離、勾魂攝魄的形態(tài),如此手法,讓人拍案叫絕。下闋一、二句,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是說,不恨柳絮飄飛殆盡,只恨西園滿地落紅難以重綴。早上來了一陣雨,落紅蹤跡又在哪里?早已化作點點翠萍,散落池塘。這兩句交代了“楊花”的最終命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場晨雨涼風,將紛飛的柳絮,連同西園的落紅,一起吹散得無影無蹤。楊花落盡,意味著春天的過去。落紅化作點點翠萍,正是描寫春天向夏天過渡的絕妙佳句。
末兩句,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是說,春色若分三份,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了流水。仔細看來,不是楊花,更像是那離人的眼淚。這兩句是千古名句。它交代了“楊花”的又一次神韻再現(xiàn),即將楊花比喻成思婦的離人淚。春色三分,也是詞人對于“春歸何處”的一種形象解答。雖是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卻超出原詞許多,成為詠楊花的經(jīng)典名作。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