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牧 很多人關(guān)于清明節(jié)耳熟能詳這四句詩,于是就覺得,清明節(jié)就是要緬懷親人,就算是喝酒,也是為了排解傷心。 不過大家可能誤會古人了。 其實(shí)中國人過清明節(jié),自古以來就不是那么嚴(yán)肅的,按照唐朝的規(guī)矩,清明節(jié)要放假四天(比我們現(xiàn)在還多一天),這首詩描述的是:這么多天假期,看外面草長鶯飛的,于是出門踏青,看到的傷心是屬于路人的,自己只是受困雨中,于是干脆找個酒家喝一杯吧,下雨天和喝酒,本來就很配嘛。 這不是我杜撰的,是宋代《千家詩》收錄這首詩時的解釋。 02 素衣莫起風(fēng)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宋)陸游 陸游所作這首詩,講的是清明回家的故事,從中看到的是詩人感受到大城市中人情涼薄,一夜未眠之后寫寫字沏沏茶,聊以消遣,勸自己不要怨嘆白衣被弄臟(可能也暗指自己無法同流合污,無法融入主流),清明節(jié)還趕得及回到家。 這么看陸游和我們現(xiàn)代人也沒分別,清明假期想的還是回家。回家了之后,熟悉感掌控感安全感歸屬感都回來了。 03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宋)蘇軾 寒食在清明前兩天,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只能吃冷食。古代一般人家中常年保留火種,但在這一天熄滅上一年的火種,三天之后重新鉆木取火,用新火,作為新的一年的起點(diǎn)。 蘇軾的生活方式很值得欣賞,春天乍暖還寒,寒食再加上醉酒,酒醒了,重新取了新火之后就不要再悲悲切切的,趕緊試一試今年的新茶吧,“詩酒趁年華”,有這樣的心態(tài),人生的壯年會很久的吧。 04 清明上河圖 ——(宋)張擇端 宋代張擇端畫《清明上河圖》,很多研究者認(rèn)為,清明二字指的就是清明節(jié)。 這幅畫上有人雜耍表演的,有戲臺唱戲的,有酒館喝酒聚會的,還有迎親嫁娶的!可見古人當(dāng)時還不那么迷信,清明節(jié)仍然可以辦喜事。 古代典籍里記載清明節(jié)的內(nèi)容中不難看出,古人們在清明節(jié)踏青春游、娛樂消遣、或者是喝喝茶喝喝小酒的,不勝枚舉。所以,說一聲:清明節(jié)……快樂,好像也不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