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發(fā)熱、貧血、乏力、厭食、多汗、肌肉關節(jié)酸痛
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指由細菌、真菌、病毒、立克次體等直接感染而發(fā)生的心內(nèi)膜、心瓣膜炎癥病變。由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故稱為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按發(fā)病病原體,起病緩急、病程、臨床表現(xiàn)不同以及預后,可分為急性和亞急性兩種,但兩者常無明顯的界線。
(診斷要點)
(一)病史 本病多見于青年,近年來老年病人漸多。起病緩慢,典型病例有感染的全身癥狀,如不同程度的不規(guī)則發(fā)熱,多在37.5-39℃,如每2小時測溫可見24小時內(nèi)呈雙峰熱型。有心衰、尿毒癥、年邁或入院前曾用抗生素者可無發(fā)熱。此外常有進行性貧血、乏力、厭食、多汗、肌肉關節(jié)酸痛等。
(二)體格檢查
1.心臟體征 除原有心血管病體征外,可有新出現(xiàn)的病理性雜音;更多見的是原有病理性雜音強度增加2級以上或雜音的性質(zhì)、強度呈突變現(xiàn)象,表明贅生物破裂或腱索、瓣膜破裂。心肌膿腫可致房室傳導阻滯發(fā)生心律失常。
2.免疫復合物性微血管炎、微栓塞或細菌性栓塞表現(xiàn) 如皮膚粘膜瘀點、指甲下出血、杵狀指趾、Osler結和Janeways結等淺表損害,及Roth點、顱底細菌性動脈瘤和彌漫性腦膜腦炎、腎病變?nèi)珑R下血尿和腎炎等內(nèi)臟損害。
3.栓塞表現(xiàn) 多見于病程后期,約1/3病人以栓塞為首發(fā)癥狀??砂l(fā)生于腦、腎、肺、脾、四肢動脈等部位,并出現(xiàn)相應表現(xiàn)。
(三)輔助檢查
1.血培養(yǎng) 陽性結果不僅有助確診,還可作藥物敏感試驗,為選用抗生素的依據(jù),一般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在24小時內(nèi)畏寒發(fā)熱時做三次血培養(yǎng),每次抽血至少取10ml,為提高陽性率,應同時進行需氧、厭氧培養(yǎng)。
2.血象 進行性貧血,白細胞數(shù)輕度增多或正常,核左移;脾明顯增大時白細胞數(shù)明顯減少。
3.其他 血沉增快、免疫復合物試驗陽性見于90%以上病人。部分病人血清C反應蛋白陽性,γ球蛋白增多,補體降低,類風濕因子滴度增高,壁酸抗體試驗陽性。
4.X線檢查 心力衰竭或心包炎時,心影可增大。
5.心電圖 可出現(xiàn)新的房室傳導阻滯、束支傳導阻滯或室性早搏。
6.超聲心動圖 M型與實時二維圖聯(lián)合使用,可提高贅生物檢出率。
7.放射性核素檢查 67鎵心臟掃描及201鉈灌注技術有助于發(fā)現(xiàn)心肌膿腫。
(治療原則)
(一)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予以高熱量、高蛋白、足夠維生素及鐵劑飲食,貧血嚴重者可輸全血或紅細胞。
(二)抗生素治療 一般原則是應用要早、有效、能長時間或大量使用無嚴重毒性、有效劑量要足及療程要長。
1.經(jīng)驗性用藥:
①疑草綠色鏈球菌感染,給青霉素480萬u/日,分次靜滴或肌注,病重者加鏈霉素0.5g每12小時肌注。用藥三日后體溫尚無消退跡象或更高者,可將青霉素量加倍,再三日后仍無效可再加倍。鏈霉素只用2周。
②疑腸球菌感染給青霉素2000萬u,分6次靜滴,每次滴30分鐘,用6周,加慶大霉素1,000u/(kg·次),每8小時一次肌注或靜注,二周后劑量可酌減,亦用6周。慶大霉素也可用鏈霉素或卡那霉素代替。
③疑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新型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每4小時快速靜脈滴入2.0g,至少用6周,病重者加慶大霉素,用量同上。
④疑葡萄球菌感染,可給利福平每8小時服0.3g,用6周,同時加慶大霉素,用量同上。
2.病人對藥物過敏或治療無效時的二線藥物:
(1)草綠色鏈球菌感染:頭孢噻吩每4小時靜注1-2g或頭孢唑啉每6小時靜注1-2g,均用4周;可加鏈霉素2周。對頭孢菌素類過敏者,改用萬古霉素每日2g,分2-4次靜滴,用3-4周。
(2)腸球菌感染:氨芐青霉素每日12-16g或頭孢硫咪每日8-12g,均靜滴或分次靜注,用6周。過敏者,改用萬古霉素,用量同上。
(3)葡萄球菌感染:對新型青霉素過敏或無效時,可用頭孢菌素類或萬古霉素。
(三)手術治療 當前主張及早對已感染的心瓣膜作人工瓣膜替換術。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
長 期 醫(yī) 囑
內(nèi)科護理常規(guī)
一級護理
普通飲食
病重
慶大霉素 8萬單位
肌注 3次/日
青霉素鈉 560萬-800萬單位
10%葡萄糖液 250-500毫升
靜滴 2次/日
臨 時 醫(yī) 囑
血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試驗
青霉素皮試
超聲心動圖
血沉
類風濕因子
腎功能
心臟常規(guī)位X線攝片
血免疫復合物(CIC)
注(1)血培養(yǎng)注意事項為嚴格無菌操作 ,培養(yǎng)基100毫升,發(fā)熱時取血4-6次,每次10毫升,同時作需氧和厭氧培養(yǎng),必要時作特殊培養(yǎng),如霉菌、立克次體、L-型細菌;已用抗生素者,應在培養(yǎng)基內(nèi)加入相應制劑破壞抗生素以利于細菌生長。
(2)革蘭陰性桿菌感染選用氨芐西林6克靜滴,1次/日+慶大霉素每日3-5毫克/千克體重,或卡那霉素每日15毫克/千克體重肌注,或用氨曲南2-4克靜滴,1次/日
(3)沙門菌性感染選用氯霉素2克靜滴,1次/日。
(4)綠膿桿菌感染選用羧芐西林、頭孢他啶(復達欣)2-4克靜滴,1次/日,或亞胺培南-西司他丁2克靜滴,1次/日。
(5)真菌感染選用兩性霉素B,每日0.1-1毫克/千克體重與氟胞嘧啶7-10克/日合用。
(6)立克次體感染選用四環(huán)素2克靜滴,1次/日。
(7)腸球菌感染對青霉素不敏感者,可先用氨芐西林或萬古霉素和鏈霉素或慶大霉素合用。
(8)L-型細菌感染可選用四環(huán)素、克林霉素靜滴??肆置顾貙捬蹙腥疽灿行?。
(9)手術指征為藥物不能控制感染,尤其是霉菌感染;人造瓣膜術后60天內(nèi)發(fā)生感染;危及生命的栓塞;感染期出現(xiàn)嚴重的心臟傳導阻滯或心力衰竭不能控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