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主要是寫恩仇的,但愛恨情仇,似乎也算是“恩仇”的一種。
陳家洛與霍青桐的愛情,讓人惋惜,郎有情妾有意,但終究因為陳家洛心猿意馬又心存猜忌而難得圓滿。
陳家洛與香香公主的愛情,讓人傷感,他們倆在一起,只有歡喜歡喜歡喜,但終究因為陳家洛心系漢家光復(fù)大業(yè)而無法擁有長久的歡喜。
在深陷與霍青桐、香香公主的情感糾葛之中時,陳家洛想的卻是“比起這位古代的姑娘來(瑪米兒),我實是可恥極矣。我身系漢家光復(fù)大業(yè)的成敗,心中所想的卻只是一己的情欲愛戀。我不去籌劃如何驅(qū)逐胡虜,還我河山,卻在為愛姊姊還是愛妹妹而糾纏不清……我曾逞血氣之勇,親送喀絲麗到清兵營中,全不想萬一失手,豈非誤了光復(fù)大事?現(xiàn)今又陷身這山腹之中。我死不足惜,可是怎對得起紅花會數(shù)萬弟兄,怎對得起天下在韃子鐵蹄下受苦受難的父老兄弟姊妹?”
霍青桐,可敬可感,不論要陳家洛做什么事,他都會去做的;香香公主,可親可愛,就是要陳家洛死,他也肯高高興興地為她死。
僅以愛情論,陳家洛應(yīng)該更愛香香公主一些。
只是,他們的愛情,終究是悲情的。
“俏李逵”周綺與徐天宏的愛情倒是歡喜的,他們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的愛情自然讓人歡喜,但稍顯平乏。
相較于前幾者,李沅芷與余魚同的愛情,卻是蕩氣回腸。他們的愛情,不是天造地設(shè),而是水到渠成。他們的愛情,歷經(jīng)考驗,超越階層等級,甚至超越了世俗塵囂。
李沅芷,官家小姐,陜西扶風延綏鎮(zhèn)總兵李可秀的獨生女兒。
余魚同,英雄人物,紅花會十四當家。
余魚同精通十套大曲,一曰龍吟,二曰鳳鳴,三日紫云,四曰紅霞,五曰搖波,六曰裂石,七曰金谷,八曰玉關(guān),九曰靜日,十曰良宵,或慷慨激越,或宛轉(zhuǎn)纏綿,各具佳韻。
李沅芷聰明伶俐,師從武當名家陸菲青,學了五年武當功夫,把金針、劍術(shù)、輕功、拳技,都學了個全,所差的就是火候未到,經(jīng)驗不足。
這是李沅芷與余魚同的初遇:李沅芷困處僻地野店,甚覺厭煩,踱到店房外瞧瞧時,一陣西風刮來,身上頗有寒意,她正想回房,忽聽門外鸞鈴聲響,一乘馬從雨中疾奔而來。那馬到客店外停住,一個少年書生下馬走進店來。那書生長身玉立,眉清目秀。在塞外邊荒之地,很少見到這般瀟灑英俊人物,李沅芷不免多看了一眼。那書生也見到了她,微微一笑,李沅芷臉上微熱,忙轉(zhuǎn)頭向里。
顯然,他們的初遇,身為官家小姐的李沅芷對混在刀尖的紅花會英雄金笛秀才余魚同的印象更深刻一些。
陰差陽錯,兩人的再次碰面,源自一場誤會,而且,這樣的見面,并沒有加深彼此的感情。余魚同關(guān)心的卻只是李沅芷的劍術(shù)?!伴L劍施展開來,有如飛絮游絲,長河流水,宛轉(zhuǎn)飄忽,輕靈連綿,竟是本門正傳的柔云劍術(shù),和蔣四根一個招熟,一個力大,斗了個難解難分?!?/span>
可見,金笛秀才余魚同彼時對李沅芷并無好感,因為彼時,他心心念念的還是癡戀已久的嫂子駱冰,以致情難自禁,竟對駱冰有輕薄之舉。
水到渠成的愛情必定要歷經(jīng)艱難經(jīng)受考驗。
考驗之一,瀟灑英俊的余魚同不再瀟灑英俊。
余魚同因輕薄駱冰而心懷愧疚,于是,在黃河渡口夜戰(zhàn),不顧危險,舍命相救文泰來?!爸灰娝樕霞t腫焦黑,水泡無數(shù),一張俊俏的臉燒得不成模樣?!边B駱冰心里也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知他對自己十分癡心,這番舍命相救文泰來,也與這份癡心不無相關(guān)。
這樣的考驗著實不簡單!因為,兩人初遇時,李沅芷最喜歡的便是余魚同的瀟灑英俊。
先前,李沅芷救下受傷的余魚同,并細心照料,一副刁蠻頑皮的脾氣,不忍在他身上發(fā)作,竟然盡數(shù)收拾了起來。見他神色煩憂,意興蕭索,只道是傷后體弱,時加溫言慰藉。到杭州見了父母,李沅芷說余魚同為了救她而御盜受傷。李可秀夫婦感激萬分,把余魚同安置在提督府中,延請名醫(yī)調(diào)治。見他人品俊雅,文武雙全,又救了女兒性命,只待傷愈,便招他為婿。李沅芷忽喜忽愁,柔腸百轉(zhuǎn)。明知這少年郎君是父親對頭,然而芳心可可,深情款款,一縷柔絲,早已牢牢系在他身上。當日甘涼道上,這個師哥細雨野店,談笑御敵,平沙荒原,吹笛擋路,這等瀟灑可喜模樣,想起來不免一陣陣臉紅,一陣陣嘆息。
芳心暗許的李沅芷情難自禁,提督府一戰(zhàn),余魚同隨紅花會群雄飄然而去之后,她費經(jīng)周折找到余魚同,欲吐露心曲傾訴衷腸,全然不顧女兒家的聲譽。
但此時,李沅芷沒有想到,瀟灑英俊的余魚同不再瀟灑英俊,這樣的考驗著實不簡單!畢竟,兩人初遇時,李沅芷最喜歡的便是余魚同的瀟灑英俊。
但是,偉大的愛情還是占了上風。
余魚同給她纏得無法可施,忽然拉下臉上蒙著的手帕,說道:“我已變成這么一個丑八怪,你瞧個清楚吧!”李沅芷驀地見到他臉上凹凹凸凸,盡是焦黃的瘡疤,燭光映照下可怖異常,不由得嚇了一跳,倒退兩步,低低驚呼一聲。
余魚同憤然道:“我是不祥之人。我心地不好,對人不住,做了壞事,又是生來命苦……現(xiàn)今你好走了吧!”李沅芷驟然見到他這副模樣,心驚膽戰(zhàn),不知如何是好。余魚同哈哈大笑,說道:“我這副丑怪樣子,你見一眼也受不了。李小姐,你后悔今晚到這里來了吧?哈哈,哈哈!”他邊說邊笑,狀若瘋狂。李沅芷更是害怕,輕呼一聲,掩面奔出房去。
李沅芷的離去,只是正常的反應(yīng)。不久后,她托人遞給余魚同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情深意真,豈在丑???千山萬水,苦隨君行?!?/span>
在顏值至上的今天,有多少人為了博得愛情的青睞,想方設(shè)法不惜重金去整容去美顏,相較之下,李沅芷的愛情觀讓人感嘆。
或者說,金庸先生筆下的愛情觀讓人感嘆?
考驗之二,余魚同出家。
當了和尚,自然不可娶妻,自然也斷了李沅芷的萬縷情思。
“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憂,不重不輕證候,甘心消受,誰教你會風流?”一曲情歌讓余魚同柔腸百結(jié)費盡思量。
“你既無心我便休?!背跨娔汗陌l(fā)人深省,這七個字猶如當頭棒喝。
“革囊眾穢,爾來何為?”“樹下一宿”的故事,讓余魚同神智全失,也得以暫時擺脫往日的沉迷執(zhí)著。
于是,余魚同在寶相寺剃度,法名空色。
李沅芷見此,只得掩面痛哭。
解鈴還需系鈴人。
余魚同出家的主要原因在于因輕薄駱冰自覺愧對文泰來夫婦,當他對兩人坦誠心跡的時候,文泰來哈哈大笑,說道:“十四弟,你道我以往不知么?可是我待你曾有什么絲毫異樣?你四嫂從來沒提過一字,但我自然看得出來。我知你年輕人一時糊涂,向來不當它一回事,早就原諒了你,又何必要你今日再來求我?”余魚同又是慚愧,又是感激。
駱冰也笑道:“十四弟,這事早過去啦,何必再提?可是有一件事我卻很不樂意。”余魚同一怔,道:“怎……怎樣?”駱冰道:“你是大和尚,歸天之后,我佛如來接引你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八人卻給五哥、六哥拘去陰曹地府,免不了上刀山、下油鍋。這一來,豈不是違了當年咱們有福共享、有難同當?shù)氖难???/span>
余魚同心結(jié)頓解,把身上僧袍一扯,笑道:“反正我今天已殺人破戒,我佛慈悲,弟子今。決意還俗。與眾位哥哥姊姊同赴地獄,勝于一人獨登極樂!”
余魚同的出家與還俗,實際上與李沅芷沒有什么關(guān)系,他對李沅芷的感情,并沒有發(fā)生實質(zhì)性的變化。饒是李沅芷機變百出,對這心如木石之人卻是束手無策。她甚至打定了主意:“他真逼得我沒路可走之時,我就一劍抹了脖子?!?/span>
但李沅芷并沒有死心。
考驗之三,等級階層的差異。
面對淚眼盈盈深情款款的李沅芷,余魚同心腸登時軟了,說道:“你對我一片真心,我又不是蠢牛木馬,哪會不知?但你是官家小姐,我卻是江湖上的亡命之徒,怎敢害了你的終身?”
這道出了余魚同的擔憂,但也可能是一個借口,因為彼時,余魚同并未對李沅芷有什么想法,只不過顧念她救了自己的性命罷了。
李沅芷曾勸道:“似你這般文武雙全,干嗎不好好做事,圖個功名富貴?偏要在江湖上廝混,這多么沒出息,只要你向好,我爹爹……”余魚同怒道:“我們紅花會行俠仗義,個個是鐵錚錚的漢子,怎能做朝廷的走狗?”
面對余魚同的怒氣,李沅芷知道說錯了話,漲紅了臉。過了一會兒,低聲道:“你罵我爹爹!人各有志,我也不敢勉強。只要你愛這樣,我也會覺得好的。我應(yīng)承聽你的話,以后決不再去幫爹爹,我想我?guī)煾敢矔g喜?!庇值吐暤溃骸澳阏f我官家小姐不好,那我就不做官家小姐。你說你紅花會好,那我也……我也跟著你做……做江湖上的亡命之徒……”
一個任性慣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官家小姐,這樣低聲下氣地向心上人坦陳表白,已經(jīng)把自己埋入塵埃了。
但余魚同道:“我當初身受重傷,若非得你相救,千山萬水地送到杭州你府上調(diào)養(yǎng),這條性命早就沒啦,按理說,那是粉身碎骨也報答不了。只是……唉,你的恩德,只好來生圖報了?!?/span>
意思再明確不過了,我只是感激你的救命之恩,至于其他,免談!
即便如此,李沅芷也沒有放棄。
在小說的結(jié)尾,李沅芷毅然拋下父親,決絕地跟隨余魚同。他們走到李可秀跟前,跪了下去。李可秀一陣心酸,知道此后永無再見之日,低聲道:“孩子,自己保重!”
亦如世間許多癡情女子一般,李沅芷拋下一切,只為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就此而言,李沅芷讓人仰慕。
其實,這三重考驗都沒有難倒李沅芷?!扒樯钜庹妫M在丑?。壳饺f水,苦隨君行?!睔萘擞惺裁搓P(guān)系,只要情深意真,那也是美滿的姻緣;出家了也沒有關(guān)系,只要還俗了,感情依然如昨;階層不同更沒有關(guān)系,她可以拋下一切,千山萬水與君同行。
余魚同對李沅芷的確是無情的,他們之所以能結(jié)合,還離不開兩個人的幫助。其一是他癡戀的駱冰,其二是大胡子阿凡提。
駱冰感念余魚同對文泰來的救命恩情以及對自己的滿腔深情,盡力撮合他與李沅芷姻緣,也可緩解她對余魚同的虧欠。
大胡子阿凡提妙語點化,“你要它往東,它偏偏往西……那么你就要它往西。”還提醒李沅芷:“不錯,就是這么辦。后來吶,我又想出了一個法兒。我在鞭子上掛了一個胡蘿卜,伸在笨驢前面。笨驢想吃胡蘿卜,不住向前走,一直走了幾十里路,到了我要它去的地方,這才把胡蘿卜給它吃?!?/span>
于是,李沅芷一面對余魚同不理不睬,一面又暗中尋找對余魚同而言最重要的“胡蘿卜”——張召重。
為求得張召重的下落,余魚同低聲下氣道:“張召重那奸賊害死我恩師,只要有誰能助我報仇,我就是一輩子給他做牛做馬,也仍是感他大德?!?/span>
終于,在眾人的撮合下,袁士霄任男方大媒,天山雙鷹任女方大媒,確定了兩人的婚事,陳家洛稱之為的“針笛奇緣”。
然則,“針笛奇緣”奇則奇矣,但“緣”似乎還沒有篤定。
余魚同允許婚事,本極勉強,只是為了要給恩師報仇,一切全顧不到了。他們情感的真正確立,是在余魚同大仇已報,李沅芷身受重傷神志模糊之時,余魚同憐惜之念不禁油然而生,心里一陣酸楚,想起她數(shù)次救援之德,一片癡情,自己卻對她不加理睬,要是她傷重而死,如何是好?一時忘情,伸手把她摟在懷里,低聲道:“我心里是真正愛你的,你不會死?!?/span>?
直至此時,“針笛奇緣”才算塵埃落定,李沅芷的癡情總算有個完滿的結(jié)果。
官家小姐愛上亡命之徒,或許“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于是“今生的愛情故事不會再改變”。
李沅芷對余魚同的癡情與余魚同對駱冰的癡情,本質(zhì)上是一樣,癡情不是一種罪過,癡情的人應(yīng)該獲得美滿的愛情,只要TA獲得愛情的方式正當。
李沅芷為什么對余魚同如此癡戀?
首先,李沅芷曾經(jīng)是外貌協(xié)會的,她喜歡余魚同的眉清目秀瀟灑英俊;其次,她與余魚同均愛好音律,余魚同的吹金笛時的翩翩風度令其折服;再次,官家小姐伶俐任性,想要什么終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李沅芷初涉江湖時的好勝心理助長了她的癡戀之心;最后,應(yīng)該是兩個人潛在的價值觀念的一致。
李沅芷窮追不舍,但絕不死纏爛打。
《書劍恩仇錄》寫于1955年,與金庸的后期作品如《笑傲江湖》《神雕俠侶》等大相徑庭,里面的男人們一個個義正辭嚴,大多是只顧義氣無懼生死不顧愛情的“壞男人”,像李沅芷這樣一心為情的女子,在這一群“壞男人”之中,彌足珍貴。金庸筆下不乏這樣的女性,容待以后細細道來。
【后記】
人生過半的時候,突然特別渴望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讀一點書。很自然地,就想認認真真重新讀一遍金庸武俠作品,雖然,從中學時代至今,前前后后陸陸續(xù)續(xù)已經(jīng)讀了好幾遍。
還記得讀初中的時候,從同學那里借到一本破破爛爛的已經(jīng)卷邊的《今古傳奇》,讀到了梁羽生先生的《冰川天女傳》,后來又讀了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古龍的《七種武器》系列,從此狂熱地愛上武俠小說,以至于在很多個冬天的晚上,蜷縮在陰冷潮濕的學生宿舍,點著蠟燭躲在被窩,貪婪地一頁一頁翻看著讓人神往的武俠世界。
武俠小說讀了不少,最喜歡的還是金庸先生的作品。
1998年,大學畢業(yè),9月,領(lǐng)到第一筆工資,人民幣300多元,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托人去舊書市場買了一套花城版《金庸全集》,花費160元人民幣。
這套《金庸全集》,陪伴我很多個夜晚,反反復(fù)復(fù)讀了不下三遍。但總是囫圇吞棗,似乎讀完就忘,忘了又讀,讀了又忘,所以每次重讀,總像初讀。
讀得次數(shù)多了以后,發(fā)現(xiàn)這套書有不少錯別字,也有許多印刷不清晰的地方,后來才明白,這是一套盜版書!
讀了這么多年的盜版書,怎么好意思說自己是金庸迷?更何況,還厚著臉皮在2005年開設(shè)過一門選修課——《金庸筆下的武功》,于是,更覺羞愧!
2019年,距離擁有第一套盜版的花城版《金庸全集》整整21年后,我擁有了第二套正版的朗聲版《金庸全集》,廣州出版社出版。
拿到新書的時候,突然有些惶恐——我居然覺得很是陌生——我不知道自己究竟熟知金庸武俠世界的哪些情節(jié)哪個人物!
讀過等同于沒讀!
金庸先生撰寫這套總數(shù)三十六冊的《金庸全集》,是從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二年,前后約十三四年,包括十二部長篇小說,兩篇中篇小說,一篇短篇小說,一篇歷史人物評傳,以及若干篇歷史考據(jù)文字。
也許,讀金庸先生的小說,未經(jīng)二三十年,估計也談不上熟悉。
金庸先生曾將自己創(chuàng)作的十四部中長篇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湊成一副對聯(lián):“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并明示讀者:“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nèi)容是人。我寫武俠小說,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寫他們在特定的武俠環(huán)境(中國古代的、沒有法治的、以武力來解決爭端的不合理社會)中的遭遇。當時的社會和現(xiàn)代社會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卻沒有多大變化。古代人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仍能在現(xiàn)代讀者的心靈中引起相應(yīng)的情緒。讀者們當然可以覺得表現(xiàn)的手法拙劣,技巧不夠成熟,描寫殊不深刻,以美學觀點來看是低級的藝術(shù)作品。無論如何,我不想載甚麼道。”
但“文以載道”,不管是什么文,不管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是否有意,都不能改變“文可載道”的事實,文字一旦創(chuàng)作出來,就或多或少已經(jīng)打上了烙印,就或淺或深地承載著這樣或那樣的所謂“道”。
武俠小說雖說是通俗作品,以大眾化、娛樂性強為重點,但無論怎樣,對廣大讀者終究是會發(fā)生影響的。正如金庸先生所言:“我希望傳達的主旨,是愛護并尊重自己的國家民族,也愛護并尊重別人的國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幫助;重視正義和是非,反對損人利己;注重信義,歌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歌頌奮不顧身的為了正義而奮斗;輕視爭權(quán)奪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為。武俠小說并不單是讓讀者在閱讀時做“白日夢”而沉緬在偉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讀者們在幻想之時,想像自己是個好人,要努力做各種各樣的好事,想像自己要愛國家、愛社會、幫助別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積極貢獻,得到所愛之人的欣賞和傾心?!?/span>
于是,我想重新讀一遍《金庸全集》,并試著寫一寫自己的讀后感受,換言之,是表達一下對金庸筆下人物的喜惡,或者是整理一下閱讀時所悟出的深深淺淺的“道”。
然則學識有限,懇請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