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華民族崇拜了幾千年的圣物。那么,龍究竟是什么?
《說文解字》上這樣描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
登天,秋分而潛淵?!币馑际钦f,龍來自于水中,且能變形,很神奇。《管子·水地篇》中
稱:“龍,欲上則凌于云氣,欲下則入于深泉?!本褪钦f龍會飛,甚至可以飛到外太空。
《山海經·中山經》中寫到:“其狀人身而龍首,恒游于漳淵,出入必有飄懈暴雨?!睆钠涿?div style="height:15px;">
寫的外形及出行特點看,似乎在描寫東海龍王的前身。
從古人對龍的描寫看,龍是一種結合實物的想象綜合體,來源于對自然的崇拜。在我
國,農歷二月二是傳統(tǒng)節(jié)日青龍節(jié),俗稱龍?zhí)ь^。有些地方,稱為“呼雷起蜇”,呼雷即霹
靂,起蜇指蟄伏冬眠的動物蘇醒,蛇就在其中。古人將這兩種形態(tài)的實物進行混合聯想,形
成了最早的、較為模糊的龍的形象。到了漢代以后,龍慢慢脫離現實生活,形成了集多種動
物靈性于一身的“神物”。到了宋代,龍被描寫成“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
耳似牛、頂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同時,還賦予其升天、成云、入
水、變火等本領,與今天的藝術形象十分相近了。至于統(tǒng)治者利用人們對龍的崇拜,產生真
龍?zhí)熳印堊?、龍袍等皇家專利,就不足為怪了。當然,聰明的統(tǒng)治者也并沒有讓人們徹底
與龍絕緣,而是允許將其收入了十二生肖。因此,龍也就成了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擬的動物。
人們說龍、畫龍、書龍、舞龍、唱龍、敬龍、拜龍,已經將其深深地植入中華文化之中,成
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
點擊這里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