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播丨寧語
果然,有其母必有其女!
最近,在社交平臺中,賈靜雯曬出了跟女兒們“玩蛇”的照片。
照片中咘咘脖子上纏繞著蛇,妹妹則在姐姐身后抓著蛇尾。
賈靜雯更是大膽,直接拿住了變色龍,并且配上文字:這樣的膽子是天生的,探索爬蟲動物的生態(tài)真的很有意思。
有網(wǎng)友覺得看著這樣的動物,都覺得毛骨悚然。賈靜雯女兒的做法,讓人感到深深的“恐懼”。
還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我這樣做,恐怕我媽會打死我。
其實,我很佩服賈靜雯作為母親的胸懷。按照年齡說,她也是快50歲的“媽媽輩”了,可她絲毫沒有對孩子的焦慮。
換做一般的母親,幾乎很少有人會帶著孩子體驗這些小生物,更不會陪伴孩子一起,和可怕的小生物們嬉戲玩耍。
作為一名媽媽,她的內(nèi)心真的非常強大。自身就像一個寬廣的容器,接納了孩子們的所有渴望與需求,也對孩子的一切給予寬容和理解。
賈靜雯曾發(fā)微博稱,半年前,學校例行檢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咘咘的眼睛有些問題。兩只眼睛高度視差相差600度,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弱視”。
她雖然有些難過,但轉(zhuǎn)念一想就很慶幸,這樣可以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沒有錯過孩子3-5歲的黃金矯正時期。
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我們家的孩子這么小就有了弱視,我一定非常焦慮。
可是賈靜雯卻非常平和,她覺得雖然咘咘從小就因為靈氣的大眼睛,被很多人喜愛,但現(xiàn)在戴上了小眼鏡,也依然是可愛的眼鏡女孩。
不管孩子怎么樣,都是值得被愛的。
這樣的媽媽,會讓很多人羨慕。
在那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是放松的,不怕做錯事,不怕有奇怪的想法。不管我遇到什么事,有什么樣的行為,都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每一位家長都說愛孩子,可“愛”不是一個字,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情。
真正的愛,不僅僅是單向付出,家長為了孩子犧牲自己。
愛應該是流動的,我們用強大的自我,給孩子撐起一個家。孩子接收到愛,自己也變成一個懂得愛別人的人。
其實,孩子從來不會被“愛”寵壞
電影《你好,李煥英》熱映的時候,網(wǎng)友都求同款媽媽。
其實仔細想想,這位全網(wǎng)都期待的媽媽,到底做了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嗎?
她只不過是說了一句“我女兒當然會有出息”,她只不過在女兒出丑后沒有責罵她,她只不過對女兒說“我的女兒只要健康快樂就行”。
我們成年人期待的母愛,不過就是這樣無條件的愛。
那么,到底什么是無條件的愛呢?
這要看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他們做了什么”,還是“他們是誰”。
前者是意味著孩子達到父母的期待或者標志,他們才能得到愛;后者是不管他們做了什么,父母都一樣愛他們。
即使我不好,不漂亮,不聰明,還有點傻氣,笨手笨腳的,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可愛優(yōu)秀,父母依然是愛我的。
愛你不因為你做了什么,只因你是誰。
但是這樣的愛,又有幾個人能有幸擁有呢?
很多父母怕“寵壞”孩子,而極力收斂對孩子的愛。
小時候,父母總要關(guān)注孩子的行為,以及行為產(chǎn)生的后果,并經(jīng)常評判孩子的對錯。
很多父母愛孩子的基礎是,你讓我滿意我就愛你,不讓我滿意我就不愛你。
實際上,無條件愛孩子應該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關(guān)注他們的情感和需求,而不是孩子表現(xiàn)好才去愛他們。
被愛過的孩子,才能真正愛自己
多少不敢愛自己的成年人,都是沒有被好好愛過的孩子。
朋友莉莉月薪能到5萬,可是她給自己買一條500以上的裙子,都會覺得愧疚。
她很愛吃一款土司面包,30塊錢只有5片,她只有發(fā)年終獎的時候才舍得吃一次。
我們都嘲笑她,這么有錢還這么“摳門”。她卻說,如果花了這個錢,會有很大的負罪感。
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她想要一雙班里人人都有的白球鞋,十幾塊錢。
可媽媽卻“啪”地把錢摔在桌子上,大聲說:你知道我賺這十塊錢,有多難嗎?
于是,她只能假裝乖巧懂事。告訴媽媽自己不喜歡漂亮的裙子,不愛吃零食,零花錢在口袋里永遠不花。
媽媽看到她一個月沒有動的零花錢,開心地摸摸頭說:“這孩子真懂事”。
長大后,每當她想要給自己花錢的時候,童年那個犀利的眼神,摔錢的聲音都會浮現(xiàn)在她眼前。
她學會了用母親喜歡的方式做自己,至于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連她自己都不知道了。
那些為了得到父母認可,為了達到父母要求的孩子,最終會變得不喜歡自己。
隨著他們的長大,會制造出一個“假我”,把自己假裝變成一個惹人愛的人。
這種為了贏得認可而放棄真正自我的的做法,會讓人與真正的自己失去聯(lián)結(jié)。
他們也像父母一樣,只有達到一定的目標,才會獎賞自己,而從來沒有學會愛真實的自己。
等到他們長大結(jié)婚生子,很容易復刻父母的教育方式,用同樣嚴苛的態(tài)度,去對待自己的孩子。
愛要“如他所是”,而不是如你所愿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忍心責備父母,因為他們?yōu)楹⒆诱娴母冻隽撕芏嗪芏唷?/p>
就像《小舍得》中的田雨嵐,讓全網(wǎng)怒罵,可她真的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媽媽。
孩子奔波在各種輔導班時,她一直陪著;為了孩子能進金牌班,她不在乎當眾丟人;孩子的教材上,她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
但是,這樣的愛,真的是最珍貴的愛嗎?
她只是在用自以為是的“愛”去綁架孩子,而不是以孩子需要的方式去愛孩子。
最后的結(jié)局是,家長付出很多,孩子卻感受不到愛。
正是因為愛很珍貴,父母才要把力氣使到對的地方去。
我們都渴望無條件的愛,但其實真正做到這樣,并不容易。
但我們可以盡量做到接近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和接納。
第一、學會無條件愛自己,才能無條件愛別人
為人父母是一種修行,我們要自身有能量,才能給孩子散發(fā)出能量。
如果父母不夠愛自己,渾身散發(fā)著匱乏感,那也很難給孩子充足的愛。
只有容納自己的好與不好,允許自己可以不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才能學會無條件接納自己以及他人。
第二、把“孩子如何聽話”,改成“孩子需要什么”
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聽話,那是最容易的一種教育方式,壓制孩子總比放飛孩子要容易。
但是這樣會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形成為了迎合父母的“假我”。
與其讓孩子乖乖聽話懂事,不如我們?nèi)ヌ骄恳幌潞⒆诱鎸嵉男枨笫鞘裁础?/p>
一個足夠被看見,被關(guān)注的孩子,他們一定不會做出非常出格乖張的事情。
第三、把“為你好”,改成“為了我們好”
聽很多父母都說過:我寧愿他現(xiàn)在恨我,我也要為他好。
于是,在一次次的逼迫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傷害了親子關(guān)系。
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和孩子站在一起。
了解孩子的接受程度,以適合孩子年齡和心智的方式,去和他們溝通。
相信被父母愛著的孩子,也會更容易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與父母關(guān)系好的孩子,也就意味著擁有幸福的原生家庭。
他們可能短期會做出讓父母不滿意的事情,可是他們的一生,都將被童年治愈。
第四、善用同理心,感受自己愛的方式
想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就要與孩子換位思考。
問問自己,如果有人這樣對我的話,我能感受到愛嗎?
當你想要跟孩子大吼大叫,或者要求他們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個年齡的我,如果有人這樣對我,我能感受到愛嗎?
愛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更是不容易。
正是因為如此,練習無條件的愛,才是為人父母一生的修行。
策劃 | 江楓
編輯 | 江楓
主播 | 有聲書主播,喜馬拉雅搜索:主播寧語.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
都給TA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很苦,這是事實。
但,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