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對大唐盛世的一片向往之情,看了《妖貓傳》。去之前,又恰好在網(wǎng)上看了個段子,說某東之所以那么大優(yōu)惠力度,肯定是因為看過這片的人,都會對貓有陰影了。老實說,看的過程中,確有些頭皮發(fā)麻的情況,卻不是因為貓。更多的,是因為那難以揣測的男人心。
——權當做閱讀理解的古典君
說起陳凱歌的電影,總會讓人產(chǎn)生割裂感。
他可以拍出《霸王別姬》,讓人奉之為神作;也可以拍出《無極》,讓人做成段子當作笑料一場。而隨著《無極》的出現(xiàn),之后的片子,盡管很努力,上映之前卻又總讓莫名產(chǎn)生一種不信任感。
不是因為鏡頭語言,不是因為演員的演技,也不是因為服化道(畢竟拍部片建座城也就他了),陳凱歌最大的問題是作為一個比較有人文情懷的導演,無形中想要證明自己也是拍過《霸王別姬》的頂級導演,總想在一部電影里表達的太多。
而為了承載這些信息,有時會摻入與劇情可能關系不大的情節(jié)或畫面,然后因為曲折離奇性,劇情出現(xiàn)割裂,原有的節(jié)奏被破壞,看完后總感覺形式大于內(nèi)容;
有時則會在明明很好理解的故事中,非要加入些玄之又玄的臺詞,然后人為設置一種高深莫測的語境,給你些模棱兩可的答案。你要說敘事能力太差,讓人不知所云,不好意思,一頂水平太次才看不懂的帽子立馬扣下來。
不過,頂著鍋蓋我還是要說,《妖貓傳》看完還是這種感覺,一時倒形容不出是好還是壞。
記得當初宣傳時,陳凱歌說他要拍出盛唐氣象(就為盛唐的畫面,我就提前好多天買了預售票),所以建了一座長安城,為這個片子更是籌備了6年。
畫面確實沒得說
為了展現(xiàn)這個盛唐,他有詩人和詩的元素。所以《妖貓傳》就出現(xiàn)了唐朝三大詩人中兩個,李白與白居易。破案的關鍵是李白的《清平調(diào)》,整個劇情的展開更是圍繞著白居易的《長恨歌》。
但是,讓人不明白的是《清平調(diào)》明明有三首,同是李白供奉翰林時所作,為什么電影李白才只寫了一首,就被賜金放還。
《長恨歌》更慘,明明妖貓不停地向白居易催稿,結果到影片結束都沒等來它被正經(jīng)念過。
影片中的李白
而為了展現(xiàn)這個盛唐,陳凱歌更是在大量鋪墊后,重點拍攝了一場極樂之宴。極樂之宴里有統(tǒng)御這個盛世的君王李隆基,有絕代美人楊玉環(huán),有最偉大的詩人李白,有萬國來朝的使者,有前來觀看的百姓……以顯示大唐的繁華、開明、包容和自由。
舉辦極樂之宴的地點還十分考究地用了花萼相輝樓,這是唐朝皇帝們與民同樂的地方。
然而這場宴會最后給人最大的印象不是大氣,而是妖氣。本以為會看到楊貴妃跳“霓裳羽衣舞”,可惜并沒有,反而各種幻術讓人眼花繚亂。如果不是邊上唐朝人打扮的圍觀群眾,花萼相輝樓內(nèi)景都連帶著像個妖精洞。
你說他考究,有時某些面面還挺讓人回味的。
95歲的秦怡飾演的白頭宮女,很容易讓人想起“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的句子。
丹龍種瓜的幻術,也能在搜神記里找到原型。
吳時有徐光 ,常行幻術。於市里從人乞瓜,其主弗與。便從索瓣,種之。俄而瓜蔓延生花實,乃取食之,因賜觀者。及視所賣,皆亡耗矣。
但很多地方,又挺讓人膈應的。
出身標準漢人望族弘農(nóng)楊氏的楊玉環(huán),成了有胡人血統(tǒng)的混血,就不說了。
被白居易反復提及的30年前的盛世繁華,聽著都快對唐朝歷史產(chǎn)生懷疑了。開頭的皇帝也就是德宗去世時是805年,安史之亂是755年,明明有50年之差。
更別說,玄宗總覺得少了幾分帝王的氣度;和白居易一起寫唐玄宗﹑楊貴妃往事的陳鴻(史上白居易與陳鴻與王質(zhì)夫同游,說著說著聊起了唐玄宗﹑楊貴妃,后約定陳鴻寫《長恨歌傳》,白居易寫《長恨歌》)壓根都沒出現(xiàn)。
另外,電影里時不時還能看到陳導夾帶私貨,多處《無極》的影子讓人不得不懷疑,陳導對于《無極》的不被認同還沒有完全釋然。
楊貴妃和傾城
一個面對著癡漢臉的長安百姓蕩秋千,一個面對著癡漢臉的士兵們脫衣
白鶴少年身上雖然沒有繩,卻有根無形的繩放在了楊貴妃的手中
兩顆樹
一個是楊玉環(huán)虛幻的愛情,一個傾城絕望的愛情
而又是建城,又是大唐盛世的描繪,又是前半段大篇幅懸疑驚悚的鋪墊,結果到最后突然變成追星的故事。白龍作為唯粉,為偶像做什么都在所不惜;白樂天作為CP粉,一旦幻滅,自己寫了同人文。
當然,也可以順著導演的意思,說本片探討的是極樂之樂,是無上密,就像無極。無極里有每個人的生老病死,每個人的悲歡離合;極樂之樂就是放下執(zhí)著。
如果非要說故事中最大亮點,我覺得是楊貴妃死亡真相那段。
關于楊貴妃的死因,歷史上給過多種解釋。資治通鑒上說,她是被高力士縊死于佛堂前的梨樹下;新、舊唐書上說,她被玄宗下令自縊;唐朝的一些詩里說,她死于亂軍的兵刃之下,也些說她死于吞金;當然,還有傳說說她沒死,去了日本。
電影里,選擇了讓她死,而且死得十分讓人心寒。
馬嵬驛兵變發(fā)生后,將士們逼著玄宗讓她死。
玄宗想要穩(wěn)住這些人,她必須死;可她若真是被玄宗逼死,玄宗又將失去作為皇帝的尊嚴,長期以來塑造的情圣人設也將崩塌。總之,她生不得,死也別想那么容易。
于是玄宗與妖道黃鶴商議過,對楊玉環(huán)說,用針封穴讓其假死,也就是道教中尸解大法,待事后再接她。
楊玉環(huán)知道自己很難保留性命,也沒強求問真實性,平靜地表示同意。
假死前,玄宗贈了她一杯酒,她一口飲下,并將象征兩人愛情的香囊交給玄宗作紀念。
假死后,由高力士出面做了勒死楊玉環(huán)的假象,然后在兵變的將士來查探時痛打高力士。
至此,他仍是個情深意重的君王。從楊玉環(huán)的角度是,從將士們的角度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可能也是,甚至幾十年后連白居易都認為是(當然,他認為的版本是被高力士勒死的那版)。
然而,電影給了另外的死亡真相。
在楊玉環(huán)被放入棺槨,所有人都以為她死了之后。事情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尸解大法果真只是假死,她不久就醒了,但無人接她,棺蓋又極重,她的處境相當于活埋。
大概兩天后吧,丹龍、白龍找來,推開了棺蓋。然而又是另一種真相,她已中了蠱毒,蠱毒被下在玄宗的那杯酒中,她獨自在棺內(nèi)受萬蠱噬咬之苦后,身體開始潰爛且無力回天。
電影里有句臺詞:誰也不愿背負上殺死貴妃的罪名,連皇帝也不愿意。
尸解大法、蠱毒、重棺,下手的人都以為她是死于別人之手,自己干的只是在她死亡的前提下做的一些迷惑世人的假象,而楊貴妃只是無知無覺懷著與玄宗重逢的愛意死去。
但最終楊貴妃還是以一種最慘烈的方式死去,肉體上的折磨,內(nèi)心里的絕望。
帝王之愛,像愛權力,愛功業(yè),愛盛名一樣,相安無事時,她是最佳點綴。一旦身臨絕境,她就是最合適的棄子,而他為了不傷尊嚴和名聲,連殺她的責任都不敢擔負。
玄宗后來留作紀念,睹物思人的香囊
本號文章,歡迎分享,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有趣、有料、有情懷、有故事
古典君
每晚暖心上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