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不愿在命運面前窩囊地活著|一位抑郁癥患者寫給醫(yī)生的信
說明:朋友被診斷為雙相抑郁,心里的感受說與旁人總難以理解,于是他假想了一位醫(yī)生,寫下這點點滴滴的看法。


醫(yī)生:
   您好。
自上次問診(雙相,躁郁癥)已過數(shù)月,近來的情況也想一敘一二。
越來越發(fā)現(xiàn),理解這件事情說容易也容易——只要有過相仿的經(jīng)歷,所以有醫(yī)生說他也崩潰過,能理解;但理解說難也難——需要設身處地、共情和尊重,所以住院時候天天朝主任甩臉而主任從不以為意,心里對此便有無盡愧疚(護工阿姨都說,嗐,每天就是這,折騰完了就道歉)。社會學所謂“解釋性理解”,雖然是入門者就要了解的調(diào)查技巧,卻實則是太難做到的倫理標桿。就比如題目里的“窩囊”兩個字,有得病認識的姐姐和病人家屬說你干嘛不抗爭抗爭不窩囊啊改變認知就不窩囊啦你要學會接納自己呦,理性看來覺得說得都對吧,但我也不禮貌一回,您說那是什么啊,看見那些來氣不來氣,以己度人和上帝視角是不是我們太容易的錯誤。想說的話,朋友圈可見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對于曾經(jīng)的打擾和麻煩,先說一聲對不起。
我知道不暴露崩潰是成年人基本的社交禮貌,所以實在實在撐不住時,就跑到患者群里發(fā)一個哭臉的表情,好像這成了唯一一點不打擾世界不叨擾友人而能夠被容忍與接受的溫情。身體難受得只剩下“折磨”的敘事,心里苦慟,能力好像一團干巴巴而皺巴巴的抹布(這時候領導還說你干嘛干嘛),心里的防線不是猛地就崩潰,而是潰不成軍,一次次。您說這樣的乞求表達,究竟是卑微還是奢侈呢?
都說病人容易“想多”而焦慮,我的“想多”卻有一條是對于人際連接的過度倚賴。有一陣特別懷念病區(qū)的醫(yī)護老師(現(xiàn)在也能承認,那時候的想法多多少少有些從中確證自己價值的私心),家里那時候總說護士老師對誰都一樣,并且我又在重癥病房待得時間最長——這或許就是現(xiàn)實的游戲規(guī)則吧,再加上那時候?qū)熼L的教訓“耿耿于懷”,就強迫自己想得“無情”些,因為想要忘記得快一點(好像以挺獨特的方式,實踐了“道是無情卻有情”),再后來,明白“恩情在,感念就在”,自己能做的也就這樣,倒也稍微地“看開”“放下”些了。得了病的人總有好多話要說,不知道是真的因為疾痛而更敏感于世事悲欣交集,還是更多地在借情緒的低落來轉(zhuǎn)移身體的不適。
患者群說雙相比抑郁痛苦,沒人反駁。后來有人說抑郁的羨慕雙相,因為后者還有正常的時候,又有人說這病至少沒癌癥慘,亦有人說心臟病也沒這倒霉。這樣的誤解可能也是逃離處境的策略吧。躁狂火熱,抑郁水深,都是漫漫長夜中的深坑,越卷越難自拔的漩渦,沒有喘息的機會與瞬間。
有好朋友說我見過比你“真抑郁”的,自己也琢磨這到底是“有病”,還是稀里糊涂地找了一“龜殼”呢?不然為什么別人六七次就能起效的MECT,你做了十二三次還是白費力氣?為什么那么經(jīng)典的CBT還是大牛操刀,到你這里就“鎩羽而歸”?為什么別人吃對了藥很快就見效,你卻試了好多藥也找不到良方?每天說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到了自己頭上,卻是百分百起效和百分百絕望的對壘。這些問題想不明白,就混混沌沌地拖著自己服藥、就診、繼續(xù)。原來做個什么都挺積極(去正念工作坊時還輕躁狂般地逮誰跟誰說自己有?。?,后來要做什么都以“貴”而一概推掉(所以提到對抑郁癥的心理治療,指南上才要加一條“經(jīng)濟負擔可能會加重患者負疚感”吧),有什么用呢,折騰什么呢,自己又值得什么呢?
對于訴苦這樣一門策略或者說技術,后來也明白,干嘛總要給關心自己的人添堵呢?退一萬步,你嘮叨給師友聽,又乞盼“得到”什么呢?不示弱不是成年人基本的社交禮貌么?于是就要做到少訴苦、莫自憐和不糾纏,哪怕只是在“裝”。有意思的是,發(fā)開心的表情時,或許大笑更適合語境,但又覺得大笑太過夸張而不合于自己,就“排排站”了一串微笑的符號。
在患者群里對于病友和家屬的解惑與鼓勵、寬慰,真的算是自我價值的抒發(fā)么?我們總希望有人分擔以稀釋痛苦,冀圖有人理解以合理化悲哀,但這終歸是一場又一場的建構與詮釋,又焉能改變生活可怖或者說可憎的本來面目呢?
這幾天,以前曾經(jīng)有過的想法又冒了出來:想帶著家里人,一起死。對此也會詫異:不是說抑郁癥只會自戕么,你滿世界要殺人算什么?如果這樣的想法推而廣之呢,不敢去想。我只是不愿意再有人受苦受累,可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道理也忘記了么?導師說學社會學的更應該知道這個道理,你學來學去,學了個“反人類”么?《反自殺俱樂部》里好像就有這樣的觀念,自己這種人,會被排斥和邊緣到地獄門口吧?!f到“地獄”,倒是看到挺有意思的一句話:我來自地獄,經(jīng)過人間,去往天堂。像我這種人,是不是實現(xiàn)了地獄、地獄、還是地獄的三重奏。梁漱溟先生說最苦是無告(無可告訴),不知道最怕是不是失控(像易激惹那樣)。
每天所有的活動都如同任務:這個點必須休息了,要睡夠時間啊,必須干活啊,不許瞎想……日子過成了項目和清單,就成為“生存有余,生活不足”的一場表演——主角和觀眾都是自己,看起來寂寞,卻又是當事人的全部。
總覺得哪兒有什么被溫柔以待,不像我這般躲在角落里茍且與窩囊(靠藥物維持存續(xù))已是“萬幸”。以為服藥就能改善,(物理)治療就能康復,究竟是奢侈,還是可憐的一個乞愿呢?
敬頌時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故事 | 強迫癥?可能是抑郁癥!
跌宕于天堂地獄之間的“天才病”|雙向情感障礙日
怎么幫助抑郁癥患者?他們可能需要你這樣做
致父母:不是你做了什么壞事,只是你從來都不聽
【親子課堂】孩子得了抑郁癥,家長應該怎么做
小孔成像|閑話抑郁與自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