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樹·老屋·老人
文/出泥不染
因為第二次的地名普查工作,我得以實現(xiàn)了深埋心中許久的心愿:到家鄉(xiāng)再去尋找失落已久的情感。高場,是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這里有我終生都忘不了的故事。很早就想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實現(xiàn)。這次的地名普查,剛好又把高場交給了我,因為是心儀已久的事,所以便欣然地答應(yīng)了下來,正好這次可以借此找回曾經(jīng)失落的夢。
為了一個地名的來歷與歷史變遷,通常要尋問好多上了年紀(jì)的老人,才能逐漸將被遺忘消失的歷史還原回來。在尋問老人的過程中,當(dāng)然少不了一位現(xiàn)今在高場年歲最長的,而且是我印象最深又最難忘的一對老人劉誼貴夫妻倆了。聽說,劉誼貴老人在民國未就來到了這地,當(dāng)時只有十來歲,如今他們以在此地住了七八十年了。
當(dāng)我踏進(jìn)老院時,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頓時襲上心頭。還是那個老屋,還是那對老人,居然連院中的樹,還是五十多年看到的那老槐樹!出嫁三十多年,我曾多次特意走到河邊,走到曾留有我腳印的地方,想尋找曾經(jīng)的影子,想重溫一下那在心底最溫情,最親柔最綿纏的感覺,這種感覺在心里說不出是啥,但是一但觸碰到,便會有一種莫明的感動,這種情感在心中涌流的時候,便會有種仿似清泉由里向外的澆灌一樣,滋潤著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我想,一般愛懷舊的人可能都會有這種感覺吧。當(dāng)看到這一切時,好像一下又觸動了心底深層的東西,這東西可能就叫情感依戀吧。
這時仿佛時空一下又把我拉到了四十多年前了。那時的槐樹只有碗口粗,但樹葉卻很茂密,是遮陰避涼最好的地方。因為他們住在岸邊壩口,嬸子大娘們下地干活,必從他們門口經(jīng)過。那時我十多歲,已是家里的勞動力了,所以,每次跟大人們干活回家,總要到槐樹下乘會涼才能走。
后來,每到要學(xué)做針錢活時(納底做鞋),我也總會跑到這里來,跟著奶奶學(xué)。(因為這里是眾姓莊,這里人稱呼不按姓氏,而是隨父輩的年齡大小稱呼,他們今年90多歲,大我父親20多歲,父輩們喊他們叫叔嬸,所以我也就順著稱他們老爺奶奶了),還有,每次隨外婆到河西給母親燒紙,外婆也總會想方設(shè)法找到奶奶,來陪她坐一會。后來聽說,這個奶長得很象我母親,無論是從個子、長象,或性格脾氣,都有點和我母親相似,特別是熱情善良的秉性,更象母親,所以外婆很喜歡她,每次見面都是熱情的稱姐道妹,親切的不得了。那時的一切現(xiàn)在還瀝瀝在目……
正當(dāng)我望著那棵槐樹神情恍惚地回憶時,阿奶一下把我拉住,然后就是乖乖兒地叫了一氣,又問可餓,又問可渴,問長問短,拿板凳讓坐,好一陣子的親熱。啊!多么親切!多么瑩潤的稱呼,這不正是我心中渴望很久感覺嗎?這種感覺仿佛是母愛的味道,有種濃濃的親情與鄉(xiāng)情交織在一起。從她的熱情中,我分明地感受到了親親地愛憐與暖暖的深情。奶的熱情一下把我拉到了現(xiàn)實中,于是便再次打量著院中的一切。
院落里,除了老樹、老人還是原來的外,竟連老屋也是五十多年前老屋,只不過是由過去的草頂換成了瓦頂,只是墻還是原來的老墻??粗@一切,心中不免有些觸動,現(xiàn)在,象這樣年紀(jì)的老人,與這樣年輪的老樹與老屋已沒有了。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不斷提高,許多人都己拔了新宅,換了新居,唯獨他們,一住就是八九十年沒動地方。我不知是什么原因,使得老人苦戀這個地方,這里可能有老人的實際難處與割舍不掉的情緣吧?但是,我想的最多的就是,老人與這里的一切己經(jīng)有了深厚的感情了,有了一種深深的依戀了。
是的,這里的一切都依稀記載著歲月的蒼桑。低矮的房屋,仿若一位老人經(jīng)歷了風(fēng)吹雨打而失去了挺拔的脊梁;掉了外皮的土墻,也如這對老人的面容一樣,以爬滿皺紋。難以想象,這幢老屋在這幾十年里,為老人遮擋過多少風(fēng)霜雪雨的擊打,不知給他們遮蔽了多少風(fēng)寒!再看滿身深陷黑皮的老樹,雖漆黑而丑陋,但仍能看到它的不屈不撓。不知何時的風(fēng)雨襲擊,已將老樹的上枝攔腰截去,然而有著堅毅秉性的大槐樹,仍以掠人的毅力再次長出蓬勃的新枝。直到現(xiàn)在,枝技葉葉還是那么的蔥蘢茂密。這些都是滄滄歲月的見證者!見證著更迭歲月的變遷。
幾十年的風(fēng)雨中,它們與老人朝夕相處,相依相伴,一同經(jīng)歷歲月的艱苦;一起見證時光流逝,無論風(fēng)吹雨打,酷暑嚴(yán)寒,它們都無怨無悔守在老人身邊??粗@一切,不禁心中感嘆!在這被遺忘的角落里,卻有著如此濃濃的綿綿的讓人羨慕的情景。從老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看得出他們的自足自樂。〞執(zhí)子之手,于此偕老〞,不正是上天給予他們的造化嗎!他們有如此的天倫之樂,我想這便是他們最大的幸福與滿足了。
他們似乎也習(xí)慣了老樹老屋的陪伴,習(xí)慣了這里的一草一木,習(xí)慣了和它們朝夕相處的情感,老人與這里的一切,似乎結(jié)下了一世情緣!仿佛是老天的恩寵,賦予了他們白頭諧老的福份!老屋老樹好像也有了靈性,象是前世的生靈,今生再續(xù)前緣,來陪伴老人的一生!不離不棄,不厭不煩。它們以一種:生來不問出處,胸襟不擇冷暖,忠誠不分寡眾,品質(zhì)不分貴賤的性情,以一世的癡情,屢行不悔的誓言,以不可自由的身軀,禁錮在這貧瘠之地,抒寫一世忠貞,與老人終身相伴!人有百變的心態(tài),樹卻有永恒的情感!這也許就是觸動我最深的地方吧!
與二位老人的攀談中,依稀感到老人心中的悲酸。老人共有4個兒子,兩個大的,早已成家立業(yè),另起新居,剩下兩個智障和殘疾的兒子,需要老人照顧。故此,老人七八十歲時,·還經(jīng)常和年輕人一樣,找點零工掙點零錢補(bǔ)貼家用。早在幾年前,因為禮尚往來特別繁重,老人支撐不起時,于是就想和兒子商量,讓他們分擔(dān)一些,沒想到他們不但不同意,而且還大吵大鬧,大罵上門,從此,就再也沒有問過老人的事。說到這里,老人的聲音有些哽咽,而且淚水也已溢于眼中。聽到這里,心中不免有些悲憫。
如今的社會,由于受大氣候影響,人的素質(zhì)普遍低下,有的人甚至演變到豬狗不如的地步,良知缺失,喪盡天良,智慧不足,愚蠢有余,完全忘卻自己生于何處,來自何方,也根本不知”世間自有公道,凡事自有回報“的公理,就這樣一代代的繁衍,才讓社會如此的烏煙瘴氣。也許就因社會如此的不潔,所以,如果再次遇到純樸善良,真摯無私的情感,便會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和慰藉??赡苁菚r代在造就人吧,過去,人在那樣艱苦的歲月里,仍能相敬如賓,相互扶持,互助互愛,可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的生活水評也逐漸提高,但人的素質(zhì)卻普遍的下降,這樣的現(xiàn)象在有些地方還是有些案例的。
經(jīng)過一下午與老人的促膝交談,完全體會到老人的苦樂甘甜。每人都是一部長篇小說,其中總會有一些曲折宛延的故事。粗心的人也許一翻而過,體會不到其中的酸甜,但是經(jīng)歷過的人,便會很容易將自己溶入其中,用自己的情感與故事中的人碰撞,隨后發(fā)出的便是息息相通的共鳴,此時的我,除了痛著他們心中的痛,喜悅著他們心中的喜悅,其余的一點忙都幫不上。
夕陽西下,漸漸地,夕陽的余輝遠(yuǎn)遠(yuǎn)地斜照院落,一股暖意融融的味道進(jìn)了心田,這是老人在用不變的純樸,永遠(yuǎn)的善良,在溶解著我心中尚有不暖的地方。他們?nèi)缇従徫飨碌南﹃栆粯樱谟米詈笠稽c余熱,溫暖著世界,也溫暖著我的心房。
(本文作者系靈璧家園網(wǎng)資深寫手出泥不染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