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危物種指其在保護現(xiàn)狀中被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的生物,它們的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概率非常高。
斑鱉,是一種產于長江流域和紅河流域的淡水鱉,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龜類之一,目前僅存極少數(shù)個體。
在古代,班鱉曾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qū)。古人稱之為癩頭黿。由于肆意捕殺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自1972年以來,未發(fā)現(xiàn)任何野生個體。目前,可確認的尚存活的個體僅有兩只。蘇州動物園有一只雄性;長沙動物園有一只雌性,目前已遷至蘇州動物園實施人工繁殖。另外,蘇州西園寺放生池內有一雌一雄兩只,雄性(名為方方)已于2007年8月死亡,雌性并未實際觀測到[2];上海動物園和北京動物園的兩只個體分別于2006年底和2005年死亡。另外有消息說美國研究人員在越南北部觀察到一只野生斑鱉[3]。越南河內還劍湖中尚存一只,傳說曾背負順天劍送給越南后黎朝黎太祖,助其奪取天下,但也有學者認為該鱉是單獨物種,稱其為“還劍鱉”(越南語:Rùa H? G??m)。
雖然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長期以來斑鱉一直被誤認為是黿或中華鱉,直到2002年后才被確認為有效種。
紋背鱉,是小頭鱉屬的模式種,是泰國的特有種。曾廣泛分布,但因被大量捕獵作寵物及食用而變得瀕危,目前在IUCN紅色名錄分類下的極危物種。受《華盛頓公約》附錄二所保護。
緣板鱉,又名印度鱉或印度箱鱉,是南亞的一種鱉。分布在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孟加拉及緬甸。它們有被引入到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緣板鱉于1975年在孟加拉的要求下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的保護。但是被列的只是南印度箱鱉(L. p. punctata),而非北印度箱鱉(L. p. andersoni)。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并沒有證據(jù)顯示它們?yōu)l危。一些學者認為南印度箱鱉及北印度箱鱉是同一亞種,都是印度最普遍的水中鱉。后來它們從瀕危狀況中除名,但沒有影響仍受公約保護。
玳瑁,是屬于海龜科的一種海龜,是玳瑁屬下唯一一種,又名瑇瑁、蝳蝐、瑇玳、文甲、鷹嘴海龜、十三鯪龜?shù)?。此物種分布非常廣泛,分為:
太平洋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bissa)
大西洋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 imbricata)
兩個亞種。玳瑁最主要的食物-海綿,這些海綿中的部分物種對于其他生物來說是劇毒且致命的,所以玳瑁肉中往往會含有致人死亡的高毒性物質;且由于海綿中通常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因此玳瑁是屈指可數(shù)的能夠消化玻璃的動物之一,也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龜。
棱皮龜又稱革龜,是龜鱉目中體型最大的動物,最大體長可達3米,龜殼長2米余;體重可述800-900公斤。是世界上第三大爬行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龜物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偶爾也見于溫帶海洋。棱皮龜非常溫順,主要以水母為食,它們無法區(qū)分水母和海水中塑料垃圾漂浮物的區(qū)別。這是棱皮龜正面臨滅絕的最大擔憂,人類需要采取措施保護它們。
麥氏長頸龜,又名羅地島蛇頸龜或羅地島長頸龜,是分布在帝汶西南部羅地島一種極危的龜。因為稀有,故被過度采集。余下的二或三個群落只生活在島內約有70平方公里大的高地。它們棲息在沼澤、梯田及細小的湖泊。麥氏長頸龜龜殼可以長達18-24厘米,頸長相約。龜殼呈淡灰褐色,有些則呈現(xiàn)栗色。胸甲呈淡奶白色。頸背呈深褐色,有圓形的小結。上身呈白色。瞳孔黑色,有白環(huán)圍繞。
澳洲短頸龜,是一種淡水龜,是擬澳龜屬下的唯一種,是澳洲最細小的蛇頸龜科。分布在西澳州零散的平原,介乎珀斯機場至布爾斯布魯克近皇家澳大利亞空軍基地的地方。大部分地區(qū)都已被清除作城市或農業(yè)用途。
澳洲短頸龜長15.5厘米及重550克。顏色會隨著年齡增長及所棲息的環(huán)境而有所不同。幼龜一般背面呈灰色,底部呈奶白色及黑色。成年的顏色介乎泥沼澤的黃褐色至沙質沼澤的差不多全黑色。
肯氏龜,是麗龜屬中現(xiàn)在依然存活著的兩種海龜之一,另一種是欖蠵(lǎn xī)龜??鲜淆斊脺嘏颍且簿幼≡诟辈康男聺晌髦?。從大西洋到墨西哥灣都有分布。
肯氏龜是一種小型海龜,成年體也只有60~90厘米長,平均重45千克。食物包括一些軟體動物、甲殼亞門動物、水母、藻類或者海膽。
人為捕殺是肯氏龜數(shù)量迅速減少的最初原因,而今天其主要威脅則是棲息地喪失、海洋污染以及漁網。
1960年代,墨西哥率先開始保護肯氏龜,在美國,肯氏龜在1970年被列入了瀕危物種保護法案的名單。后來又列入1973年的瀕危物種法案。2010年4月美國國家海洋漁業(yè)局也提出了相關草案,其中包括一個威脅測評。
埃及陸龜,又名克萊馬尼陸龜,是一種處于極危的龜。棲息在沙漠及半干旱的環(huán)境,如砂石平原、巖石、沙質干谷、干旱林地及海岸沼澤。
埃及陸龜曾分布在埃及和利比亞,但在埃及的棲息地已完全被破壞,它們已從當?shù)販缃^。在利比亞仍有兩個群落,但沿岸的棲息地亦因人類活動而遭破壞。失去棲息地及非法捕捉作為寵物都是它們的威脅。它們亦被獵殺作為藥物。
緬甸星龜,是一種生活在緬甸的象龜。緬甸星龜很難通過人工繁育,首次成功繁育的緬甸星龜是在2003年的臺北動物園。
蘇拉威西葉龜,又名蘇拉威西地龜,白頭龜,是印尼特有的一種龜,為白頭龜屬的單屬種。
紅冠棱背龜,是一種生活在南亞的淡水龜。在繁殖季節(jié),雄龜?shù)念^和頸呈現(xiàn)鮮艷的紅色、黃色和藍色。這種龜曾經廣泛分布在尼泊爾中部、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和緬甸,但由于捕殺食用、水污染、水利建設和棲息地喪失而導致數(shù)量急劇下降。
巴達庫爾龜,又名潮龜、印度潮龜,是一種棲息于河流的龜。它們很稀少及處于極危狀況。分布在印度的部分地區(qū)、孟加拉、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印尼及柬埔寨。由于其藥用價值或作為食物而被廣泛貿易,導致現(xiàn)時的數(shù)量大幅下降。最初相信它們已從柬埔寨消失,但于2001年卻重新在當?shù)匕l(fā)現(xiàn)它們。
鹽水龜,分布在文萊、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幼龜棲息于淡水中,為雜食性動物,喜歡吃魚、螺、海藻、水中植物等,而成體則會棲息在咸淡水交界的紅樹林,喜歡吃紅樹葉、芒果等植物。在馬來西亞吉打、霹靂州及登嘉樓的河流都是它們主要的棲息地方,雖有保育計劃,但面積卻不斷減少。
金頭閉殼龜,只分布于中國安徽,多棲息于丘陵地帶的水溝或水質較清澈的山區(qū)池塘內。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安徽南陵。
黃額閉殼龜,分布于北部灣,尤其是越南北部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亦見于廣西及老撾等地。分布局限、生境的破壞、不易繁殖和捕捉作寵物等問題令黃額閉殼龜數(shù)量銳減。
百色閉殼龜,只分布于中國大陸廣西。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西百色附近山地。本種一度被認為背甲只達到14厘米長,但后來發(fā)現(xiàn)長達18厘米的標本。
潘氏閉殼龜,分布于中國中部省份陜西,四川和湖北,多見于稻田旁的水溝中。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420米。
三線閉殼龜,主要分布在中國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等地,老撾和越南的個體目前被認為是另一品種越南三線閉殼龜(Cuora cyclornata)。
三線閉殼龜是目前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養(yǎng)殖三線閉殼龜需經批準,而非法捕獵三線閉殼龜、將之作為藥、食品的成分來宣傳等行為亦屬違法。
周氏閉殼龜,可能分布于廣西、云南等地,或分布于越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西南寧附近。但所有文獻已知個體皆取自寵物市場。
亞洲山龜,又名扁東方龜或緬甸山龜,是棲息在緬甸西部極稀有的龜。亞洲山龜最后的觀察報告是于1908年,最初相信已經滅絕,但于1994年重新發(fā)現(xiàn)了一些標本?,F(xiàn)時只有少量在飼養(yǎng)保護之下,在野外的則處于極危的狀況。
巴拉望龜,又名菲律賓池龜,是菲律賓極為罕有的龜。是菲律賓的特有種,以往在野外卻未能發(fā)現(xiàn)它們,最近發(fā)現(xiàn)分布在巴拉望北部一些地區(qū)。大部分時間都會躲在石間。它們是雜食性的,喜歡吃水生植物、細小的魚類及甲殼類。
射紋龜又名輻射龜,屬于陸龜科,原是馬達加斯加南部的特有種生物,后來被引入到留尼汪和毛里求斯,本種之所以瀕臨絕種,主要原因來自于棲息地的破壞和人類的偷獵。射紋龜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于附錄一,則禁止捕捉任何野生的龜只,亦禁止其非法買賣。而射紋龜?shù)脑伛R達加斯加亦有人工繁殖的保育工作正在進行,以提升此龜種的數(shù)量。
安哥洛卡象龜又名馬達加斯加陸龜,是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特有的一種龜,它們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種之一。其前腳間的胸甲突出像犁耙狀。它們的龜殼堅硬,高拱及呈褐色,每一塊龜板上都有同心環(huán)。
泥龜,是夜間活動及水生的龜,棲息在中美洲由墨西哥至洪都拉斯較大的河流及湖泊。泥龜?shù)捏w型較大,最大的龜殼可達65厘米長,重20公斤。
安南龜是越南的特有種。于1930年代安南龜曾非常豐富,但自1941年后就未有再發(fā)現(xiàn)它們。不過有時發(fā)現(xiàn)它們被賣為食物,估計仍未從野外滅絕。
蛛網陸龜又名蛛網龜,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龜。背甲具有黑色和蛛網形狀的黃色花紋。部分亞種的腹甲及背甲可以進行閉殼的動作。
馬達加斯加大頭側頸龜,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的一種龜,只分布在西部低地地區(qū)。棲息在淡水而水流慢的河流及大面積的湖泊,它們吃軟體動物為主。
扁尾陸龜,是馬達加斯加特有物種。居住干燥的落葉林中,在雨季期間,它們在降雨后會立即積極活動,在干燥的季節(jié) ,它們或會睡在枯樹和葉下。主要為素食性,會進食腐蝕植物的葉、莖、果。
感謝大家的支持
讓我們做得更好 走得更遠
Thank you
感謝朋友們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