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青山為伴
讓心情如鮮花般盛開
帶狀皰疹是臨床多發(fā)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影響神經和皮膚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皮疹呈帶狀分布,所以叫做帶狀皰疹。這類疾病具有一定傳染性。帶狀皰疹的皮疹通常發(fā)生在身體的一側,患者自覺神經痛或皮膚灼熱觸痛,成簇的水皰沿神經走向,呈帶狀排列分布,好發(fā)于身體一側,不跨過身體的中線,可發(fā)生于頭面部、頸、胸、腹部及四肢。因皰疹多發(fā)生在腰部,民間俗稱為纏腰火丹、纏腰火龍、蛇盤瘡、蛇纏腰等。
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因肝經郁熱、脾虛濕蘊、氣滯血瘀等原因所致。濕熱火毒蘊結肌膚經絡使經絡氣血與邪毒凝結至水皰簇集,不通則痛。
1、肝經郁熱:由于情志內傷,肝氣郁結,久而化火,肝經火毒蘊積,夾風邪上竄頭面而發(fā);或夾濕邪下注,發(fā)于陰部及下肢;火毒熾盛者多發(fā)于軀干。
2、脾虛濕蘊:飲食不節(jié),脾失健運,濕邪內生,蘊濕化熱,或外感毒邪,濕熱火毒蘊結于肌膚而成。
3、氣滯血瘀:年老體弱者,常因血虛肝旺、濕熱毒蘊,導致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劇烈,病程遷延。
PART 02
青山為伴
讓心情如鮮花般盛開
現臨床中對于帶狀皰疹的治療具有多種方法,西醫(yī)主要采用抗病毒、營養(yǎng)神經及對癥治療。中醫(yī)可采用針灸,點刺放血、火棉法等治療方法。
《靈樞·九針十二原篇》云:“虛則實之,滿則瀉之,菀陳則除之”。《素問·針刺篇》稱:“苑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該病治宜泄熱排毒,祛邪外出。臨床中我們常采用點刺放血的方法以清瀉肝膽濕熱,以瀉肌膚火毒,使?jié)駸峄鸲局半S瘀血而出,從而達到泄熱排毒、疏通瘀滯之功。瘀祛毒清則氣血通暢,經脈條達,通則不痛。
選穴:握拳,立掌,手似盤蛇,拇指為蛇頭,小指為蛇尾,拇指第一指關節(jié)前為蛇眼,后為蛇三寸,小指第二指關節(jié)橫紋,共為六穴。
操作方法:操作時先在針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對手術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手術者用左手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捏緊其部位,右手持三棱針對準已消毒部位迅速刺入皮下半分深左右隨即退針,然后輕輕擠壓針孔周圍或雙手捏擠局部,使之出少量的血,然后用消毒棉簽按壓針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