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推薦曾仕強老師關于“中西方思維差異”的分享視頻,1個小時左右(可以適當倍速播放),視頻里面曾仕強老師把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看法做了進一步的闡述,或許它和我們以往理解的一樣,或許它可以顛覆我們以往的理解。值得一看!
* 視頻資源點擊左下角:原文鏈接
或,在嗶哩嗶哩搜索:曾仕強 【人類的三種思維模式】(完整版)
下面的文字,對視頻里的部分內容做了些簡單的筆記分享——
一、人類是觀念的動物,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觀點支撐的。
不同觀點之間形成了關系,關系決定了人類社會的一切。關系好不好,得看效果,效果由何決定呢?思路,也就是思維方式。人類社會的思維方式,簡單地可以分為三種:二分法、一分法、三分法。
二、人類的三類思維方式:
二分法,所謂的“是非分明”,這是我們學校教育里面全力在教的,只是我們人類是無法做到。曾老師給出三點原因:一是我們認知有限,二是我們判斷很薄弱、三是我們選擇能力不行。
一分法,所謂的“是非不明”,表現在“我說了算”一種霸道、或盲從。別人說的,你都信,沒有是非,是盲從;別人說的,你都不信,沒有是非,是盲從。這也解釋了為何“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思維邏輯。
三分法,所謂的“是非難明”,你說的,我不一定相信,我也不一定不相信。既不是是非分明,也不是是非不明,曾老師講這是中國人最討厭的,但是,這也是中國人的常態(tài),屬于“中國智慧”。為什么呢?
很難講、不一定、看著辦——三分法的常態(tài)。
三、講“很難講”的人可能是最負責任的。
如果你問你一個問題,他都回答:“很難講”。你會怎么想,現在我們社會氛圍會如何評價這種人呢?
這個人對這件事不懂\不了解、沒把握、性格猶猶豫豫、游移不定、沒啥理解更沒有啥主意、學識不足、魄力不夠,這個人做不了事。這樣的狀態(tài),啥都無法說,可能怕說了之后擔責任……看來這個人是個不負責任的人。
曾老師卻告訴我們:回答“很難講”的人不是不負責任,反而是最負責任的。為什么呢?因為萬事萬物都處在動態(tài)變化之中,誰能說得準下一刻指定會怎樣?
反正這個世界上的事都差不多,這樣講也行,那樣講也可以,再換種方式也行,所以很難講嘛……我們能做的是“以不變應萬變”(最高智慧),不變的是本體,萬變的是現象?,F象就是很難講、講不清,而本體就是太極。
四、東西方視角看待地球的差異
西方看地球,講求一個“分”字,是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省略號)沒完沒了,所以看問題、做研究是摸索著前進,不斷地推翻重建,再推翻再重建……
東方看地球,講求一個“生”字(而非“分”對立的“合”),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句號)全部說完了。“一”是太極,“二”是陰陽,“三”是陰陽互動,互動生了萬物。
所以,西方視角在研究事物研究學問時,越分越細最后整得很精準、卻也支離破碎。東方的視角看事物,古往今來,甚至以后的學問,一句話就講完了:一陰一陽謂之道。
五、西方人弄不懂的“贊成=反對”
在中國人的認知文化里面,“贊成=反對”是說的通的。我贊成你合理的部分,不合理的部分我反對;或者我反對你不合理的部分,合理的部分我贊成。
在這樣的邏輯下,就形成了兩種常見的人際行為:
一種是站在不要、不要的立場來要;
一種是站在要、要、要的立場來不要。
所謂中國文化里的“陽極成陰,陰極成陽”的陰陽變化狀態(tài)。
所以,任何事情,要懂得適可而止。像“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最美的狀態(tài)。
其他摘錄
西方人叫你不要騙人,中國人從來沒有叫你不要騙人,古籍經典里面也沒有,中國人叫你不要騙自己。
如果你三句話都講不完、講不清楚,就表示你不了解。無三不成禮,到了“四”就表示不懂。(從這篇稿子來看,我對這個視頻知識是不了解的[尷尬])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而不是了解別人,了解自己自然就了解了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