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五十七卷目錄
徐姓部列傳
唐
徐曠 徐圜朗
徐齊聃 徐績
徐文亮 徐思文
徐敬業(yè) 徐有功
徐元慶 徐仁紀
徐彥伯 徐堅
徐惀 徐玨
徐安貞 徐嶠
徐浩 徐欽憲
徐佐卿 徐卿
徐岱 徐申
徐昂 徐仲源
徐?! ⌒旎?br> 徐凝 徐商
徐彥若 徐循矩
徐元之 徐綰
徐寅
后梁
徐懷玉 徐溫
徐善 徐延休
徐融 徐仲賢
徐知訓 徐知詢
徐知誨 徐知諫
徐延瓊 徐瑤
后晉
徐玠 徐知證
徐知諤 徐幼文
徐德昌
后周
徐游 徐仲雅
徐璣 徐照
氏族典第五十七卷
徐姓部列傳
唐
徐曠〈父徹 兄文林〉
按
《唐書·徐曠傳》:曠,字文遠,以字行。南齊司空孝嗣五世孫。父徹,梁秘書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江陵陷,俘以西,客偃師,貧不能自給。兄文林鬻書于肆,文遠日閱之,因博通
《五經(jīng)》,明
《左氏春秋》。性方正,舉動純重,竇威、楊元感、李密、王世充皆從受學。隋開皇中,累遷太學博士,詔與漢王諒授經(jīng)。會諒反,除名為民。大業(yè)初,為學官,擢國子博士。越王侗署國子祭酒。時洛陽饑,文遠自出城樵拾,為李密所得。密使文遠南向坐,備弟子禮拜之。密敗,復入東都。世充給稍異等,而文遠見輒先拜?;騿枺壕嵋娎蠲芏峦豕?,何邪。答曰:密,君子,能受酈生之揖;世充,小人,無容故人義。相時而動可也。世充僭號,以為國子博士。子士會奔長安,世充怒,絕其稟,文遠餓幾死,數(shù)矣。身出樵,為羅士信所獲,送京師,仍為國子博士。高祖幸國學觀釋奠,文遠發(fā)
《春秋》題,論難鋒生,隨方占對,莫能屈。帝異之,封東莞縣男。卒,年七十四。
徐圜朗
按
《唐書·徐圜朗傳》:圜朗,兗州人。隋末為盜,據(jù)本郡,以兵二萬,附李密。密敗,歸竇建德。山東平,授兗州總管、魯郡公。高祖遣盛彥師安輯河南,抵任城,會黑闥兵起,圜朗執(zhí)彥師應(yīng)之,自號魯王,黑闥以為大行臺元帥。兗、鄆、陳、杞、伊、洛、曹、戴等州豪杰皆殺吏應(yīng)賊,秦王已破黑闥,遣兵屯濟陰經(jīng)略之。圜朗懼。河間人劉復禮說圜朗曰:彭城有劉世徹,才略不常,迎立之,功無不濟。圜朗謂然,乃迎之。盛彥師以世徹若聯(lián)叛,禍且不解,即謬說曰:聞公迎劉世徹,信乎。公亡無日矣。獨不見翟讓用李密哉。圜朗信之。世徹至,奪其兵,以為司馬,遣徇地,所至皆下,忌而殺之。會淮安王神通、李世績合兵攻圜朗,圜朗數(shù)敗,總管任瑰遂圍兗州,降者爭踰城。圜朗窮,棄城,與下數(shù)騎夜亡,為野人所殺。
徐齊聃
按
《唐書·徐齊聃傳》:齊聃,字將道,湖州長城人,世客馮翊。梁慈源侯整四世孫。八歲能文,太宗召試,賜所佩金削刀。舉弘文生,調(diào)曹王府參軍。高宗時,為潞王府文學、崇文館學士,侍皇太子講,修書于芳林門。時姑為帝婕妤,嫌以恩進,故求出為桃林令。召為沛王侍讀,再遷司議郎,皆不就。累進西臺舍人。齊聃善文誥,帝愛之,令侍皇太子及諸王屬文,以職樞劇,許間日一至。坐漏禁中事,貶蘄州司馬。又流欽州。卒,年四十四。睿宗時,贈禮部尚書。子堅。
徐績〈父蓋 子震〉
按
《唐書·李績傳》:績,字懋功,曹州離狐人。本姓徐氏,客衛(wèi)南。家富,多僮仆,積粟常數(shù)千鐘。與其父蓋皆喜施貸,所周給無親疏之間。隋大業(yè)末,韋城翟讓為盜,績往從之。李密亡命雍丘,績說讓,推密為主。以奇計破王世充。密署績右武候大將軍、東??すR憎庀卤迩Ц犊?,襲黎陽,守之。武德二年,密歸朝廷??兡虽浛たh戶口啟密,自上。帝曰:純臣也。詔授黎州總管,封萊國公。賜姓,附屬籍,徙封曹。封蓋濟陰王,固辭,改舒國公。及密誅??冋埵赵?,從之。俄為竇建德所陷,使復守黎陽。三年,自拔來歸。從秦王伐東都,降沈悅。平建德,俘世充。破劉黑闥、徐圜朗,累遷左監(jiān)門大將軍。圜朗復反,詔績?yōu)楹幽洗罂偣?,討平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貞觀三年,為通漠道行軍總管,出云中,與突厥戰(zhàn),頡利降。詔拜光祿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徙封英,治并州十六年,以威肅聞,薛延陀子大度設(shè)侵李思摩。詔績?yōu)樗贩降佬熊娍偣埽瑩舳仍O(shè)。以功封一子為縣公。晉王為皇太子,授詹事,兼左衛(wèi)率,俄同中書門下三品。帝征高麗,以績?yōu)檫|東道行軍大總管,從戰(zhàn),功多,封一子為郡公。延陀部落亂,討破之。改太常卿,仍同中書門下三品,復為詹事??兗戎伊Γ壑^可托大事。嘗疾,謂太子曰:爾于績無恩,今以事出之,我死,宜即授以仆射,彼必致死力矣。乃授疊州都督。高宗立,召為尚書左仆射。永徽元年,求解仆射,以開府儀同三司知政事。四年,進司空。帝欲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等持不可??冊唬捍吮菹录沂?,無須問外人。帝意遂定。帝東封泰山,為封禪大使。高麗莫離支男生為其弟所逐。詔績?yōu)檫|東道行軍大總管,討之。破其國。進位太子太師??傉露?,卒,年八十六,謚貞武??冏诱鹚?,終桂州刺史。震子敬業(yè)、敬猷。
徐文亮
按
《海豐縣志》:文亮,無棣人。天性孝友,與兄弟四世同居,人無間言。貞觀中旌表其門,以粟帛存問,仍復其本身之役。
徐思文
按
《唐書·李績傳》:績,本姓徐氏,子思文為潤州刺史。敬業(yè)兵起,以使間道聞,固守踰月。城陷,敬業(yè)責曰:廬陵王繼天下,無罪見廢,今兵以義動,何過拒耶。若太后是助,宜即姓武。及揚、楚平。后遂賜武姓,歷春官尚書?;蜓员九c敬業(yè)謀者,乃復徐氏。
徐敬業(yè)〈弟敬猷〉
按
《唐書·李績傳》:績,本姓徐氏,績子震,震子敬業(yè)、敬猷。敬業(yè),少從績征伐,有勇名。歷太仆少卿,襲英國公,為眉州刺史。嗣圣元年,坐贓,貶柳州司馬。會給事中唐之奇貶括蒼令,詹事府司直杜求仁貶黝令,長安主簿駱賓王貶臨海丞,敬猷自盩厔令坐事免,俱客揚州,失職怏怏。時武后廢中宗,天下憤之。敬業(yè)等乘人怨,起兵。傳檄州縣,疏武氏過惡,復廬陵王天子位。武后遣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李孝逸擊之,削其祖父官爵,毀冢藏,除屬籍。又使黑齒常之將江南兵為孝逸援,孝逸乘風縱火逼其軍,軍敗。敬業(yè)與敬猷、之奇、求仁、賓王奔潤州,其將王那相斬之,凡二十五首,傳東都,皆夷其家。中宗反正,詔還績官封屬籍,葺完塋冢焉。
徐有功
按
《唐書·徐有功傳》: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諱,以字行,國子博士文遠孫也。舉明經(jīng),累補蒲州司法參軍,襲封東莞縣男。累遷司刑丞。時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謀己。于是周興、來俊臣等揣識后指,置總監(jiān)牧院諸獄,捕將相,俾相鉤逮,楚掠凝慘。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獨有功數(shù)犯顏爭枉直,不撓。累轉(zhuǎn)秋官郎中。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為人誣構(gòu),有功爭不能得。秋官侍郎周興劾。有功故出反囚,罪坐免官。俄起為左肅政臺侍御史。竇孝諶妻龐為其奴怖以妖祟,教為夜解,因告以厭詛。給事中薛季昶鞫之,龐當死,有功明其枉。季昶劾有功黨惡,免為民。起拜右司郎中,轉(zhuǎn)司刑少卿。為獄,持平守正。全活甚眾。改司仆少卿。卒。會昌中,追謚忠正。
徐元慶
按
《唐書·孝友傳》:武后時,下邽人徐元慶父爽為縣尉趙師韞所殺,元慶變姓名為驛家保。久之,師韞以御史舍亭下,元慶手殺之,自囚詣官。后欲赦死,左拾遺陳子昂議謂宜正國之典,寘之以刑,然后旌閭墓可也。時韙其言。
徐仁紀
按
《武進縣志》:仁紀,圣歷中授左拾遺,論事不合,三諫不聽曰:可以去矣。移疾歸。神龍初,宣慰使表其行,召拜左補闕,復以抗言,出為靈昌令,卒。
徐彥伯
按
《唐書·徐彥伯傳》:彥伯,兗州瑕丘人,名洪,以字顯。薛元超安撫河北,表其賢,對策高第。調(diào)永壽尉、蒲州司兵參軍。時司戶韋皓善判,司士李亙工書,而彥伯屬辭,時稱河東三絕。遷職方員外郎,奉迎中宗房州,進給事中。遷宗正卿,出為齊州刺史。帝復位,改太常少卿。以修
《武后實錄》勞,封高平縣子。為衛(wèi)州刺史。移蒲州。擢修文館學士、工部侍郎。歷太子賓客。以疾乞骸骨,許之。開元二年卒。
徐堅
按
《唐書·徐齊聃傳》:齊聃子堅,字元固,幼有敏性。沛王聞其名,召見,授紙為賦,異之。十四而孤,及壯,寬厚長者。舉秀才及第,為汾州參軍事,遷萬年主簿。圣歷中,東都留守楊再思、王方慶共引為判官。方慶善
《禮》學,嘗就質(zhì)疑晦,堅為申釋,常得所未聞。屬文典厚。與徐彥伯、劉知幾、張說與修
《三教珠英》。累遷給事中,封慈源縣子。俄以禮部侍郎為修文館學士。睿宗即位,授太子左庶子兼崇文館學士,修史,進東??す?,遷黃門侍郎。初,太平公主用事,武攸暨屢邀請堅,堅不許。又以妻岑羲女弟,固辭機密,轉(zhuǎn)太子詹事,曰:吾非求高,逃禍耳。羲敗,不染于惡,出為絳州刺史。數(shù)外徙,久乃遷秘書監(jiān)、左散騎常侍。元宗改麗正書院為集賢院,以堅充學士,副張說知院事。從上泰山,以參定儀典,加光祿大夫。堅于典故多所諳識,凡七當撰次高選。卒,年七十馀,贈太子少保,謚曰文。
徐惀
按
《唐書·徐有功傳》:有功子惀,由大理司直遷恭陵令。
徐玨
按
《尚友錄》:玨,江山人。少奇穎,五歲能誦
《易》、
《禮》二經(jīng)。開元初,召對稱旨,元宗賜衣絹,中童子科。
徐安貞
按
《唐書·褚無量傳》:徐楚璧,初應(yīng)制舉,三登甲科,開元時為中書舍人、集賢院學士,帝屬文多令視草。終中書侍郎,東??h子。在中書省久,是時李林甫用事,或言計議多所參助。后更名安貞。
徐嶠
按
《唐書·徐齊聃傳》:齊聃子堅,堅子嶠,字巨山。開元中為駕部員外郎、集賢院直學士,遷中書舍人、內(nèi)供奉、河南尹。封慈源縣公。
徐浩〈父嶠之〉
按
《唐書·徐浩傳》:浩,字季海,越州人。擢明經(jīng),有文辭。張說稱其才,繇魯山主簿薦為集賢校理,見
《喜雨》、
《五色鴿賦》,咨嗟曰:后來之英也。進監(jiān)察御史里行。辟幽州張守圭幕府。歷河陽令,治有績。東都留守王倕表署其府。民有妄作符命者,眾不為疑,浩獨按篆詰狀,果詐為之。遷累都官郎中,為嶺南選補使,又領(lǐng)東都選。肅宗立,繇襄州刺史召授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出浩手,遣辭贍速,而書法至精,帝喜之。又參太上皇誥冊,寵絕一時。授兼尚書右丞。進國子祭酒,為李輔國譖,貶廬州長史。代宗復以中書舍人召,遷工部侍郎、會稽縣公,出為嶺南節(jié)度使。召拜吏部侍郎,與薛邕分典選。浩有妾弟冒優(yōu),托之邕,擬長安尉,御史大夫李棲筠劾之,帝怒,黜邕歙州刺史,浩明州別駕。德宗初,召授彭王傅,進郡公。卒,年八十,贈太子少師,謚曰定。始,浩父嶠之善書,以法授浩,益工。嘗書四十二幅屏,八體皆備,草隸尤工,世狀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驥奔泉云。
徐欽憲
按
《唐書·李績傳》:績,本姓徐氏,績子思文,子欽憲,開元中,仕至國子祭酒。
徐佐卿
按
《尚友錄》:天寶中,元宗獵沙苑,見有孤鶴,射之。帶箭向西南逝,佐卿歸山中,謂弟子曰:吾出游,為飛矢所中。乃掛箭于壁間,曰:候箭主至此,付還之。后元宗幸蜀,游觀中,識其箭,乃知佐卿化鶴。
徐卿
按
《尚友錄》:卿生二子,杜甫賀以詩曰:孔子釋氏親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兒。末云:吾知徐公百不憂,積善滾滾生公侯。
徐岱
按
《唐書·徐岱傳》:岱,字處仁,蘇州嘉興人,世農(nóng)家子。于學無所不通,辯論明銳,座人常屈。大歷中,劉晏表為校書郎。觀察使李棲筠欽其賢,署所居為復禮鄉(xiāng)。名達于朝,擢偃師尉。禮儀使蔣鎮(zhèn)薦為太常博士,專掌禮事。從德宗出奉天,以膳部員外郎兼博士。貞元初,為太子、諸王侍讀,遷給事中、史館修撰。卒,贈禮部尚書。
徐申
按
《唐書·徐申傳》:申,字維降,京兆人。擢進士第,累遷洪州長史。嗣曹王皋討李希烈,檄申以長史行刺史事,任職辦,遷韶州刺史。州民詣觀察使,以其有功于人,請為生祠,觀察使以狀聞,遷合州刺史。會初置景州,授刺史,加節(jié)度副使。遷邕管經(jīng)略使。踰年,進嶺南節(jié)度使。劉辟反,表請發(fā)卒五千,循馬援故道,搗辟不備。詔,加檢校禮部尚書,封東??す?。贈太子少保,謚曰平。
徐昂
按
《唐書·歷志》:憲宗即位,司天徐昂上新歷,名曰
《觀象》。
徐仲源
按
《尚友錄》:仲源,望江人。事母至孝,母疾篤,仲源割股為糜以進,母疾尋愈。貞元間,旌其門,改鄉(xiāng)曰孝感。
徐裕
按
《萬姓統(tǒng)譜》:裕為臺州刺史,遷衢州。劉禹錫贈詩曰:聞道天臺有遺愛,人將琪木比甘棠。蓋道其德政為人所思也。
徐晦
按
《尚友錄》:晦與楊憑善。李夷簡彈憑,貶臨賀尉,親友無敢送者,晦獨至藍田與別。權(quán)德輿謂之曰:毋乃為累乎。對曰:晦自布衣,蒙楊公知獎。今日遠謫,安得不與之別。數(shù)日,夷簡奏為御史,晦謝曰:平生未奉顏色,公何從而取之。夷簡曰:君不負楊臨賀,豈負國乎。
徐凝
按
《詩話總龜》:樂天為杭州刺史,訪牡丹會。徐凝自富春來,未識白,先題詩。白看花,乃命徐同醉而歸。時張祜榜舟而至,二生各希首薦白,遂試
《長劍倚天賦》、
《馀霞成綺詩》,試訖,解送凝為元,祜次耳。
徐商
按
《唐書·徐有功傳》:有功五世孫商,字義聲,或字秋卿,客新鄭再世,因為新鄭人。幼隱終條山。擢進士第。大中時,擢累尚書左丞。宣宗詔為巡邊使,使有指,拜河中節(jié)度使。徙節(jié)山南東道。咸通初,以刑部尚書為諸道鹽鐵轉(zhuǎn)運使,封東莞縣子。四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累進太子太保,卒。
徐彥若
按
《唐書·徐有功傳》:商子彥若,事僖宗為中書舍人。昭宗立,再用為御史中丞。張浚師敗太原,以彥若為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代李茂貞為鳳翔節(jié)度使,不得入,還為御史大夫。乾寧,復當國,進位太保、齊國公。崔引專政,以平章事為清海軍節(jié)度使,卒于鎮(zhèn)。
徐循矩
按
《尚友錄》:循矩,吳縣人,思王府記室。貯書萬卷。優(yōu)游自適,有湖田萬步,草屋數(shù)間。皮日休嘗借書讀之。
徐元之
按
《萬姓統(tǒng)譜》:元之,建昌人。幼穎悟,博通經(jīng)史,年十七第進士,累遷監(jiān)察御史,出為湖州刺史。
徐綰
按
《十國春秋·吳越》:徐綰,故孫儒將也。儒死,綰率士卒來奔。武肅王愛其驍勇,以其兵為中軍,號武勇都,而署綰為右都指揮使。杜棱常切諫之,請以士人代,不許。天復二年,武肅王巡衣錦城,命綰帥眾治溝洫,副使成及頗聞士卒怨言,請罷其役,復未之許也。已而武肅王臨饗諸將,綰謀于座中作亂,不果。居數(shù)日,命綰將所部先歸杭州,及外城縱兵焚掠,進逼牙城。王子傳瑛閉門拒敵,武肅王歸,不得入城。及與綰戰(zhàn),斬首百馀級。綰退,王乃入城,遣顧全武詣廣陵,說吳武帝,且以子為質(zhì)。綰果召田頵于宣州,會吳武帝趣頵還,頵取武肅王錢百萬,質(zhì)文穆王而歸。綰隨頵至宣州,后頵敗,吳獲綰,載以檻車歸浙,武肅王剖其心。
徐寅
按
《五代史補》:王審知饋黃滔魚,滔方與徐寅對談。請寅代為謝箋,援筆而成。其略曰:銜諸斷索,才從羊續(xù)懸來。列在雕盤,便到馮諼食處。時人大稱之。
后梁
徐懷玉
按
《五代史·徐懷玉傳》:懷玉,亳州焦夷人也。少事梁太祖,與太祖俱起微賤。從太祖鎮(zhèn)宣武,為永城鎮(zhèn)將,遷左長劍都虞候。本名琮,太祖賜名懷玉。遷沂州刺史、齊州防禦使。天復四年,以州兵西迎昭宗都洛陽,遷華州觀察留后,以兵屯雍州。復遷右羽林統(tǒng)軍,屯于澤州。太祖時,歷曹、晉二州刺史。拜保大軍節(jié)度使。太祖崩,友圭自立,朱友謙附于晉,以襲鄜州,執(zhí)懷玉殺之。
徐溫
按
《五代史·吳世家》:徐溫,字敦美,海州胊山人也,少以販鹽為盜,行密起合淝,以隸帳下。行密所與起事劉威、陶雅之徒,號三十六英雄,獨溫未嘗有戰(zhàn)功。及行密殺朱延壽,以功遷右衙指揮使。及行密病,平生舊將,皆以戰(zhàn)守在外,而溫居帳下,遂預立渥之功。及殺渥,又與張顥有隙,使鐘章殺之,歸殺渥之罪于顥。隆演立,溫遂專政,遷升州刺史。八年,遷行軍司馬、潤州刺史、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十二年,封齊國公,兼兩浙招討使。溫雖奸詐多疑,而善用將吏。溫亦自喜智詐,以得吳人之心。十六年,溫請隆演即皇帝位,不許,復請即吳王位,乃許,遂建國改元,拜溫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封東??ね酢B⊙葑?,溫越次立其弟溥。順義十年,溫又請溥即皇帝位,溥未許而溫病卒,年六十六,追封齊王,謚曰忠武。李昪僭號,號溫為義祖。
徐善
按
《十國春秋·吳》:徐善,洪州人也。秦裴拔洪州,善有女弟,擅殊色,為軍校所得,強納幣焉。已竟挾之去。善詣廣陵白其事,是時烈祖府庭甚嚴,布衣游士經(jīng)歲不得一見。而善始至白沙,烈祖夜夢神告曰:江西秀才徐善見公,今在白沙逆旅矣。其人良士也,且有情事未申,宜厚遇之。烈祖旦即遣騎迎善。既至,禮遇優(yōu)渥。因具述女弟被掠狀,烈祖命購贖歸善。歙州刺史陶雅聞而異之,辟善為從事。高祖時,官中書舍人。
徐延休
按
《十國春秋·吳》:徐延休字德文,會稽人。博物多學,風度淹雅。唐乾符中進士,昭宗狩石門,無學士草詔。延休未調(diào)官,適在旁近逆旅,左右言其工文詞,即召見命視草。昭宗善之。及還長安,不得用。樞密使蔣元暉辟為僚佐,延休惡其人,棄去,依鐘傅于洪州。烈祖時取江西得延休,歸授義興縣令,累官至光祿少尹,卒。
徐融
按
《十國春秋·吳》:徐融,不知何地人。齊王徐知誥秉國政,融為知誥賓客。剛方率直,少所曲徇。身處齊幕,而實乃心楊氏。知誥既蓄異志,且欲諷動僚屬。一日大雪,酒酣無以為樂,議取雪與古人名巧合者為口令。因舉卮曰:雪下紛紛,便是白起。宋齊丘繼曰:著屐登階,必須雍齒。融意欲折知誥,遽曰:詰朝日出,爭奈蕭何。知誥大怒,收融投之江。
徐仲賢
按
《十國春秋·吳》:徐仲賢,長沙人。順義時為舒城令,己又改樂平令,皆有能名。
徐知訓
按
《十國春秋·吳》:徐知訓,溫長子也。少學兵法,不能竟。尤喜劍士角抵之戲,怙溫權(quán)勢,多為不法。溫出鎮(zhèn)潤州,留知訓輔政,朝廷譽之,稱為昌華相公。平日陵辱諸將,對高祖無君臣禮。高祖幼懦,常飲酒樓上,命優(yōu)人高貴卿侍酒。知訓為參軍,高祖鶉衣髽髻為蒼鶻,知訓因使酒罵坐,語侵高祖。高祖愧恥泣涕,而知訓愈狎侮之,左右扶高祖起去,知訓殺一吏乃止。初學兵于朱瑾,瑾力教之,后因索馬于瑾,瑾不與,遂不相能。夜遣壯士刺瑾,瑾手刃數(shù)人瘞舍。后知訓隱而不問。未幾,出瑾為靜淮節(jié)度使。知訓過瑾,瑾殺之。
徐知詢
按
《十國春秋·吳》:徐知詢,溫第二子也。溫養(yǎng)子知誥既操國柄,威權(quán)寖盛,金陵行軍司馬徐玠諷溫曰:居中輔政之重,不宜假于他人。當以親子代之。溫即遣知詢?nèi)胗P,謀代知誥秉鈞。會溫暴死,知詢奔還金陵。拜諸道副都統(tǒng)、鎮(zhèn)海寧國等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輔國大將軍、檢校太尉,守中書令、金陵尹。知詢素暗懦,遇諸弟頗薄。玠知其必敗,反持其短,輸誠于知誥。由是知詢內(nèi)為諸弟所搆,外為玠所賣而不知也。自以控強兵,居重地,去知誥如舉手易耳。溫喪未終,屢請知誥來金陵。知誥有心計,陰使人趣其入朝,俄知詢至廣陵,知誥疏其罪狀,謫授統(tǒng)軍領(lǐng)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知詢既失金陵,往時莫府皆散去,獨李建勛一人隨之。及至潤州,常會僚佐,談宴終日,永絕顧望。未幾,移鎮(zhèn)洪州,賜爵東??ね?。太和六年卒,謚曰康。
徐知誨
按
《十國春秋·吳》:徐知誨,溫第三子也。知詢繼溫守金陵,所為多不道。知誨時時伺其陰事,以告義兄知誥。知詢之敗,知誨搆之為多,知誥甚德之。后以為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知誨先娶太祖功臣呂師造女,非嫡出,以是常切齒呂氏,因醉刺殺之。妻以不良死,數(shù)為厲。知誨心惡之,延名僧誦梵經(jīng)為陳因果,呂氏忽見形曰:吾不解此,但報冤爾。及鎮(zhèn)江西,歲馀見呂氏在側(cè),暴死。子景遼、景游,南唐受禪,待知誨后特優(yōu)。
徐知諫
按
《十國春秋·吳》:徐知諫,溫第四子也。幼爽悟喜文墨,徐氏諸子,知諫最為雅循。初,知訓輔國政,無所醞藉。溫留知諫陰助之。諸將常惡知訓陵己,而以知諫為長者。溫假子知誥自潤州入覲,知訓會飲山光寺,縱飲號呼,意在以醉飽過殺知誥。知諫陰泄之知誥,知誥獲免。太和改元,知諫領(lǐng)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三年九月,卒于官。
徐延瓊
按
《十國春秋·前蜀》:徐延瓊,字敬明,順圣太后弟也。以國戚授武德軍節(jié)度使,兼中書令,封趙國公。未幾,與弟延圭皆加太師。乾德末充京城內(nèi)外馬步指揮使,代王宗弼握兵。怙權(quán)倚勢,眾將為之不平。唐師入境,宗弼遍殺后主諸幸臣,延瓊用家貲賂宗弼,得免死。
徐瑤
按
《十國春秋·前蜀》:徐瑤,字伯玉,長葛人。從高祖入蜀,勇猛善格斗。高祖初鎮(zhèn)西川,時兵皆文身,黧黑衣,裝詭異。眾目為鬼兵,稱瑤為鬼魁。及克成都,積功至大昌軍使。太子元膺之變,瑤帥所部兵奉太子以攻唐道襲。頃之,王宗黯兵入,瑤遂死會同殿前,馀眾皆潰。
后晉
徐玠
按
《十國春秋·南唐》:徐玠,字蘊圭,彭城人。敏干有辭辨,事郡帥崔洪為軍吏。洪避朱全忠南奔,遣玠先見吳武忠王,因得事吳。累居右職。師出江西,為糧料使。江西平,授吉州刺史。時烈祖輔政,以玠治郡貪猥,不治罷之。而義祖悅其善事人,引為副使,遂見親狎。玠挾宿怨,且希義祖意,乘間言,居中輔政之重,不可假異姓,宜以嫡子知詢代事垂行。而義祖薨,知詢繼立。玠本詭譎多智,善揣摩,察知詢必敗,反持其長短,自結(jié)于烈祖。烈祖亦遂愛之,盡忘前事。鎮(zhèn)金陵,以為行軍司馬,與周宗、李建勛、孫晟等參代吳秘計,遂以佐命拜右丞相。升元初,出為寧國軍節(jié)度使,徙鎮(zhèn)南軍兼中書令,復召為司徒、右丞相。保大元年五月卒,年七十六,贈南平郡王。
徐知證
按
《十國春秋·南唐》:徐知證,義祖第五子也。事吳歷州刺史至節(jié)度使。烈祖封拜徐氏與李氏同,知證初封江王,改魏王。徐氏諸子,知證最為長年。及元宗之世,尤見優(yōu)禮,內(nèi)宴輒用家人禮,起舞拜跪為壽。知證亦以叔父自處,無所讓。年四十二薨。
徐知諤
按
《十國春秋·南唐》:徐知諤,義祖第六子。吳時起家太子中舍,累遷刺史節(jié)度使,代兄知詢?yōu)榻鹆暌?。烈祖受禪,封饒王。已又進封梁王,鎮(zhèn)潤州兼中書令。好奇寶怪物,所蓄不可計。一日游蒜山,除地為場,聯(lián)虎皮為大幄,號虎帳,與賓寮會飲其中。忽暴風至,裂帳盡碎如飛蝶,知諤懼而歸,屬疾數(shù)日卒,謚曰懷。
徐幼文
按
《十國春秋·南唐》:徐幼文,得索紞占夢之法。為人斷休咎,多奇中。馮延魯子僎舉進士,一夕夢登崇孝寺,幡剎極高處,打方響。詣幼文叩之。幼文曰:雖有聲,價至下地耳。明年僎成名,或有誚其無驗者,幼文曰:誠如吾語,后當知之。未數(shù)日中書奏主司取士不當,遂追榜御試,僎果覆落。
徐德昌
按
《十國春秋·后蜀》:徐德昌,成都人。廣政時為翰林祗候。工寫人物、士女,墨彩輕媚,為時所稱。
后周
徐游
按
《十國春秋·南唐》:徐游,知誨子也。以義祖故,于朝家為宗室,封文安郡公。初名景游,后避元宗名,去景字。知誨遇元宗有恩,故元宗待游及游兄汝南郡公遼尤親厚。出入宮省,專典宮室營繕事。游雖家世崇貴,然頗尚文學,居恒與文士輩時時過從元宗創(chuàng)清暉殿于北苑命游與張洎為學士入直其中。尋進太子太保。后主嗣立,喜為文章,游復以屬文見昵遇,宴飲輒流傳酣詠,更相唱和。后主常于清暉殿后建澄心堂,為朝廷內(nèi)陸。游與遼居中,用事即以從子元楀為員外郎,凡機事密畫,中旨多出其間。宋師圍城,分兵署字,皆出澄心堂直承宣命,謂之澄心堂承旨,率游等主之。
徐仲雅
按
《十國春秋·楚》:徐仲雅,字東野,其先秦中人,徙居長沙。有雋才,長于詩文,起家昭順觀察判官。文昭王開天策府,以僚佐拓拔恒等十八人為學士,仲雅年十八,與其列焉。楚人以為榮及廢王希廣之變,仲雅閉門不出。周行逢為武安節(jié)度使,署為節(jié)度判官,辭疾不往。行逢怒,放之邵州。
徐璣 徐照
按
《文獻通考》:徐璣、徐照、翁卷、趙師秀四人,號永嘉四靈,皆晚唐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