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一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一百十三卷目錄

 崔姓部列傳五
  后唐
  崔居儉      崔棁
  后周
  崔周度
  宋
  崔彥進      崔翰
  崔頌       崔仁冀
  崔遵度      崔頤正
  崔偓佺      崔懷遵
  崔懷清      崔繼颙
  崔曉       崔曥
  崔希甫      崔立
  崔上賢      崔從湜
  崔承業(yè)      崔承祐
  崔臺符      崔嶧
  崔公度      崔遹
  崔唐臣      崔子房
  崔鶠       崔貢
  崔涇       崔縱
  崔敦禮      崔敦詩
  崔與之
  金
  崔立
  元
  崔世榮      崔潤
  崔斌       崔彧
  崔履謙      崔天德
  崔彥輝      崔敬
  崔詠       崔迪
  明
  崔敏       崔亮
  崔齡       崔東
  崔以嗣      崔植
  崔聚       崔惠
  崔謙       崔恭
  崔源       崔矩
  崔縉       崔升
  崔文奎      崔璽
  崔銑       崔文
  崔澄       崔深
  崔桐       崔敦
  崔騰       崔巖
  崔永       崔克升
  崔元       崔允
  崔廷奎      崔峨
  崔繼武      崔近思
  崔都       崔學履
  崔棟       崔大德
  崔甫       崔貫
  崔衍       崔鑒
  崔景榮      崔儒秀
  崔呈秀      崔凝秀
  崔鐸       崔文榮
  崔廷鎮(zhèn)      崔泌之
  崔維嵂      崔榮宗
  崔松       崔爾達
 崔姓部紀事
 崔姓部雜錄

氏族典第一百十三卷

崔姓部列傳五

后唐

崔居儉

《五代史·崔居儉傳》:居儉,清河人也。祖蠡、父蕘皆為唐名臣。居儉美文辭,風骨清秀,少舉進士。梁貞明中,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唐莊宗時,為刑部侍郎、太常卿。崔氏自后魏、隋、唐與盧、鄭皆為甲族,吉兇之事,名著家禮。至其后世子孫,專以門望自高,為世所嫉。明宗崩,居儉以故事為禮儀使,居儉以祖諱蠡,辭不受,宰相馮道即徙居儉為秘書監(jiān)。居儉歷兵、吏部侍郎、尚書左丞、戶部尚書。晉天福四年卒,年七十,贈右仆射。

崔棁

《五代史·崔棁傳》:棁,字子文,深州安平人也。少好學,頗涉經(jīng)史,工于文辭。遭世亂,寓居于滑臺,不游里巷者十馀年,人罕識其面。梁貞明三年,舉進士甲科,開封尹王瓚辟掌奏記。父喪,服除,唐明宗以為監(jiān)察御史,不拜,踰年再命,乃拜。累遷都官郎中、翰林學士。晉高祖時,以戶部侍郎為學士承旨,權(quán)知天福二年貢舉,物議大以為非,即罷學士,拜尚書左丞,遷太常卿。以風痹改太子賓客分司西京卒。

后周

崔周度

《宋史·崔立傳》:立,祖周度,仕周為泰寧軍節(jié)度判官。

崔彥進

《宋史·崔彥進傳》:彥進,大名人。純質(zhì)有膽略,善騎射。漢乾祐中,隸周祖帳下。廣順初,補衛(wèi)士。顯德初,為控鶴指揮使。后征淮南,以功遷散員都虞候。從平瓦橋關,改東西班指揮使、領昭州刺史。宋初,改控鶴右?guī)笓]使、領果州團練使。征李筠,為先鋒部署,以功遷常州防禦使。從平李重進,改虎捷右?guī)?。建隆二年,遷侍衛(wèi)步軍都指揮使、頷武信軍節(jié)度。大舉伐蜀,為鳳州路行營前軍副都部署。蜀平,坐縱部下不法,左遷昭化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太祖郊祀西洛,彥進來朝,授彰信軍節(jié)度。太平興國二年,移鎮(zhèn)河陽。四年,從征幽州,以功加檢校太尉。五年,車駕北巡,以彥進為關南都部署。雍熙三年,命將北伐,詔彥進為幽州道行營馬步軍水陸副都部署。坐違節(jié)制,貶右武衛(wèi)上將軍。四年,授保靜軍節(jié)度。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七。贈侍中。

崔翰

《宋史·崔翰傳》:翰,字仲文,京兆萬年人。少有大志,風姿偉秀,太祖見而奇之,以隸麾下。從周世宗征淮南,平壽春,取關南,以功補軍使。宋初,遷御馬直副指揮使。開寶九年,領端州刺史。太宗即位,進本州團練使。太平興國二年,議武于西郊,時殿前都指揮使楊信病瘖,命翰代之。四年,從征太原,命總侍衛(wèi)馬步諸軍,率先攻城。太原平,知定州,得以便宜從事,緣邊諸軍并受節(jié)制。契丹兵數(shù)萬寇蒲城,翰會兵于徐河,合擊之。以功擢武泰軍節(jié)度使。明年,出為感德軍節(jié)度使。雍熙二年,移知滑州。三年,北伐不利,上追念徐河之功,召翰為威鹵軍行營兵馬都部署。四年,改鎮(zhèn)定國軍。二年,移鎮(zhèn)鎮(zhèn)安軍。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三,贈侍中。

崔頌

《宋史·崔頌傳》:頌,字敦美,河南偃師人。父協(xié),后唐門下侍郎、平章事。頌幼喪母,為外祖母所鞠養(yǎng)。以蔭補河南府巡官,歷開封主簿、鄧州錄事參軍,以疾去官。未幾,詣闕上書言事,宰相桑維翰覽而奇之,擢為左拾遺,選右補闕。漢初,加朝散階,副右散騎常侍張煦冊錢俶為吳越王。梁末,協(xié)嘗使兩浙,至是,越人美之,贈賄甚厚。及還,值周祖入京師,為軍士剽奪悉盡。世宗鎮(zhèn)澶淵,擇僚佐,頌中其選,以頌為觀察判官,贈金紫。世宗尹京,拜司封員外郎、充判官,以斷獄誤失罷職,守本官。即位,拜駕部郎中,遷吏部,復副尹日就使兩浙。世宗讀唐元稹《均田疏》,命寫為圖賜近臣,遣使均諸道租賦,頌使兗州,頗增舊額。恭帝嗣位,改左諫議大夫。宋初,判國子監(jiān)。會重修國學及武成王廟,命頌總領其事。建隆三年夏,始會生徒講說。太祖每臨幸國學,召頌與語。頌應答無滯。及郊祀,以頌攝太仆,升車執(zhí)綏,上問以一時典禮,頌占對閒雅,上甚重之。未幾,坐請托有司為所親求便官,出為保大軍行軍司馬。乾德六年,暴得疾卒,年五十。

崔仁冀

《十國春秋·吳越》:崔仁冀字子遷,錢塘人也。少篤學,有文采。事忠懿王,為通儒院學士。王罷沈虎子政事,以仁冀代之。宋太祖常諭忠懿王入朝,仁冀告王曰:主上天資英武,所向無敵,保族全名,上策也。王然之。太平二年,王在汴京,會陳洪進納土,王疏言,愿罷所封吳越國王及天下兵馬大元帥職名。宋太宗優(yōu)詔不許。仁冀復從臾王曰:朝廷意可知,大王不速納土,禍且至。左右爭言不可,仁冀厲聲曰:今已在人掌握中,去國千里,惟有羽翼,乃能飛去耳。王遂決策,奉境內(nèi)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闕下。太宗以仁冀歸誠功,授淮南節(jié)度使,累擢衛(wèi)尉卿、判大理寺,移知撫州,卒。

崔遵度

《宋史·崔遵度傳》:遵度,字堅白,本江陵人,后徙淄州之淄川。純介好學,始七歲,授經(jīng)于叔父憲,嘗以《春秋》編年、《史》、《漢》紀傳之例問于憲,憲曰:此兒他日成令名矣。太平興國八年舉進士,解褐和州主簿,換臨汾。饋芻糧,三抵綏州,涉無定河,河沙與水混流無定跡,陷溺相繼,遵度憫之,著銘以紀焉。端拱初,轉(zhuǎn)運副使夏侯濤上其勤狀,召歸,對便坐,因獻文自薦。時新建秘閣,命中書試作頌一首,擢著作佐郎。淳化中,吏部侍郎李至薦之,遷殿中丞,出知忠州。李順之亂,賊遣其黨張馀來攻,遵度領甲兵百馀背城而戰(zhàn),賊踰堞以入,遵度投江中,賴州兵援之,得免。坐失城池,貶崇陽令,移鹿邑。咸平初,復為太子中允。景德初,內(nèi)出遵度名,引對崇政殿,詔索所著文,召試舍人院,改太常丞、直史館。會修《兩朝國史》,與路振并為編修官。大中祥符元年,命同修起居注。東封,進博士,祀汾陰,以覃慶為左司諫。七年,東郊,遵度典記注,書昊天為天皇,坐降右正言。踰歲,復秩。九年,仁宗以壽春郡王開府,詔宰相擇耆德方正有學術(shù)之士,遂命與張士遜并為王友。改戶部員外郎,賜服金紫。府中文翰皆遵度所作。國史成,拜吏部員外郎,升邸進封,改禮部郎中,充咨議參軍。儲宮建,又加吏部兼左諭德。未幾,命使契丹,判司農(nóng)寺。天禧四年八月卒,年六十七。仁宗即位,特詔贈工部侍郎,有集二十卷。

崔頤正

《宋史·崔頤正傳》:頤正,開封封丘人也。舉進士,明經(jīng)術(shù)。雍熙中為高密尉,秩滿,國子祭酒孔維薦之,以為國學直講,遷殿中丞。判監(jiān)李至上言:本監(jiān)先校定諸經(jīng)音疏,其間文字訛謬尚多,伏見國子直講崔頤正苦心彊學,博貫《九經(jīng)》,問義質(zhì)疑,有所依據(jù)。望令重加刊正。咸平初,又有學究劉可名言諸經(jīng)版本多舛誤,真宗命擢官詳正,因訪達經(jīng)義者,至方參知政事,以頤正對。曰:朕宮中無事,樂聞講誦。翼日,召頤正于苑中,說《尚書·大禹謨》,自是日令赴御書院待對。頤正年老步趨艱蹇,表求致仕,上命坐,問恤甚至,賜器幣,聽以本官致仕,仍充直講,改國子博士。三年,卒,年七十九。

崔偓佺

《宋史·崔頤正傳》:頤正弟偓佺,舉進士,明經(jīng)術(shù)。淳化中歷福州連江尉,判國子監(jiān)李至奏為直講。咸平二年,真宗幸國學,召偓佺說《尚書》。景德后,令講《道德經(jīng)》,日于崇文院候?qū)?。三年,卒,年七十九?br>

崔懷遵

《宋史·崔彥進傳》:彥進子懷遵,至內(nèi)殿崇班。

崔懷清

《宋史·崔彥進傳》:彥進子懷清,至崇儀副使。

崔繼颙

《宋史·崔翰傳》:翰子繼颙,虞部員外郎。

崔曉

《宋史·崔頌傳》:頌子曉,至太子右贊善大夫。

崔曥

《宋史·崔頌傳》:頌子曥字文炳,雍熙二年進士,淹雅有士行,累為屯田員外郎、開封三司戶部判官。景德中,為曹國公元儼府翊善,召對,遷都官員外郎,充記室參軍,賜金紫。遷兵部郎中,出知河南府,轉(zhuǎn)太常少卿、將作監(jiān),卒。

崔希甫

《萬姓統(tǒng)譜》:希甫,高郵人。有文武才略。潘美薦于朝,召見,賜金紫。知原州,拜監(jiān)察御史,更置諸道事務。又面賜金帶,仍命賜魚,時號重金御史。

崔立

《宋史·崔立傳》:立,字本之,開封鄢陵人。中進士第。為果州團練推官,特改大理寺丞,知安豐縣。進殿中丞,歷通判廣州、許州。知江陰軍,累遷太常少卿,歷知棣、漢、相、潞、兗、鄆、涇七州。大中祥符間,帝既封禪,士大夫爭奏上符瑞,獻贊頌,立獨前后上四十馀事。以右諫議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遷給事中。告老,進尚書工部侍郎致仕,卒。

崔上賢

《宋史·崔彥進傳》:彥進子懷遵,懷遵子上賢,娶鎮(zhèn)王女崇安縣主。

崔從湜

《宋史·崔彥進傳》:彥進子懷清,懷清子從湜,娶岐王女永壽縣主,為西京左藏庫副使,后主卒除名。

崔承業(yè)

《宋史·崔翰傳》:翰孫承業(yè),內(nèi)殿承制、閤門祗候。

崔承祐

《宋史·崔翰傳》:翰孫承祐,內(nèi)殿崇班。

崔臺符

《宋史·崔臺符傳》:臺符,字平反,蒲陰人。中明法科,為大理詳斷官,校試殿帷,仁宗賜以盡美二字。熙寧中,文彥博薦為群牧判官,除河北監(jiān)牧使,入判大理寺。王安石喜其附己,故用之。歷知審刑院,判少府監(jiān)。復置大理獄,拜右諫議大夫,為大理卿。官制行,遷刑部侍郎,官至光祿大夫。元祐初,出知潞州,又貶秩徙相州。后兼監(jiān)牧使。卒,年六十四。

崔嶧

《宋史·崔嶧傳》:嶧,字之才,京兆長安人。進士及第,累官尚書職方員外郎、知遂州。文州蕃卒數(shù)剽攻邊戶,守臣慮生事,多以牛酒和遣。嶧請守臣歲時得行邊,益募勇壯,伺其發(fā),一切捕擊之,后無復內(nèi)寇。就除轉(zhuǎn)運使。歷三司戶部判官、河東轉(zhuǎn)運使。會更錢法,潞州民大擾,推其首惡誅之,人心遂定。后為戶部副使,以右諫議大夫為河東都轉(zhuǎn)運使,遷給事中,還,糾察在京刑獄。諫官、御史言宰相陳執(zhí)中縱嬖妾殺婢,命按治。嶧頗左右執(zhí)中,即授龍圖閣待制、知慶州。羌井坑族亂,潛兵討平。歷知同州、鳳翔府,改工部侍郎、集賢院學士、知河中府。嶧所至貪奸,比老益甚。在鳳翔,轉(zhuǎn)運使薛向按之急,不得已至河中。請老,以刑部侍郎致仕,卒。

崔公度

《宋史·崔公度傳》:公度,字伯易,高郵人??诔圆荒軇≌?,而內(nèi)絕敏,書一閱即不忘。劉沆薦茂才異等,辭疾不應命。用父任,補三班差使,非其好也,益閉戶讀書。歐陽修得其所作《感山賦》,以示韓琦,琦上之英宗,即付史館。授和州防禦推官,為國子直講,以母老辭。王安石當國,獻《熙寧稽古一法百利論》,安石延與語。召對延和殿,進光祿丞,知陽武縣。安石使鄧綰薦為御史。未幾,為崇文校書,刪定三司令式,加集賢校理,知太常禮院。請知海州。元祐、紹圣之間,歷兵禮部郎中、國子司業(yè),除秘書少監(jiān)、起居郎,皆辭不受。知潁、潤、宣、通四州,以直龍圖閣卒。

崔遹

《萬姓統(tǒng)譜》:遹,元豐間為于潛令,有遺愛。常興元豐塘,為邑人利,至今呼為崔長官塘。

崔唐臣

《尚友錄》:唐臣,閩人。與蘇子容、呂晉叔交善,二君登第,唐臣遂罷舉。一日,艤舟河次,二君偶見之,問以別后事,曰:初檢橐中有錢百千,以其半買此舟,以其半居貨,往來江湖間,貿(mào)易自給,愈于應舉覓官時也。次早,二君自署中還,見崔留刺,亟訪之,則莫可蹤跡矣。視其刺,末一絕云:集賢仙客問生涯,買得漁舟度歲華。案有黃庭尊有酒,少風波處便為家。

崔子房

《尚友錄》:子房字彥直,涪陵人,徙居縣南。通《春秋》學,與東坡、山谷諸名士游。嘗知滁州。曾子開作記,刻石醉翁亭側(cè)。

崔鶠

《宋史·崔鶠傳》:鶠字德符,雍丘人,父毗,徙居潁州,遂為陽翟人。登進士第,調(diào)鳳州司戶參軍、筠州推官?;兆诔趿?,以日食求言,鶠上書言司馬光、章惇之忠佞,至呼惇為賊。帝覽而善之,以為相州教授。后蔡京復籍,以鶠為邪等,免所居官。久之,調(diào)績溪令。移病歸,始居郟城,治地數(shù)畝,為婆娑園。屏處十馀年,人無貴賤長少,悉尊師之。宣和六年,起通判寧化軍,召為殿中侍御史。既至而欽宗即位,授右正言。上疏論蔡京、馮澥,愿斬之以謝天下。時議歸重。忽得攣疾,不能行。三求去,以龍圖閣直學士主管嵩山崇福宮,命下而卒。

崔貢

《尚友錄》:貢字廷碩,仁和人。端重有學識,履行飭備,里黨咸敬事之。大觀中,詔天下郡縣保任士有孝弟、睦姻、任恤、中和八行者,貢入太學,司成考驗以聞,釋褐命官。政和五年,郡太守董正封舉貢應詔,授密州文學。卒,鄉(xiāng)人尊之曰八行先生。

崔涇

《尚友錄》:涇,靜海人。為兒時見蟻出穴,不敢踐。及長,見蠅蝶投網(wǎng),必與救脫。見網(wǎng)罟者,多與之錢,令其改業(yè)。又率鄉(xiāng)人共為放生會。其后子為郡文學,二孫敦禮、敦詩皆登進士。

崔縱

《宋史·崔縱傳》:縱,字元矩,撫州臨川人。登政和五年進士第。歷確山主簿、仙居丞,累遷承議郎、干辦審計司。二帝北行,高宗將遣使通問,廷臣以前使者相繼受系,莫肯往??v毅然請行,乃授朝請大夫、右文殿修撰、試工部尚書以行。比至,首以大義責金人,請還二帝,又三遺之書。金人怒,徙之窮荒,縱不少屈。久之,金人許南使自陳而聽其還,縱以王事未畢不忍言。又以官爵誘之,縱以恚恨成疾,竟握節(jié)以死。洪皓、張邵還,遂歸縱之骨。詔以兄子延年為后。

崔敦禮

《萬姓統(tǒng)譜》:敦禮,通州靜海人。與弟敦詩同登紹興中進士。愛溧陽山水,買田筑居。敦禮仕至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崔敦詩

《萬姓統(tǒng)譜》:敦詩登紹興進士,仕至中書舍人,加侍講、直學士院。

崔與之

《宋史·崔與之傳》:與之,字正子,廣州人。卓犖有奇節(jié),紹熙四年舉進士,授潯州司法參軍,調(diào)淮西提刑司檢法官,知建昌之新城。尋特授廣西提點刑獄,遍歷所部,浮海巡朱崖,秋毫無擾。利疾,罷行甚眾。瓊?cè)舜纹涫聻?span style="color: Purple;">《海上澄清錄》。嶺海去天萬里,貪吏厲民,乃疏為十事,申論而痛懲之。高惟肖嘗刻之,號《嶺海便民榜》。召為金部員外郎,權(quán)發(fā)遣揚州事、主管淮東安撫司公事。奏選守將、集民兵為邊防第一事。創(chuàng)五砦,結(jié)忠義民兵,金人犯淮西,沿邊之民得附山自固,金亦疑設伏,自是不敢深入。召為秘書少監(jiān),奏:今邊聲可慮者非一,惟山東忠義區(qū)處要不容緩。前后累數(shù)千言。升秘書監(jiān)。未幾,成都帥董居誼以黷貨為叛卒所逐,蜀大擾。與之以煥章閣待制、知成都府,至即帖然。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閣,以配張詠、趙抃,名三賢祠。端平初,召為吏部尚書,數(shù)以御筆起之,皆力辭。俄授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先是,廣州摧鋒軍倡亂,長驅(qū)至廣州。與之聞命,即家治事。賊敗請降,桀黠不悛者戮之,其馀分隸諸州。帝于是注想彌切,趣召愈力,控辭至十有三疏。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薨,謚清獻。

崔立

《金史·崔立傳》:立,將陵人,少貧無行,嘗為寺僧負鈸鼓,乘兵亂從上黨公開為都統(tǒng)、提控,積階遙領太原知府。圍城中授安平都尉。天興元年,上親出師,授西面元帥。性淫姣,常思亂以快其欲。二年正月,遂帥甲卒二百,撞省門。二相聞變趨出,遂遇害。立還省中,集百官議所立。衛(wèi)紹王太子承恪,在北兵中,乃遣其黨韓鐸往召承恪。以太后誥命梁王監(jiān)國。承恪受之,遂遣送二相所佩虎符詣速不?納款。凡除拜皆以監(jiān)國為辭。立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出入御乘輿。壬申,速不?至青城,立服御衣,儀衛(wèi)往見之。大帥喜,飲之酒,立以父事之。三月壬辰,立以兩宮、梁王、荊王及諸宗室皆赴青城,甲午北行,宗族男女凡五百馀口。李伯淵者,寶坻人,本安平都尉司千戶,每
立不道,欲仗義殺之。六月甲午,傳近境有宋軍,伯淵等陽與立謀備禦之策。翌日晚,伯淵等燒外封丘門以警動立。比明,約立視火。既還,伯淵就馬上抱立,即出匕首橫刺之,立墜馬死。乃梟立首,望承天門祭哀宗?;蚱势湫纳⒅R粤⑹瑨礻I前槐樹上,樹忽拔,人謂樹有靈,亦厭其為所污。籍其家,以其妻王花兒賜丞相鎮(zhèn)海帳下士。

崔世榮

《平度州志》:世榮,青州人,徙居膠水。累官昭武大將軍、定海軍節(jié)度判官,登、萊二州漢軍都元帥、左都監(jiān)軍。

崔潤

《平度州志》:潤,世榮子,中統(tǒng)間,以功授管軍千戶,佩銀符。宋滅,擢武略將軍,佩金符。

崔斌

《元史·崔斌傳》:斌,字仲文,馬邑人。世祖在潛邸召見,應對稱旨,命佐卜憐吉帶,將游騎戍淮南。俄授總管。中統(tǒng)元年,改西京參議宣慰司事。入見,敷陳時政得失,曲中宸慮。時世祖銳意圖治,斌直指面斥,是非立判,除左右司郎中。每論事帝前,群言終日不決者,斌以數(shù)言決之。進見,必與近臣偕,其所獻替,雖密近之臣,有不得與聞者,以此人多忌之。會阿合馬立制國用使司,專總財賦。斌于帝前屢斥其奸惡。至元四年,出守東平。十年,詔伯顏總兵南征。既度江,分阿里海牙定湖南,詔斌貳之,拜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捷聞,進資善大夫、行中書省左丞。十一年,奉旨廣西撫諭。十五年,被召入覲。時阿合馬擅權(quán)日甚,廷臣莫敢誰何。斌從帝至察罕惱兒,極言阿合馬奸蠹。帝乃令樞密孛羅按問之,汰其冗員,黜其親黨,罷天下轉(zhuǎn)運司,海內(nèi)無不稱快。斌遷江淮行省左丞,阿合馬誣搆以罪,竟為所害。子三人,良知、威、恩。孫一人,敬。皆為大官。

崔彧

《元史·崔彧傳》:彧,字文卿,小字拜帖木兒,弘州人。負才氣,剛直敢言。至元十六年,奉詔至江南,訪求藝術(shù)之人。十九年,除集賢侍讀學士。尋奉旨鉤考樞密文牘,遂由刑部尚書拜御史中丞。二十年,以刑部尚書上疏,言時政十八事。二十一年,彧劾奏盧世榮不可居相職,忤旨,罷。二十三年,加集賢大學士、中奉大夫、同僉樞密院事。尋出為甘肅行省右丞。召拜中書右丞。二十八年,由中書右丞遷御史中丞。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彧以久任憲臺,乞遷他職,不許。大德元年,兼領侍儀司事。二年,加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是歲卒。至大元年七月,贈推誠履正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鄭國公,謚忠肅。

崔履謙

《萬姓統(tǒng)譜》:履謙,至元十四年同知溫州府事。時劉萬奴棄城遁嗾,元帥懷都屠城。履謙與治中家之柄、徐似孫力爭,獲免。游軍略民間子女,履謙奮不顧身,力脫之。

崔天德

《萬姓統(tǒng)譜》:天德字君誼,吳江人。與周伯溫、高楊、張徐為友,以友竹自號。自為敘,在《吳江志》

崔彥輝

《萬姓統(tǒng)譜》:彥輝,錢塘人,號云林。生與王蒙皆為吳興趙氏甥,善篆隸、詞賦,畫亦超詣。隱居賣藥鹽橋市,沒無子,有甥鄭為后。

崔敬

《元史·崔敬傳》:敬,字伯恭,大寧惠州人。通刑名法律之學。淮東、山南廉訪司皆辟書吏。天歷初,辟御史臺察院書吏,歷刑部令史、徽政院掾史,遂升中書掾。至元五年,用累考及格,授刑部主事。六年,遷樞密院都事,拜監(jiān)察御史。出僉山北廉訪司事。至正初,遷河南,又遷江東。除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入為諸路寶鈔提舉,改工部侍郎。十一年,遷同知大都路總管府事。除刑部侍郎,遷中書左司郎中。十二年,歷兵部尚書,為樞密院判官。十四年,遷刑部尚書。十五年,復為樞密院判官,尋拜參知政事,行省河南,復為兵部尚書,兼濟寧軍民屯田使。十有七年,召為大司農(nóng)少卿,遂拜中書參知政事。盜據(jù)齊魯,敬分省陵州,兼領兵、刑、戶、工四部事,事無不集。十八年,除山東行樞密院副使,俄遷江浙行省左丞。卒,年六十七。贈資善大夫,謚曰忠敏。

崔詠

《臨清州志》:詠,世儒業(yè),少穎悟好學。鄉(xiāng)人推其行誼超卓,遂被薦,天歷中累官國子祭酒。

崔迪

《益都縣志》:迪,字惟吉,家世業(yè)儒,道貫經(jīng)史,長于理學。至正末,高皇帝嘗幸其家。洪武初,召授青州儒學訓導,轉(zhuǎn)益都教諭,擢左春坊、左贊善。謝病歸,乞以教諭終其身。賜之誥命、白金文綺龍頭柱杖、一品服色,以寵異之。

崔敏

《明外史·崔敏傳》:敏,字好學,襄陵人。生四十日,其父仕元為綿竹尹,父子隔絕者三十年。敏依母兄以居。元季寇亂,母及兄又相失。亂稍定,入陜尋母不可得。由陜?nèi)氪ǎ志d竹,求父冢墓,無知者。復還陜,訪諸親故,始知父殯所在,乃啟攢負其骸以歸。時稱崔孝子。

崔亮

《明外史·崔亮傳》:亮,字宗明,槁城人。元浙江行省掾。明師至舊館,亮降,授中書省禮曹主事。遷濟南知府。以母憂歸。洪武元年,禮部尚書錢用壬請告去,乃起復亮代之。國家自郊廟祭祀外,朝賀山呼、百司箋奏、官員、親屬、冠服、殿上坐墩之制及大射軍禮,皆亮所酌定。三年,卒官。

崔齡

《萬姓統(tǒng)譜》:齡字大年,吳江人,天德子。洪武初,以人才授刑部主事,以直諫坐藍黨死。

崔東

《萬姓統(tǒng)譜》:東字震初,洪武初,知永新縣事,有治聲。賦均訟簡,民去后思之。

崔以嗣

《萬姓統(tǒng)譜》:以嗣,敦詩之裔。洪武初,以儒士薦授葭州同知,敷政平易,操持廉慎,歷知縣。

崔植

《萬姓統(tǒng)譜》:植字斯立,鄞人。治《春秋》,得圣人心法。辨論公、谷、左氏三傳得失,歷歷如指掌。究極群史。平居儀度肅整,不假修飾,而規(guī)范自然。洪武七年,薦為郡學教授,后調(diào)處州,以成就后進為務,受業(yè)者日眾,必傾竭底里,隨其才而篤之。卒于官。植文學德行卓絕流輩,一時碩儒莫不想望其風采。自號丹山樵者。有雜著、文集若干卷。

崔聚

《明外史·柳升傳》:宣德元年,征交趾,以升為總兵官,崔聚為左參將,會黔國公晟討黎利。二年九月,入隘留關。利偽為國人上書,請立陳氏后者,升不啟封,趣進兵,連破關隘數(shù)十。升意殊輕賊,至倒馬坡,中鏢死。聚整軍至昌江。賊來益眾,官軍殊死斗。賊驅(qū)象大至。陣亂。聚,懷遠人。從成祖起兵北征,累遷左軍都督僉事。至是力戰(zhàn)被執(zhí),賊百計降之,終不屈死。

崔惠

《泉州府志》:惠字迪吉,晉江人,宋崔珙之后。素慷慨有大節(jié),領宣德十五年鄉(xiāng)薦,任江西石城縣學教諭。正統(tǒng)戊辰,叛寇陳椿陷石城,執(zhí)惠,逼令從己?;萘R賊不絕口,驅(qū)行里許,會賊燬草營,遂投火自焚死。

崔謙

《山西通志》:謙,高平人。宣德乙卯舉人,正統(tǒng)中吳堡知縣,以清謹稱。升懷慶府知府。

崔恭

《明外史·崔恭傳》:恭,字克讓,廣宗人。正統(tǒng)元年進士。除戶部主事。督餉延綏,有能聲。以楊溥薦,擢萊州知府。景泰中,超遷湖廣右布政使。諸司供給,率取之民。恭悉罷之。尋遷江西左布政使。寧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護衛(wèi),王稍戢。天順二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蘇、松諸府,浚治諸水。民賴其利。吏部缺右侍郎,李賢、王翱舉恭。遂召用,轉(zhuǎn)左。父憂起復。成化五年,尚書李秉罷,以恭代為尚書。五月,以母喪歸。葬畢,起南京吏部,尋奉敕參贊機務。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贈太子少保,謚莊敏。

崔源

《萬姓統(tǒng)譜》:源字有本,世家云中。天性孝友,深沉有智。襲寧波衛(wèi)指揮同知,蒞政老成,人不敢干以私。正統(tǒng)十三年,閩浙盜起,從總兵寧陽侯剿捕,累獲奇功。檄禦金華,殺賊一十七級,生擒陳唐奇等五十人,解京。以功升署浙江都指揮僉事,改檄武義。一日,火發(fā)聯(lián)營,源倉卒遇敵,時仲弟澄、季弟清從在營中,源曰:事急矣。我當死之,弟可自為計。即應聲曰:兄既死忠,我乃不能死義乎。遂挺身而前,皆力戰(zhàn)死。朝廷憫之,遣官賜祭,復俾其子世襲焉。

崔矩

《山西通志》:矩,沁源人。景泰癸酉舉人,任秦州知州,蒞官清白,守正不阿,當?shù)兰芍??;丶乙回毴缦础?br>

崔縉

《山西通志》:縉字縉紳,聞喜人。成化丙戌進士,授刑部主事。性方正好古,其祖以先聘妻寒微貌陋曰:汝中黃甲,為京官,可出此婦,為而別娶??N曰:此天地定配,縉不配,誰配耶。寒微荊布,豈可忘乎。不從。士大夫義之。

崔升

《明外史·李俊傳》:成化十五年,武選員外郎崔升言宦官妖僧罪,甚切。帝以方修省,不罪。升,字廷進,本樂安人。父為彰德庫大使,因家焉。成化五年進士。由工部主事改禮。稍遷延安知府,四川參政。守官廉。家居三十年,年八十八卒。

崔文奎

《新泰縣志》:文奎字應宿,號松溪,成化甲辰李旻榜進士。授刑部主事,累官南京工部尚書。清潔恪厚,蒞事勤敏,舉措歸于矜慎。粗衣菲食,一切安于儉陋。天下推為長者。致仕,進階從一品。卒,上痛悼,輟朝,遣使諭祭,諭葬誥,贈太子少保、南京工部尚書,謚康簡。

崔璽

《萬姓統(tǒng)譜》:璽字廷用,直隸通州人。登弘治丙辰進士,歷官所至有聲。后守武定州,因時變,乞歸丘園。羨臨清為天下通津,遂家焉。美豐姿,多技藝,善騎射,人多以文武才目之。時士夫皆與之交游。

崔銑

《明外史·崔銑傳》:銑,字子鐘,安陽人。舉弘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預修《孝宗實錄》,見太監(jiān)劉瑾,長揖不拜,由是忤瑾。指書成,出為南京吏部主事。瑾敗,召復故官,充經(jīng)筵講官,進侍讀。引疾歸。世宗即位,擢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嘉靖三年集議大禮,以執(zhí)議擯斥杖戍者相望,而張璁、桂萼等驟貴顯用事。銑上疏求去,且劾璁、萼。帝覽之不悅,令銑致仕。閱十五年,用薦起少詹事兼侍讀學士,擢南京禮部右侍郎。未幾疾作,復致仕。卒,贈禮部尚書,謚文敏。

崔文

《萬姓統(tǒng)譜》:文,安慶衛(wèi)指揮。宸濠之變,攻圍安慶二十馀日,自后開門縱殺,實文之功。事平,進署都督。

崔澄

《萬姓統(tǒng)譜》:澄字淵甫,吳江人。天性孝友,博學多文,能詩,工書,真、草、篆、隸,為人所寶。有《傳響集》行世。侄能,亦善書能詩。

崔深

《萬姓統(tǒng)譜》:深字靜伯,吳江人。正德中,以字學薦授中書舍人。博覽好古,畫梅入品。

崔桐

《明外史·舒芬傳》:武宗議南巡。時寧王宸濠久蓄異謀,人情惶懼。芬偕編修崔桐上疏,疏入。帝大怒,命跪闕下五日,期滿復杖之三十。桐,字來鳳,揚州人。鄉(xiāng)試第一,與芬同進士及第。既諫南巡,跪闕受杖。嘉靖中,以侍讀出為湖廣右參議,累擢國子祭酒,禮部右侍郎。

崔敦

《濱州志》:敦素讀書,砥行不茍。正德六年,流賊延掠至濱,冒矢石以捍,不支而避。有女子隨之,敦踰垣,女牽其裾,欲相攜以攀。敦指示可生之路,不與俱。

崔騰

《蒲臺縣志》:騰,蒲人,字云鵬,邑庠生。正德六年,流賊至,執(zhí)儒學師,欲殺之。騰哀告,愿以身代師死。賊義之,俱不忍殺而去。

崔巖

《郴州志》:巖字民瞻,進士。任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擢左、右布政,巡撫大同??軆煞妇?,巖獎率士卒,大致克捷。遷工部左侍郎,時群珰用事,巖抗疏力爭,卒以此忤權(quán)倖,兩系獄。逆瑾敗,乃得釋。

崔永

《浙江通志》:永字彥齡,海鹽人。七歲喪父,母韓氏改適同邑桑慎,為御史,坐事謫海南,攜韓從軍。永思母不置,徒步往求之。行次瓊州,得焉。會慎歿,力請歸母,所司以配屬無放還例,不遣。永慟哭,走京師哀請于朝,許之。復赴海南迎母歸,遭風,永入水負母,母得活,永竟感寒疾,客死江西。布政使茹大素葬祭之,郵致其母歸。

崔克升

《萬姓統(tǒng)譜》:克升,內(nèi)黃人。幼以孝聞,父遘疾,醫(yī)弗能療,克升取父大小便嘗之,以審輕重,卒治得瘳。父年九十九,卒。克升跣足,負土筑墳,廬墓三年。有司上其事,詔旌表其門。

崔元

《明外史·永康公主傳》:永康公主下嫁崔元。元,代州人,世宗入繼,以迎立功封京山侯。坐張延齡事下詔獄,尋釋。元好交文士,播聲譽,寵幸優(yōu)渥,勛臣戚畹莫敢望焉。卒,贈左柱國太傅兼太子太傅,謚榮恭國婿。

崔允

《萬姓統(tǒng)譜》:允字懋原,代州人,元弟。嘉靖癸未進士,歷刑部郎中。

崔廷奎

《廣東通志》:廷奎字國信,番禺人。性孝友,有才識。登嘉靖丙戌進士,授行人,奉命勞西陲將士。擢監(jiān)察御史,疏通河道,便利漕運。尋遷廣右僉憲,詔加副使。卒。

崔峨

《萬姓統(tǒng)譜》:峨字汝瞻,蠡縣人。嘉靖進士,歷僉事。

崔繼武

《陜西通志》:繼武,慶陽衛(wèi)前所正千戶。嘉靖二十五年,寇至,領兵截殺,陷歿于陣。

崔近思

《萬姓統(tǒng)譜》:近思,濱州人。嘉靖庚戌進士,歷山西參政。

崔都

《萬姓統(tǒng)譜》:都,蒲州人。嘉靖庚戌進士,歷布政司參議。

崔學履

《萬姓統(tǒng)譜》:學履,昌平州人。嘉靖庚戌進士,歷光祿寺少卿。

崔棟

《萬姓統(tǒng)譜》:棟,蘇州人。嘉靖庚戌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

崔大德

《萬姓統(tǒng)譜》:大德,字子謙,長治人。嘉靖癸丑進士,歷麻平知府。性爽愷,以誠待人。中有執(zhí)持,不屑茍隨。以事忤監(jiān)司,掛冠去??と怂贾?。

崔甫

《六合縣志》:嘉靖三十二年,倭奴入寇,甫應募禦之,死于陣。

崔貫

《六合縣志》:嘉靖三十二年,倭奴入寇,貫應募禦之,死于陣。

崔衍

《膠州志》:衍任北平衛(wèi)經(jīng)歷,以廉能升河間知府。善政著聞,召為刑部侍郎。

崔鑒

《名山藏·本行記》:鑒,京師人。父佑,嗜酒狎娼,取娼與居。娼時時誣妻,佑嘗被酒,窘辱之。佑出,娼惡詈妻,妻復之,娼擊敗妻面。妻入室撫床涕泣。鑒時年十三,自學舍歸,妻見鑒,悲慟不勝,而語之故,曰:吾自尋死耳。鑒曰:母勿復憂。潛入學舍,挾刃歸。適娼掃廳,且掃且罵。鑒從旁拔刃刺娼左脅,隨斃。鑒匿刃牖下,亡走數(shù)里。忽自念曰:父歸不知,以為吾母。母莫自明矣。即走返。佑果告妻于官,捕者至,鑒曰:我也。從牖下出刃示之,遂就獄。事聞,世宗下法司議,刑部尚書聞淵等議鑒孝心迫切,情在全母,請釋其罪。詔曰可。

崔景榮

《明外史·崔景榮傳》:景榮,字自強,長垣人。萬歷十一年進士。授平陽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甘肅、湖廣、河南,最后按四川。播州亂,景榮監(jiān)大帥劉綎、吳廣輩軍。播州平,總督李化龍疏敘監(jiān)軍功,弗及景榮。已,晉太仆少卿。三年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銀定素驕,歲入掠。景榮親督戰(zhàn)破之。四十一年,入為兵部右侍郎,總京營戎政。改吏部,以疾辭去。踰年,起宣府大同總督。召還,晉兵部尚書。為言官所論,景榮遂引疾歸。天啟四年,特起為吏部尚書。時魏忠賢盜國柄,群小更相倚附,逐尚書趙南星。即家起景榮,欲倚為助。比至,忠賢飾大宅以待,景榮不赴。忤忠賢指。又移書魏廣微,勸其申救楊漣、左光斗。廣微不得已,為具揭。尋以景榮書為徵,曰:景榮教我也。于是御史倪文煥、門克新先后劾景榮,削奪為民。崇禎改元,復原職。四年卒,贈少保。

崔儒秀

《明外史·崔儒秀傳》:儒秀,字儆初,陜州人。萬歷二十六年進士。歷戶部郎中,遷開原兵備僉事。時開原已失,儒秀募壯士,攜家辭墓而行。經(jīng)略袁應泰以兵馬甲仗不足恃為憂,儒秀曰:恃人有必死之心耳。應泰深然之。遼陽被圍,分守東城,矢集如雨,不少卻。會兵潰,儒秀痛哭,戎服北向拜,自經(jīng)。事聞,贈光祿卿,再贈大理卿,賜祠曰憫忠。

崔呈秀

《明外史·崔呈秀傳》:呈秀,薊州人。舉萬歷四十一年進士。授行人。天啟初,擢御史,巡按淮、揚。卑污狡獪,不修士行。見東林勢方盛,將出都,力薦李三才,求入其黨,東林稔其為人,拒不納。至淮、揚,贓私狼籍。還朝,高攀龍為都御史,盡發(fā)其貪污狀。詔革職候勘。呈秀大窘,夜走魏忠賢所,叩頭流涕,乞為義子。時忠賢為楊漣及廷臣交攻,憤甚,方假事端傾陷諸害己者,得呈秀,遂用為腹心,日與計畫。明年正月,給事中李恒茂為呈秀訟冤,忠賢即下中旨復其官。尋督三殿工,忠賢以閱工故,日至外朝。呈秀必屏人密語,以間進《同志》諸錄,皆東林黨人。又進《天鑒錄》,皆不附東林者。令忠賢憑以黜陟,善類為一空。其年九月,以門工成,進太仆少卿,旋進本寺卿。十一月,擢工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六年,疏頌忠賢督工功,請賜敕獎諭,末言:臣非行媚中官者,目前千譏萬罵,臣固甘之。疏出,朝野竊笑。時方刱《三朝要典》,呈秀疏陳要典之源,追論并封、妖書、之國三事,凡擁衛(wèi)國本者,悉加丑詆。其年七月,進本部尚書。十月,皇極殿成,加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仍督大工。母死,不奔喪,奪情視事。呈秀負忠賢寵,嗜利彌甚。朝士多拜為門下士。其不附己及勢位相軋者,輒使其黨排去,時有五虎之目,以呈秀為魁。明年八月冒寧、錦功,加太子太傅。俄敘三殿功,加少傅,世蔭錦衣指揮僉事。其月遷兵部尚書,仍兼左都御史,于是呈秀并綰兩篆,握兵權(quán)總憲紀,出入烜赫,勢傾朝野。莊烈帝即位,其黨知忠賢必敗,內(nèi)相攜。副都御史楊所修首請允呈秀守制,御史楊維垣、賈繼春相繼力攻,呈秀乞罷。帝猶慰留。章三上,溫旨令乘傳歸。已而言者劾呈秀及吳淳夫、田吉、倪文煥、李夔龍,號稱五虎,宜肆諸市朝。有詔逮治,籍其貲。時忠賢已死,呈秀知不免,列姬妾,羅諸奇異珍寶,呼酒痛飲,盡一卮仰擲壞之,飲已自縊。詔追戮其尸。

崔凝秀

《明外史·崔呈秀傳》:呈秀弟凝秀,為浙江總兵官。呈秀敗,凝秀遣戍。

崔鐸

《明外史·崔呈秀傳》:呈秀子鐸不能文,屬考官孫之獬,遂獲鄉(xiāng)薦。呈秀敗,鐸除名。

崔文榮

《明外史·崔文榮傳》:文榮,海寧衛(wèi)人。世指揮僉事,文榮舉武會試,天啟五年嗣職,授南安守備。崇禎中,盜逼桂陽,文榮督所部會剿,卻賊四萬人。以功,擢武昌參將。十六年,張獻忠犯武昌。先是,楚王出資募兵,應募者蘄、黃潰卒及賊間諜,至是開門納賊。文榮方出斗還,闔城扉不及,躍馬大呼,殺三人。賊攢槊刺之,洞胸死。有朱士鼎者,起家武進士,為巡江都司。城陷被執(zhí),大罵,賊斷其右手,乃以左手染血灑賊,賊又斷之,不死。賊退,令人縛筆于臂,能作楷字。招集舊卒,訓練如常。

崔廷鎮(zhèn)

《樂安縣志》:廷鎮(zhèn)籍京衛(wèi),善騎射,膂力絕人。由裨將積功至臨鞏總兵。天啟間,奢崇明叛永寧,廷鎮(zhèn)往援之,解重慶圍。后晉小教場都督。

崔泌之

《河南通志》:泌之字饑仲,鹿邑人。天啟乙丑進士,授雄縣知縣,升戶部主事。及歸陳州,壬午二月,李賊圍陳,不屈而死。兄源之,壬戌進士,巡撫延綏。有邊功。

崔維嵂

《平度州志》:維嵂號云漣,由拔貢歷官安州知州。崇禎十五年,兵鬨城陷,維嵂從容回衙,見妻牟氏及仲男婦陳氏俱投繯死。仗劍率衙卒巷戰(zhàn),被執(zhí),眾知為官,逼索金帛。維嵂怒曰:我為朝廷命官,豈肯賄爾輩,求緩須臾死耶。遂被害。后贈山西按察司僉事。

崔榮宗

《陜西通志》:榮宗,洋縣人。任蒙陰典史,城破,同知縣葉爚殺于城門。榮宗罵聲至死。

崔松

《壽光縣志》:松字子茂,倉上社人。以吏員授河南固始縣巡檢。抵任三月,值流賊犯境,松率所部弓兵與賊決戰(zhàn),中流矢,身殞。

崔爾達

《明外史·馮師孔傳》:李自成破西安城,城陷,指揮崔爾達赴井死。

崔姓部紀事

《世說新語》:正熊詣郡將陳,陳問:正熊君去崔杼幾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于陳恒。〈按正熊崔豹字〉《魏書·崔亮傳》:亮居家貧,傭書自業(yè)。時隴西李沖當朝任事,亮從兄光往依之,謂亮曰:安能久事筆硯,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饒書,因可得學。亮曰:弟妹饑寒,豈可獨飽。自可觀書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沖,沖召亮與語。沖甚奇之,迎為館客。沖謂其兄子彥曰:大崔生寬和篤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徹,汝宜敬之。二人終將大至。
《北齊書·崔?傳》:?以籍地自矜,謂盧元明曰:天下盛門,唯我與爾,傅崔趙李,何事者哉。崔暹聞而銜之。《唐書·高士廉傳》:初,太宗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后雖衰,子孫猶負世望,嫁娶必多取貲,故人謂之賣昏。由是詔士廉與韋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責天下譜牒,參考史傳,檢正真?zhèn)危M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帝曰:我于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貲,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槚,不解人間何為貴之。齊據(jù)河北,梁、陳在江南,雖有人物,偏方下國,無可貴者,故以崔、盧、王、謝為重。今謀士勞臣以忠孝學藝從我定天下者,何容納貨舊門,向聲背實,買昏為榮耶。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為公、卿、大夫,世世不絕,此謂之門戶。今皆反是,豈不惑耶。朕以今日冠冕為等級高下。遂以崔干為第三姓,班其書天下。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敘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元道、呂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敘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仆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馀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勛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后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先是,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寶等為冠。其后矜尚門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婿皆取當世勛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后房元齡、魏徵、李績復與昏,故望不減,然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下縣隔。李義府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后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為敝云。
《崔義元傳》:義元群從數(shù)十人,自興寧里謁大明宮,冠蓋騶哄相望。每歲時宴于家,以一榻置笏,猶重積其上。琳與弟太子詹事圭、光祿卿瑤俱列棨戟,世號三戟崔家。
《天中記》:博陵崔倕,緦麻親,三世同爨。正元以來,言家法者,以倕為首。宣宗聞之,嘆曰:家門孝友,可為士族師矣。
《小學紺珠》:唐崔颋生八子,皆有才世,以擬漢荀氏八龍。
《唐書·崔邠傳》:崔氏四世緦麻同爨,兄弟六人至三品,邠、郾、鄲凡為禮部五,吏部再,唐興無有也。居光德里,構(gòu)便齋,宣宗聞而嘆曰:鄲一門孝友,可為士族法。因題曰德星堂。后京兆民即其里為德星社云。
《崔珙傳》:諸崔自咸通后有名,歷臺閣藩鎮(zhèn)者數(shù)十人,天下推士族之冠。始,其曾王母長孫春秋高,無齒,祖母唐事姑孝,每旦乳姑。一日病,召長幼言:吾無以報婦,愿后子孫皆若爾孝。世謂崔氏昌大有所本云。《續(xù)文獻通考》:唐有姓崔者,自矜氏族,鄙林氏為下。林慍折之曰:崔子弒齊君,林放問禮之本,優(yōu)劣如何。其人俯首不能對。

崔姓部雜錄

北周庾信《崔訦神道碑》:昔者華陽之野,降龍首之神;烈山之都,啟龜文之繇??镏軇t盟津有會,佐夏則龍門始鑿。西游則起家秦相,東入則載世秦卿。備乎史籍,可得言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趙孟頫《酬滕野云》,得二王之神韻
如何馴服DeepSeek,回答100%按你心意來?
圖文:氣血雙補圣藥
《高光時刻:暢享職場人生的30個實用工具》全文
欣賞-潘長宏-【良言勸世之道-38】
放不下一個入了心的人,只能獨自承受萬箭穿心的痛苦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