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三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三百六卷目錄

 康姓部匯考
  梁書〈康絢傳〉
  鄭樵通志〈以謚為氏〉
  廖用賢尚友錄〈康姓〉
 康姓部列傳
  晉
  康安       康僧淵
  康因
  宋
  康穆       康元隆
  康元撫      康說
  梁
  康絢
  唐
  康植       康子元
  康日知      康希詵
  康志睦      康買得
  康承訓(xùn)      康駢
  康薩陀
  后梁
  康懷英
  后唐
  康延孝      康福
  康義誠      康思立
  康澄       康張
  遼
  康默記      康延壽
  宋
  康延沼      康延澤
  康仁杰      康保裔
  康德輿      康杰
  康履       康允之
  康與之
  金
  康公弼      康元弼
  康賜
  元
  康顯之      康璧
  康若泰      康震
  明
  康茂才      康鐸
  康汝楫      康縉
  康彥民      康淵
  康慶       康汝芳
  康紹宗      康勉
  康麟       康驥
  康玠       康永韶
  康海       康憲
  康天爵      康世隆
  康朗       康大和
  康正宗      康迪吉
  康濟       康爾韞
  康科       康紹文
  康良臣      康臣
  康韞燦      康濟民
  康懋績      康時升
  康元積
 康姓部紀事
 匡姓部匯考
  鄭樵通志〈以邑為氏〉
  廖用賢尚友錄〈匡姓〉
 匡姓部列傳
  周
  匡裕
  漢
  匡衡       匡昌
  匡咸       匡席
  匡元       匡去疾
  晉
  匡術(shù)
  宋
  匡夢者
  元
  匡才       匡國政
  明
  匡?!      】镲@
  匡忠       匡愚
  匡一定      匡輔〈耒陽人〉
  匡文真      匡佐  匡鵬       匡翼之
  匡贊       匡輔〈羅源人〉
  匡允中      匡鐸
  匡受爵      匡延年
  匡如桐

氏族典第三百六卷

康姓部匯考

《梁書》《康絢傳》

康絢,字長明,華山藍田人。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稻右嗲彩套哟t于河西,因留為黔首,其后即以康為姓。

《鄭樵·通志》以謚為氏

康氏姬姓,衛(wèi)康叔支孫,以謚為氏。前趙有黃門侍郎康安,前燕有康遷,宋有康說,梁有康絢。望出會稽、東平、京兆。宋朝登科有康戩、康亞之為盛族。

《廖用賢·尚友錄》康姓

康,商音,京兆,又望出東平、會稽。

康姓部列傳

康安

《鄭樵·通志》:前趙有黃門侍郎康安。

康僧淵

《姓氏急就篇》:晉有康僧淵。

康因

《梁書·康絢傳》:絢曾祖因,為苻堅太子詹事。

康穆

《梁書·康絢傳》:絢祖,穆為姚萇河南尹。宋永初中,穆舉鄉(xiāng)族三千馀家,入襄陽之峴南。宋為置華山郡藍田縣,寄居于襄陽,以穆為秦、梁二州刺史。未拜,卒。

康元隆

《梁書·康絢傳》:絢世父元隆,為流人所推,為華山太守。

康元撫

《梁書·康絢傳》:絢,父元撫,為流人所推,相繼為華山太守。

康說

《鄭樵·通志》:宋有康說。

康絢

《梁書·康絢傳》:絢,字長明,華山藍田人也。其先出自康居。晉時隴右亂,遷于藍田。絢少俶儻有志氣。齊文帝為雍州刺史,召為西曹書佐。永明三年,除奉朝請。文帝在東宮,以舊恩引為直后,以母憂去職。服闋,除振威將軍、華山太守。推誠撫循,荒馀悅服。遷前軍將軍,復(fù)為華山太守。永元元年,義兵起,絢舉郡以應(yīng)高祖。除西中郎南康王中兵參軍。天監(jiān)元年,封南安縣男。除輔國將軍、竟陵太守。七年,司州三關(guān)為魏所逼,詔假絢節(jié)、武旅將軍,率眾赴援。九年,遷假節(jié)、督北兗州緣淮諸軍事、振遠將軍、北兗州刺史。徵驃騎臨川王司馬,加左驍騎將軍,尋轉(zhuǎn)朱衣直閣。十三年,遷太子右衛(wèi)率,假節(jié)都督淮上諸軍事。十五年,以為持節(jié)都、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lǐng)安陸太守。絢在州三年,大修城隍,號為嚴政。十八年,徵為員外散騎常侍,領(lǐng)長水校尉。普通元年,卒。謚曰壯。絢寬和少喜懼,在朝廷,見人如不能言,號為長厚。在省,每寒月見省官襤縷,輒遺以襦衣,其好施如此。子悅嗣。

康植

《唐書·康日知傳》:日知祖植,開元時,左武衛(wèi)大將軍,封天山縣男。

康子元

《唐書·康子元傳》:子元,越州會稽人。仕歷獻陵令。開元初,詔中書令張說舉能治《易》、《老》、《莊》者,集賢直學(xué)士侯行果薦子元于說,說以聞,得侍讀。累擢秘書少監(jiān)。徙宗正少卿,以疾授秘書監(jiān),致仕。卒。

康日知

《唐書·康日知傳》:日知,靈州人。祖植,左武衛(wèi)大將軍。日知少事李惟岳,擢累趙州刺史。惟岳叛,日知與別駕李濯及部將共盟,固州自歸。惟岳怒,遣先鋒兵馬使王武俊攻之,日知使客謝武俊,武俊悟,引兵還,斬惟岳以獻。德宗美其謀,擢為深趙觀察使,興元元年,以深趙益成德,徙日知奉誠軍節(jié)度使,又徙晉絳,加累檢校尚書左仆射,封會稽郡王。貞元初卒。

康希詵

《尚友錄》:希詵,年十四。明經(jīng)登第,歷海、濮、饒、房、臺、曉六州刺史,皆有異政,顏真卿撰碑記其事。

康志睦

《唐書·康日知傳》:日知,子志睦,字得眾。姿魁偉,工馳射。隸右神策軍,遷累大將軍。討張韶以功,進平盧軍節(jié)度使。加檢校尚書左仆射。徙涇原,封會稽郡公。卒。

康買得

《唐書·孝友傳》:穆宗世,京兆人康買得,年十四,父憲責(zé)錢于云陽張蒞,蒞醉,拉憲危死。買得以蒞趫悍,度救不足解,則舉鍤擊其首,三月蒞死。刑部侍郎孫革建言:買得救父難不為暴,度不解而擊不為兇。先王制刑,必先父子之親。《春秋》原心定罪,《周書》諸罰有權(quán)。買得孝性天至,宜賜矜宥。有詔減死。

康承訓(xùn)

《唐書·康日知傳》:日知,子志睦,志睦子承訓(xùn),字敬辭。推門功進累左神武軍將軍。宣宗擢為天德軍防禦使,封會稽縣男,擢義武節(jié)度。加檢校尚書右仆射,承訓(xùn),移疾,授右武衛(wèi)大將軍,分司東都。咸通中,南詔盜邊。武寧兵七百戍桂州,六歲不得代,列校許佶、趙可立因眾怒殺都將,詣監(jiān)軍使丐糧鎧北還,不許,即擅斧庫,劫戰(zhàn)械,推糧料判官龐勛為長,勒眾上道。懿宗乃拜承訓(xùn)檢校尚書右仆射、義成軍節(jié)度使、徐泗行營都招討使,討之,及承訓(xùn)攻拔徐州勛,氣喪,無顧賴,眾尚二萬,自石山而西,所在焚掠。承訓(xùn)悉兵八萬逐北,沙陀將朱邪赤衷急追至宋州,勛焚南城,為刺史鄭處沖所破,將南趨亳,承訓(xùn)兵循渙而東,賊走蘄縣,官兵斷橋,不及濟,承訓(xùn)乃縱擊之,斬首萬級,馀皆溺死。越三日,得勛尸。斬其子于京師。詔擢承訓(xùn)檢校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徙節(jié)度河?xùn)|。于是宰相路巖、韋保衡劾承訓(xùn)討賊逗撓,貪擄獲,不時上功。貶蜀王傅,分司東都。再貶恩州司馬。僖宗立,授左千牛衛(wèi)大將軍。卒。子傳業(yè),終鄜坊節(jié)度使。

康駢

《萬姓統(tǒng)譜》:駢,貴池人。篤于自修,善論議,田頵守宣州,聘駢入幕,常左右頵畫策禦寇,后薦為戶部郎,遷中書舍人。

康薩陀

《歷代名畫記》:薩陀為振威校尉。僧悰云:亡所服膺,虛心自悟。初花晚葉,變態(tài)多端。異獸奇禽,千形百狀。

后梁

康懷英

《五代史·康懷英傳》:懷英,兗州人也。事朱瑾為牙將,梁兵攻瑾,瑾出略食豐、沛間,留懷英守城,懷英即以城降。太祖得懷英,大喜。梁兵攻李茂貞,以懷英為先鋒。茂貞與梁和,昭宗還京師,賜懷英迎鑾毅勇功臣。楊行密攻宿州,太祖遣懷英擊走之,表宿州刺史。遷保義軍節(jié)度使。丁會以潞州叛梁降晉,太祖命懷英為招討使,懷英不敢出戰(zhàn),太祖乃以李思安代懷英將,降懷英為都虞候。久之,以為右衛(wèi)上將軍。劉知俊叛,奔于岐,以懷英為保義軍節(jié)度使、西路副招討使。擊之,懷英大敗。徙鎮(zhèn)感化。其后朱友謙叛附于晉,以懷英討之,與晉人戰(zhàn)白徑嶺,懷英又大敗。徙鎮(zhèn)永平,卒于鎮(zhèn)。

后唐

康延孝

《五代史·康延孝傳》:延孝,代北人也。為太原軍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遣段凝軍于河上,以延孝為左右先鋒指揮使。延孝見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騎奔于唐莊宗。拜博州刺史、捧日軍使,莊宗用延孝策,滅梁。以功拜鄭州防禦使,賜姓名曰李紹琛。二年,遷保義軍節(jié)度使。三年,征蜀,以延孝為先鋒排陣斬斫使,王宗弼以蜀降。延孝屯漢州,以俟魏王繼岌。蜀平,延孝功為多。左廂馬步軍都指揮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見重于郭崇韜。崇韜有軍事,獨召璋與計議,而不問延孝,延孝大怒,責(zé)璋。璋訴于崇韜,崇韜表為東川節(jié)度使,延孝愈怒。明年,繼岌班師,命延孝以萬二千人為殿,行至武連,聞朱友謙無罪見殺。友謙有子令德在遂州,莊宗遣使者詔繼岌即誅之。繼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已自疑,及璋過延孝軍,又不謁,延孝大怒。遂擁其眾自劍州反入蜀,自稱西川節(jié)度、三州制置等使。馳檄蜀人,數(shù)日之間,眾至五萬。任圜追之,及于漢州,會孟知祥夾攻之,延孝戰(zhàn)敗,被擒,載于檻車。至鳳翔,莊宗遣宦者殺之。

康福

《五代史·康福傳》:福,蔚州人也,世為軍校。福以騎射事晉王為偏將。莊宗令福牧馬于相州,為小馬坊使,逾年馬大蕃滋。明宗自魏反,兵過相州,福以小坊馬二千匹歸命,明宗勢由是益盛。明宗入立,拜飛龍使,領(lǐng)磁州刺史、襄州兵馬都監(jiān)。福為將無他能,善諸戎語,明宗常召入便殿,訪以外事,福輒為蕃語以對。樞密使安重誨惡之,福懼,求外任。乃拜涼州刺史,河西軍節(jié)度使。威聲大振,蕃人畏服,徙鎮(zhèn)彰義。歷靜難、雄武,充西面都部署。晉高祖時,徙鎮(zhèn)河中,代還,卒于京師,謚曰武安。

康義誠

《五代史·康義誠傳》:義誠,字信臣,代北三部落人也。以騎射事晉王,莊宗時為突騎指揮使。明宗即位,遷捧圣指揮使,領(lǐng)汾州刺史。遷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領(lǐng)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出為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復(fù)為親軍都指揮使,領(lǐng)河陽,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潞王從珂反鳳翔,諸鎮(zhèn)兵皆潰,義誠請悉將禁軍以西。憫帝奔衛(wèi)州。義誠降于從珂。清泰元年四月,斬于興教門外,夷其族。

康思立

《五代史·康思立傳》:思立,本山陰諸部人也。少為騎將,從莊宗破梁夾城,戰(zhàn)柏鄉(xiāng),累以功遷突騎指揮使。明宗即位,歷應(yīng)嵐二州刺史、宿州團練使、昭武軍節(jié)度使,徙鎮(zhèn)保義,皆有善政。廢帝即位,徙安遠,又徙安國,以年老罷為右神武統(tǒng)軍。石敬瑭反太原,廢帝以思立為北面行營馬軍都指揮使。廢帝幸懷州,遣思立將從駕騎兵出團柏谷救張敬達,未至,而敬達死,楊光遠降晉,思立以疾,卒于道。

康澄

《五代史·唐明宗本紀》: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為國家者有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識者皆多澄言切中時弊。

康張

《十國春秋·荊南》:康張,事文獻王,為硤州長陽令,有良吏才,一邑稱治,與少監(jiān)孫光憲時相往還云。

康默記

《遼史·康默記傳》:默記,本名照。少為薊州衙校,太祖侵薊州得之,愛其才,隸麾下。頃之,拜左尚書。神冊三年,始建都,默記董役,人咸勸趨,百日而訖事。五年為皇都夷離畢。天贊四年,大諲撰叛,命諸將攻之。默記分薄東門,率驍勇先登平之。歸營太祖山陵畢,卒。

康延壽

《遼史·康默記傳》:默記孫延壽,字引昌,少倜儻。景宗特授千牛衛(wèi)大將軍。宋人攻南京,延壽奮擊,敵遂大潰。以功遙授保大軍節(jié)度使。乾寧三年卒。

康延沼

《宋史·康延澤傳》:延澤,兄延沼,幼隸后唐明宗帳下。仕晉祖,為尚食使,改散指揮使都虞候、興圣軍都指揮使,出為隨、澤二州刺史。周祖北征,延沼與白文遇、李彥崇、曹奉金并從。廣順中,為侍衛(wèi)馬步軍都軍頭、領(lǐng)信州刺史。從世宗征劉崇,率兵攻遼州,轉(zhuǎn)龍捷右?guī)夹?、領(lǐng)岳州防禦使,真拜蔡齊鄭楚四州防禦使、晉潞二州兵馬鈐轄。宋初,李重進叛,以延沼為前軍馬軍都指揮使。建隆四年,改懷州防禦使。乾德六年,征河?xùn)|,以延沼為先鋒都監(jiān)。太祖親征太原,以延沼宿將,熟練邊事,詔領(lǐng)兵屯潞州,會以疾歸郡。開寶二年,卒。

康延澤

《宋史·康延澤傳》:延澤,父福,晉護國軍節(jié)度。延澤,天福中,以蔭補供奉官。周廣順二年,遷內(nèi)染院副使。宋初,從慕容延釗、李處耘平湖湘。以勞授正使。乾德中,征蜀,為鳳州路軍馬都監(jiān)。及孟昶降,延澤以百騎先入成都,安撫軍民,盡封府庫而還。就命為成都府都監(jiān)。會全師雄復(fù)亂,徙為晉州刺史。事平,就命為東川七州招安巡檢使。全斌等得罪,延澤亦坐貶唐州教練使。開寶中,起為供奉官,遷左藏庫副使。坐與諸侄爭家財失官,居西洛卒。

康仁杰

《萬姓統(tǒng)譜》:仁杰,泉州人,喜儒學(xué),頗自勵,尤工于詩。因游江淮,會南唐陳德誠,出次池,陽仁杰以詩投之,德誠薦至金陵。時陳洪進據(jù)漳泉,南唐主召問其土俗,仁杰對答無滯,授鄂州文學(xué)補溧陽簿,性循素儉,門無私謁,終汾陽令。

康保裔

《宋史·康保裔傳》: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后唐長興中,討三都戰(zhàn)歿。父再遇,為龍捷指揮使,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屢立戰(zhàn)功,為東班押班,及再遇歿,詔以保裔代父職,累遷日騎都虞候,轉(zhuǎn)龍衛(wèi)指揮使,領(lǐng)登州刺史。端拱初,領(lǐng)淄州團練使,徙定州、天雄軍駐泊部署。尋知代州,移深州,又徙高陽關(guān)副都部署,領(lǐng)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領(lǐng)彰國軍節(jié)度,出為并代都部署,徙知天雄軍,復(fù)為高陽關(guān)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zhàn)于河間,保裔選精銳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遲明,契丹圍之數(shù)重,保裔決戰(zhàn)。二日,殺傷甚眾,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使,繼明為內(nèi)園副使,幼子繼宗為西頭供奉官,孫惟一為將作監(jiān)主簿。保裔謹厚好禮,喜賓客,善騎射,弋飛走無不中。人服其妙。繼英仕至左衛(wèi)大將軍、貴州團練使,嚴于馭軍,厚于撫宗族,其卒也,家無馀財。

康德輿

《宋史·康德輿傳》:德輿,字世基,河南洛陽人。父贊元,嘗從曹光實襲李繼遷,獲其母妻,擢崇儀使、武州刺史。贊元死,真宗追其功,錄德輿三班奉職,遷右班殿直、涇原路走馬承受,擢閤門祗候。歷開封府西路都巡檢、勾當榷貨務(wù)。改巡護開封府等六州黃河堤岸。天圣中,使夏州,還,勾當汴口,改西頭供奉官。用樞密使曹利用薦,遷內(nèi)殿崇班、河陰兵馬都監(jiān)。歷知原州、慶州,益州路兵馬鈐轄,久之,領(lǐng)昭州刺史,徙并代兵馬鈐轄、管勾麟府路軍馬事。賊圍府州,德輿按兵不出戰(zhàn),降為東染院使、河陽兵馬都監(jiān)。尋復(fù)昭州刺史、知保州,徙真定府定州路總管,歷知代、石、儀三州,大名府路鈐轄,提舉金堤,累遷西上閤門使。至和中。復(fù)領(lǐng)果州團練使、知冀州,趙州。徙陳州鈐轄,卒。

康杰

《宋史·彊霓傳》:康杰者,權(quán)知扶風(fēng)縣,與金將馮宣戰(zhàn),宣愛而欲招之,杰不降,宣殺之。

康履

《宋史·藍圭傳》:康履,初為康王府都監(jiān)、入內(nèi)東頭供奉官,康王既即位,履妄作威福,無所忌憚。遷內(nèi)侍省押班、金州觀察使。帝幸浙江,至杭州,江下觀潮,中官供帳,赫然遮道。統(tǒng)制苗傅等切齒,傅幕客王世修亦疾中官恣橫,以告武功大夫劉正彥,正彥曰:會當共除之。王淵躋樞筦,正彥以為由宦者所薦,愈不平,謀遂決。伏兵斬淵,遣兵圍履家,分捕中官,履馳入白帝,傅等至,乞康履誅之,以謝三軍。帝不忍,以主管機宜文字時希孟、軍器監(jiān)葉宗諤言,帝不得已,遣人執(zhí)履至,遂以付傅,即腰斬之。梟其首。傅等誅,贈履官,謚榮節(jié)。

康允之

《萬姓統(tǒng)譜》:允之,知杭州。扈從統(tǒng)制苗傅、劉正彥作亂,殺王淵,分捕內(nèi)侍,皆殺之。傅黨入內(nèi),奏曰:傅等不負國家,止為天下除害耳。允之見事急,請高宗御樓撫諭,傅等更乞康履腰斬,臠其肉,梟首,與淵首相望,劫高宗傳位皇子,敷請隆祐太后臨朝,允之,遁赭山。明年,兀朮兵自獨松關(guān)入,遂犯臨安,允之棄城走錢塘令,朱蹕死之。

康與之

《尚友錄》:與之,字伯可,號順庵,南渡有聲樂府,秦申公薦于上,以文詞待詔金馬門,凡中興粉飾,治具兩宮宴集,皆假其歌詠,故應(yīng)制之詞居多,嘗題徽宗畫像云:玉輦宸游事已空,尚馀奎藻繪春風(fēng)。年年花鳥無窮恨,盡在蒼梧夕照中。高宗見之,一慟而已。

康公弼

《金史·虞仲文傳》:康公弼字伯迪,其先應(yīng)州人。曾祖引,遼保寧間以戰(zhàn)功授誓券,家于燕之宛平。公弼好學(xué),中進士,除著作郎、武州軍事判官。辟樞府令史,求外補,出為寧遠令??h人為立生祠。監(jiān)平州錢帛庫,調(diào)役糧于川州。權(quán)乾州節(jié)度使。卒,謚忠肅。

康元弼

《金史·康元弼傳》:元弼,字輔之,大同云中人。幼敏學(xué),善屬文,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diào)汝陽簿,改崇義軍節(jié)度判官。由垣曲縣令補尚書省令史,累遷同知河北西路轉(zhuǎn)運使事,召為大理丞。大定二十七年。出為弘州刺史,閱歲授大理少卿。轉(zhuǎn)秘書少監(jiān),改通州刺史。章宗立,尊孝懿皇后為皇太后,以元弼舊臣詔充副衛(wèi)尉。再轉(zhuǎn)大理卿,以喪去,起復(fù)為尚書刑部侍郎,遷南京路轉(zhuǎn)運使。承安三年致仕,卒。

康賜

《萬姓統(tǒng)譜》:賜,寧晉人。少孤貧,養(yǎng)于外家田氏,及長,事母以孝聞。崇慶三年,中進士第,為監(jiān)察御史。彈劾不避,官至右司都事、司農(nóng)丞,后出為河中府治中、尚書、六部郎中。

康顯之

《高唐州志》:顯之,號澹軒,高唐人,登金正大詞賦甲科,篤信好學(xué),六經(jīng)子史無所不通。元初,東平嚴忠濟首議興學(xué)養(yǎng)士,起為儒林祭酒,四方學(xué)者云集,被其指引者,率以文行著聞。

康璧

《高唐州志》:璧,字叔瑗,號達莊,澹軒之孫也。筮仕本州教授,祗服先訓(xùn),以傳家學(xué),四為科舉考試,官行省廉訪使,禮文交至,中選者,咸得其人揚。歷中外垂五十馀年,積階亞中大夫,禮部侍郎,致仕。

康若泰

《尚友錄》:若泰,字魯瞻,以進士第,授浚州判官,下車視事。門無私謁,務(wù)盡忠勤,天歷二年,歲大饑,民食缺,若泰惻然,于是召富人,宴集募之,遂得粟二千石,以給貧民,民賴以安。

康震

《江西通志》:震,泰和人。為益陽慶州書院山長,歸,元季亂,為守備計,及熊天瑞入寇,震度不可為匿,重崖中不食死。

康茂才

《明外史·康茂才傳》:茂才,字壽卿,蘄人。元末寇亂陷蘄,結(jié)義兵保鄉(xiāng)里。立功,為淮西宣慰使、都元帥。太祖克集慶,率兵降太祖。命統(tǒng)所部從征。授秦淮翼水軍元帥,守龍灣。太祖以軍興,民失農(nóng)業(yè),命茂才為都水營田使,修水利,興屯田。明年,太祖親征陳友諒,茂才以舟師從,又從援龍興,皆有功。擢金吾侍衛(wèi)親軍都護府副都護。改神武衛(wèi)指揮使,進大都督府副使。遷同知大都督府事,與都督馮勝西下陜州,茂才留守陜西。平移鎮(zhèn)山西,復(fù)從大將軍征漢中,還軍道卒,謚武毅。

康鐸

《明外史·康茂才傳》:茂才子鐸,字伯聲,年十歲,入侍皇太子讀書大本堂。以父功封蘄春侯。從大將軍北征。卒于軍,謚忠憫。

康汝楫

《萬姓統(tǒng)譜》:汝楫,武功人,以儒術(shù)起家。洪武初,歷官四川安岳知縣,有治績,永樂初,以舊臣擢北京刑部左侍郎。既卒,官其長子,爵上林苑監(jiān)左監(jiān)正,累遷太常寺少卿。次子禋上林苑監(jiān)副,累遷通政司參議。

康縉

《萬姓統(tǒng)譜》:縉,泰和人。洪武間,開科進士,初授平陰縣丞。

康彥民

《萬姓統(tǒng)譜》:彥民,泰和人。洪武進士,永樂初,為天臺知縣,罷官居家,民猶思慕。宣德初,巡按御史以聞吏部,不從,上曰:朕方擇人為守,今此人罷去久,民猶欲之,必有政事及民。其召用之。

康淵

《明外史·康茂才傳》:茂才子鐸,鐸子淵,授散騎舍人。已,而革冠服,勒居山西。

康慶

《萬姓統(tǒng)譜》:慶,襄陽人。初以太學(xué)生署監(jiān)察御史,改知縣,升和州知州,坐事罷。復(fù)起為御史,升四川參政。宣德中,年老致仕。

康汝芳

《萬姓統(tǒng)譜》:汝芳,字仲實,祁門人。宣德丙辰進士,景泰二年,知辰州府。都御史劉廣衡薦之,汝芳雅尚恬退,浩然辭去。至今人稱賢大夫。

康紹宗

《萬姓統(tǒng)譜》:紹宗,武定州人。登進士,任戶部主事,歷升為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康勉

《萬姓統(tǒng)譜》:勉,松江人。由舉人授浙江奉化教授,繼以才行,擢知清流縣,仁以撫民,勤以治事,邑人多頌之。正統(tǒng)癸亥沒于官,行李蕭然,不能歸櫬,士夫皆為之助。

康麟

《廣東通志》:麟,字文瑞,順德人,景泰甲戌進士,授御史,按閩中。發(fā)奸摘伏如神,出為僉事,廉介無私,豪強屏跡,剛直見忤,人皆惜之。麟工于詩,嘗以韻類集唐詩為《雅音匯編》,又著《世教錄》行于世。

康驥

《江西通志》:驥,字德良,泰和人,監(jiān)察御史,天順中閹宦竊弄威福,驥抗章論其奸狀,群小泣訴于上,乃下驥獄,拷掠備至,而詞氣侃侃不撓。后復(fù)巡按山東北直隸所,至,風(fēng)紀肅然,吏民畏懾。

康玠

《萬姓統(tǒng)譜》:玠,字廷玉,泰和人,天順甲戌進士,歷知府。

康永韶

《明外史·魏元傳》:康永韶,字用和,祁門人。舉于鄉(xiāng),入國學(xué),選授御史。成化初,巡按畿輔,四年,爭慈寧太后山陵事。彗星見,上疏請斥邪奸,痛詆學(xué)士商輅、兵部尚書程信、禮部尚書姚夔、戶部尚書馬昂。帝怒,下獄。給事中毛弘等論救,輅亦請寬之,乃杖二十,復(fù)其官。帝命兩京大臣考察庶僚,而去留多不當。永韶復(fù)劾大臣行私。貶順昌知縣,再調(diào)福清、惠安。久之,有薦其知天文者,中旨召還,授欽天監(jiān)正,進太常少卿,掌監(jiān)事。永韶為御史有直聲,及是見帝惑左道權(quán)倖用事,乃更迎合取寵,占候多隱諱,擢禮部右侍郎,仍掌監(jiān)事。坐歷多訛字,落職歸。

康海

《名山藏·文苑記》: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十五年進士及第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劉瑾用事。以海鄉(xiāng)人,欲致之。海常自疏闊,其后李夢陽下獄,瑾幾殺之矣。夢陽之妻弟曰:左國玉者,年二十馀,為書通海,劉公方持衡天下,必不以私怨殺人,且其人平生惜才,即殺人,必不殺李子。公見重于劉公,而好李子也。重劉公,則當匡之。為名宦官好李子,當請劉公生之。海謝國玉曰:我固自遠于劉太監(jiān)也,乃何惜生李子。即上馬馳,至瑾門,門者阻之,海曰:我康狀元,乃公里人。瑾聞,即攝衣出迎,坐。海上坐,留海飲。明日,即入奏出夢陽,瑾諷海,欲以為吏部侍郎,海固辭,自是時,時有匡正,而亦自是益親瑾。敗,坐瑾黨,奪官為民,??剐胁浑S,而短于原人,亦復(fù)繁喙故其所,涉毀譽雙騰既廢,益自放于絲竹聲伎,手抱琵琶和歌也。呂楠過之,曰:先生何量之褊乎。海曰:吾放浪形骸,游情酒伎間,患越縱耳。猶稱褊哉。楠曰:先生短于登仕,越于廢居,非褊而何。海笑納之。海雖生,夢陽乎厥,后夢陽乃為《中山狼》雜劇,以刺海,文士之相嫉如此。

康憲

《邵陽縣志》:憲,字公廷。弘治中以歲薦任廣元知縣。嘉惠學(xué)校,寬恤小民,蠲串錢之弊,代逋乏之。征九載,遺愛歸田,年八十四。

康天爵

《山西通志》:天爵,臨汾人。嘉靖癸未進士,歷官陜西參議。事母至孝,居官清慎,嘗監(jiān)山東銀礦,毫無所取。及歸,一武官遠送山中,密饋以金,責(zé)卻之,人稱其廉直。

康世隆

《萬姓統(tǒng)譜》:世隆,字文明,咸寧人。嘉靖丙戌進士,歷布政司參議。

康朗

《泉州府志》:朗,字用晦,惠安人。嘉靖乙未進士,授刑部主事,轉(zhuǎn)郎中,升僉事。浙江參議,廣西督餉運。擒蠻寇,以外艱歸,起補參議山西,擢備兵曹濮。劇寇傅伯玉、劉千斤逼曹城,朗勒兵冒矢石,死戰(zhàn)捷聞,轉(zhuǎn)參政江西,進右布政浙江丁內(nèi)艱,再補河南晉僉都御史,開府鄖陽歸。隆慶初,中外按撫六章交薦,竟不起。

康大和

《莆田縣志》:大和,字原中,嘉靖乙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內(nèi)艱歸。服闋補任同考會試,及預(yù)修會典。己酉,主試順天,遷右春坊右諭德。癸丑,主會試武舉,遷侍講學(xué)士視院篆。時嚴嵩用事,大和絕跡權(quán)門,筮仕幾二十年,始進南京禮部侍郎,辛酉,遷南京工部尚書,乞致仕。

康正宗

《邵陽縣志》:正宗,字賓峰。幼失怙,母子相依,茹苦誦讀,中嘉靖庚子第三人,屢蹶春闈,授廣昌知縣。未幾卒。所著有《游涉集》,《廣騷蘭閨繡譜》、《崔鶯鶯辨》諸書。

康迪吉

《章丘縣志》:迪吉,嘉靖甲辰進士,初授戶部,能其職。出知太原,聞父病委頓,即夜挾兩騎出城,過黃泥坂,聞訃音,墮馬,移時若不欲生,從者掩淚不能仰視,起復(fù)守保定,卒于官。

康濟

《衡州府志》:濟,千戶,精于技擊。嘉靖三十二年,巨寇李萬琦剽劫慕化、永福等鄉(xiāng),兵道齊遇檄捕之,遇于險隘,賊伏發(fā),戰(zhàn)死。

康爾韞

《同安縣志》:爾韞,字叔玉,萬歷己未進士,授戶部主政。督河西稅課,外羨馀不染毫釐,歷郎中,管通州廳,以不謁權(quán)貴,出知兗州,清獄理冤,汰役革耗。未幾,乞病歸。

康科

《江夏縣志》:科,為人骯臟不諧俗,兩試縣令,以忤權(quán)貴罷官歸,歸時,囊篋止馀俸金八錢,其貧如洗,誦讀不輟。

康紹文

《陜西通志》:紹文,興安州庠生,流賊破城之日,賊縛父泰,欲殺之,紹文告賊愿代父死,賊殺紹文,釋其父。

康良臣

《黃岡縣志》:良臣,以掾尉定海,率義兵與倭戰(zhàn),斬首三十馀級,身受數(shù)槍,殞馬上,手戈尚未釋。事聞,蔭一子入監(jiān)。

康臣

《山西通志》:臣,蔚州人,指揮僉事,以魁梧勇悍為當?shù)浪?。督兵宣府城西海子,遇敵奮斗,陷于陣。事聞,贈指揮同知,世襲。

康韞燦

《衡州府志》:韞燦,號石潭。性質(zhì)樸,母喪,廬墓哀毀骨立,喜施予,鄉(xiāng)人藉以舉火者數(shù)十家,逋券千金,悉焚之。嘗有盜過其門,曰:勿驚善人也。

康濟民

《章丘縣志》:濟民,篤行善,士有少婦,曾被盜園中,憑高垣呼,濟民援之,濟民念,即急不可廢禮,命童子梯下之。為刑省掾同舍,掾有大醉,而夜遺金者,濟民晨起,出所遺授之,其人驚嘆。邑人高其行,稱曰:康懷樸云。

康懋績

《衡州府志》:懋績,字子偉,號東洲,篤孝友嘗運糧岳州,鄰有夫妻哭,甚哀懋,績問故,曰:逋賦若干,今鬻妻以償之,故悲耳。懋績解橐中金,如數(shù)畀之,岳人問姓名,懋績不答,其隱德如此。

康時升

《衡州府志》:時升,號見東,戊子舉于鄉(xiāng),謁選得惠來邑,有沉獄十馀年不決,時升力為雪之,赤腳兵為郡邑害,聞時升廉,各解去。居官五月,囊無銖錢,以母喪歸里。

康元積

《衡州府志》:元積,字函三,辛丑進士,初官奉常,即上保泰疏直聲,著長安,將擢銓部,元積手揭力辭,旋奉欽取擬,注吏科給事中,遽捐館,居鄉(xiāng),嘗以黃堡驛馬病民為條,議改,罷民間,賴之。

康姓部紀事

《華容縣志》:程萬里,恤刑山東,閱讞詞,有囚夢神語云:呼無渡,呼無浴,斗谷三升米,寄與程萬里。等語,萬里諤然,頓悟曰:殺人者,得無康七乎。廉得康七抵死,眾稱神。

匡姓部匯考

《鄭樵·通志》

以邑為氏〈魯邑〉

匡氏,魯匡邑宰匡句須之后,開封長垣縣西南十里匡邑故城,亦屬衛(wèi),又疑魯別有匡邑,《廬山記》楚威王時有匡裕先生。

《廖用賢·尚友錄》匡姓

匡,晉陽商音。

匡姓部列傳

匡裕

《尚友錄》:裕,字子孝,魯匡邑宰,句須之后。春秋時,師柱下史老聃,得長生之術(shù)。兄弟七人同結(jié)廬于南障山中。周定王嘗問方今神仙之在世者幾何,老聃舉五岳諸仙對,裕其一也。王徵之,不見。后使使者訪其隱,所僅有草廬存焉。邦人遂呼:匡山。又曰:廬山。

匡衡

《漢書·匡衡傳》: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世農(nóng)夫,至衡好學(xué),家貧,庸作以供資用。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射策甲科,以不應(yīng)令除太常掌故,補平原文學(xué)。學(xué)者多上書薦衡明經(jīng),當世少雙,后進皆欲從衡平原。事下太子太傅蕭望之問,衡對詩大義,深美。宣帝不用儒術(shù),遣歸官。皇太子見衡對,私善之。元帝即位,史高為大司馬,辟衡為議曹史,薦于上,以為郎中,遷博士,給事中。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朝廷有政議,傅經(jīng)以對。上以為任公卿,由是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代韋元成為丞相,封樂安侯,成帝即位,奏正南北郊,罷諸淫祀,元帝時,石顯用事,衡畏顯。至成帝初,乃與御史大夫甄譚,追條其舊惡。司隸校尉王尊奏:衡、譚居大臣位,知顯等專權(quán),不以時奏,無輔政之義。衡乞骸骨,不許。后有司奏衡專地盜土,坐免。為庶人,終于家。

匡昌

《漢書·匡衡傳》:衡子昌,為越騎校尉。

匡咸

《漢書·匡衡傳》:衡子咸,明經(jīng),歷位九卿。

匡席

《萬姓統(tǒng)譜》:席,見印藪。

匡元

《萬姓統(tǒng)譜》:元,見印藪。

匡去疾

《萬姓統(tǒng)譜》:去疾,見印藪。


匡術(shù)

《萬姓統(tǒng)譜》:術(shù),司徒中郎,攻石勒馬頭塢,克之。

匡夢者

《萬姓統(tǒng)譜》:夢者,龍泉人,咸淳進士。

匡才

《嶧縣志》:才,邳州氶人,漢丞相,衡之后也。世居匡里,至祖,友及其父,珍耕于下邳,始別為匡家鎮(zhèn)云。才多智勇,好讀孫吳書,仕金為武略將軍,徐邳兵馬都巡使。金亡率所部歸元,令招散亡,還守邳,邳徐逼宋,北邊,而桐郡孟山宿遷桃源濉口,皆要地,才乃與裨將百家奴益兵進擊,不旬月五,城皆破,拔授沂邳東河監(jiān)軍,邳人袁萬作亂,出戰(zhàn)大破之,加監(jiān)戰(zhàn)兵馬使,徐守張名叛,合宋兵來攻邳,連戰(zhàn)大敗之,擒其將卒三千馀人,進沂邳東河元帥,兼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壬子,宋兵大入境,才血戰(zhàn)死,時年六十五。子國政,方六歲,倚母高氏,有奇操。

匡國政

《萬姓統(tǒng)譜》:國政,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才之子也。為歸德府判官,母病刲肝以進,病愈,既而復(fù)病,又剔胸和藥,愈之,及卒,廬墓終喪,延祐中旌表。

匡福

《膠州志》:福,至正間,累官河南行省參政,嘗與孛羅帖木兒擊劉福,通于衛(wèi)輝,克,復(fù)曹州,見孛羅帖木兒跋扈,陰有異志,即解官去。時張士誠徵福,授以元帥,不受,即率眾歸,明太祖拔為騎尉,守東海,值倭寇竊發(fā),福擊破之,有奇功,授武德將軍,世守膠州。

匡顯

《萬姓統(tǒng)譜》:顯,樂平人,洪武進士。

匡忠

《萬姓統(tǒng)譜》:忠,字體道,號仁齋,滑縣人,世業(yè)醫(yī),嘗起危殆之疾,不責(zé)人之報,以長厚稱忠,幼讀儒書,甫冠即開門授徒,篤于孝友恩義,兼至晚年,以家事付子,愚優(yōu)游鄉(xiāng)里,以詩酒自娛,卒,年八十。

匡愚

《萬姓統(tǒng)譜》:愚,字希賢,善醫(yī)術(shù),徵隨中貴鄭和三使外國,其道大鳴。

匡一定

《荊州府志》:一定,公安人,建文己卯舉人,任教授。

匡輔

《衡州府志》:輔,耒陽人,建文二年己卯科舉人,任知縣。

匡文真

《石門縣志》:文真,本縣九都人,由歲貢,永樂二年任四川羅江縣知縣,政績茂著。永樂十一年,升禮部精膳司郎中,歷升侍郎。

匡佐

《衡州府志》:佐,耒陽人,永樂六年戊子科舉人,任蒼梧知縣。

匡鵬

《攸縣志》:鵬,景泰年貢士,任縣丞。

匡翼之

《膠州志》:翼之,登成化己丑進士,擢南京御史,尋改北京,清理陜西軍政,革釐夙弊,戎伍充實,巡按貴州,千戶王壽豪強奸,法廉得其狀,案之,壽父為劉瑾私人,翼之,以此忤瑾,改四川副使,時威茂土蕃寇擾,躬詣酋營,諭以禍福,悉降之,事聞瑾,修舊郤中,以飛語謫知桐廬。瑾敗,升廣東按察司使。

匡贊

《衡州府志》:贊,耒陽人,成化七年辛卯科舉人,任知縣。

匡輔

《萬姓統(tǒng)譜》:輔,羅源人,內(nèi)丘知縣。

匡允中

《膠州志》:允中,武德將軍,忠勇冠世,韜略素閑,正德間,流賊猖獗,所過州縣無不蹂躪,允中預(yù)為守備,浚隍引水,圍繞治城,令外居民悉入城中。避賊,賊至,圍城數(shù)匝,民皆惶懼??窠校手邢铝钤唬焊矣袊W者,以軍法論。眾皆肅然,允中奮厲巡城,賊一薄城,即矢石俱下,賊知城中有備,尋遁。允中縱擊之,殺獲甚眾,膠以保全者,允中功也。

匡鐸

《膠州志》:鐸,字淑振,號松野。登嘉靖乙丑進士,第三,為邑令,去養(yǎng)馬裁灘米設(shè)驛店,晉給諫直,聲振廷,忤中官,出守大名,筑漳衛(wèi)二堤,民無水患,遷陜西僉憲,解組歸,子延年俶,儻不群。成,崇禎丁丑進士,登萊之變,解橐以助城守,戊寅重修,文廟復(fù),捐資助工,歲值大祲,筑室煮粥,全活甚眾。

匡受爵

《膠州志》:受爵,正千戶,中武解元欽依把總。

匡延年

《膠州志》:延年,鐸之子,崇禎丁丑進士,仕中書舍人。

匡如桐

《膠州志》:如桐,字鐘陽,性至孝,重然諾,未弱冠,值父早逝,祖母春秋高,弟妹皆幼,門庭多故,室如懸罄,內(nèi)外維艱,如桐茹檗飲冰,卓然有以豎立,奉甘旨,撫孤弱,克振家聲,既而祖母亡,母亦故,居喪哀毀骨立,必敬必誠,著有《柳莊詩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父母離世后,兄弟姐妹漸行漸遠,逼著自己做好3件事,才是明智
幸福,在心不在境
“新四軍”如何由中國工農(nóng)紅軍改編為第三野戰(zhàn)軍
初中數(shù)學(xué)再難,無非就這34頁
名老中醫(yī):速效降糖湯乃中老年糖尿病的高效方
什么是頂級思維?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