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氏族典
第五百七十三卷目錄
完顏姓部列傳二
金二
完顏希尹 完顏銀朮可
完顏麻吉 完顏拔離速
完顏斡魯古 完顏阇哥
完顏酬斡 完顏婆盧火
完顏阿魯補(bǔ) 完顏骨??
完顏訛古乃 完顏蒲查
完顏突合速 完顏宗亨
完顏蠻睹 完顏晏
完顏宗峻 完顏宗干
完顏宗望 完顏宗堯
完顏宗弼 完顏宗雋
完顏宗杰 完顏宗強(qiáng)
完顏宗敏 完顏宗翰
完顏宗憲 完顏宗雄
完顏同刮茁 完顏隈可
完顏宗義 完顏宗賢
完顏宗磐 完顏宗本
完顏宗美 完顏宗雅
完顏宗敘 完顏宗秀
完顏鄭家 完顏沃側(cè)
完顏杲 完顏宗寧
完顏宗永 完顏宗浩
完顏崇成 完顏衷
完顏沒里也 完顏宗璧
完顏元 完顏充
完顏兗 完顏襄〈海陵母弟〉
完顏袞 完顏齊
完顏京 完顏文
完顏爽 完顏可喜
完顏阿瑣 完顏亨
完顏阿鄰 完顏按荅海
完顏永元 完顏檀奴
完顏斜哥 完顏璋
完顏襄〈阿魯帶子〉
氏族典第五百七十三卷
完顏姓部列傳二
金二
完顏希尹
按
《金史·完顏希尹傳》:希尹本名谷神,歡都之子也。金人初無文字。太祖命希尹撰本國字,備制度。希尹乃依仿漢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國語,制女直字。天輔三年,字書成,太祖命頒行之。其后熙宗亦制女直字,與希尹所制字俱行用。希尹所撰謂之女直大字,熙宗所撰謂之小字。宗翰襲遼帝于五院司,希尹為前驅(qū),所將才八騎,與遼主戰(zhàn),一日三敗之。及大舉伐宋,希尹為元帥右監(jiān)軍。熙宗即位,希尹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希尹為相,有大政皆身先執(zhí)咎。天眷元年,乞致仕,不許,罷為興中尹。二年,復(fù)為左丞相兼侍中,俄封陳王。三年,賜希尹死,并殺希尹子同修國史把答、符寶郎漫帶?;式y(tǒng)三年,贈希尹儀同三司、邢國公。天德三年,追封豫王。正隆二年,例降金源郡王。大定十五年,謚貞憲。
完顏銀朮可
按
《金史·銀朮可傳》:銀朮可,宗室子。太祖嗣位,使蒲家奴如遼取阿疏,事久不決,乃使習(xí)古乃、銀朮可繼往。當(dāng)是時,遼主荒于政,上下解體。銀朮可等還,具以遼政事人情告太祖,且言遼國之狀。太祖決意伐遼,蓋自銀朮可等發(fā)之。銀朮可凡九陷陣,輒戰(zhàn)而出,大敗遼軍,攻黃龍府,敗遼兵萬馀。遼主西奔天德,銀朮可以兵絕其后,遼主遂見獲。后從宗翰伐宋,圍太原。敗宋黃迪兵于西都谷,進(jìn)攻宋制置使姚古軍于隆川谷,大敗之,殲宋軍于五臺,會兵攻汴城,克之。天會十年,為燕京留守。十三年,加保大軍節(jié)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中書令,封蜀王。天眷三年,薨,年六十八。以正隆例贈金源郡王,謚武襄,配享太祖廟庭,子彀英。
完顏麻吉
按
《金史·麻吉傳》:麻吉,銀朮可之母弟也。年十五,隸軍中,從破高麗兵,下寧江州,平系遼女直,克黃龍府,皆身先力戰(zhàn),以功為謀克,繼領(lǐng)猛安。戰(zhàn)于高州境上,伏矢射之中目,遂卒。麻吉大小三十馀戰(zhàn),所至皆捷?;式y(tǒng)中,贈銀青光祿大夫,謚毅敏。子沃側(cè)。
完顏拔離速
按
《金史·拔離速傳》:拔離速,銀朮可弟。天會四年,克太原,拔離速為管勾太原府路兵馬事,復(fù)與婁室敗宋兵于文水,遂從宗翰圍汴。襲揚(yáng)州,入建康。天會十五年,遷元帥左都監(jiān)。再定河南、陜西,加金吾衛(wèi)上將軍,卒,謚敏定。
完顏斡魯古
按
《金史·斡魯古傳》:斡魯古勃菫,宗室子也,太祖伐遼,使斡魯古、阿魯撫諭斡忽、忽賽兩路。天輔六年,討賊于牛心山,道病卒。天眷中,贈特進(jìn)。天德二年,配享太祖廟庭。大定十五年,謚莊翼。
完顏阇哥
按
《金史·斡魯古傳》:阇哥亦宗室子也,代斡魯古治咸州。
完顏酬斡
按
《金史·斡魯傳》:燭偎水部寔里古達(dá),殺酬斡、仆忽得,斡魯分胡剌古、烏蠢之兵討之。酬斡宗室子,魁偉善戰(zhàn),年十五,隸軍中,多見任用。以兵五百,敗室韋,獲其民眾。及招降燭偎水部,以功為謀克。天會十五年,遷元帥左都監(jiān),陜西平。遷元帥左都監(jiān)軍,加金吾衛(wèi)上將軍,卒,謚敏定。
完顏婆盧火
按
《金史·婆盧火傳》:婆盧火,安帝五代孫。太祖伐遼,使婆盧火徵迪古乃兵。天輔五年,摘取諸路猛安中萬馀家,屯田于泰州,婆盧火為都統(tǒng)。后為平陽尹,西南路招討使。婆盧火守邊屢有功。天會十三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眷元年,駐烏骨迪烈地,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謚剛毅。子剖叔,襲猛安,天眷二年,為泰州副都統(tǒng),子斡帶,廣威將軍。婆速,官特進(jìn)。
完顏阿魯補(bǔ)
按
《金史·阿魯補(bǔ)傳》:阿魯補(bǔ),治訶之子。為人魁偉多智略,勇于戰(zhàn),襲遼主。下義州。宗望伐宋,與郭藥師戰(zhàn)于白河。宗望命阿魯補(bǔ)以二謀克先登,奮戰(zhàn),賞賚特異。天會十五年,詔廢齊國。明年,特除歸德尹。取亳、宿等州,阿魯補(bǔ)功最?;式y(tǒng)五年,為行臺參知政事,授世襲猛安。改元帥右監(jiān)軍,婆速路統(tǒng)軍,歸德軍節(jié)度使。其在汴時,常取官舍材木,構(gòu)私第于恩州,至是事覺。遂論死。年五十五。阿魯補(bǔ)以將家子從征伐,屢立功,歷官有惠愛,得民心。及死,人皆惜之。大定三年,贈儀同三司。
完顏骨??
按
《金史·骨??傳》:骨??,冶訶子,善騎射,有材干。從討桓??散達(dá)、烏春、窩謀罕、留可之叛,皆有功。從太祖伐遼,以力戰(zhàn)受賞。宗翰伐宋,骨??凡四戰(zhàn),皆破之。天眷初,為天德軍節(jié)度使,致仕。累遷開府儀同三司,卒,年八十五。子喜哥襲猛安,加宣武將軍。
完顏訛古乃
按
《金史·訛古乃傳》:訛古乃,冶訶子,資質(zhì)魁偉。年十四,隸秦王宗翰軍中,常領(lǐng)兵行前為偵候?;式y(tǒng)元年,以功授寧遠(yuǎn)大將軍,豪剌唐古部節(jié)度使。九年,再遷西南路招討使。天德四年,遷臨洮尹,加金紫光祿大夫。卒官,年五十三。
完顏蒲查
按
《金史·蒲查傳》:蒲查,自上京梅堅河徙屯天德。初為元帥府扎也,使于四方稱職,按事能得其實,領(lǐng)猛安。開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大定二年,領(lǐng)行軍萬戶,充邳州刺史,卒。蒲查性廉潔忠直,臨事能斷,凡被任使,無不稱云。
完顏突合速
按
《金史·突合速傳》:突合速,宗室子,拿罕塞人,嘗領(lǐng)偏師破云中諸山寇盜。及伐宋,在宗翰軍,以八謀克破石嶺關(guān)屯兵數(shù)萬,殺戮幾盡。及再舉伐宋,突合速、沃魯以五百騎為前驅(qū)。先據(jù)黃河津,宋兵萬馀背水陣,進(jìn)擊敗之,遂降河陽。汴京平。天眷初,除彰德軍節(jié)度使。天德間,封定國公,授世襲千戶。卒,年七十二。正隆二年,贈應(yīng)國公。
完顏宗亨
按
《金史·習(xí)不失傳》:習(xí)不失子宗亨本名撻不也,性忠謹(jǐn)。天輔初,以宗室子,充護(hù)衛(wèi),歷登州刺史,定國軍節(jié)度使。海寧庶人南伐,以本職領(lǐng)武陽軍都總管,過淮。世宗即位,以手詔班賜宗亨,宗亨得詔,即入朝。大定二年,授右宣徽使,未幾,為西北路兵馬都統(tǒng),以討契丹,失利。降為寧州刺史。
完顏蠻睹
按
《金史·宗室傳》:景祖子麻頗,麻頗子蠻睹,襲父猛安。蠻睹卒,子掃合襲。掃合卒,子撒合輦襲。撒合輦卒,子惟镕襲。惟镕本名沒烈,字子鑄,駢脅多力,喜周給人。至寧初,守楊文關(guān)有功,兼都統(tǒng),護(hù)漕運。貞祐三年,破紅襖賊。遷邳州經(jīng)略使,卒。子從杰襲猛安,累功遙授鎮(zhèn)南軍節(jié)度副使。
完顏晏
按
《金史·完顏晏傳》:晏本名干論,景祖之孫,阿離合懣次子也。明敏多謀略,通契丹字。天會初,授左監(jiān)門衛(wèi)上將軍,為廣寧尹,入為吏、禮兩部尚書。皇統(tǒng)元年,為北京留守,改咸平尹,徙東京。天德初,封葛王,入拜同判大宗正事,進(jìn)封宋王。海陵遷都,晏留守上京,累封豫王、許王,又改越王。貞元初,進(jìn)封齊。正隆二年,例削王爵,改西京留守。未幾,為臨潢尹,致仕。世宗為東京留守,將士皆自淮南來歸,晏之子恧里乃亦自軍前率眾來歸。上既即位,遣使召晏,既又遣晏兄子鶻魯補(bǔ)馳驛促之。晏遂率宗室數(shù)人入見,即拜左丞相,封廣平郡王,宴勞彌日。未幾,兼都元帥。大定二年,進(jìn)拜太尉。復(fù)致仕,還鄉(xiāng)里。是歲,薨。
完顏宗峻
按
《金史世紀(jì)》:景宣皇帝,本諱繩果,太祖第二子。母曰圣穆皇后唐括氏,太祖元妃。宗峻在諸子中最嫡。天輔五年,襲遼主于鴛鴦濼。遼主走陰山,耿守忠救西京,擊走之。遂下西京。太祖崩,帝與兄宗干率宗室群臣立太宗。天會二年薨。熙宗即位,追上尊謚曰景宣皇帝。
完顏宗干
按
《金史·遼王宗干傳》:宗干本名干本,太祖庶長子。太祖伐遼。宗干等下金山縣。從都統(tǒng)杲取中京。太宗即位,宗干為國論勃極烈,與斜也同輔政。天會三年,獲遼主于應(yīng)州西余曙谷。始議禮制度,正官名,定服色,興庠序,設(shè)選舉,治歷明時,皆自宗干啟之。熙宗即位,拜太傅,與宗翰等并領(lǐng)三省事。天眷二年,進(jìn)太師,封梁宋國王。皇統(tǒng)元年,薨。上哭之慟,輟朝七日。海陵篡立,追謚憲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廟號德宗。大定二年,除去廟號,改謚明肅皇帝,二十二年,追削明肅帝號,封為皇伯、太師、遼王,謚忠烈。子充、亮、兗、襄、袞。
完顏宗望
按
《金史·宋王宗望傳》:宗望本名斡魯補(bǔ),又作斡離不,太祖第二子也。每從太祖征伐,常在左右。上聞遼主在大魚濼,自將精兵萬人襲之。宗望率兵四千為前鋒,晝夜兼行,及遼主于石輦驛,遼主遁去,兵遂潰。太祖已定燕京,襲遼主于陰山、青冢之間。宗望、婁室、銀朮可以三千軍分路襲之。時遼主往應(yīng)州,其嬪御諸女欲奔,命騎下執(zhí)之。遼主自金城來,決戰(zhàn)。宗望以千兵擊敗之。獲其子趙王習(xí)泥烈及傳國璽。張覺奔宋,入于燕京,宗望責(zé)宋人納叛人,且徵軍糧。久不聞問。聞童貫、郭藥師治軍燕山。宗望奏請伐宋。至三河,破郭藥師兵,藥師降。遂取燕山府。破真定,克信德府,次邯鄲。四年正月己巳,諸軍渡河,取滑州。八月,宗望會諸將,發(fā)自保州。宋種師閔軍四萬人駐井陘,宗望大破之。遂克真定。自真定趨汴。十一月戊辰,宗望至河上,降魏縣,克汴州。薨。天會十三年,封魏王?;式y(tǒng)三年,進(jìn)許國王,又徙封晉國王。天德二年,贈太師,加遼燕國王,配享太宗廟庭。大定三年,改封宋王,謚桓肅。子齊、京、文。
完顏宗堯
按
《金史世紀(jì)》:睿宗立德顯仁啟圣廣運文武簡肅皇帝諱宗堯,初諱宗輔,本諱訛里朵,大定上尊謚,追上今諱??齻プ饑?yán),人望而畏。性寬恕,好施惠,尚誠實。天會五年,帝為右副元帥,駐兵燕京,伐宋,帝徇地淄、青,降滑州,取開德,攻大名,克之,河北平。定陜西。班師,朝京師,立熙宗為諸班勃極烈,帝為左副元帥。十三年,薨,年四十,陪葬睿陵,追封潞王,謚襄穆。皇統(tǒng)六年,進(jìn)冀國王。正隆二年,改封許王。世宗即位,追上尊謚,改葬于大房山,號景陵。
完顏宗弼
按
《金史·梁王宗弼傳》:宗弼,本名斡啜,又作兀朮,亦作斡出,或作晃斡出,太祖第四子也。宗望伐宋,宗弼從軍。取湯陰縣,降其卒三千人,以三千騎薄汴城。宗望薨,宗輔為右副元帥,徇地淄、青。攻大名府,宗弼軍復(fù)先登,破其城。河北平。宋主奔于江南,宗弼等分道伐之。自江寧取廣德軍路,追襲宋主于越州,遂攻杭州,取之,宋主奔明州。宗弼留,攻明州,克之。宋主奔溫州。宗弼軍自杭州,遂取秀州。平江,宋韓世忠以舟師扼江口,宗弼乃因老鸛河故道開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宗弼乃得至江寧。以火箭射世忠舟,殲焉。宗弼渡江北還,遂從宗輔定陜西。天會十五年,為右副元帥,封沈王。宋岳飛、韓世忠分據(jù)河南州郡要害,復(fù)出兵涉河?xùn)|,駐嵐、石、保德之境,以相牽制,宗弼率眾取亳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還軍于汴?;式y(tǒng)三年,為太師,領(lǐng)三省事,都元帥、領(lǐng)行臺尚書省事如故?;式y(tǒng)八年,薨。大定十五年,謚忠烈,十八年,配享太宗廟庭。子孛迭。
完顏宗雋
按
《金史·陳王宗雋傳》:宗雋,太祖子,本名訛魯觀。天會十四年,為東京留守。天眷元年,入朝。為尚書左丞相,加開府儀同三司,兼侍中,封陳王。二年,拜太保,領(lǐng)三省事,進(jìn)封兗國王,既而以謀反,誅。
完顏宗杰
按
《金史·趙王宗杰傳》:宗杰,太祖子,本名沒里野。天會五年,薨,謚孝悼。天眷元年,追封越王。以其長子奭為會寧牧,封鄧王。后為上京留守。皇統(tǒng)三年,薨。子阿楞、撻楞。海陵為相,將謀弒立,搆而殺之。大定間,贈宗杰太師,進(jìn)封趙王。
完顏宗強(qiáng)
按
《金史·衛(wèi)王宗強(qiáng)傳》:宗強(qiáng),太祖子,本名阿魯。天眷元年,封紀(jì)王。三年,為燕京留守,封衛(wèi)王,太師?;式y(tǒng)二年十月,薨。子阿鄰、可喜、阿瑣。
完顏宗敏
按
《金史·蜀王宗敏傳》:宗敏,太祖子,本名阿魯補(bǔ)。天眷元年,封邢王?;式y(tǒng)三年,為東京留守。進(jìn)太保,領(lǐng)三省事,兼左副元帥,領(lǐng)行臺尚書省事,封曹國王。海陵謀弒立,畏宗敏屬尊且材勇,欲構(gòu)誣以除之。及弒熙宗,使葛王召宗敏。宗敏入宮。海陵使仆散忽土殺之。天德三年,海陵追封宗敏為太師。封子撒合輦舒國公,賜名褒,進(jìn)封王;阿里罕封密國公。正隆六年,契丹撒八反,海陵遣使殺諸宗室,阿里罕遂見殺。大定間,詔復(fù)官爵。
完顏宗翰
按
《金史·宗翰傳》:宗翰本名粘沒喝,漢語訛為粘罕,國相撒改之長子也。年十七,軍中服其勇。及議伐遼,宗翰與太祖意合,為右軍,大敗遼人于達(dá)魯古城。既克中京,宗翰率偏師趨北安州。以精兵六千襲遼主,倍道兼行,一宿而至,遼主遁去。西京復(fù)叛。宗翰弟扎保迪沒于陣。天眷中,贈扎保迪特進(jìn)。宗翰已撫定西路州縣部族,謁上于行在所,遂從上取燕京,駐軍云中。太宗即位,詔宗翰為左副元帥,自太原路伐宋。降朔州,克代州,圍太原府。自河北趨汴。降威勝軍,克隆德府,遂取澤州。撒剌答等先已破天井關(guān),進(jìn)逼河陽,破宋兵萬人,降其城。宗翰攻懷州,克之。丁亥,渡河。閏月,宗翰至汴。克汴州。遂趨洛陽,取鄭州。遂遷洛陽、襄陽、潁昌、汝、鄭、均、房、唐、鄧、陳、蔡之民于河北,而遣婁室平陜西州郡。初,太宗以斜也為諳班勃極烈,天會八年,斜也薨,久虛此位。而熙宗宗峻子,太祖嫡孫。宗翰與宗干、希尹定議,入言于太宗,請之再三,太宗以義不可奪,乃從之,遂立熙宗為諳班勃極烈。于是,宗翰為國論右勃極烈,兼都元帥。熙宗即位,拜太保、尚書令,領(lǐng)三省事,封晉國王。乞致仕,詔不許。天會十四年薨,年五十八。追封周宋國王。正隆二年,例封金源郡王。大定間,改贈秦王,謚桓忠,配享太祖廟庭。孫秉德、斜哥。
完顏宗憲
按
《金史·撒改傳》:撒改子宗憲本名阿懶,年十六,選入學(xué)。兼通契丹、漢字。未冠,從宗翰伐宋,汴京破,宗憲獨載圖書以歸。以功授昭武大將軍,修國史,累官尚書左丞。天德初,為中京留守、武安軍節(jié)度使。封河內(nèi)郡王。改太原尹,進(jìn)封鉅鹿郡王。正隆例奪王爵,再遷震武、武定軍節(jié)度使。世宗即位,棄官來歸,除中都留守。俄拜平章政事。進(jìn)拜右丞相。大定六年,薨,年五十九。
完顏宗雄
按
《金史·宗雄傳》:宗雄本名謀良虎,康宗長子也,風(fēng)表奇?zhèn)?,善談辯,多智略,孝敬謙謹(jǐn),人愛敬之。太祖舉兵。宗雄以所部敗渤海兵,以功授世襲千戶謀克,摧鋒力戰(zhàn),身先士卒,遼兵大潰。追及遼帝于護(hù)步答岡。攻春州,取金山縣。西京既降復(fù)叛。宗雄乃立重賞以激士心。既而。克西京。迎謁太祖于鴛鴦濼,從至歸化州。疾篤。天輔六年,薨,年四十。天眷中,追封太師、齊國公。天德二年,加秦漢國王。正隆二年,改太傅、金源郡王。大定二年,追封楚王,謚威敏。子蒲魯虎、按答海、阿鄰。孫常春、胡里剌、胡剌、鶻魯、茶札、怕入、訛出。初,蒲魯虎襲猛安。蒲魯虎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子桓端襲之,官至金吾衛(wèi)上將軍?;付俗?,子裊頻未襲而死。章宗命宗雄孫蒲帶襲之。蒲帶,大定末,累官同簽大睦親府事。章宗即位,初置九路提刑司,蒲帶為北京臨潢提刑使。
完顏同刮茁
按
《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傳》:康宗次室溫都氏生昭武大將軍同刮茁。
完顏隈可
按
《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傳》:康宗子隈可亦作隈喝,美髯須,勇健有材略。從太祖伐遼,取江寧州,戰(zhàn)出河店。天眷二年,授驃騎上將軍,封廣平郡王。正隆二年,例奪王爵,改曷速館節(jié)度使,再改忠順軍節(jié)度使。大定元年,為勸農(nóng)使,卒官,年六十五。
完顏宗義
按
《金史·宗義傳》:宗義本名孛吉,斜也之第九子。天德間,為平章政事。海陵已殺太宗子孫,尤忌斜也諸子盛強(qiáng)。殺宗義、謀里野。并殺宗安及斜也子孫百馀人,謀里野子孫二十馀人。謀里野,景祖孫,謾都訶次子。斜也有幼子阿虎里,其妻撻不野女,海陵妃大氏女兄,海陵遣使赦其死,遂得免。后封為王,授世襲千戶。大定初,追復(fù)宗義官爵。
完顏宗賢
按
《金史·習(xí)不失傳》:宗賢本名賽里,習(xí)不失之孫也。從都統(tǒng)杲取中原,襲遼帝于鴛鴦濼?;式y(tǒng)四年,授世襲謀克,轉(zhuǎn)都點檢,封豳國公。拜平章政事。進(jìn)拜右丞相,兼中書令。進(jìn)拜太保。自護(hù)衛(wèi),未十年位兼將相,常感激,思自效以報。與海陵同在相位,未嘗少肯假借。及海陵弒熙宗,詭以熙宗將議立后,詔諸王大臣,賽里聞?wù)?,以為信然,將入宮。被執(zhí)。遇害。
完顏宗磐
按
《金史·太宗諸子傳》:宗磐本名蒲魯虎。天會十年,為國論忽魯勃極烈。熙宗即位,為尚書令,封宋國王。未幾,拜太師。日益跋扈。為太保、右丞相兼中書令。是歲,薨。
完顏宗本
按
《金史·太宗諸子傳》:宗本本名阿魯。皇統(tǒng)九年,為右丞相兼中書令,進(jìn)太保,領(lǐng)三省事。海陵篡立,進(jìn)太傅,領(lǐng)三省事。海陵心忌太宗諸子。及篡立,后與秘書監(jiān)蕭裕謀。使尚書省令史蕭玉告宗本。于是使人召宗本等擊鞠,海陵先登樓,命左衛(wèi)將軍徒單特恩及近侍局副使耶律辟離剌小底密伺宗本,至,即殺之。大定二年,追封潞王。
完顏宗美
按
《金史·太宗諸子傳》:海陵心忌太宗諸子。及篡立。謀殺判大宗正事宗美等。宗美本名胡里甲,臨死神色不變。海陵又遣使殺東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及益都尹畢王宗哲、平陽尹稟、左宣徽使京,家屬分置別所。既而使人要之于路,無少長皆殺之。太宗子孫死者七十馀人,太宗后遂絕。卞本名可喜。稟本名胡里改。京,宗固子,本名胡石賚。大定二年,追封宗固魯王、宗順?biāo)逋?、宗懿鄭王、宗美衛(wèi)王、宗哲韓王、神土門豳王、斛孛速沈王、斡烈鄂王,胡離改、胡石賚、可喜并贈金吾衛(wèi)上將軍。
完顏宗雅
按
《金史·太宗諸子傳》:中京留守宗雅喜事佛,世號善大王。海陵召至闕,殺之。大定二年,追封曹王。
完顏宗敘
按
《金史·宗敘傳》:宗敘,本名德壽,阇母第四子也。奇?zhèn)ビ写笾?,喜談兵。天德二年,充護(hù)衛(wèi),授世襲謀克,擢御院通進(jìn)。使改左驍騎都指揮使。明年,海陵幸南京。撒八反,宗敘為咸平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世宗即位,歸之。見世宗于梁魚務(wù),授寧昌軍節(jié)度使。宋兵據(jù)海州,將謀深入。詔以宗敘為元帥右監(jiān)軍,往禦之。宗敘駐山東,分兵據(jù)守要害,敵不得西。十年,召至京師,拜參知政事。十一年,奉詔巡邊。六月,至軍中,將戰(zhàn),有疾,詔以右丞相紇石烈志寧代,宗敘還。七月,病甚,遺表朝政得失,及邊防利害,力疾,使其子上之。薨,年四十六。
完顏宗秀
按
《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傳》:勖子宗秀,字寔甫,本名廝里忽。涉獵經(jīng)史,通契丹大小字。善騎射,與平宗磐、宗雋之亂,授定遠(yuǎn)大將軍。天德初,轉(zhuǎn)承旨,封宿國公,廣平郡王。正隆二年卒官,年四十二,例降封爵,改贈金紫光祿大夫。
完顏鄭家
按
《金史·鄭家傳》:鄭家,皇統(tǒng)初,以宗室子授定遠(yuǎn)大將軍,改益都尹。海陵伐宋,為浙東道副統(tǒng)制,以舟師自海道趨臨安,至松林島阻風(fēng),泊島間。敵至,見無備,即以火炮擲之,鄭家赴水死,時年四十一。
完顏沃側(cè)
按
《金史·麻吉傳》:麻吉子沃側(cè),年十七,隸軍中,從拔離速擊遼將馬五,敗之。麻吉死,領(lǐng)其職。從攻陜西,為右翼都統(tǒng),攻城破敵,皆與有功,除迪列部族節(jié)度使,改迭剌部,為西北路招討使。撒八反,沃側(cè)遇害。
完顏杲
按
《金史·杲傳》:杲,本名撒離喝,安帝六代孫,泰州婆盧火之族,胡魯補(bǔ)山之子。雄偉有才略,太祖愛之,常在軍中。睿宗經(jīng)略山東,留撒離喝于河上,而真定境內(nèi)有賊眾。撒離喝擊破其眾,執(zhí)而戮之。從平陜西,撒離喝徇地自渭以西,皆迎降。天會十四年,為元帥右監(jiān)軍?;式y(tǒng)三年,封應(yīng)國公。海陵升蒲州為河中府,撒離喝為河中尹。進(jìn)封國王。海陵念撒離喝久握兵在外,頗得士心,忌之,以為行臺左丞相兼左副元帥。元帥府令史遙設(shè)希海陵旨,誣撒離喝父子謀反。使廝魯渾殺撒離喝。大定初,詔復(fù)撒離喝官爵。三年,追封金源郡王,謚莊襄,以郡王品秩官為營葬。十七年,配享太宗廟庭。
完顏宗寧
按
《金史·宗寧傳》:宗寧本名阿土古,系出景祖,太尉阿離合懣之孫。性勤厚,有大志。起家為海陵征南都統(tǒng),戰(zhàn)瓜州渡,功最。歷祁州刺史。大定二年,為會寧府路押軍萬戶,擢歸德軍節(jié)度使。時方旱蝗,宗寧督民捕之,得死蝗一斗,給粟一斗,數(shù)日捕絕。累遷兵部尚書。宗寧多病,世宗欲以涼地處之,俾知咸平,詔以其子符寶郎廩為韓州刺史,以便養(yǎng),拜平章政事。明昌二年,薨。
完顏宗永
按
《金史·斡賽傳》:宗永,本名挑撻,斡賽子。長身美髯,忠確勇毅。天眷初,以宗室子,擢寧遠(yuǎn)大將軍,歷昭德軍、臨洮、鳳翔尹。改同簽大宗正事、震武軍節(jié)度使,卒。
完顏宗浩
按
《金史·宗浩傳》:內(nèi)族宗浩,字師孟,本名老,昭祖四世孫,太保兼都元帥漢國公昂之子也。貞元中,為海陵庶人入殿小底。世宗即位遼陽,昂遣宗浩馳賀。大定二年冬,宗浩領(lǐng)萬戶,仍授山東東路兵馬都總管判官。二十六年,拜參知政事。章宗即位,出為北京留守。明年,拜樞密使,封榮國公。會中都、山東、河北屯駐軍人地土不贍,官田多為民所冒占,命宗浩行省事,詣諸道括籍,凡得地三十馀萬頃。還,坐以倡女自隨,為憲司所糾,出知真定府事。徙西京留守,復(fù)為樞密使,進(jìn)拜尚書右丞相。時懲北邊不寧,議筑壕壘以備守戍,乃命宗浩行省事,以督其役。功畢,進(jìn)拜左丞相。宋人畔盟,命宗浩兼都元帥往督進(jìn)討。宗浩馳至汴,大張兵勢,親赴襄陽巡師而還。泰和七年九月,薨于汴,命其子宿直將軍天下奴奔赴喪所,賻贈甚厚。謚曰通敏。
完顏崇成
按
《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傳》:崇成,本名仆灰,泰州司屬司人,昭祖元孫也,累遷武衛(wèi)軍都指揮使。泰和三年卒,賻贈有加。崇成謹(jǐn)飭有守,宿衛(wèi)二十馀年,未嘗有過,故久侍密近云。
完顏衷
按
《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傳》:衷,本名丑漢,中都司屬司人,世祖曾孫。祖霸合布里封鄆王,父悟烈官至特進(jìn)。大定中,收充閤門祇候,歷寧海、蠡州刺史。移鎮(zhèn)鎮(zhèn)西。泰和六年,致仕,卒。衷孝悌貞謹(jǐn),深悉本朝婚禮。治復(fù)有能稱。大安初,追贈輔國上將軍。
完顏沒里也
按
《益都志》:沒里也,皇統(tǒng)間為益都尹。
完顏宗璧
按
《山西通志》:宗璧,少恬靜好學(xué)。同知石州,軍事清白,自持佐政有條,民甚愛之。及去,父老作去思堂于蘆橋瑞石之東,繪其像于堂壁,莫布撰善政碑頌之。
完顏元
按
《金史·胙王元傳》:元,景宣皇帝宗峻子也,本名常勝,為北京留守,弟查剌為安武軍節(jié)度使?;式y(tǒng)七年四月戊午,熙宗被酒,酌酒賜元,元不能飲,上怒,仗劍逼之,元逃去。河南軍士孫進(jìn)自稱皇弟按察大王,使特思鞫之,無狀。海陵知熙宗有疑常勝心,因謂熙宗曰:孫進(jìn)反有端,不稱他人,乃稱皇弟大王。陛下弟止有常勝、查剌。特思鞫不以實,故出之矣。熙宗以為然,使唐括辯、蕭肄按問特思,特思自誣服,故出常勝罪。于是,乃殺常勝及其弟查剌,并殺特思。海陵乘此并擠阿楞殺之。阿楞弟撻楞,熙宗本無意殺之,海陵曰:其兄既已伏誅,其弟安得獨存。又殺之。海寧篡立,追封常勝、查剌、阿楞官爵,親臨葬所致祭。
完顏充
按
《金史·宗干傳》:宗干子充本名神土懣。母李氏,徒單氏以為己子。熙宗初,加光祿大夫。天眷間,為汴京留守。皇統(tǒng)間,封淄國公,為吏部尚書,進(jìn)封代王,遷同判大宗正事。九年,拜右丞相。是歲,薨。追封鄭王。子檀奴、元奴、耶補(bǔ)兒、阿里白。
完顏兗
按
《金史·宗干傳》:宗干子兗本名梧桐。皇統(tǒng)七年,為左副點檢,轉(zhuǎn)都點檢。九年,為會寧牧。海陵篡立,兗使宋還,拜司徒兼都元帥,領(lǐng)三省事,進(jìn)拜太尉,立樞密院,兗為樞密使。天德四年,薨。子阿合,大定中為符寶祇候,遷同知定武軍節(jié)度使。
完顏襄
按
《金史·宗干傳》:宗干子襄本名永慶,海陵母弟。為輔國上將軍。卒,天德二年,追封衛(wèi)王。子和尚追封應(yīng)國公,賜名樂善。大定間,家奴小僧月一妄言和尚熟寢之次有異徵,襄妃僧酷以為信然,召李端卜之。端云當(dāng)為天子。家奴李添壽上變。僧酷、和尚下吏驗問有狀,皆伏誅。
完顏袞
按
《金史·宗干傳》:宗干子袞本名蒲甲,亦作蒲家,杰驁強(qiáng)悍。海陵不喜其為人。初為輔國上將軍。天德初,加特進(jìn),封王,為吏部尚書,判大宗正事。海陵忌之。家奴喝里知海陵疑蒲家,乃上變告之,言與謨盧瓦等謀反,鞫之,無狀。海陵怒,使使者往械蒲家等至中都,不復(fù)究問,斬之于市。
完顏齊
按
《金史·宗望傳》:宗望子齊本名受速,長身美髯。天眷三年,以宗室子授鎮(zhèn)國上將軍。遷特進(jìn),加安武軍節(jié)度使,留京師奉朝請。齊以近屬,上所寵遇,而性庸滯無材能。大定三年,罷節(jié)度官,給隨朝三品俸,累官特進(jìn)。卒。弟京、弟文皆以謀反誅。世宗盡以其家財產(chǎn)與齊之子咬住。俄襲叔父京山東西路徒毋堅猛安。
完顏京
按
《金史·宗望傳》:宗望子京本名忽魯,以宗室子累遷特進(jìn)。天德二年,判大宗正事,封曹王,除河間尹。正隆二年,例封沈國公,北京留守。世宗即位。復(fù)判大宗正事,封壽王。大定五年三月,孫邦榮上變。詔高德基、完顏兀古出往鞫之。京等款伏。獄成,免死,杖一百,除名,嵐州樓煩縣安置,以奴婢百口自隨,官給上田。
完顏文
按
《金史·宗望傳》:宗望子文本名胡剌?;式y(tǒng)間,授世襲謀克,加奉國上將軍。正隆例封鄖國公。大定初。除廣寧尹,召為判大宗正事,封英王,徙封荊王。文到大名,多取猛安謀克良馬,取民錢一萬九千馀貫。坐是奪爵,降德州防禦使。文既失職,居常怏怏,日與家奴石抹合住、忽里者為怨言。合造兵仗。家奴重喜詣河北東路上變。河間府使奏文事。文亡命,至十二月被獲,伏誅。
完顏爽
按
《金史·衛(wèi)王宗強(qiáng)傳》:強(qiáng)子爽,本名阿鄰。天德三年,授世襲猛安。正隆二年,除橫海軍節(jié)度使,改安武軍,留守奉朝請。海陵渡淮,分遣使者剪滅宗室,爽憂懼不知所出。會世宗即位東京,宗室璋推爽弟阿瑣行中都留守,遣人報爽。爽來奔,與弟忻州刺史可喜,俱至中都。東迎車駕,至梁魚務(wù)入見,世宗大悅,即除殿前馬步軍都指揮使。封溫王,進(jìn)封壽王。爽有疾,詔除其子符寶祇候思列為忠順軍節(jié)度副使,進(jìn)封英王,轉(zhuǎn)太子太傅。復(fù)世襲猛安,進(jìn)封榮王,改太子太師。既薨,上悼痛,輟朝。陪葬山陵。
完顏可喜
按
《金史·衛(wèi)王宗強(qiáng)傳》:宗強(qiáng)子可喜,累官唐括部族節(jié)度使,降忻州刺史。海陵遣使殺之,可喜聞世宗即位,即棄州來歸,與其兄歸化州刺史阿鄰會于中都。除兵部尚書。可喜材武過人,狠戾好亂,自以太祖孫,頗有異志。大定二年正月甲戌,上謁山陵,可喜中道稱疾而歸。乙亥夜,召斡論、惟忠、斡里朵、璋、布輝會其家,沃窟剌以兵赴之,璋曰:今不得高松軍,事不可成矣??上病㈣?、布輝乃擒斡論、惟忠、斡里朵、沃窟剌,詣有司自首。既下詔獄,可喜不肯自言其始謀,及與斡論面質(zhì),然后款伏。上念兄弟少,太祖孫惟數(shù)人在,惻然傷之。詔罪止可喜一身,其兄弟子孫皆不緣坐。
完顏阿瑣
按
《金史·衛(wèi)王宗強(qiáng)傳》:阿瑣,宗強(qiáng)之幼子也。長身多力。天德二年,以宗室子,授奉國上將軍。世宗即位東京,阿瑣與璋率守城軍官烏林答石家奴等,入留守府,殺沙離只、府判抹撚撒離喝。眾以阿瑣行留守事,璋自署同知留守事,即奉表東京。大定二年,授橫海軍節(jié)度使。遷廣寧尹,坐贓一萬四千馀貫,詔杖八十,削兩階。改平?jīng)?、?jì)南尹,卒官,年三十七。
完顏亨
按
《金史·梁王宗弼傳》:宗弼子亨,本名孛迭。熙宗時,封芮王,為猛安,加銀青光祿大夫。天德初,加特進(jìn)。海陵忌太宗諸子,將謁太廟,以亨為右衛(wèi)將軍。賜良弓,亨性直,材勇絕人,喜自負(fù),辭曰:所賜弓,弱不可用。海陵遂忌之,出為真定尹。亨家奴六斤,誣亨欲因間刺海陵。即捕系亨,夜使人殺之。正隆六年,海陵遣使殺諸宗室,于是殺亨妃徒單氏、次妃大氏及子羊蹄等三人。大定初,追復(fù)亨官爵,封韓王。
完顏阿鄰
按
《金史·阿鄰傳》:阿鄰,穎悟辨敏,通女直、契丹大小字及漢字。年十八,授定遠(yuǎn)大將軍,為順天軍節(jié)度使。海陵南伐,以為神勇、武平等軍都總管,為先鋒。上即位于遼陽。海陵死,大軍北還。及入見,上聞阿鄰淮上戰(zhàn)功,遷兵部尚書,監(jiān)督經(jīng)畫征窩斡諸軍糧餉,至懿州,以疾卒。
完顏按荅海
按
《金史·按荅海傳》:按荅海,又名阿魯綰,宗雄次子也。性端重,不輕發(fā),有父風(fēng)。天眷二年,襲父猛安。除大宗正丞,以猛安讓兄子喚端,加武定軍節(jié)度使,奉朝請。改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封金源郡王,進(jìn)封譚王,遷同判大宗正事。改封魏王,除濟(jì)南尹。正隆例奪王爵,改廣寧尹。世宗即位于東京,赦令至廣寧,弟燕京勸按荅海拒弗受。按荅海受之,封蘭陵郡王。進(jìn)金源郡王,致仕。大定十四年,薨,年六十七。
完顏永元
按
《金史·宗干傳》:宗干子充,充子永元字惇禮,本名元奴。幼聰敏,日誦千言。善
《左氏春秋》,通其大義。天德初,海陵殺永元弟檀奴、阿里白,永元與弟耶補(bǔ)兒逃匿得免。世宗即位于遼陽,與耶補(bǔ)兒俱來歸,上慰勞甚厚。授宗正丞。轉(zhuǎn)棣州防禦使、泰寧軍節(jié)度使。歷昭義、絳陽、震武軍,遷濟(jì)南尹、北京副留守。改興中尹,為彰德軍節(jié)度使。卒官,年五十一。永元歷典大藩,多知民間利害,所至稱治。
完顏檀奴
按
《金史·宗干傳》:宗干子充,充子檀奴,為歸德軍節(jié)度使。阿里白,定遠(yuǎn)大將軍、和魯忽土猛安忽鄰河謀克。海陵弒徒單氏,以充嘗為徒單養(yǎng)子,因并殺檀奴及阿里白。檀奴贈榮祿大夫,阿里白輔國上將軍。詔有司改葬。世宗時,檀奴弟元奴為宗正丞;耶補(bǔ)兒為鎮(zhèn)國上將軍,后為同知濟(jì)南尹事。
完顏斜哥
按
《金史·宗翰傳》:宗翰子斜哥,累官同知曷蘇館節(jié)度使事。大定初,除刑部侍郎,充都統(tǒng),赴中都,輒署置官吏,私用官中財物,事覺,解職。二年,起為大宗正丞,除祁州刺史。坐贓枉法,除名,起同知興中尹,歷開遠(yuǎn)、順義軍。勸農(nóng)副使。
完顏璋
按
《金史·始祖以下諸子傳》:世祖子斡者,斡者子神土懣,驃騎衛(wèi)上將軍。子璋本名胡麻愈,多勇略,通女直、契丹、漢字?;式y(tǒng)六年,襲謀克。世宗即位,奉表如東京,賀即位。世宗嘉之。以璋為同知中都事。彰化軍節(jié)度使。宋將吳璘出散關(guān),據(jù)寶雞以西,詔璋赴元帥都監(jiān)徒單合喜軍前任使,大敗之。以璋為西北路招討使。召為元帥左都監(jiān),兼安武軍節(jié)度使。改臨洮尹。十九年,卒。
完顏襄
按
《金史·內(nèi)族襄傳》:丞相襄,本名唵,昭祖五世孫也。祖什古乃從太祖平遼,以功授上京世襲猛安,歷東京留守。父阿魯帶,皇統(tǒng)初北伐有功,拜參知政事。襄幼有志節(jié),善騎射,多勇略,年十八襲世爵。大定初,契丹叛,從左副元帥謀衍以本部兵討賊。大敗之,俘獲萬計,論功為第一。宋人犯南鄙,襄為潁、壽都統(tǒng),率甲士,敗敵兵,班師,召為拱衛(wèi)直都指揮使,改遷速頻路節(jié)度使。拜尚書右丞。二十三年,進(jìn)拜平章政事,封蕭國公。世宗不豫,與太尉徒單克寧、平章政事張汝霖宿內(nèi)殿,同受顧命。明昌元年,出知平陽府事,進(jìn)樞密使,復(fù)拜右丞相,改封任,時邊事急,命襄佩金牌,便宜從事,出師大鹽濼。降其部長,遂勒勛九峰石壁。九月,赴闕,拜左丞相,封常山郡王。會群牧契丹德壽、陁鎖等據(jù)信州叛,襄進(jìn)討,擒德壽等送京師。進(jìn)封南陽郡王。兼樞密使拜平章政事,屯北京。民方艱食,乃減價出糶倉粟以濟(jì)之。或以兵食方闕為言,襄曰:烏有民足而兵不足者。卒行之,民皆悅服。召還。四年,進(jìn)拜司空。襄重厚寡言,務(wù)以鎮(zhèn)靜守法。明年,皇子生,襄復(fù)自請報謝。既祀嵩岳,還次芝田之府唐,遂以疾薨,年六十三。謚曰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