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杯子邊上的智慧》心得體會
王新玲
杯子裝水平平常常,卻隱藏了智慧。教學的“體”就是教本身,教是為了使學生學起來,所以教學的“用”——功能,就是學生的學。這樣,教學就是一只杯子,杯子的邊薄,裝的水才多,教學得少,這不僅僅是時間的矛盾,更是因為“你都說了,還學什么”,堵塞了學習者親身認識真理的道路。這就是促使我們選擇教少學多的,或者是小教大學的教學指導思想。
那么怎樣做才能讓課堂令學生興奮地學習呢?這才是本文的關鍵。
文章多處的舉例“猴王”“泥匠”“農(nóng)民工匠”“小貓”“樵北中學”“老子”等,目的是為了證明:學生的學,是原先的,教不是學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學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學生的學,學生的學是發(fā)揮學習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形式,是完成教學任務的終端,也是其基本的過程。先假定課堂上都應當是學生的做,沒有老師的份兒,然后才來看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幫,再加進我們的份額,這樣就可以把教學這個“杯子”做的很適合喝水了,只有學生學起來了,我們教者的希翼,課本知識的落實,考試成績的提升,才是可能實現(xiàn)的,因此,“生本”乃是眾本之本。
由此想到我校的“課堂教學六步操作法”是以促進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目的,積極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讓我們的課堂成為了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輔。讓我們的課堂成為迎接孩子們的無限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的陣地,也讓我們在“杯子邊上的智慧”有了一些小小的嘗試,也有了一些小小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