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圖,這是我在7月28日凌晨拍的月全食,效果如下:
下面我簡單介紹下我拍攝月食的準備工作、拍攝過程和后期處理的思路。想詳細了解的可以私信我,共同討論。
準備工作:
1、相機:單反(有人問,手機能拍月食嗎,我試過,只能拍大致的輪廓,沒有細節(jié),滿屏的噪點,有人問,一定要很高級的單反相機嗎,我覺得不用,是單反就可以了,我用的也是C幅的單反,也沒用全畫幅的機子,根據(jù)等效焦距的換算,C幅的機子在焦距上有一定的優(yōu)勢)
2、鏡頭:拍月食焦距當然是越長越好,基本上200mm焦距以上最好,因為鏡頭的限制,我也只是用140mm端進行拍攝。
3、三腳架:三腳架是必須的,在滿月時,由于月亮亮度較大,不用三腳架也能拍攝清楚,但是月食后半段,月亮的亮度很弱,而且又是長焦拍攝,稍微的晃動就會對畫面產(chǎn)生影響。當然,用三角架最好搭配遙控快門或者快門線,鏡頭關掉防抖,采用實時取景或反光板預升模式。
4、照片格式:選用raw格式,佳能是CRW,尼康是NEF。
關于器材,我想說一句,很多人由于自己的器材配置不夠好,就放棄拍攝了。誠然這種弱光,遠攝的拍攝環(huán)境對器材要求確實比較苛刻,但是我們要合理利用手中的器材,廣角拍軌跡,長焦拍特寫,揚長避短,器材只是表現(xiàn)場景的工具,拍攝想法和思路才是關鍵。
5、月食的相關知識:對月食及相關的天文知識要有一點了解,最少你要知道什么時候月食開始,什么時候結束,大致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拍攝過程:
1、前景拍攝
考慮到后期合成,必須有一張前景圖,而且要留下足夠的天空部分放置月亮軌跡,我在十一點左右拍下的前景,我選擇了平坦的橋和突起的高樓,有對比,視覺沖擊力比較好,先拍下來,留著后期處理。
2、月亮拍攝
月食是2點24分開始的,2點起床,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如下:相機放到三腳架上,關閉鏡頭防抖,布置好快門線或者遙控快門,我是選用了反光板預升的拍攝模式,調整參數(shù)。
參數(shù):一定要用M檔進行拍攝,使用你所能用到的最長的焦距??扉T速度1/200-1/500都可以,光圈F10-F16,最關鍵的是ISO值,ISO值我用的范圍比較大,從400-8000都有,選用點測光或者亮部重點測光。參數(shù)都是死的,也不要怕把感光開到太高,最關鍵的是要拍到亮度適中的月亮,千萬不要把月亮拍的太亮,因為我們拍到的這些月亮都是素材,寧欠勿曝。拍完一定會看照片,這么黑暗的環(huán)境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已經(jīng)不能合理使用了,放大看,看有沒有拍到細節(jié)。
其實整個月全食大概有1個多小時的時間月亮才完全消失,所以你有很多時間試拍,進行參數(shù)調整,再拍,有很多試錯的機會。
實際上你拍到的畫面中的月亮就這么小,這是月食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時候亮度還可以。
月食尾聲的時候,月亮亮度就非常暗了,這時候你如果感光度不調高,根本很難捕捉到月亮。
拍攝了很多張,有的亮度太亮的會丟失細節(jié),140mm拍到的月亮基本上就是一個小點,不要把月亮拍的太亮,你會發(fā)現(xiàn)好用的素材都是那些拍的亮度偏暗的,因為它保留了大量的細節(jié):
后期處理思路:
整理你拍到的素材,你要挑選合適的照片,開始進行后期制作。
1、前景處理:挑選一張圖作為前景,把它調整成冷色調風格。在傳統(tǒng)觀念中,太陽為陽,偏暖,月亮為陰,偏冷,所以把畫面調整為冷色風格,會比較切合主體。
2、月亮處理:選擇不同時間段的月亮圖片,放大,處理,利用圓形選區(qū)獲取月亮輪廓,加載到前景圖中,處理原則是突出細節(jié),減少噪點,保證亮度,圓月色調偏冷,偏藍,彎月色調偏暖,偏紅,為什么這么處理,請參考天文學相關知識。
選取合適的素材:
對每個素材放大,進行細節(jié)處理:
處理完成:
3、合成:把不同階段的月亮加載到前景圖層中,按一定的弧度擺好,對整體效果進行修飾。
如果幫助到你了,點擊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