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共八月十五度中秋。
中秋吃螃蟹,習俗由來已久,古有詩云:“金秋菊黃蟹正肥,持螯飲酒滋筋髓”,又有“西風響蟹腳癢”,這說的正是每年中秋佳節(jié)之際,螃蟹黃滿膏肥,恰是盛宴饕餮的最佳時機。
又所謂“中秋月圓人團圓”,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中秋是一個充滿濃厚團圓氛圍的日子,在外拼搏的子女歸來,多年不見的老友小聚,走親訪友,甚是樂哉!
恰“蟹”與“謝”同音,中秋團圓拜訪,一個“謝”字再合適不過了。故而中秋送“蟹”,恰到好處。
可是你知道嗎,螃蟹與癌癥還有這樣的淵源:癌癥,英文cancer,人們又把它稱之為螃蟹。這是為什么呢?
螃蟹與癌癥還有這樣的淵源?
根據(jù)《眾病之王--癌癥傳》一書,約公元前400年,古希臘醫(yī)師希波克拉底就已開始檢查并治療癌癥晚期的病人了。
那時還沒有cancer這個詞語,他給這種幾乎無法治愈的病癥起名為karkinos,這一詞也首先出現(xiàn)在了醫(yī)學文獻中,希臘語中意為“螃蟹”。
腫瘤,以及它周身蔓生的腫脹血管,讓希波克拉底想到了揮腳掘沙的螃蟹。這種畫面很奇怪(很少有癌真長得像螃蟹),但也很生動。
一個世紀之后,著名醫(yī)師Galen他在觀察乳腺腫瘤時,發(fā)現(xiàn)它和其周圍蔓延的血管組成的形狀與螃蟹軀體四周的蟹足相似。他又為希波克拉底將這種病癥稱為“螃蟹”的比喻,做出了更科學的闡釋。
在有些人眼中,腫瘤硬化黯淡的表面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螃蟹那硬邦邦的軀殼。有些人覺得腫瘤在體內(nèi)悄悄擴散,仿如螃蟹在皮肉之下行走。對另一些人來講,癌癥帶來的突然刺痛就像是被螃蟹的大螯夾到了一樣。
約公元47年,古羅馬哲學家塞爾蘇斯用拉丁文編纂百科全書時,將karkinos這個詞翻譯為拉丁文cancer,用以命名癌癥。英文也同樣接受了這個拉丁文名稱,并沿用至今。
另外,不止英語、拉丁語的cancer代表癌癥跟螃蟹,阿拉伯語中cancer也翻譯為“癌癥、毒瘤、螃蟹”。
你可以在很多和癌癥有關的讀物和機構上看到螃蟹這個形象,國際抗癌聯(lián)盟的標志是“一把利劍戳穿螃蟹”。
癌癥患者可以吃螃蟹嗎?
螃蟹肉嫩味美,營養(yǎng)十分豐富,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在中醫(yī)上它還是一味治病良藥?!靶陨冻珊?,有瀉諸熱、散血結、續(xù)傷絕的功用”。
臨床上也認可蟹的藥用價值。中醫(yī)認為,河蟹性寒,味咸,具有清熱散結、通脈滋陰、補益肝腎、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熱通絡、強壯筋骨等功效。
但脾胃虛寒及過敏體質者,慢性腸炎、疥癬等皮膚病患者,均宜少食或不食。
癌癥患者想要吃螃蟹要依據(jù)自身情況,體質不同、情況不一的患者建議詢問醫(yī)生后食用。若伴有感冒,腹瀉,發(fā)燒等癥狀,或有過敏史,肝膽疾病,最好還是不吃螃蟹。
因為螃蟹性味太過寒涼,過多食用會加重脾胃的寒涼程度,導致脾胃的消化功能較弱,反而影響身體情況。
如果說有個別情況特殊的患者,在這個時候又非常想吃螃蟹,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建議極少量食用,嘗嘗味道即可,不可大量。
吃螃蟹時有什么要注意?
不吃生螃蟹
生螃蟹含有比較多的細菌、污泥,吃的時候要蒸熟蒸透,一般開鍋以后,再把它加熱30分鐘以上,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不吃死螃蟹
不要買死的或是快死的螃蟹,死螃蟹體內(nèi)細菌迅速繁殖,會擴散到蟹肉里面去,分解蟹肉里面的氨基酸,產(chǎn)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吃死螃蟹還可能會誘發(fā)嘔吐、惡心、腹瀉、腹痛等。
久放的不吃
螃蟹煮熟后放久也容易被污染。一般現(xiàn)燒現(xiàn)吃,吃不完的,剩下的,一定要保證放在干凈通風地,最好冰箱,吃的時候,再次回鍋煮熟煮透。
不要吃太多
性寒,脾胃虛寒的不能多吃,要特別注意,以免發(fā)生腹瀉腹痛,吃完后,最好喝一些姜茶祛寒。
螃蟹這些部位不能吃!
蟹腮:螃蟹體內(nèi)有比較發(fā)達的呼吸系統(tǒng),稱為蟹腮,是螃蟹身體中最臟的地方,是寄生蟲主要寄生的地方,是不能食用的,打開蟹殼之后看見兩排灰色的軟組織就是蟹腮,食用前需去掉。
(掀開此處可見)
蟹腸:蟹腸是蟹胃和肚臍相連接的管道,有蟹的排泄物,撥開蟹黃、蟹肉處有一根根黑色的東西就是它,去掉蟹殼時會被直接抽掉,但有適合也會被拉斷,導致蟹腸部分在蟹黃區(qū)域,食用時也需要去掉。
蟹胃:螃蟹是雜食性的動物,除了小魚蝦、水下植物、水下腐爛物等都是其食物,所以,蟹胃也是很臟的,打開蟹殼,在蟹黃區(qū)域有一個三角形的黑色物就是蟹胃,食用時需去掉。
蟹心:蟹心俗稱六角板,長在蟹黃中間,和蟹胃相連,也不是很干凈,不能食用,也是寄生蟲寄生的主要區(qū)域之一,使用時需扔掉。
希望大家在食用螃蟹的時候注意這些問題。
最后,也祝所有人歡喜團圓,開心過中秋!別忘記吃月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