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檔綜藝欄目中,演員蔡少芬提到:“真女人就是賢妻良母?!?/strong>
對于這種說法,不僅網(wǎng)友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不同見解。連在同一個綜藝節(jié)目中的其他藝人,也有各自的看法。
黃奕在安慰哭泣的陳法蓉時認為:“女生不要說對不起?!?/strong>
而王琳也曾表達了自己對于婚姻和女性的觀點:“婚姻里男人應該給女人足夠的愛。”
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不同的婚姻歷練,每個人對此都會有各自的理解。
在婚姻問題上,一直以來都不會有絕對的正確與否,因為我們都會面臨完全不一樣的婚姻生活。
還記得多年前曾看過網(wǎng)上流傳的一封母親寫給即將出嫁的女兒的,名為“女兒,千萬別做賢妻良母”的信。
信中這位母親提到:“這些年,媽媽在婚姻里吃過一些苦,也受過不少罪,要說起心里的委屈,恐怕三天三夜也說不完?!?/span>
并表示自己經(jīng)過多年婚姻的歷練,理解到了婚姻的真諦,更是看清了婚姻的真面目。在女兒結(jié)婚之前,用寫信的方式給女兒一些忠告。
在信中,這位母親回憶了從自己結(jié)婚以來的種種經(jīng)歷后總結(jié)到:“如果不是我十年如一日,在婚姻里做一個忍辱負重的‘賢妻良母’,不愛惜自己,怎么會落到被出軌的地步?”
還不忘給女兒一番忠告:家務是兩人的,孩子也是兩個人的,千萬不要學媽媽,大包大攬一個人干。
整封信的內(nèi)容,站在當事人角度來說合情合理,甚至還讓人有種“應該這樣”的感覺,但這位母親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每個人的人生是不同的。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或許是每個人對于“賢妻良母”的理解有所不同。
有一個關于2020年婚戀家務觀的報告中得到這樣一個數(shù)據(jù):逾六成北上廣深女性不認同“賢妻良母”。
報告中提到,有63.5%的年輕人主張家務平等、平均分攤,過半認同“分工式婚姻”。
雖然在選擇伴侶的時候,多數(shù)男生依然喜歡“賢妻良母”,但超過六成的女性則不認同自己是賢妻良母。
雖說不同地域,關于婚姻中家務問題的觀念有所不同,但整體而言大多數(shù)年輕還是更贊同“男女平等、平均分攤、分工明確”的婚姻關系。
由此可見,對于蔡少芬提出的“真女人就是賢妻良母”的說法,其實是被大多年輕網(wǎng)友所不認同的。
甚至還有網(wǎng)友直言道:“我從不覺得賢妻良母是個褒義詞。意味著女人作為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親身份活著。并且為了男人、孩子掏空自己,耗完一生。”
我上網(wǎng)查了關于“賢妻良母”的解釋: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親。
這種解釋,似乎就像網(wǎng)友所說的那般:“作為男人的妻子,孩子的母親身份活著?!?/span>
如那個寫信給女兒忠告的母親所說的一樣:“懂事,就是婆家人給我貼上的標簽?!?/strong>
也正是因為“懂事”,才讓這位母親在近30年的婚姻中飽受折磨。
這其實并非只是一個家庭的單方面問題,實際上在整個社會中都把女性限制在了一個特定的位置,打上了一個特定的標簽。
一位女性,除了丈夫、孩子和家庭,也應該還有更多可以追求并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可能。
所以,對于“賢妻良母”。我們理所應當有更符合當下時代環(huán)境的詮釋才行。
就像男人也會訴苦自己的不易一樣,婚姻中的雙方都會面臨不同的困擾。
當今的社會中,男女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我們都極力認同“男女平等”的概念,但為何蔡少芬依然提出了“賢妻良母才是真女人”的觀點呢?
我想,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在于:蔡少芬的老公,本身也是一個稱職的丈夫。
任何婚姻,都不是單方面付出就可以幸福的。
蔡少芬的老公張晉,是有名的模范丈夫。有這樣的丈夫,蔡少芬當然會認為需要做一個賢妻良母加以回報。
換言之,很多男人想要自己的伴侶成為賢妻良母,首先就應該讓自己做一個稱職的丈夫。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歸根結(jié)底,還是在于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你若甘愿做賢妻良母,并覺得很幸福,那你便是“真女人”;可如果你立志要活出自我的價值,那你也自然稱得上“真女人”。
選擇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才不枉來到這世間一趟,這便是我理解的“真女人”。
婚姻,一直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考驗的,是雙方的能力、擔當和度量。
幸福的根本,無非就是一個付出真心,一個回應真心,互相懂得珍惜、感恩、疼愛。
只有當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懂得如何在婚姻的經(jīng)營中取舍有度時,才會明白幸福的真諦所在。
另外,從當前的時代背景來看。我們似乎也需要對“賢妻良母”做一個更恰當?shù)慕忉尅?/span>
雖說每個人都會不同的觀點,但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同這樣的一句話:
“賢妻良母”不等于“保姆”。
關于“蔡少芬稱賢妻良母才是真女人”的說法,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