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老來難”,每個人的晚年都是一場血雨腥風。人老了,當老伴不在了,兒女又不在身邊,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你會選擇怎樣度過呢?
很多老人會選擇再婚,但是老年人再婚會牽扯到各種現(xiàn)實問題,比如,兒女是否同意?財產(chǎn)如何分配等等。一旦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引發(fā)兩個家庭的紛爭。
但是不再婚,很多孤寡老人的晚年會生活的很凄涼。老伴不在了,兒女又遠在另外一個城市,一年到頭都回不來幾次,那樣孤單的日子也實屬煎熬。
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單,他們渴望身邊能有個陪自己的人,哪怕只是說說話,生病的時候有人給做一碗熱乎的面條都是好的。
劉大爺?shù)睦习槿昵安恍胰ナ?,一個女兒又遠嫁在外地。幸運的是老人在晚年遇見了喜歡的人,兩位老人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互相照顧,讓自己的晚年過得很幸福,讓人羨慕。
講述人/劉大爺 文/三顆葵
我今年67歲,老伴在三年前因為一場大病,意外去世。我只有一個女兒,遠嫁到了外地,只有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能回來。老伴剛走后的那段時間,我特別痛苦,傷心了很長時間,自己也大病了一場。
當時多虧了小區(qū)里的一位老同事。我這位同事姓蘇,原先的時候,我倆在一個單位,我倆關系一直很好。她老伴也去世好幾年了,所以她特別能理解這種失去親人的痛苦。
那段時間,她見我一個人不好好吃飯,做了好吃的,有時就會給我送點過來,這讓我挺感動的。有時候,晚上吃完飯,我也會主動約她一起下樓散散步,陪我嘮嘮嗑。
小蘇比我小兩歲,以前是我們醫(yī)院產(chǎn)科的護士,我是胸外科的醫(yī)生,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雖然不在一個科室。但是一個單位工作了那么多年,因為在一個小區(qū),還搭過我的車,我倆一直處的不錯。
她性格開朗,為人也大氣,平時還喜歡打太極,早上跟小區(qū)里一群退休老人一起。有時候她們在廣場打,我就在一邊看看??粗鴷r間久了,我也想試試。小蘇跟我說,年紀大了,活動活動筋骨,打打太極對身體很好。于是,后來我也就喜歡上了這項運動,真的很不錯,既能修身養(yǎng)性,還能鍛煉身體。
在小蘇的陪伴下,慢慢的我也從失去老伴的陰影中走出來了。
小蘇在她老公去世以后,養(yǎng)了兩條泰迪犬陪伴自己。她每天早上都會出來遛狗,后來我倆相處久了,我就跟她一起溜,我倆一人一條。
她現(xiàn)在雖然是一個人,但是生活的充實又樂觀,她經(jīng)常勸我,人要樂觀的活著,不要想太多,好好享受現(xiàn)在的每一天,讓自己開開心心的。
有時候,我倆也會聊得養(yǎng)老的問題。有一次我試著問她:有沒有想過余生再給自己找個伴?她笑著說:以前的時候想過,現(xiàn)在不想了,歲數(shù)大了,現(xiàn)在一個人過得清凈自在,也挺好的。
聽她這樣說,我心里多少有點失落。
那次,一連好幾天我都沒有見到小蘇,后來聽鄰居們說她住院了。我趕忙買了一些水果,開車去醫(yī)院看她。
走進病房那一刻,看見她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那里,我鼻子有些發(fā)酸。我說,你病了怎么不告訴我一聲呢?我來給你打個飯也是好的呀,你真不把我當朋友。那天,我倆在病房聊了很多。
小蘇平常那么樂觀的一個人,說起養(yǎng)老,我倆聊著聊著也不免落淚。年輕的時候都盼著孩子有出息,如今孩子們是出息了,去國外的去國外,到大城市的都留在大城市。他們各自忙各自的事業(yè),平常連個電話都很少打。
兒女再有出息能怎么樣呢?人老了,老伴走了,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身邊住院也只能一個人挺著,那種滋味真不好受。
很多人說,人老了,只要手里有錢,還怕沒有人照顧嗎?話是這樣說,但是光手里有錢怎么行,人是感情動物,年齡越大越害怕孤獨。人老了,需要身邊有個知心人說說話。
小蘇在醫(yī)院住了一個星期,我陪了她四天,一直到她出院,我開車接她出院的。
為了表示感謝,出院后小蘇非要請我吃飯。
那天,我倆一起去早市買了很多新鮮的蔬菜,買了幾斤新鮮的排骨?;氐郊?,我給她打下手,我倆一邊說著話,一邊做著飯,那種感覺太溫馨了。
吃飯的時候,我又試探著問她:咱倆以后能不能就這樣結伴養(yǎng)老呀?她當時回答的特別坦誠,她說:老劉,你的意思我早就明白了,只是咱倆都到了這個歲數(shù)了,那些形式上的東西其實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咱倆現(xiàn)在這樣的相處方式不是挺好。
她接著說:老年人結婚會牽扯到各種問題,比如孩子們是否同意,還有財產(chǎn)如何分配,一旦這些問題處理不好,不光是咱倆,還會引起兩個家庭的紛爭。
咱倆現(xiàn)在這樣的相處方式就很好,既可以聊聊天說說話,還可以一起做飯,互相照顧。咱倆都有退休金,經(jīng)濟上AA,誰也不圖誰,誰也不占誰的便宜。這樣“抱團養(yǎng)老”不就挺好嗎?
聽完小蘇的一番話,我恍然大悟,是我太傳統(tǒng)了。
后來的時候,她家里有需要換燈泡的,重活力氣活,一個電話我都會馬上過去幫忙。她包了包子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會主動給我送一些過來。我們兩個就這樣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有時一起晨練,有時一起逛早市,彼此成了對方的心靈支柱,日子有了期待和活力。
有一次,小蘇看到一條新聞,說是廣東有一位老人,在家里去世了5天,才被外人發(fā)現(xiàn)。聽完我倆一頓感慨:人老了,真難。歲月不饒人呀!于是我倆約好,以后每天都給對方發(fā)一個微信,互相報平安。萬一哪天沒有收到回復,就立馬到對方家里看看,看看對方是否健在。
說這話的時候,我倆都在笑,但是說完之后,我倆都想哭。人老了,真難。
如今,我倆已經(jīng)這樣搭伴養(yǎng)老半年多了,雖然不在一起,但是每天都會一起買菜,一起晨練,一起做飯。因為在一個小區(qū)里,離得也近便,有時在她家吃,有時候在我家吃。對于兒女我們也沒有相瞞。
我們兩個現(xiàn)在都沒有老伴,兒女又都不在身邊。兩個孤寡老人互相做個伴,說說話,生病的時候互相照顧一下,對兒女們來說也是好事,她們也都理解和支持。
我們兩個都有自己的房子,也都有退休金,雖然我的退休金比她高,但是買東西她從來不占我便宜,每次都是搶著付。AA制也是她主動提出來的。至于平常,我們各自過各自的,對彼此的生活和社交不做過多干涉。相比平常朋友,我們只是更親近了一些。
我們兩個約好,趁著現(xiàn)在身體健康,還能走的動,就一起多出去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把年輕時候想去沒能去的地方,都去看看。
我倆對現(xiàn)在的這種相處方式都很滿意。兩個人的日子,心理上更多的是有了一個依靠。比起以前一個人孤孤單單的,現(xiàn)在兩個人經(jīng)常在一起,日子幸福多了。又因為不住在一起,少了很多生活上的瑣碎和管束,反倒讓我們的關系更美好了。
寫到最后:
生活中,有很多老人在老伴走了以后,會選擇再婚或者是搭伙。但是老年人再婚和搭伙會存在很多隱患問題。比如說子女因為財產(chǎn)分割不滿,子女不支持等等因素,有時候在一起,反倒沒有一個人過的清凈。
像劉叔和蘇姨這樣的相處方式,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喜歡。既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互相照顧,有個伴不那么孤獨。經(jīng)濟上面AA,互相獨立,不貪圖對方財產(chǎn),只是真誠的互相陪伴。
或許有人說這種關系不會長久,一旦有一個人生病了也就意味著結束了。其實這一點兩位老人也早就想到了。人老了,不用想那么多,也不要太在意別人怎么說。關鍵是過好當下,兩個互相真誠的人在一起,總好過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過。
只是這種緣分可遇不可求,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遇到的,所以遇到了就不要錯過呀。如今老年人的養(yǎng)老方式有很多,選擇合適的,自己喜歡的就好。
您對于這兩位老人不再婚,不搭伙,只陪伴的相處方式贊同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說出您的觀點和看法。
作者:小玥玥er
聊聊養(yǎng)老那些事兒,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分享暖心故事。
配圖: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