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人沒有睡懶覺的福氣,早早就醒來,孩子們依然睡得香甜,不想吵醒她們,于是決定一個人出門,來一個清晨上海游。酒店附近停滿共享自行車,取來一輛,再打開手機上的高德地圖,我的自行車之旅就開啟了。
從所住的鉑爾曼酒店右轉(zhuǎn)就是徐家匯路,沿徐家匯路騎行不到200米左轉(zhuǎn)再過一個叉口,就上了有名的思南路。
思南路建于1912年,地處當時的法租界,為紀念1912年去世的法國著名的音樂家Rue Massenet (馬思南)而取名馬思南路,后改為思南路。路兩側(cè)滿是法國梧桐和精美的洋房,二十幾幢花園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幾乎全部民居樣式,被稱是城市歷史活話本。如今的思南路梧桐成蔭,改成單行的車道上車也不多,是一條非常棒的騎行道路。
除了精美的洋房,曾經(jīng)的震旦大學及上海乃至全國的知名醫(yī)院“瑞金醫(yī)院”也在這條路上。瑞金醫(yī)院原名“廣慈醫(yī)院”,1907年由法國天主教會創(chuàng)辦。
沿著梧桐大道往前,就是富貴、神秘、不食人間煙火的“思南公館”。這片別墅區(qū)有部分開放供游人參觀,門口貼著一張二維碼,掃開可以聽一段“我們的故事”,遺憾的是,它似乎即不是公眾號也不是微信號,回到微信首頁它就不見了。看著一幢幢綠蔭下的別墅,好奇心牽引,總想去探究一下它們神秘的過往,和旁邊一工作人員聊了幾句,了解到的僅僅是它的現(xiàn)狀。
如今,這片別墅區(qū)已屬國有。右邊一片是“思南公館酒店”,一幢別墅共四個房間,最多入住8人,一天的住宿費加上15%的服務費,總費用在4.3萬左右。左邊一片被租用作為高檔餐廳,問了其中一家,被告知人均消費在400元左右。盡頭應景地建了兩幢商品房“思南公館東苑”,總層高五層,每戶面積109-380平方米,每平米單價為20萬。想想這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
思南路上有過許多名人的足跡,其中只有周公館、孫中山故居作為教育基地對游人開放,其它的,如梅蘭芳故居、史良故居、袁左良故居、何香凝故居,如今只剩故事留在一幢幢房子里了,偶爾尋一段其中的故事,聽來也是噓唏。
思南路盡頭,直抵淮海中路,就是那條非常非常有名堪稱上海城市時尚之源的“霞飛路”,是被全上海公認的最美麗、最摩登、最有腔調(diào)和情調(diào)的一條街。
從準海中路一路騎行,穿過南北高架(重慶南路),看到寫有“黃陂南路”的路牌,感覺親切,果斷左轉(zhuǎn)到這條路上。高德即時改變線路,直行到黃陂北路,再右轉(zhuǎn)就到了人民大道,這無意間的行為把我?guī)У饺嗣駨V場,相當驚喜。
從人民大道左轉(zhuǎn)上西藏中路,遇到值勤的民警,似乎自行車不能再往前走,讓我繞道。只好轉(zhuǎn)入小路,東繞西轉(zhuǎn),發(fā)現(xiàn)我已來到了南京路步行街附近,大概這是不讓自行車通過的原因?不得而知。
跟著高德,很快又轉(zhuǎn)回西藏中路,不一會兒就來到蘇州河邊。
蘇州河的最初印象來源于周迅的同名電影,散發(fā)著某種慵懶與叛逆的情緒。蘇州河水混濁不清,卻沒有影響兩岸的繁榮和發(fā)展。
從乍浦路橋騎過蘇州河,遠遠就看到我本次騎行的目的地:外白渡橋。此時太陽光已經(jīng)出來,外白渡橋與東方明珠塔全被照成剪影,有種特別的美。
外白渡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老上海電影里,記錄著老上海的美,橋面人行路面依然鋪著木板,陳舊地帶著歲月的痕跡。
外白渡橋與外灘觀景平臺之間有一個坡路相連,原想清晨沒什么游人,也許自行車能上去,沒想到,才剛走一步就被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工作人員叫住了。原來自行車不僅不能上觀景平臺,再晚一點,甚至不能騎上旁邊的中山路!趕緊找地方鎖車,再上觀景臺。與晚上的外灘相比,清晨的外灘非常寧靜,只有安檢直升飛機不時發(fā)出轟鳴聲飛過上空,黃浦江的景色依然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
和平飯店敲響了八點的鐘聲,站在奔牛雕塑前回望中山東路,觀景臺上臺下游人已多了起來,陽光下的外灘熱鬧起來。準備再騎小黃車返回酒店了,恰好一位工作人員走來,讓我騎離中山路,原來,白天的這條路是確實不能騎行的了。
看了下地圖,決定由金陵東路返回。這條路上有許多帶廊道的商鋪,兒時記憶中跟著大人逛的商店幾乎都是這樣的結(jié)構(gòu),此時看到它們覺得非常親切。
再往前走,邂逅一條看著很不錯的弄堂一座漂亮的教堂,還有“恒源祥”的大樓,看到它我笑了,多熟悉的幾個字??!
金陵中路在修地鐵,兩邊圍著施工欄,汽車不能通行,這讓我的騎行變得安全而快捷,不一會兒就回到重慶南路(也就是南北高架路)。因為不想走同一條路,決定沿重慶南路再往前,轉(zhuǎn)入復興中路。騎行在這條幾乎與思南路一樣漂亮的林蔭路上,仿佛歲月又被拉回到過去,腦海中又跳出一個個讓人感嘆的老故事。
路口這幢別墅掛著星巴克的牌子,卻安靜得沒有一點聲音,想必,捧一杯熱咖啡臨窗而坐,讀書、沉思,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吧!
前行到瑞金二路左轉(zhuǎn)往前到泰康路,就是慕名已久的“田子坊”了,與緊鄰的思南路相比,它顯得嘈雜、凌亂而世俗。
相當于麗江的四方街,相當于南京的夫子廟,相當于武漢的曇華林,田子坊也是由一片密集的老房子改建而成,窄小相連的道路兩旁全是一個個各種特色的小商鋪和餐飲小店。五一期間游人爆滿,路口早早就由武警守著,維持秩序,游人只能按規(guī)定的進出口通行,因為道路太過窄小,遮陽傘是要收起來的。
田子坊對面有家叫“喜茶”的奶茶店,全天都是長長的排隊人流,得排兩三個小時才能進到店內(nèi),而且還是分段排隊。有黃??吹搅似渲械纳虣C,每天站隊買出來,然后價格翻倍賣給想過過癮的人,看到有人駐足,就有黃牛湊上前耳語:“要快速券嗎?”。不理解一家小小的奶茶店何與這樣風光,孩子告訴我,這就是傳說中的網(wǎng)紅店?。⌒⌒〉哪滩璧暌材苡袩o數(shù)黃牛駐足,真是聞所未聞,不理解還是不理解。
離開田子坊,過徐家匯路就是所住酒店。孩子們剛剛起床,一邊驚嘆我已經(jīng)騎車近三小時,一邊喊肚子餓,吵著要去吃“南小館”。這個小店以上海美食為主,菜品做得極精致,而且味道不錯,幾乎成了我們家的老窩,每次去上海都會光顧。
吃著美食,想著今天一早邂逅的每處風景,幾乎包括了我想去的每個地方,心里就特別開心,感謝現(xiàn)在隨處可見的共享自行車,有了它,我才能輕松隨意地完成清晨的這個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