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宋朝。這個為后世小資魂牽夢繞的天堂其實遠遠沒有理想中那么美好。
宋太祖趙匡胤武人出身,行事自然帶了江湖習(xí)氣。有說他曾經(jīng)以相撲定狀元。讓那些儒臣們哭笑不得。
宋朝寄托了現(xiàn)代人對古代的絕大多數(shù)理想
雖然相去僅幾十年,而且歷來有“金唐銀宋”之說。但宋朝的文化與唐朝距離堪比明清易代。唐代的血統(tǒng)壁壘遠比宋代森嚴。不同門第身份的男女成親甚至有可能被判處死刑。而在宋代,發(fā)達的科舉制使階層流動成為可能。商業(yè)沖破了里坊的圍墻,取消了宵禁的限制。官府公布用藥標準方便了百姓治病。經(jīng)過改革的道教更科學(xué),容易吸引信眾。危險且昂貴的外丹術(shù)被慢慢放棄。有益身心,更適合士大夫的內(nèi)丹流行起來。這一切首先得感謝唐末的黃巢農(nóng)民起義。在這次風(fēng)暴中,古老腐朽的世家大族幾被摧毀殆盡。很多上古文化再沒有傳承,這才給了新文化的發(fā)展空間。道教盛世終于到來了。
和唐朝一樣,宋朝皇帝想用道教來提高自己的門第,證明自己成為天子的合理性。在他們中間,宋真宗是很突出的一個,這并不是指他文治武功突出,而是其對道教的癡迷程度。在他統(tǒng)治時期,各地“天書”、“祥瑞”事件層出不窮。好象皇帝打通了天地線,老天爺沒事就發(fā)來個信息,感動得宋真宗稀哩嘩啦。決定要上泰山去封禪。
這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說白了,就是要向老天爺匯報工作情況。問題是自古以來就有規(guī)定,不是明君圣主是不能這樣干的,要不然老天爺看你不是東西,說不定就要搞事。歷史上傳說第一個登泰山的是黃帝。有明確記載第一個封禪的是秦始皇,后來漢武帝、唐玄宗都封過。唐太宗也動過登封的心思,但他信心不足,因此作罷??墒悄阙w恒是誰???一個簽“澶淵之盟”的家伙,何德何能?
在新劇《大宋宮詞》中趙恒火了一把,但歷史上的他與這部劇一樣,乏善可陳
當(dāng)然,在宋真宗的厚臉皮下,拿失敗當(dāng)成就,這都不是事。于是還是做了。但老百姓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后來編出段子,說宋真宗給玉皇大帝上報時,把“玉”字那一點弄在“大”字上面了,成了“王皇犬帝”,結(jié)果把玉帝氣得制定了由金滅宋的計劃。
這當(dāng)然不是事實,但客觀來說,這次封禪的確有很多問題。在熟悉古禮儀的人眼中就像鬧劇。而且因為費用過高,于是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封禪。
而且這可能是玉皇大帝正式被承認為“昊天上帝”的開始。
中國神話中的至上神曾經(jīng)有多個名字,比如“昊天上帝”或者“皇天上帝”、“東皇太一”等等。叫“玉皇大帝”很可能只是唐以后的事。
即使在《真靈位業(yè)圖》里,雖然有玉玄太皇、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等名號,但祂們未必就是玉皇大帝,而且在玉清境內(nèi)的位置都不高。
歷來對玉皇何以坐上天地至尊位置的也是有很多說法。有說他本是位善人,被諸神選出來成為主宰,還有說他本來是姜子牙的小舅子,鉆了姐夫封神的空。更有說他本來就是位普通的神仙,因為勾引了一位西天女神,飛黃騰達。其實這些都是民間段子,不足為憑。
專家們的說法則要上檔次些。有說“玉皇”實為“禹皇”,其實就是人們對大禹的崇拜的演化。還有說佛教天帝“帝釋天(因陀羅)”,音譯的“因帝”,訛變成為“玉帝”。還有說元始天尊在唐代被稱為“玉清天帝”,也就是“玉帝”的源頭。
玉皇大帝
當(dāng)然這些因素可能都有影響。但事實上中國人自古就有種對美玉的崇拜,認為它就是仙神的象征。而在道教典籍中提到,玉虛境的群仙是不會下界的,而只有太微天帝能夠溝通此界與外界。因此將玉虛境的最后一名即“高上玉帝”作為下界的萬神之主也未可知。
說到底,其實玉皇大帝就是道教推出來對標上古的昊天上帝的。所以當(dāng)唐代末年兩者名號合并,創(chuàng)出“昊天金闕玉皇大天尊穹高上帝”這一名號后,玉皇大帝在昊天上帝的基礎(chǔ)上才突飛猛進,成為諸天之主。
玉帝的身上的確有很多帝釋天的元素,比如執(zhí)掌三十三天,下屬四大天王。但這其實根源于道教對佛教的吸收。當(dāng)然也是佛教的因應(yīng)對策?!疤焱酢边@個名詞其實在我國商朝時代就產(chǎn)生了,很可能指的就是商王,對應(yīng)周人的“天子”和后來的“皇帝”。但把對方的至尊神器降級使用一直是佛教的特色?!褒?、金翅鳥、仙人”都是這樣被改造了。四大天王這個位子很可能在上古本來是由青白朱玄四大神獸坐著,被替代了而已。而據(jù)此說玉帝就是帝釋天,正中了佛教下的套。在漢地二十諸天像中,帝釋天?,F(xiàn)女相,和玉帝完全不同。
漢地帝釋天像
但是玉帝信仰還是和昊天上帝信仰有所區(qū)別。世間有很多玉皇廟,但是供奉昊天上帝的廟宇只有一座,那就是建在京城的天壇。在里面沒有神像,只有牌位。不大,但放在正中央。
信仰其實就是社會意識的凝結(jié),在經(jīng)過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后,統(tǒng)一思想再次成為主流。玉帝,就是一統(tǒng)天地人三界的至尊,神中之神,萬天之主。雖然按道教的設(shè)計,玉皇大帝本應(yīng)居于三清之下,但是昊天上帝的神威卻讓其高居三清之上。雖然沒有一部道書這樣記載,但中國老百姓的心里卻做如是觀。
事實上,無論天帝叫什么名字。宋代之前的古人是并不操心這事的。因為天帝就在上面,任何人一抬頭就能看到。
早在上古,古人們就發(fā)現(xiàn),北邊的一塊星域長久在地平線以上,看起來好像其他諸星都圍繞著它旋轉(zhuǎn)。這就是“北天極崇拜”的源頭。由此做為天中,人們才根據(jù)東春夏南秋西冬北的原則分出天上四方。由是,天中就是天帝的圣城,也就是“三垣”。三垣的中心就是紫微垣。
人們認為紫微垣中心的那顆星就是天帝的圣體。后世叫它“北極星”。
問題是其實北極之中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實際上它也是在天上緩慢移動。雖然古人也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恫教旄琛酚性疲骸?strong>須知極中本無星,近極小星強名極?!钡沁@并不影響人們?yōu)槠滟x予神話色彩,天文學(xué)家為其定名。在中國古天文圖上,排行第一的就叫“北極五星”這五顆星分別叫“太子、帝、庶子、后宮、天樞”,其實正反映了北極點在這五顆星間來回擺動。而在勾陳星官中還有一顆名為“天皇大帝”的星體。古天文學(xué)家陳久金認為,那就是玉皇大帝的神體。
北極五星
其實玉帝未必是,包括天一、太一、右樞這些星體等都只是曾經(jīng)的極星。人們一度對祂們加以崇拜,并且和其他神靈聯(lián)系起來。連太上老君在唐代都曾經(jīng)加尊號:“大圣祖高上大道多闕天皇大帝。”
但是到了宋朝,一個新的情況出現(xiàn)了。那就是官方對于民間天文資料的禁絕。其目的當(dāng)然是為了維護統(tǒng)冶,但這也正是因為宋朝的民間印書發(fā)達。如果有心懷不滿的人采用天文作亂,那當(dāng)然是個威脅。因此,老百姓逐漸也就認不出天帝了。而就在這時,北極移到了西方天文鹿豹座里的一顆小星上面。那就被命名為“紫微星”,從此后,星名再無調(diào)整。紫微星也被說成“帝王之星”,人們認為自古的明君圣主都是紫微星轉(zhuǎn)世,如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在民間又創(chuàng)造出“紫微大帝”這一神靈。
有時會在“紫微大帝”上面加上“中天北極”四個字,其實這正反映出中國人對北極崇拜的古老。在上古六帝神話中,代表北方的黑帝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在現(xiàn)代人復(fù)原的上古圖景中,宇宙有一半屬于祂,青、赤、白三帝再瓜分剩下的那一半。事實上黑帝顓頊可能是最古老的天帝,所以祂是夏朝的源頭,楚人也認祂為祖。以至于周人不得不編出黃帝讓位于祂的神話。
紫微大帝
應(yīng)該說“天皇大帝”信仰也有很多的受眾。人們經(jīng)常把祂與上古三皇中的“天皇”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道教繼承了這一信仰,將其列入“四御”之一?,F(xiàn)代人則愛在其名字前加“西極”兩字。如果古代正是這樣,可以證明祂是西方白帝的繼承者。然而事實不是這樣。從各方面來看,“天皇”更與道教的原初信仰里的“天官”掛鉤。后來道教聲稱“天官”就是堯帝。天皇就是其前世。在堯帝的尊號中也有稱其為“紫微大帝”的。充分說明“天皇大帝”依然是天帝信仰的分化。
但是天官信仰在唐朝有了新變化。因為堯帝起于唐地。有人考證那正是唐朝發(fā)家的晉陽一帶。所以唐朝皇帝就和堯帝掛了鉤。在唐朝史書中稱呼唐高祖李淵為“神堯”。從皇帝們加封太上老君的情況來看,在唐朝,皇帝已經(jīng)把天皇大帝做為了自己的同族。不過這到了宋朝當(dāng)然要翻篇。
在宋朝道教出現(xiàn)了一位新神,那就是“南極長生大帝”。不過說起祂來,很多人都還是一頭霧水,包括很多知名的學(xué)者。不是他們學(xué)識不足,而是他們不敢輕易發(fā)表意見。
因此,大部份人都以為南極長生大帝就是南極仙翁。這其實是大錯特錯。
其實南極仙翁只是南極長生大帝的屬下廣壽老人。關(guān)于南極長生大帝的來歷,古書上另有說法。一般道教典籍稱他是元始天尊之子玉清真王。而《歷代神仙通鑒》認為他是先天五老之一。也就是創(chuàng)世最開始的五個生命,本名“赤精子”,與東王公、西王母、水精子、黃老同輩,稟承太古五行之氣,掌握南部瞻洲麗農(nóng)山。按佛教的說法,南洲其實也是地球所在。
長生大帝
南極長生大帝很可能是宋朝人精心策劃推出的神祇,很多地方可見用心。首先,雖有五德始終說。但很奇怪的是,諸多大王朝都偏好南方的火德。這首先是周朝,火德八百年,可以說是其他王朝的理想。隨后漢、唐雖然說法眾多,但也有火德的說法。而宋朝更是大張旗鼓地聲稱自己是“火德”。而在民間話本中,稱趙匡胤是“霹靂大仙”轉(zhuǎn)世。這是位知名度不高的神仙。在動畫片《寶蓮燈》中,甚至把他的徒弟沉香給了孫悟空,似乎只有那猴子有敢于同玉帝叫板的精神。但事實上,在道教神系中,玉清真王執(zhí)掌的就是雷部。在《封神演義》出來之前,他才是“九天雷聲普化天尊”即雷祖。也就是說,霹靂大仙就是南極長生大帝。但很多年都沒有人識破這個關(guān)節(jié)。因此反而有把長生大帝轉(zhuǎn)世說成是宋徽宗。事實上,按話本,宋徽宗是“長眉大仙”轉(zhuǎn)世。兩種說法被混淆了。
那么南極長生大帝是否象紫微大帝和天皇大帝一樣來自極星?很有可能,但難以證實。因為自古中國人都知道有北極一定會有南極,所以發(fā)展出了“七衡六間說”解釋宇宙的運動。但是與北天極相對的南天極只有在地球的南半球能夠看到。而中國人是否在古代已經(jīng)涉足南半球是個謎。但古代的商人和道士為了尋求珍異的藥物往往不辭辛勞翻山涉水。道門中有一卷丹經(jīng)記載的就是東晉的丹藥祖師葛洪為采藥下南洋的經(jīng)歷。雖然未被確認是真實記載。但多少是個可能性。而也有以南天船底座一星為南極老人星的,其實那離天南極還遠著呢。但南極長生大帝獨號“天尊星”,也就是說在祂旁邊沒有其他星體。這會是真正的“南極星”嗎?中國的歷史的神話總是充滿未解之謎。
南極老人星
這樣,在宋代,四御中的三個才真正上位,大展拳腳,祂們也可以代表漢、唐、宋三個朝代。有把玉帝也加入“四御”之中。但這樣,如果以祂統(tǒng)領(lǐng)三界的神性看,獨缺地界的管理者,所以又有把玉帝或天皇大帝請出去,加入后土皇地祗的版本。
后土皇地祇是四御中唯一沒稱“帝”的,其實并不是祂神性稍弱,甚至其歷史更為古老。在記載中,上古夏朝之時,只有君主才能稱為“后”,稱“帝”都是后來的事。按先秦的說法,后土正是上古水神共工之子,名叫“句龍”。共工在一段時期曾經(jīng)稱霸九州,而管理土地的就是句龍。所以人們稱他為“后土”。而且將南天的一顆叫“社”的星宿做為他的象征。
但是首先在五帝傳說中,后土成為了黃帝的佐臣。后來又根據(jù)“天陽地陰”的原則,說后土是女神,大號“后土娘娘”。在漢代后土就做為“三一”中的“地一”受到了漢武帝的祭拜,在山西臨汾建立了“后土廟”,香火綿延至今。有說后土在陰陽之間的一個清靜地建立了一個女兒國。這里的所有管理者都是清純善良的女子,她們一起維護著大地的安寧。在臨汾的“娘娘廟”壁畫上就繪有這個故事。
圣母廟壁畫
至此上古六帝的影響已經(jīng)被消解得差不多了。昊天信仰轉(zhuǎn)入玉帝,黑帝信仰轉(zhuǎn)入北極,白帝信仰轉(zhuǎn)入華山,赤帝信仰轉(zhuǎn)入南極,黃帝信仰轉(zhuǎn)入后土,但是還有很重要的青帝信仰。從《山海經(jīng)》里我們就可以知道,五帝最古老神圣的當(dāng)屬太昊青帝。怎么處理?
可能正是這個“太”字觸發(fā)了聯(lián)想,讓道士們把祂與“太一帝”聯(lián)系了起來。其實從漢代開始,太一帝與六帝的關(guān)系一直若即若離??赡苷驗榈k們本來并不是一個系統(tǒng),因此更多時候,太一是單獨祭祀。在佛教進入后,太一的神性有了新的發(fā)展。祂被稱為“太乙救苦天尊東極青華大帝”。對標的是觀世音菩薩。其實已經(jīng)是融合太昊、太一的一位新神。而在宋朝,太一的信仰有了新發(fā)展?;实坌藿硕嗨疤粚m”進行祭祀。
于是有時候人們也將“東華大帝”加入四御之中,又加上玉皇大帝,結(jié)果還是六帝。不,應(yīng)該叫“六御”。
太乙救苦天尊青華大帝
就這樣,道教終于建立了全新的神系,這也意味著道教的勝利,不僅消化了上古信仰,還重整了各代神系。
但是所有的勝利都不會是永恒的,大家都知道,后面還有元、明、清三個朝代,道教和中國人的信仰又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三清四御